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基于对中药外用膏剂临床应用的数据挖掘,结合临床实际和现代外用膏剂研究,经学会专家多次论证,形成中药外用膏剂临床应用技术规范(草案),本文详细阐述了中药外用膏剂的适用症、禁忌症、用药前评估、应用特点、应用时间、应用方法、应用剂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救治等,为中药外用膏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中药外用膏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应用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特点及中药制剂用药管理对策。方法本次选取120例应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良反应所致因素实施相应用药管理对策。结果 120例应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占比55.00%,女性占比45.00%;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年龄段排名第一为> 71岁、百分比27.50%,而最后一名为0~10岁、百分比1.67%。静脉给药途径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45.83%,口服给药19.17%,局部外用给药29.17%,其他5.83%。结论临床上应明确中药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因素,且制定针对性、合理化用药管理措施,以达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我院患者服用中药制剂之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中药毒性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可靠和准确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服用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病例共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例报告,统计和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寻找合理的用药管理对策。结果使用中药制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段集中于4960岁,导致患者用药之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中药制剂包括注射剂、外用膏剂和口服制剂等,发生不良反应的服用途径为静脉注射和局部外用给药;患者不良反应病灶主要集中于表皮损害和消化系统伤害。结论中药毒性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用药管理规定,严密监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提高不良反应控制意识,做好防范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临床中药滴鼻剂应用的数据挖掘,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和现代有关中药滴鼻剂的研究,经学会专家多次论证,形成中药滴鼻剂临床应用技术规范(草案),包括临床适应症、用药前评估、制备、临床应用前期准备、使用剂量、使用频次、用药疗程、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护理等。以期规范中药滴鼻剂的应用、提高中药滴鼻剂的疗效、减少中药滴鼻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中药临床药师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药学监护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方法 对常用的10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各项用药信息进行汇总归纳分析,分别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给药前、给药时、给药后三个阶段探讨药学监护的方案。结果 在以中药临床药师为主导作用下,医药护等相关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制定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规范化用药监护方案。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探讨,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这一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大毒中药具有作用迅猛、疗效确切等特点,在部分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奇效。基于对大毒中药已有临床应用的数据挖掘,结合临床研究和相关现代研究,经学会专家多次论证,形成大毒中药外用技术规范(草案)。包括适用证、禁忌症、用药前评估、作用特点、常用剂型、剂量、频率、用药时间、疗程、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毒性救治。以期规范大毒中药的临床应用,提高中药乳膏剂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规范临床用药的对策。方法:纳入注射中药注射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96例患者,观察临床表现、一般资料、用药情况,总结不良反应特点,制定规范临床用药的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具有多发性、普遍性、不可预知性、发病部位多样性,最易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为注射用双黄连。临床应制定严格的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制度,用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机体状况,做到针对性、个体化给药,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论: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规范临床用药,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临床中药敷脐疗法应用的数据挖掘,结合临床实际和现代敷脐疗法研究,经学会专家多次论证,形成中药敷脐疗法临床应用技术规范(草案),包括临床适应证、禁忌症、用药前评估、用药前准备,敷脐的方法、用药剂量、频率、时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以期规范中药敷脐疗法的应用、提高敷脐疗法的疗效、减少敷脐疗法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临床中药溻渍疗法应用的数据挖掘,结合临床应用实际和现代对中药溻渍疗法的研究,经学会专家多次论证,形成中药溻渍疗法临床应用技术规范(草案)。包括临床适应症、禁忌症、使用原则、用药前评估、用药前准备、药液制备、溻渍温度、溻渍时间、溻渍频率、溻渍疗程、操作方法、用药后处理及评估、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以期规范中药溻渍疗法的临床应用、提高中药溻渍疗法的疗效、减少中药溻渍疗法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年来应用中药注射剂所致的48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注射剂是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共涉及8个系统/类型,以皮肤症状最为多见,排列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穿琥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和清开灵注射剂,占本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52.08%。结论:中药应提倡口服给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之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梅全喜  曾聪彦 《药品评价》2010,7(14):10-10,12-14
目的:探讨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策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之道。结果与结论:中药注射剂使用有其独特的原则和规范.按其使用原则和规范合理使用,可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5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合肥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合肥市2007年1月113至2007年12月31日共收集到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26份,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6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到药品不良反应154例。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一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涉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品种3种。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贺州市中医医院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患者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理用药宣教、药品用量动态监控、临床监督指导、加强处方审核与点评等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2015-2018年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占比与不良反应占比逐年下降(P<0.05)。结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进行临床药学干预能有效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反应特征,以为临床中的中药使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我院所接收的30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和患者年龄、性别、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的关系,并总结其对系统和器官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结果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出现和其性别的关联性不大,其中50岁以上的患者不良反应所占构成比最大,占到60.3%;其药物品种主要为注射剂、口服成药、口服草药以及外用;其中静脉注射所占构成比最大,达到49.3%;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等,累计系统和器官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结论中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原因比较复杂,必须对中药制剂的使用加强监测,才能有效的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肺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临床药师在呼吸科病房对应用伏立康唑的患者给予药学监护,重点监测不良反应。对应用伏立康唑前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采用Naranjo法评定药物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处理方法、临床转归等进行描述与评价。结果:42例患者中15例发生伏立康唑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由于相互作用导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结论:伏立康唑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较多,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谨慎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