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康复训练+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均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FMA)评分均上升,SHSS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FMA上升幅度及SHSS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联合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蜡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蜡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测量,Fugl-Meyer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程度、被动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蜡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消除手背水肿,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缺血性中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8.1%;治疗组VAS评分(4.3±0.9)分,明显小于对照组VAS评分(6.0±1.2)分;治疗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总分(43.3±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1.2±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肩手综合征进行针刺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针药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功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手部肿胀程度测量、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肩关节活动度量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量表对患者的手部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手肿及疼痛,扩大肩关节活动度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配合功能训练综合疗法可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例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普通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VAS评分、上肢FMA评分、水肿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上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水肿评分较治疗前将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总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可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接受治疗的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4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靳三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程度、精神状态、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活动度。结果疗前观察组VAS评分、MMSE评分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MMSE评分比对照组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靳三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降低疼痛程度,促进精神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经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全经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VAS)和水肿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VAS及水肿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VAS及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经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昌民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699-699,736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手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两个月后治疗组的手功能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能有效缓解肩痛、手肿等症状,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刺络放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行刺络放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比较2组疗效、VA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VA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VA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肩关节各向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刺络放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效果,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时照组各35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以针灸联合肩关节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月疗效。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FMA)、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均明显增加,而肩关节疼痛评分(VAS)则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FMA)、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均大于对照组,而肩关节疼痛评分(VAS)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拟芪枝汤在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10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芪枝汤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FMA、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BI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芪枝汤在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对比方式探讨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3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浮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以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肩手损伤、疼痛及运动功能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2例,显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2.75±1.04)分,FMA评分为(31.56±18.2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训练的同时,对患者行浮针疗法,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刺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周6次,浮针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隔天进行,每周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于入组前、治疗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SHSS、VAS、FMA、MA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浮针联合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可推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肩手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肩手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I评分及FMA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VAS评分及FMA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手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肩手部疼痛症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正确体位摆放、康复训练、蜡饼法和中频药透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配合正确体位摆放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疼痛、水肿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上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GPE、VAS评分及水肿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明显改善疼痛及肿胀症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卒中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肌电生物反馈组(肌电组)、超声介导药物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基础康复治疗,肌电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超声介导药物(祛湿止痛液)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上肢Fugl-Meyer量表(FMA)、量角器分别评价其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肌电组(P0.05),肌电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FMA评分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及肌电组(P0.05);肌电组患者FMA评分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肌电组、联合组愈显率分别39.29%、65.52%、89.29%。联合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及肌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明显减轻卒中后肩痛,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中风病的中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通刮痧疗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 Fugl-Meyer 评分(FMA)以及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 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3%(28/30),对照组为 76.67%(23/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能明显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的症状,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和康复训练组,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45例采用电针、中药结合康复训练的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6个月时手肿胀程度、上肢疼痛VAS评分、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6个月时手肿胀程度、上肢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长沙市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局部水肿以及疼痛程度评分情况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