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辛伐他汀对正畸牙齿保持阶段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身给予辛伐他汀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后保持阶段骨形成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基本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2.5mg/kg)、中剂量组(5.0mg/kg)、高剂量组(10.0mg/kg),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实验组在加力装置去除前1d开始,腹膜下注射辛伐他汀;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次/d。4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测定上颌第一磨牙区牙槽骨密度(BMD)等。结果:实验组BGP、ALP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组升高最明显,随剂量增加,BGP、ALP水平减低;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Ca、P无明显差别(P>0.05)。上颌第一磨牙区牙槽骨BMD对照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最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全身给药能够有效地促进局部牙槽骨骨合成代谢,最适有效剂量为2.5mg/kg。  相似文献   

2.
大鼠尼古丁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并观察尼古丁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36只SD大鼠,丝线结扎上颌右侧第二磨牙颈部,左侧未结扎作为自身对照.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尼古丁每日低剂量组和高剂量实验组,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尼古丁每日0.83 mg/kg、1.67 mg/kg腹腔注射.给药第14、28天处死动物,取材.采用组织学、Micro-CT方法观察大鼠牙周破坏情况.结果:第14、28天各组大鼠结扎侧第二磨牙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槽骨丧失值(ABL)均高于对照侧(P<0.01),尼古丁给药后各测量值进一步加重,并呈浓度依赖性.仅给予尼古丁亦可造成大鼠非结扎侧牙槽骨吸收.结论:组织学、Micro-CT方法证实牙颈部丝线结扎方法可成功的建立牙周炎实验模型,腹腔注射尼古丁可致加重大鼠牙槽骨丧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碎补总黄酮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槽骨重建的影响,评价骨碎补总黄酮在抑制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方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功建立SD大鼠牙周炎模型之后,使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牙周炎组、骨碎补总黄酮组,每组12只。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骨碎补总黄酮240mg·kg-1·d-1。每组分别在给药后第15、30天各处死6只,采用显微CT对大鼠牙槽骨进行三维重建,评价骨碎补总黄酮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槽骨重建作用的影响。结果各时间段骨碎补总黄酮组比牙周炎组牙槽骨丧失程度显著减小(P<0.05),且呈持续改善状态(P<0.05)。给药15天后,骨碎补总黄酮组的牙槽骨相对骨体积、骨小梁厚度均明显高于牙周炎组(P<0.05);骨小梁间隙明显低于牙周炎组(P<0.05);给药30天后,骨碎补总黄酮组的牙槽骨相对骨体积、骨小梁厚度均明显高于牙周炎组(P<0.05);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间隙明显低于牙周炎组(P<0.05)。骨碎补总黄酮组的骨小梁厚度、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间隙显示出持续改善状态(P<0.05)。结论补碎骨总黄酮能够促进牙槽骨改建,对牙周炎治疗具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米诺环素作为牙周手术根面处理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牙周翻瓣术后用米诺环素作为根面处理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名有中到重度牙周炎需做牙周翻瓣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仅进行牙周翻瓣术,不做根面处理。实验组在牙周翻瓣术后,用米诺环素处理根面。观察两组术后3d和7d的术区反应及基线时、术后8周及12周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探诊深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3d,实验组的术后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与基线检查时相比,两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及探诊深度均有显著改善。除8周时,实验组的探诊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两组之间的牙周指数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诺环素作为根面处理剂,能迅速减轻术后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创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辅酶Q10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200g左右健康Wistar大鼠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组)、牙周炎辅酶Q10治疗组(Q10组)及牙周炎对照组(P组),每组16只。N组正常食水;另外两组建立牙周病模型。成模后,Q10组大鼠连续给药12周,P组给同剂量生理盐水,每组动物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第4周、8周、12周末行双侧下颌第一磨牙牙周袋平均深度的检测,处死后测量双侧下颌第一磨牙牙槽骨垂直骨吸收总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给药前及给药后各观察时间点Q10组及P组大鼠牙周袋平均深度及牙槽骨垂直骨吸收总量均显著大于N组(P<0.01);且给药前Q10组及P组大鼠牙周袋平均深度及牙槽骨垂直骨吸收总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周末P组的牙周袋平均深度及牙槽骨垂直吸收总量均明显大于Q10组(P<0.01)。结论辅酶Q10可以抑制和缓解实验性大鼠模型牙周炎,可能具有治疗和缓解牙周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种中药提取物抑制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三种中药提取物淫羊藿苷、大黄素和黄芩苷联合应用对实验性牙周炎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 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空白对照组(C)和实验组(E)。