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得气的描述主要强调医者和患者的主观感受,得气与否大多依靠医者经验把握,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便于针刺疗效机制的阐述和相关研究的开展。笔者提出"针刺得气的脑中枢效应与脑默认模式网络密切相关"的假说,运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观察以内关穴为中心,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非穴配穴等不同穴位配伍情况下,针刺得气后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分析针刺得气激活脑区和脑默认模式网络的关联、激活脑区和与腧穴疗效相关脑区的关联,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针刺得气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为科学阐述针刺疗效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索得气与经穴效应关系。方法:对以往国内外原发性痛经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围绕本研究的目的、特点进行设计。针对本研究设计了非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36,分为健康对照组、寒凝对照组及针刺组,其中针刺组根据不同综合干预措施又分为期望得气组(粗针,深刺、施手法)和期望不得气组(细针,浅刺、不施手法)。记录针感,并用红外热像仪观察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关元穴点体表温度40 min。主要观察指标为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和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预期结果:1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显著低于健康人。2针刺三阴交穴可以显著升高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3针刺三阴交得气可以显著升高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预期结论:人体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降低可能能够作为诊断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辅助诊断依据之一。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变化可能能够作为针刺效应及得气效应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针刺对正常和溃疡大鼠的胃组织蛋白质表达谱,为深化针灸效应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阐明针灸疗效的现代生物学机制。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胃溃疡大鼠模型采用捆绑加水浸应激的方法进行模型复制,各组大鼠依照分组各取不同的穴位。结果和结论:针刺足三里穴或针刺中脘穴以及针刺合募配穴(足三里穴配中脘穴)对应激性胃溃疡都有作用,但合募配穴效果优于单穴针刺,合募配穴效果具有一定的效应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评价不得气、得气、捻转补法和捻转泻法的效应。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不得气组、得气组、得气左转组和得气右转组,分别于针刺前、进针10min、起针即刻和起针10min测量血压。结果:与针刺前相比,针刺后各组血压明显降低(P0.01);得气组、得气左转组、得气右转组、虚补实泻("得气左转组"中的虚证和"得气右转组"中的实证)、虚泻实补("得气左转"中的实证和"得气右转"中的虚证)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不得气组(P0.01);得气组、得气左转组、得气右转组、虚补实泻、虚泻实补之间的降压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针刺治疗中,不得气也有效,但得气比不得气效果好;以针的捻转方向的不同来区分的捻转补泻手法即"左转为补,右转为泻"在本研究中未显示相应的补泻效应。  相似文献   

5.
针刺持续性效应是针刺效应的重要特征,本研究在回顾针刺持续性效应的古代认识、现代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针刺持续性效应的存在,提示针刺持续性效应是经穴效应特异性的重要特征,而得气和针刺疗程等是影响持续性效应的重要因素。以期为针刺持续性效应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系统评价得气对原发性痛经(PD)患者经穴效应的影响。检索国内外10个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 CENTRAL)、MEDLINE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联合补充医学文献数据库(AMED)、护理学及医疗相关文献累计索引数据库(CINAHL Plus)、精神医学信息数据库(Psyc INFO),补充检索5个临床试验注册库、论文后参考文献和灰色文献网站Open Grey。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8月,没有语种和发表状态限制。收集单纯针刺经穴得气对比不得气或不同得气要素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s)。研究质量按照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1.0评价。若研究间临床异质性小且I 2≤75%,采用Rev Man 5.3.5进行定量综合,否则进行定性综合。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共645例患者。因临床异质性大只进行定性综合,(1)针刺经穴得气或不得气均具有缓解疼痛和焦虑的效应;得气时缓解疼痛的效应优于不得气时或与不得气时相当,得气时缓解焦虑的效应与不得气时无差异。(2)得气程度越高、穴位数越多,针刺经穴在缓解疼痛、减轻症状和减少疼痛时间方面的效应越好;(3)得气率越高,针刺经穴缓解焦虑的效应越好,但缓解疼痛的效应无变化;(4)得气出现越快并且气至病所,针刺经穴缓解疼痛的效应起效越快;(5)有温热得气感或有传导放射至病所的温热得气感,针刺经穴缓解疼痛和症状的效应越好。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质量不高以及潜在的偏倚,故还不能明确得气对PD患者经穴效应的影响如何。本研究方案已在PROSPERO平台注册:CRD42016038518。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对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即刻止痛效应及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总体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受试者60例,分为远近配穴组(A组)和非经非穴组(B组)各30例,每次治疗6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60 min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判定即刻止痛效应;以偏头痛计分法判断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4周后的偏头痛症状,评价远期总体疗效。