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关系的探讨q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3例脑外伤病人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GCS3-8分重型组,9-12分中型组及13-15分轻型组,测定入院时及中、重型组伤后1周的空腹血糖值,记录各组死亡情况。结果:重型组较轻型或中型组血糖水平和病死率均显著升高。结论: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可作为判断脑外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应重视颅脑损伤病人血糖监测,努力控制高血糖症,以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和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46例进行研究.分析其GCS评分、病死率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Ⅰ组(GCS评分≤6分)即时血糖水平为(12.32+3.60)mmol/L,Ⅱ组(GCS评分6~8分)为(6.82±2.4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24h后血糖水平为(14.50±3.44)mmol/L.Ⅱ组为(6.20±2.2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死亡34例,病死率为70.83%;非高血糖组死亡25例.病死率为25.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能够作为判定病人伤情及预后的一个指标,伤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其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高迁移率簇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入院后并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GCS)分成三组:轻度组25例(GCS12~15分);中度组31例(GCS9~11分),重度组24例(GCS3~8分)。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因退行性椎间盘病变行骨科手术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N组)。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分级评定,分为三组:死亡及植物状态组(GOS1~2级);残废组(GOS3~4级);恢复良好组(GOS5级)。所有患者均采集上肢静脉血及脑脊液,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其中HMGB1的表达。结果①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脑脊液中HMGB1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清、脑脊液中HMGB1水平随颅脑损伤GCS评分增加而逐渐增高;②预后不良患者(死亡及植物状态、残废组)血清、脑脊液中HMGB1水平较预后良好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监测血清及脑脊液中HMGB1水平可判断病情的轻重,并且可作为了解病情与转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杨发俊  刀敏  阳春  龙涛 《现代保健》2011,(5):106-10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酶的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受伤后24h内人院的颅脑损伤患者98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3组,GCS3~8分组(n=24)、GCS9—12分组(n=33)和GCS 13~15分组(n=41),行心肌酶检测,并了解预后情况。结果98例患者中有67例心肌酶异常,其中GCS3~8分组患者心肌酶明显升高,GCS评分越低,心肌酶含量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98例患者中病死8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论颅脑损伤可致心肌损害的发生,心肌酶检测可作为早期判定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参考血液化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外伤后进行HBO治疗时机分为两组:A组,n=28例,伤后8~30天,B组18例,伤后31~60天,两组患者在入院24h内和接受HBO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Glasgow coma scal,GCS)评分,6个月后采用Glasgow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评分。结果:入院6个月后,A组患者的意识和残疾程度改善较B组显著,两组间的GCS和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早期接受HBO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规范化使用胰岛素治疗,判断其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7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同期分为胰岛素+常规综合治疗(52例)和常规综合治疗(45例)两组进行对照研究。胰岛素治疗组入院后(或开颅术后)即按年龄分段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20-39岁,4U,每8h一次;40-59岁,4U.每6h一次;〉60岁,6U.每6h一次。静脉补糖按葡萄糖与胰岛素之比为3-4g:1U的比例加入胰岛素。根据动态血糖测定结果增加或减少胰岛素用量。对照组除未使用胰岛素外,其他治疗同胰岛素治疗组。结果.(1)对照组伤后3h内,1,3,5,7d不同GCS评分组血糖测定值比较,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越高(P〈0.01)。(2)治疗组恢复良好率(48.1%)明显高于对照组(20%)(P〈0.01);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化使用胰岛素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及GCS评分。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总有效率82.2%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GCS评分提高7±3分。对照组GCS评分提高4±3分,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有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胃肠损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急性胃肠损伤后喂养的可行性,并探讨临床结局与肠道喂养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急性胃肠损伤及急性胃肠损伤分级、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死亡率、24 h喂养率及7 d热量达标率等。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将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4组,对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死亡率,24 h喂养率及7 d热量达标率进行观察。根据临床结局对患者进行死亡与存活分组,对GCS评分、24 h喂养率及7 d热量达标率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均发生急性胃肠损伤,其中Ⅰ级30例、Ⅱ级26例、Ⅲ级21例、Ⅳ级9例。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4组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随胃肠道功能障碍越重,患者APACHEⅡ评分越高、GCS评分越低及死亡率越高。4组间患者24 h喂养率和7 d热量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胃肠道功能障碍加重,患者24 h喂养率及7 d热量达标率呈下降趋势。根据不同临床结局分组,死亡组24 h喂养率、7 d热量达标率和GC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死亡率与24 h喂养率(r=-0.478,P<0.01)及7 d热量达标率(r=-0.795,P<0.01)和GCS评分(r=-0.638,P<0.01)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胃肠损伤与重型颅脑损伤密切相关,颅脑损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营养支持措施,纠正代谢紊乱,改善负氮平衡状态,促进伤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ScVO2-SjVO2)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3例,按照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GCS评分3~5分组19例;GCS评分6~8分组24例;选取同期非颅脑损伤,意识清醒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入ICU后0,12,24,48 h时ScVO2-SjVO2的变化.并根据患者入ICU时ScVO2-SjVO2大小,分为ScVO2-SjVO2< 0.05组12例;ScVO2-SjVO20.05 ~0.15组14例;ScVO2-SjVO2> 0.15组17例,观察各组间患者GCS评分及28 d时病死率情况.结果 GCS评分3~5分组入ICU后0,12,24,48 h时ScVO2-SjVO2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0.071±0.032比0.093±0.049,-0.097±0.052比0.081±0.052,-0.035±0.031比0.089±0.059,0.036±0.033比0.081±0.