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E LPS)牙龈局部注射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E组造模期间在相同部位注射三种中药提取物混合液,C组注射生理盐水。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破骨细胞计数,测量釉牙本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结果:E组大鼠牙周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轻于C组,破骨细胞数少(P <0 .0 1) ,牙槽骨吸收量小(P <0 .0 5 )。结论:淫羊藿苷、大黄素和黄芩苷联合应用可抑制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镧盐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临床症状以及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健康SD大鼠68只,用外科缝线结扎左侧上颌第二磨牙(M2)颈部并予10%高糖水每日喂养,诱导形成大鼠牙周炎模型。结扎4周后随机选4只大鼠处死,取左侧上颌M2牙周组织块制作切片,观察牙周炎模型建立情况。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生理盐水冲洗对照组(P组);氯己定冲洗组(P1组);镧盐冲洗组(P2组);镧盐喂养组(P3组)。每4周测量各组大鼠临床指标,与治疗前自身对照。治疗3个月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取左上颌M2牙周组织块制作标本,用体视镜观察并测量牙槽骨吸收情况。结果:治疗后P1、P2、P3组各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P组PD、TM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各组间比较P3组牙槽骨吸收值与面积值较P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0.12%复方氯己定、0.1 mmol/L镧盐水冲洗及0.01 mmol/L镧盐喂养对大鼠牙周炎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镧盐喂养对缓解牙槽骨吸收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冲Nd:YAG激光照射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周临床指标及牙周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共64只,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N组),药物对照治疗组(D组),牙周炎阳性对照组(P组),其余5组按照给予不同剂量激光照射治疗.末次治疗15 d后测量牙周临床指标牙龈指数(GI),牙槽骨吸收值ABL(Alver bone loss),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采用分光光度仪测定大鼠牙周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各剂量组ABL、NO值较末照射组(P组)显著降低(P<0.05).1.5~2.0 W 20 pps剂量组激光照射后牙周指数均较P组显著降低(P<0.05),与D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1.5~2.0 W 20pps剂量范围内,采用脉冲Nd:YAG激光牙周袋内照射能有效改善牙周指数,降低实验大鼠牙周组织中NO含量,起到治疗牙周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的含量变化和密度变化,并探讨CAT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40 只健康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 只),实验组建立大鼠牙周炎的动物模型,对照组常规饲养,造模术后4 周和8 周处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牙龈组织中CAT含量,并观察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结果:造模术后4 周和8 周时,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CA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8 周牙龈组织CAT含量明显低于术后4 周(P<0.01).同时,术后4 周和8 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牙槽骨的吸收程度明显增加.结论:牙龈组织中CAT的活性与牙周炎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黄素治疗实验性牙周炎的骨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大黄素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纯种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各30 只: 正常对照组(N组)、牙周炎组(P组)、低浓度大黄素治疗组(PL组)及高浓度大黄素治疗组(PH组).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并按分组用药,分别于4、 6、 8 周时处死动物,取上颌骨标本进行骨计量学观察.结果:PL组和PH组结缔组织附着丧失量、牙槽骨嵴高度丧失量和破骨细胞个数均明显小于P组,成骨细胞个数均明显大于P组(P<0.05).结论:大黄素可抑制牙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并能促进牙槽骨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植骨材料和超声骨刀联合治疗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骨下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第一磨牙根分又病变骨下袋病例102例,随机分为4组:A组实施翻瓣术,应用超声骨刀,B、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植入羟基磷灰石骨粉和Bio—Oss骨粉,D组实施翻瓣术,植入Bio—Oss骨粉,在基线及术后1、6、12月检测牙周临床指标和根分又区骨密度。结果:四组病例术后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与基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俨〈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在骨密度增加方面较A、B、D组明显,而B、D组又较A组增加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联合Bio—OS8骨粉植入治疗根分叉病变能获得更多的牙周再生和牙槽骨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FE)对正畸大鼠牙齿移动及压力侧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进行。