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介绍持续肾盂内压监测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MPCNL)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00例行MPCNL手术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术中行持续肾盂内压监测,尽量避免肾盂内压力≥30mmHg;对照组(50例)术中无肾盂内压监测.统计术后发热、疼痛指数及血红蛋白的下降值等相关临床指标,探讨其与肾盂内压监测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血红蛋白的下降值及疼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术中常规监测肾盂内压变化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且不影响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2.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中肾盂内压与术后康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MPCNL)中肾盂内压力监测的方法,观察肾盂内灌注压力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用自制连接器密闭连接F5输尿管导管的尾端与无菌的换能器,建立肾盂内压测定装置,对46例肾结石患者术中即时监测肾盂内压,统计术后早期并发症,如发热、疼痛指数及血红蛋白的下降值,并观察住院时间和远期结石清除率,探讨其与压力变化的关系。高压冲洗组(n=20)为术中肾盂内压力≥30mm Hg(1mm Hg=0.133 kPa),持续时间≥10min,其余情况归入低压冲洗组(n=26)。结果术中肾盂压力为3~50mmHg。高压冲洗组术后发热、血红蛋白的下降值、疼痛指数和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低压冲洗组(P〈0.05),两组间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术中常规监测肾盂内压变化,控制术中压力≥30mm Hg持续时间〈10min,以获得平稳的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专利设计的经皮肾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简称专利鞘)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09年10月应用专利鞘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I.)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结石13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6例,单侧肾结石并同侧或对侧输尿管结石12例,双肾结石并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均应用专利鞘进行MPCNL,并对手术时间、肾盂内压、清石率、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198例均一期建立通道.采用单通道取石192例,双通道取石5例,三通道取石1例.平均手术时间(46±10.8)min,术中监测肾盂内压力平均(0.28±0.068)kPa(1 mmHg=0.133 kPa);术后血红蛋白含量较术前平均下降(4.2±1.5)%,术中输血5例,术后2例出血严重者经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一期清石率为95.95%.术后3天出现体温≥38.5℃者3例.结论:应用专利鞘行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高效,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控制肾盂内压升高的方法。方法选择80例行单通道MPCNL的肾结石患者,分为两组,控压组(40例):术中实时监测肾盂内压力,术者采取调控灌注液体入出量,控制肾盂内压升高;对照组(40例)仅记录肾盂内压。比较两组平均灌注液用量、平均肾盂内压、肾盂内压≥30 mmHg累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平均灌注液用量(L)为14.33±3.72、28.40±5.52;平均肾盂内压(mmHg)为14.5±3.8、26.8±6.5;肾盂压力30 mmHg平均累积时间(s)分别为42.4±5.7、118.4±20.8,存在显著差异(P0.05);手术时间(min)为110±20、103±31,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高患者人数发生显著高于控压组(P0.05)。结论术中调控灌注液体出入量,能够降低MPCNL术中肾盂内压,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内压变化对术后发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中肾盂内压变化对术后发热的影响.方法 采用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80例MPCNL手术患者肾盂内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肾盂内压等因素变化与术后发热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术中平均肾盂内压14.72 mm Hg(1 mm Hg=0.133 kPa),肾盂内压≥30 mm Hg平均累积时间为116.06 s,术后出现体温≥38.5℃者1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热与性别(P=0.195)、年龄(P=0.641)、尿路感染(P=0.663)、术后血常规白细胞≥10×10<'9>/L(P=0.751)、术中肾盂内压曾≥40 mm Hg(P=0.662)不相关,而与感染性结石(P=0.000),通道大小(P=0.029)、术中平均肾盂内压(P=0.036)、术中平均肾盂内压≥20 mm Hg(P=0.013)、肾盂内压≥30 mm Hg时间(P=0.010)相关,术中肾盂内压≥30mm Hg状态持续50 S以上者术后发热率发生显著增高(P=0.024).结论 MPCNL术中肾盂内压总的趋势小于一般认为引起肾实质反流的极限(30 mm Hg).术后发热与MPCNL导致的肾盂内压短暂性增高不相关,但肾盂内压≥30 mm Hg状态持续>50 S、总平均肾盂内压升高将引起术后发热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10年6月,采用C形臂X线机定位下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38例,在输尿管导管逆行造影下建立F16皮肾通道,瑞士EMS气压弹道进行一期或多期碎石、取石。结果 38例均行单通道取石,其中28例一期取石,6例因脓肾行一期穿刺引流、二期取石,3例因鹿角形结石行三期取石,1例完全鹿角形结石行四期取石。总结石清除率92.1%(35/38),3例肾盏内残余小结石(X线示直径≤0.6 cm),嘱患者随访观察。手术时间28~68 min,(45±13)min,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6 g/L(11~30 g/L)。术后6例出现高热(体温〉38.5℃),其余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平均5 d(2~12 d)。38例术后随访6~28个月,(18±6)个月,肾功能均恢复正常,2例分别于术后19、25个月结石复发,因患者肾功能正常,结石未引起不适,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专利设计的经皮肾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专利鞘)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09年5月应用专利设计的经皮肾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治疗上尿路结石198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应用Peel-away鞘、第三代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三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肾盂内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手术并发症、一期结石清除率等差异。结果专利鞘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肾盂内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以及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Peel-away鞘组(P0.05),而一期清石率高于后者(P0.05)。