结果:针刺治疗60 min的即刻止痛效应,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针刺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症状评分,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结论:远近配穴针刺组在即刻止痛作用及远期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讨论针刺单穴与配穴的效应差异的影响因素,阐明穴位特性、针刺补泻手法、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影响针刺单穴与配穴效应差异的因素,以期通过合理地控制这些因素,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灸学理论认为,得气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得气与否的判断(定性)和得气强弱程度的判断(定量)是得气与效应相关性试验研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该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得气定性多以得气感的有无为依据,另有少数研究是以自行划定的得气临界值或范围进行判断;得气定量则分别采用因子分析法、以指数平滑法为基础的MASS指数、加权平均法、得气感得分之和等方法进行判断。该文认为,可将得气分为整体得气和得气感感觉成分两方面,前者主要用于判断得气与否及程度如何,后者主要用于判断该得气感包含哪种感觉成分及其程度。在目前的得气与效应关系研究中,可分别从单穴一次针刺和多穴多次针刺入手,全方位开展得气的定性定量研究,以寻求既能契合针灸学理论又不违背临床实际的得气定性定量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刺丰隆单穴及其配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脂蛋白代谢酶及肝脏组织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作用及其效应差别。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造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每组10只。空白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3组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第15天给予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针刺治疗。治疗5周后,所有大鼠腹腔静脉取血检测LPL、HL。摘取肝脏进行油红"O"染色。结果: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的LPL、HL均明显高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丰隆单穴组与丰隆配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均比模型组脂肪细胞小、数量少、染色浅。丰隆配穴组的肝组织脂肪细胞明显比丰隆单穴组染色浅,密度相对小。结论:针刺丰隆单穴或丰隆、关元、内关3穴合用均可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LPL、HL的活性,催化TG水解,二者作用的差异不显著。针刺丰隆单穴或丰隆、关元、内关3穴合用均可减轻肝细胞内脂肪的堆积,对肝脏组织细胞脂肪变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针刺丰隆、关元、内关3穴的效果优于丰隆单穴,能更好的调控肝脏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1.
小鼠实验是研究针刺作用机制的主要方式,文章从针刺小鼠安全刺激量入手,探讨针刺过程中如何保障小鼠的生命安全。总结分析了针具、选穴、针刺量学参数、得气等与安全刺激量之间的关系。探讨量学研究的主流观点及对实验的指导意义,强调开展针刺小鼠安全刺激量研究的必要性,减少实验动物无谓的牺牲,科学、合理、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得气、气至、针感概念的区别,总结古今关于得气与针刺疗效关系的认识,分析得气对针刺疗效影响试验设计的关键和难点,并归纳其中需要思考的若干问题,以资为今后得气试验设计提供借鉴。传统针灸理论认为得气可能促进针刺疗效,现代针灸学研究对得气与针刺疗效的关系尚无统一结论。将针感视作得气或将达到一定强度的针感视作得气是目前得气判断的两种思路。得气判断的特点在于需要细化针感成分、强度、持续时间、传导距离;需要兼顾患者和医者两端;需要结合主客观评价工具。得气与针刺疗效关系研究设计应考虑纳入患者的年龄、研究的角度、经穴效应间的交互作用、疾病自然病程、结局指标的客观性及纳入的样本量。得气与针刺疗效的关系试验设计难点在于针刺过程的标准化、随机分组的实现方法、对照组的设计和干预方式的选择。得气问题的研究,涉及传统针灸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很多相关概念本身并无清晰的理解和明确的结论,为其现代研究造成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中医历来强调针刺必须引起得气始能收到治疗的效果。《内经·灵枢九(钅咸)十二原》中记载:"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钅咸)"。关于"得气"的记叙,标幽赋曾叙述为"如神气即至,针自紧涩,故针刺穴位时之"得气"为针刺效应之要件。本文是探讨人体胸部诸穴(包括任脉、肾经、胃经、心包络经、肺经、脾经、胆经、小肠经穴位)之得气深度及得气与电阻之相关性。按性别及不同体型分别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高频肌骨超声技术实时动态观察针刺人体足三里穴"得气"的过程,对针刺"得气"时针体所触及的经穴局部组织结构特征及周围组织进行相关性研究,为临床和教学提供针刺"得气"现象的客观证据。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60名(男、女各30名),针刺双侧足三里穴至"得气"状态,在肌骨超声技术实时、动态观察下,记录最强"得气"感时针尖与皮肤表面、胫骨的距离,在各解剖层次位置分布特点以及受性别、左右侧的影响。结果:针刺60名受试者双侧足三里穴共120个穴位点,肌骨超声图像显示"得气"最强时针尖与皮肤表面的垂直距离为(25.32±5.82)mm,与胫骨的距离为(5.45±0.55)mm;针尖所处局部组织结构层次主要分布为:胫骨前肌肌层靠近深筋膜处46个,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相交处筋膜上62个,共108个穴点(108/120,90%);针尖位于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相交处筋膜上或胫骨前肌肌层靠近筋膜处获得最强"得气"感,其中52个为男性,56个为女性,53个属左侧经穴,55个属右侧经穴。结论:当针尖位于肌筋膜旁及筋膜集中处"得气"感最强,提示针刺足三里穴"得气"的主要组织结构是肌筋膜,这种相关性与性别、部位(左右侧)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单侧足三里穴后两侧足三里穴伏安特性的变化,研究针刺得气对穴位伏安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20名健康人针刺左侧足三里得气、针刺左侧足三里不得气两种刺激方式后,两侧足三里穴及对照点增减程伏安曲线,并与针刺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针刺得气及针刺不得气两种方法刺激左侧足三里穴后,其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均较针刺前显著减小(P〈0.01,P〈0.05);针刺左侧足三里得气后,未接受针刺的右侧足三里惯性面积也显著减小(P〈0.05),而针刺左侧足三里未得气时,未接受针刺的右侧足三里穴惯性面积反而显著增大(P〈0.01)。