选取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0只,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c、D组),每组10只。从正畸加力第1天开始,A、B、c、D组分别灌服不同剂量TFE(依次为0、75、150、300mg/kg),每天1次,第10天处死全部大鼠。测量大鼠左上第一磨牙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其压力侧牙周组织变化。结果A、B组牙齿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D组牙齿移动距离均明显小于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正畸牙齿压力侧骨吸收陷窝少于对照组。结论’FFE可抑制正畸大鼠牙齿移动及压力侧牙槽骨吸收,且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清热滋阴活血中药复方制剂对大鼠糖尿病牙周炎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10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糖尿病牙周炎组(B组)和中药治疗组(C组),B组与C组糖尿病牙周炎造模成功后,C组灌胃等效剂量的金银花、北沙参、川芎复方水煎剂,A组与B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个月后,麻醉下方块截取包括实验区磨牙的双侧上颌骨,HE染色后,选择包括牙龈结缔组织及上皮组织的视野计数浸润的炎性细胞,测量实验牙近中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腹腔总静脉抽取静脉血,制备血清后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的含量,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B组与C组牙龈组织的浸润炎性细胞数目、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较A组均有增高,且B组高于C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外周血TNF-α的含量较A组与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热滋阴活血中药复方制剂对糖尿病牙周炎有治疗作用,可降低外周血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assess histopathologically whether the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aminobisphosphonate (alendronate), 0.5 mg/kg body weight, i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following mucoperiosteal flap surgery, and whether alendronate modulates tissue factors. METHODS: The effect of alendronate on bone resorption was evaluated in mucoperiosteal flaps used as a resorptive model. The animals were given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of either saline (control group) or 0.5 mg/kg of alendronat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alendronate or saline was administered subcutaneously 1 week prior to surgery, immediately prior to surgery, and 1 week after surgery. The parameters determined with a semiquantitative subjective method for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were as follows: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ICI) of adjacent periodontal tissue, degree of fibrosis and collagen bundle formation, number and morphology of osteoclasts of the alveolar bone and interdental septum, resorption lacunae (osteoclast surfaces), and osteoblastic activity (forming surface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aline and alendronate groups with regard to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number of osteoclasts, and osteoblastic activity. Fibrosis and collagen bundle formation, osteoclast morphologies, and resorption lacunae form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favor of the alendronate group. CONCLUSIONS: The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0.5 mg/kg alendronate wa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alveolar bone loss and in modulating tissue factor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lendronate would be a valuable addition to the therapeutic armamentarium avail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ei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regenerative components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drugs, bone graft materials, and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techniques, and even with dental impla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牙周缺损区患牙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0例,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和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10例仅羟基磷灰石修复。统计学比较6个月时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牙槽骨水平改变。