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6~8分组入ICU后0,12,24h时ScVO2-SjVO2分别为0.173±0.043,0.158±0.067,0.123±0.073,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ScVO2-SjVO2< 0.05组及ScVO2-SjVO2> 0.15组病死率均较ScVO2-SjVO2 0.05~0.15组明显增加(8/12,4/17比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VO2-SjVO2< 0.05组和ScVO2-SjVO2> 0.15组GCS评分均低于ScVO2-SjVO2 0.05 ~ 0.15组[(4.17±1.34)、(5.88±1.35)分比(6.86±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ScVO2-SjVO2< 0.05时,差值大小与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ScVO2-SjVO2>0.15时,差值大小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ScVO2-SjVO2可反映患者的脑氧代谢情况,能客观及时地评估脑损伤程度,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循证依据,同时能早期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监测颅脑外伤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观察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价值。方法6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两组,SIRS组(颅脑外伤合并SIRS)和非SIRS组(颅脑外伤不合并SIRS),每组30例。分别于伤后24h内、第5天、第10天上午8时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结果非SIRS组CRP水平在伤后24h内、第5天、第10天分别为(7.4±2.5)、(16.3±4.1)、(11.8±3.2)mg/L,SIRS组CRP水平在伤后24h内、第5天、第10天分别为(7.6±1.8)、(26.9±4.7)、(37.9±6.7)mg/L。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伤后24h内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伤后第5天、第10天,SIRS组CRP水平较非SIRS组明显增高(P<0.01)。组内比较,伤后第5天、第10天,两组患者CRP水平较伤后24h内明显增高(P<0.01),但在伤后第10天时,非SIRS组CRP水平较伤后第5天下降,而SIRS组CRP水平仍继续上升(P均<0.05)。结论CRP可以作为监测颅脑外伤合并SIRS的早期敏感指标,对于预示SIRS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的血糖水平、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格拉斯哥(GCS)评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和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周血,检测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并按照GCS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结果:随着GCS评分的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的越明显,具有明显相关性,且患者急性期时血糖浓度越高、白细胞计数越大预后就越差。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可作为判断颅脑外伤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与病情轻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24 h内测定各项肝功能指标: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分析其病情轻重程度及预后与转氨酶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出现ALT、AST水平升高,与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r=0.527,0.608,P<0.05),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287,-0.439,P<0.05).结论 转氨酶水平测定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22)和未感染组(n=38)。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的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脑脊液漏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术后ALB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3 h、术前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48 h、术后ALB<35 g/L、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3 h、术前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48 h、术后ALB<35 g/L、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持续静脉点滴10天。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病人治疗10天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GO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SIRS评分应用于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收治的6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SIRS评分及GCS评分,分析不同SIRS分值患者的病死率、相同年龄患者不同GCS分值与SIRS分值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着SIRS分值的升高,患者病死率增加,当SIRS分值≥2分时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与SIRS分值<2分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组当SIRS分值≥2分时,GCS分值为8~12分的患者病死率15.38%(4/26),GCS分值<8分的患者病死率50.00%(8/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S评分具有独立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作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1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进行高压氧治疗,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对照组58例,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高压氧组9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情况和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高压氧组GCS、GO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重型颅脑损伤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使用尼莫地平治疗与常规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并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使用尼莫地平。随访6个月,记录出院1个月后的GCS评分和清醒患者的MMES评分以及6个月后清醒患者的MMES评分,以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和出院1个月的GCS评分差异分别为(2.36±0.77)分和(2.33±0.73)分,两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各有27例(64.29%)和16例(38.10%)患者清醒,两组清醒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出院1个月和出院6个月的MMES评分分别为(10.7±6.26)分、(18.9±7.21)分、(21.4±7.27)分,对照组术前、出院1个月和出院6个月的MMES评分分别为(10.9±6.32)分、(13.8±6.52)分、(15.8±5.79)分,两组出院1个月和出院6个月的MME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1个月和出院6个月MME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使用尼莫地平,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促进清醒,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探讨高钠血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及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伴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按血清钠水平分为高血钠组及高血钠组。结果全部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继发高钠血症者37例,发生高钠血症组的GCS评分为3~5分者30例,GCS评分为6~8分者7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高钠血症患者有27例死亡,10例生存,两组的病死率相比,差异亦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高钠血症的病情程度和GCS分值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于高钠血症,临床工作中必须充分提高预防意识,重视其严重后果尽早采取纠正高钠血症措施,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血液净化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serum 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serum 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9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13~15分)29例,中度损伤(9~12分)29例,重度损伤(3~8分)32例,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6、12、24、48、72h血清中Hcy水平及MPO活性,并作相关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者0~72h内血清Hcy水平呈现“V”字变化,血清MPO活性呈现倒“V”字变化。0~48h内轻、重度损伤患者Hcy与MPO呈线性负相关。结论颅脑损伤早期血清MPO活性及Hcy水平的变化趋势方向相反,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动态监测Hcy、MPO,有利于对TBI患者在不同的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