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和MP组,每组25只。MP组在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成功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MP(30 mg/kg),假手术组在打开椎板后不损伤脊髓。分别于损伤后4 h、12 h、1 d、3 d和7 d,采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RT-PCR方法检测损伤的脊髓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m RNA和IL-6 m RNA的表达情况。于损伤后第3 d取脊髓组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caspass-3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用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情况。结果假手术组4 h、12 h、1 d、3 d和7 d,BBB分值分别为:19.8±0.8、19.1±0.4、20.5±0.5、20.4±0.5和20.1±0.5;MP组各个时间点BBB分值分别为:1.2±0.1、5.8±0.3、7.2±0.3、9.4±0.4和12.3±1.1;手术组各个时间点BBB分值分别为:0.6±0.1、0.7±0.1、2.2±0.2、2.5±0.2和3.3±0.2;假手术组大鼠的活动不受限,MP组的BBB评分值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中IL-1βm RNA和IL-6 m RNA的表达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12 h、1 d和3 d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0.07、0.39±0.08、0.46±0.03和0.26±0.04、0.17±0.03、0.28±0.02,与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Beclin-1阳性神经细胞数量为:51.0±2.0,MP组数量为235.0±10.0,手术组数量为430.0±25.0;假手术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为18.0±2.0,手术组为:45.0±4.0,MP组为76.0±3.0,假手术组凋亡细胞数量为:14.0±2.0,手术组为51.0±3.0,MP组为75.0±3.0,与手术组相比,在急性脊髓损伤后3天MP组中Beclin-1阳性细胞数目、caspass-3的表达和凋亡细胞数目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基强的松龙降低炎症反应,显著抑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神经细胞自噬活动,降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Caspase-9mRNA及热休克蛋白27(HSP27)mRNA表达影响的观察,探讨MP治疗AS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72只大鼠,建立ASCI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MP组和生理盐水(NS)组在伤后1、3、6h和1、2、3d脊髓组织中Caspase-9 mRNA、HSP27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MP组与Ns组脊髓损伤组织中存在Caspase-9 mRNA、HSP27mRNA的阳性表达。ASCI后Caspase-9 mRNA表达增加,6h最为显著(12.26±2.09),MP组除1h组外(P〉0.05),在伤后各时间点的表达明显低于Ns组(P〈0.01);ASCI后HSP27 mRNA表达增加,1d最为显著(11.40±1.52),MP组除1h组外(P〉0.05),在伤后各时间点的表达明显高于Ns组(P〈0.01)。结论MP对ASCI的治疗有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HSP27合成从而抑制Caspase-9的合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T10水平横断成年SD大鼠脊髓,取尾端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并计数脊髓腹角NGF、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在EGb组,伤后3 d NGF及BDNF的表达即开始增高,第7天时更明显,然后开始下降,但直到21d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单纯脊髓横断组及生理盐水组在3d、7d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提示EGb可通过增加NGF、BDNF表达而促进脊髓损伤早期修复。  相似文献   

4.
范李  杨述华 《中国医师杂志》2007,9(9):1160-1162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成年大鼠以改良Allen打击装置制成脊髓损伤(SC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实验组(在脊髓损伤节段注入IGF=1),2组分别在4个时相点(脊髓损伤后6、12、24、48h)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GDNFmRNA在损伤脊髓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Tarlov评分法测定各组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结果:脊髓损伤后的4个时相点,实验组GDN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损伤脊髓的修复。并且上调损伤脊髓段GD-NF的表达,其可能是IGF-1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大鼠4只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提取MSCS;60只大鼠制做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24只,PBS(磷酸盐缓冲液)液组24只,空白对照组12只.于脊髓损伤后第7天,无菌条件下,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MSCS的培养液5μl,PBS组注入缓冲液体5 μl,对照组未加任何干预因素.分别于术后7、14、28 d麻醉下行心脏灌流固定取T10节段脊髓,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8只/时点),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4只/时点).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细胞接种24 h后贴壁生长,72 h细胞增殖,有细胞团形成,在传代过程中,4代以前的细胞倍增时间约为4~6 d,至10代以后细胞增殖能力有所减弱,胞体变得扁平,若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则可维持基增殖能力和形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第7、14及28天,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高水平表达,与缓冲液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 d:0.31±0.03 vs 0.25±0.04,P<0.01).