结果:实验组牙周袋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的减少量和牙槽骨水平的增加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牙龈退缩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应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自体块状骨结合引导骨再生(GBR)技术重建前牙区骨量不足术后种植位点和非种植位点骨量变化的差异。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8月间,术前全景片及CT评估14例患者(73个缺牙位点)前牙区骨量不足,于颏部或下颌支处取自体块状骨结合GBR技术重建前牙牙槽骨,并延期行种植体植入术(共植入42颗种植体)。术后即刻、3、6、9个月和最长随访时间点(平均13.8个月)行CT检查。利用Simplant 11.04软件三维重建并测量牙槽嵴顶骨宽度(alveolar crestal bone width, ACBW)、牙槽骨中部骨宽度(alveolar midway bone width, AMBW)和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 ABH)。测量的所有数据按照种植位点(即种植体植入的位点)和非种植位点(即未植入种植体,后期利用桥体修复的位点)分为2组。采用SAS 9.0软件包对该2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植骨和种植体植入手术,术后无头晕、头痛等不适,切口均愈合良好,42颗种植体在愈合和随访期内骨结合良好。术后2组骨改建评价显示:对种植位点的ACBW和AMBW,术后即刻骨增量和术后3个月骨吸收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ABH术后即刻骨增量,术后3、6个月骨吸收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时间段则无显著差异(P>0.05);对非种植位点的ACBW和ABH,术后即刻骨增量,术后3、6和9个月骨吸收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AMBW术后即刻骨增量,术后3、6个月骨吸收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时间段则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中ACBW、AMBW和ABH的骨量变化显示:术后即刻骨增量,术后3、6个月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9个月和最长随访时间点骨吸收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种植位点较种植位点在种植体植入后发生更多的骨吸收,其原因是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产生的创伤和种植体能保存骨量两者相互作用所致。因此,即刻或同期植入种植体,避免二次手术,对骨量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能够快速建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方法,摸索建模的最佳时间并对比研究结扎与非结扎区域的牙槽骨破坏情况。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实验室及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周、8周实验组。采用牙颈部结扎合并口腔接种牙周致病菌的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分别于4周、8周时进行牙周检查,并利用放射影像和体视显微镜检查对比大鼠的牙周骨组织破坏情况。结果4周和8周实验组大鼠结扎区都出现牙龈红肿,探诊出血,均可探及较深的牙周袋。对照组和4周、8周实验组大鼠上颌三颗磨牙平均骨丧失量分别为(357.63±284.96)μm、(929.56±366.43)μm和(941.80±354.87)μm。与对照组相比,4周和8周实验组大鼠上颌磨牙的骨丧失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周与8周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牙颈部结扎合并口腔接种牙周致病菌的方法,4周左右即可形成稳定可靠的大鼠牙周炎模型。大鼠的牙周骨破坏在4周之后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归丸和戊酸雌二醇对骨质疏松牙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选取纯种雌性6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骨质疏松牙周炎组、西药组(戊酸雌二醇)、中药组(左归丸)4组,每组9只,建立骨质疏松牙周炎模型,按分组用药,于3个月时处死大鼠,取上颌骨标本,光镜下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中的中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结果    对照组牙周组织无明显变化;骨质疏松牙周炎组牙周炎症明显,牙槽骨大量吸收;西药组和中药组牙周炎症明显减轻,有牙槽骨新生。与骨质疏松牙周炎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组血清中ALP降低(P < 0.01),Ca升高(P < 0.01),P降低(P < 0.01)。结论    左归丸和戊酸雌二醇均能减轻牙周炎症、抑制牙槽骨吸收,改善血清中骨代谢局部调节因子,促进颌骨骨量增加,改善牙槽骨结构。  相似文献   

19.
雄激素对大鼠牙槽骨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去睾丸对大鼠牙槽骨骨量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on)、去睾丸组(ORX)和雄激素治疗组(TP)。除Con组外,其余行双侧睾丸摘除术。Con组和ORX组给予溶媒5ml/kg/d灌胃,TP组给予丙酸睾丸酮5mg/kg/d灌胃。实验12周后取大鼠的牙槽骨,脱钙,切片,染色,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测量牙槽骨松质骨的骨量,计算牙槽骨的骨静态学参数。结果:与Con组相比较,ORX组牙槽骨骨小梁厚度降低(P〈0.05),其他变化均不明显。结论:雄激素缺乏使大鼠牙槽骨有丢失趋势,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对正畸源性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在山东大学西校区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30只6周龄雌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安装矫治器前3d实验组于腭侧黏骨膜下局部注射伊班膦酸钠50μL,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50μL,每3d注射1次直至实验结束。2组动物分别于安装矫治器后第3、7、14d各处死5只。检测大鼠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牙根吸收指数,并进行牙体牙周联合切片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安装矫治器后第7、14d时实验组牙齿移动距离、牙根吸收指数、破牙骨质细胞数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阳性表达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伊班膦酸钠可抑制大鼠正畸牙齿的移动及牙骨质和牙本质的异常吸收,利于牙周组织受正畸力后的改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