与EMS碎石清石系统组相比,专利鞘组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低于前者,而一期结石清除率则明显提高(P0.05),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肾盂内压、手术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专利设计的经皮肾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高效、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F-URL)及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2~3 cm)的临床疗效,探讨F-URL在中等体积肾结石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资阳市人民医院及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结石(2~3 cm)患者74例,其中行F-URL 36例(观察组),行MPCNL 38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等。 结果对于2~3 cm的肾结石,F-URL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MPCNL组的短[(48.6±7.4)min vs (62.3±8.9] min,P<0.05],血红蛋白下降量也比MPCNL组的少[(3.2±1.7) g/L vs (17.6±4.5) g/L,P<0.05];住院时间短于MPCNL组[(4.1±1.8) d vs (6.8±2.3)d,P<0.05]。两组在结石清除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URL组的需要输血率明显低于MPCNL组(0.0% vs 7.9%,P<0.05),两组患者在尿道感染、石街形成、需要二期手术或体外碎石术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P值均>0.05)。 结论在处理2~3 cm大小的肾结石上,FURL拥有与MPCNL相当的清石率,同时在减少术后出血、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将有更大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超声引导下MPCNL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的临床资料。 结果共计有26例患者纳入研究,1例双侧结石,25例单侧结石,均成功建立了经皮肾通道。25例患者行一期MPCNL,1例患者行二期MPCNL,术后2~5 d复查无石率88.9%(24/27),3例残留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手术时间20~140 min,平均(68±34)min,术中失血量10~250 ml,平均(57±49)ml。术前、术后平均血肌酐为(292±51) μmol/L、(220±34) μmol/L(t=2.388,P= 0.025)。术后2例患者出现发热,4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无其他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2.4)d。随访10~24个月,结石均无复发,2例患者最终需血液透析维持治疗,其余患者肾功能稳定。 结论MPCNL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但多囊肾可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泌尿专用超声引导标准通道结合一期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access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ini-PCNL)与一期多通道mini 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行泌尿专用超声引导下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标准通道和mini-PCNL组(联合通道组)40例,mini-PCNL组 46例。总结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通道数目、结石清除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辅助治疗方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86例患者均成功一期建立多通道,并成功碎石取石。术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石负荷、术前的合并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通道组和mini PCNL组手术时间[(68.23±11.06)min和(82.83±9.09)min]、术中肾盂内压[(15.08±1.79)mmHg和(19.35±3.68)mmHg]、一期结石清除率(80.00%和58.70%)、住院时间[(6.00±1.59)d和(7.89±2.11)d]、术后发热率(5.00%和19.57%)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通道组和mini-PCNL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2.43±3.52)g/L和(12.57±3.68)g/L]、一期术后辅助治疗方式、通道数目及总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泌尿专用超声穿刺探头引导下,采用经穹窿穿刺法实施一期多通道PCNL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标准通道联合微通道组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中肾盂内压力较低,提高了一期结石清除率,并不增加通道数目和并发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tubeles s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tubelessPCN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tubelessPCNL治疗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资料。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44.9岁。其中肾盂结石2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肾多发性结石3例。结石最大径为(2.4±1.1)cm。合并患肾轻度积液4例,中度积液21例,重度积液18例。在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束时,通过B超和c臂x线证实结石已经完全清除,然后把逆行插入的输尿管导管的头端调整至肾盂的中央,让扩张鞘退至肾造瘘通道以外,证实瘘道无活动性出血,最后拔除扩张鞘,并用丝线缝合皮肤伤口。结果:43例患者,其中41例结石完全清除,2例为无意义残留结石。手术时间30~75min,平均45min。手术引起血红蛋白平均下降6.5g/L。术后第1天视觉疼痛评分为(3.0±1.4)分。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3d。术后出现急迫性尿失禁1例,。肾周血肿1例,发热2例,持续性肉眼血尿2例,轻度尿外渗2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tubeless PCNL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术中肾盂内压力的变化及与取石术后发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压力感受器实时监测术中肾盂内压力及对术后发热的影响。结果:筛选纳入的96例患者术中肾盂内压力≥30mmHg(1mmHg0.133kPa)平均累计时间为83.17s,平均肾盂内压力为14.79mmHg。术后有26(27.1%)例患者出现发热,与感染性结石、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力≥20mmHg、肾盂内压力≥30mmHg持续时间相关(P〈O.05)。而术后发热与患者性别、年龄、尿路感染(UTI)、术后血常规白细胞≥10×10。/L、术中肾盂内压力≥35mmHg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术中平均肾盂内压力、肾盂内压力≥30mmHg持续时间与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而肾盂内压力短暂性升高(≥35mmHg)与术后发热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负压吸引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对肾结石及上段输尿管结石72例患者按床号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单号)33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实验组(双号)39例,采用获得国家专利的自制能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碎石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中连接负压吸引,记录术中肾盂压力、碎石取石时间、术后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肾盂压力、碎石取石时间(结石体表面积/开始碎石取石到取石结束时间)、术后平均体温及发热持续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肾盂适当低压能减少术后发热发生率及持续时间。