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MP-9在SCI后继发性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继发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损伤组(spinal cordinjury group,SCI group),两组大鼠均于SCI后1h、6h、12h、1d、3d、5d、7d(每个时间点n=6)处死大鼠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MMP-9表达并测平均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e Index,AI)。分别对各时间点损伤脊髓组织MMP-9平均光密度和细胞凋亡指数进行组间、组内比较,并对损伤组各时间点MMP-9平均光密度和细胞凋亡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鼠SCI后损伤节段脊髓组织中MMP-9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多,24h达高峰,持续至3d后逐渐下降,7d仍有表达。结论大鼠SCI后损伤节段脊髓组织的MMP-9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36,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截肢创伤应激后所致肝脏和肾脏的损伤及他克莫司(FK506)对肝肾可能的保护作用,为截肢术后引起的远隔器官损伤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各大鼠左后肢截肢创伤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截肢后1h、2h、4h、6h、12h、24h、48h、72h组,FK506干预组,每组8只。测定肝肾组织CaNmRNA表达、血浆及肾组织肾损伤分子1(KIM-1)含量、肝肾功能指标(ALT、AST和Cr、BUN),观察肝、肾组织HE染色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截肢创伤2h组肝脏、肾脏组织CaNmRNA即出现明显升高,于6h达峰值,分别为2.881±0.277(P〈0.01)、3.107±0.346(P〈0.01).72h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浆及肾组织KIM-1含量于截肢创伤1h组即出现明显升高,至72h组持续升高.创伤6h组分别为1.650±0.194ug/L(P〈0.01)、0.921±0.071(P〈0.01);血浆ALT、AST和Cr含量均在创伤应激后出现明显升高(P〈0.05),血浆BUN含量无明显改变。FK506干预组与截肢6h组比较,肝肾组织CaNmRNA(1.003±0.210、0.856±0.158)、血浆及肾组织KIM-1含量(1.065±0.170ug/L、0.605±0.050)、血浆Cr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血浆ALT、AST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浆BUN含量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可见截肢6h组肝、肾组织充血及细胞肿胀明显,FK506干预后相对减轻。结论大鼠截肢创伤应激后可引起肝、肾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FK506干预可以对这种损伤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早期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接诊的53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0.0%、总有效率92.3%显著优于对照组40.7%、85.2%,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观察组患者括约肌功能恢复时间(6.2±1.9)d、肢体肌力恢复二级以上时间(11.2±2.8)d、下床活动时间(13.8±3.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2.1±3.2)、(19.2±4.6)、(23.9±5.6)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早期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脑组织中TNF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骨窗形成后硬膜外打击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模型,正常组5只,麻醉行开颅手术,不作头颅打击;治疗组大鼠致伤后即刻腹腔内注射30mg/kg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则即刻腹腔内注射30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分别在伤后6h、24h、48h、72h、96h时间点断头取脑,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中TNF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大鼠脑皮质中的TNF活性在伤后6h后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48h达高峰,96h降至基础水平。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在伤后6~48hTNF活性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中TNF含量升高,甲基强的松龙可通过抑制损伤后TNF活性,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谭志强 《现代保健》2014,(34):73-76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甲强龙冲击疗法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给予甲强龙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适量地塞米松静脉滴注。随访6个月。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评分(1.89±1.04)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评分(3.26±1.1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评分(3.16±1.07)分与治疗后评分(2.89±1.1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护理干预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冲击疗法对于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胺酮预处理对先天陛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诱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三组(n=12):对照组(C组)和氯胺酮干预组(K,组和K2组)。在劈胸骨时、主动脉插管时和主动脉开放前5min,K1、K2组分别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和1.0mg/kg,C组注射等量0.9%NaCl溶液。于上腔静脉插管时(T1)、主动脉阻断后30min(T2)和主动脉开放后30min(T3)取适量心肌组织,应用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心肌中iNOS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T1比较,三组T2和T3iNOS mRNA均升高(P〈0.01);与C组(2.85±0.48、4.49±0.86)比较,K1、K2组T2和T3iNOS mRNA均显著降低(2.33±0.31、3.76±0.61和1.92±0.12、3.12±0.39);K2组与K1组比较,T2和T3iNOS mRNA均降低(P〈0.05)。结论氯胺酮预处理能显著降低心肌iNOS mRNA的表达量,减少血浆心肌酶的漏出,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在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脊髓前角神经元功能和p-ERK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日本白兔24只,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鞘内注射组(DEX组,缺血前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1 μg/kg)和右美托咪啶抑制剂鞘内注射组(DEX+ ATIP组,缺血前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阿替美唑).各组分别于缺血后24 h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检查,采用干湿法测定脊髓含水量,测定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杂交测定总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t-ER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和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24h后,与I/R组相比,DEX组脊髓灰质前角内健存运动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F =14.32,P<0.05),脊髓含水量降低(F=13.6,P<0.05),免疫蛋白印迹杂交测定p-ERK表达增加(F=22.37,P<0.05)和Caspase3表达降低(F=15.45,P <0.05).而鞘内注射DEX抑制剂ATIP后保护作用消失.结论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可以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增加脊髓前角p-ERK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mGluR5 mRNA在不同时段的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mGluR5 mRNA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75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1、3、6、12、24 h及3 d、14 d组及其相对应的假手术对照组,采用大鼠MCAO模型,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mGluR5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假手术对照组mGluR5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手术组mGluR5 mRNA各时间段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缺血1 h其表达即有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GluR5 mRNA表达6 h达到高峰(F=5.328,P〈0.00),3 d后表达开始下降(P〈0.01),14 d基本降至正常对照水平(P〉0.05)。结论:mGluR5在脑缺血后升高,提示mGluR5在脑梗死中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对我们的临床研究指出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药物对氯化汞染毒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P物质(SP)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7组。对照组(10只)经口灌胃生理盐水(NS)2ml/次,每天1次;A、B、C组(各5只)按17mg/kg;D、E、F组(各5只)按8.5mg/kg经口灌胃HgCl2溶液,每天1次。7组均连续灌胃(20+2)d。处死A、D组大鼠和对照组5只大鼠,随后B、E组用二巯丙磺钠注射液(DMPS)按28mg/kg腹腔注射驱汞两疗程;C组用DMPS(28mg/kg)+卡马西平(按16.82mg/kg经口灌胃qd×14d);F组腹腔注射NS1ml/次。实验结束后处死全部动物,灌注固定取出脊髓L5-6节及L5、L6两侧DRG并制成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DRG和脊髓SP表达水平。结果染汞组大鼠DRG和脊髓SP平均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E组用DMPS驱汞两疗程及F组腹腔注射NS两周期后均未见SP表达显著减弱,C组用DMPS+卡马西平显著降低DRG和脊髓SP平均面积,提高平均灰度(P〈0.05)。结论亚急性氯化汞染毒大鼠DRG和脊髓SP水平显著增高,卡马西平联合DMPS能够有效抑制SP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治疗的效果。方法:培养与纯化骨髓基质干细胞。80只SD大鼠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干细胞移植组、EPO组、联合组和对照组。采用BBB法进行运动能力评分和组织切片观察来评定修复情况。结果: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实验组均可明显促进大鼠运动功能和损伤后组织结构的恢复,其中联合组效果更显著。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联合EPO具有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不同的移植方法治疗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我们应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损伤后即刻进行移植:局部移植组(A组)、蛛网膜下腔移植组(B组)、静脉移植组(C组)、对照组(D组)。术后不同时段行CBS功能评分及组织学检查,观察脊髓神经功能修复情况。结果A组、B组、C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和组织学改变明显好于D组(P0.05);A、B、C三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急性期嗅鞘细胞不同的移植方法对大鼠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移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1、2、3”溶液小量不保留灌肠法在脊髓损伤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52例脊髓损伤便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杜密克(1包,每天2次)和开塞露纳肛(1支,每天1次)治疗,观察组予“1、2、3”溶液小量不保留灌肠法灌肠一次,观察两组有效率和24 h内的排便量.结果 “1、2、3”小剂量不保留灌肠治疗脊髓损伤便秘患者有效率为93.3% (28/30),而对照组为68.2% (15/2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5.6,P=0.018).24小时平均排便量对照组为(178±35)g,观察组为(356±47)g,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6).结论 “1、2、3”溶液小量不保留灌肠治疗脊髓损伤便秘患者疗效满意,简易可行,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