自制负压吸引碎石通道能降低肾盂内压并提高碎石取石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标准通道、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巨大结石(结石负荷>6 cm)的临床效果及操作体会。方法:2001~2013年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巨大肾结石患者210例,以MPCNL治疗巨大肾结石患者83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大出血、败血症、集合系统损伤、肾周感染、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情况。结果:PCNL组手术时间平均(85±30.2)min,术后发热(体温>38.5℃)49例(23.3%),术中输血27例(12.9%),败血症5例(2.4%),尿外渗11例(5.2%),清石率为96.7%。MPCNL组手术时间平均(108±33)min,术后发热20例(24.1%),输血12例(14.5%),败血症3例(3.6%),尿外渗4例(4.8%),清石率86.7%。PCNL组清石率较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操作的关键在于术中建立妥善的皮肾通道、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标准通道PCNL治疗巨大肾结石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肾盂压力变化及高压累积时间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7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治疗,监测术中肾盂压力及高压累积时间、并分为高压及低压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发热、疼痛、肾周积液发生情况。结果:高压组术后1~4天平均体温高于低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压组术后有较重的腰痛症状出现,止痛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低压手术组(P〈0.05)。肾周积液发生率高压手术组亦显著高于低压手术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术中高。肾盂压相关,控制术中肾盂压力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水平检测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22例,分别在B超引导下完成PCNL,留取患者术前、术后血液样本测定内毒素水平值,分析研究血清内毒素水平变化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据检验标准设定内毒素小于0.075EU/ml为阴性值,升高为阳性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9例术后出现发热(发热组),103例术后未出现发热(对照组)。对照组术前测得血清内毒素平均值为(0.023±0.017)EU/ml,阳性率为3.9%,术后平均值为(0.090±0.054)EU/ml,阳性率为39.8%;发热组术前血清内毒素平均值为(0.031±0.029)EU/ml,阳性率为10.5%,术后为(0.728±0.534)EU/ml,阳性率为89.4%。两组对比发现术前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但术后发热组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例患者在出现持续寒颤高热时检测血清内毒素的平均值为(0.650±0.403)EU/ml,均为阳性值,考虑合并内毒素血症存在。结论:通过检测发现,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是诊断和监测术后感染的一个重要参数,且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适合早期判断病情,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PCNL和标准通道PCNL分别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59例(微创组)和37例(标准组),并对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一期成功建立F_(16)和F_(22)皮肾通道。手术时间标准组短于微创组(P0.05),结石清除率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通道的损伤、出血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微创组高于标准组(P0.05)。结论:MPCNL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均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方法;采用标准通道能缩短手术时间;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MPCNL因高压冲洗引起的并发症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中肾盂内压测量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通过压力传感器连接逆行置入肾盂的5Fr输尿管导管与Mindray PM9000型监护仪有创压力测量通道,实施经皮肾取石术中肾盂内压测量,增加软件模块后的测压系统每秒采集1次数据,并将数据实时导入计算机数据库.结果 共对112例MPCNL术中肾盂内压进行测量,分析了MPCNL术中肾盂内压的影响因素以及肾盂内压与术后发热的关系.结论 MPCNL术中肾盂内压总趋势小于一般所认为的引起肾实质反流的极限[30 mm Hg(1 mm Hg=0.133 kPa)].任何引起灌注液流出受阻的因素,均可引起肾盂内压增高,术者应该在术中注意调整操作手法,降低肾盂内压.术后发热与MPCNL导致的肾盂内压短暂性增高无明显相关,但总手术时间过长,肾盂内高压状态(≥30 mmHg)累积到一定限度(50 s以上),总平均肾盂内压升高(20 mm Hg以上),将引起术后发热率增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new method to measure renal pelvic pressure in vivo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MPCNL), and investigat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Renal pelvic pressure was measured by baroceptor which was connected to Mindray PM9000 monitor IBP channel and ureteric catheter positioned in renal pelvis during MPCNL, and a computer collected the renal pelvic pressure data each second. Results Renal pelvic pressure was measured in 112 cases during MPCNL,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nal pelvic pressur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ostoperative fever were analyzed. Conclusion Renal pelvic pressure generally remained lower than a level to back-flow [30 mm Hg(1 mm Hg=0.133 kPa)] during MPCNL. Any factors which brought about a bad drainage would result in a temporal elevated intrapelvic pressure greater than 30 mm Hg. It's necessary for the surgeons to adjust their manipulation to keep a low renal peivic pressure. A spurt high renal pelvic pressure greater than 30 mmHg wouldn't cause a postoperative fever, while a status of renal pelvic pressure greater than 30 mmHg(longer than 50 s) or a mean renal pelvic pressure greater than 20 mmHg all through the procedure may lead to an enough back-flow, resulting in a postoperative fe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