结论针刺得气与不得气两种刺激方法对穴位局部影响接近,但对远部或全身的影响则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针刺单穴与合募配穴治疗糖尿病便秘进行疗效评价,以期为腧穴配伍理论提供临床证据。方法:以糖尿病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排标准的72例患者根据计算机Excel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单穴组针刺中脘穴,配穴组针刺合募配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双),每5 d为1个疗程,随后间隔2 d,治疗5个疗程,并在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根据患者排便实际情况,参照Wexner便秘评分系统,分别对患者针刺前后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完整性、腹痛、排便时间、总分进行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配穴组总有效率为94.44%,单穴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穴组与单穴组在治疗前后Wexner便秘评分系统量表中5个因子及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两组分别在排便困难(P0.05)有显著性差异,排便完整性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单穴与合募配穴治疗糖尿病便秘均有效,配伍腧穴疗效优于单穴,且远期的针刺后效应更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光镜观察的水沟穴治疗脑梗塞的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从病理形态学角度筛选"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之一"水沟"穴治疗脑梗塞的最佳参数(频率、时间).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未干预组及模型干预组(包括:参数1~参数9,共9组).模型组均复制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分别以9种参数针刺模型干预组的"水沟"穴,2次/d,连续治疗3 d后,取皮层、海马及纹状体3个区域的脑组织,光镜下分别计数神经细胞、微血管、炎性细胞、阳性细胞及噬神经现象,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从而筛选"水沟"穴治疗脑梗塞的最佳针刺参数.结果 各针刺参数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参数6参数2参数5参数8参数9参数3参数4参数1参数7.结论 病理形态学研究提示,参数6(即针刺频率:3次/s;针刺时间:5 s)为手针刺"水沟"穴治疗脑梗塞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18.
针刺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之一"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最佳针刺参数(频率、时间).方法 将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未干预组及模型干预组.模型干预组大鼠根据针刺时间(5s、60s、180s)及针刺频率(1次/s、2次/s、3次/s)组合形成的不同参数随机分为9组.模型组均复制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分别用9种参数针刺模型干预组的"水沟"穴,针刺治疗时间为栓线阻塞大脑中动脉后3h及之后每间隔12h的共计6个时间点.于末次治疗后,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软脑膜血流量检测、软脑膜微循环测定、脑缺血面积测量和脑组织光镜观察,所得数据进行灰色加权关联度分析,以期筛选"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最佳针刺参数.结果 各参数的灰色加权关联度排序为:参数6>参数1>参数2>参数9>参数7>参数4>参数3>参数8>参数5.参数6(针刺频率:3次/s;针刺时间:5s)可明显增加脑血流量、扩张微血管管径、缩小梗死面积并减少阳性细胞数及噬神经现象.结论 以手操作针刺"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最佳参数为:针刺频率:3次/s;针刺时间:5s.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刺丰隆单穴及其配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脂蛋白代谢酶及肝脏组织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作用及其效应差别。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造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每组10只。空白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余3组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第15天给予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针刺治疗。治疗5周后。所有大鼠腹腔静脉取血检测LPL、HL。摘取肝脏进行油红“O”染色。结果:丰隆单穴组、丰隆配穴组的LPL、HL均明显高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丰隆单穴组与丰隆配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丰隆单穴组和丰隆配穴组均比模型组脂肪细胞小、数量少、染色浅。丰隆配穴组的肝组织脂肪细胞明显比丰隆单穴组染色浅。密度相对小。结论:针刺丰隆单穴或丰隆、关元、内关3穴合用均可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LPL、HL的活性。催化TG水解。二者作用的差异不显著。针刺丰隆单穴或丰隆、关元、内关3穴合用均可减轻肝细胞内脂肪的堆积。对肝脏组织细胞脂肪变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针刺丰隆、关元、内关3穴的效果优于丰隆单穴,能更好的调控肝脏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所涉及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所有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建立合适数据库。运用频次及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腰肌劳损的腧穴配伍规律。结果:纳入75篇文献,提取出69个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配穴处方,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发现居髎、腰阳关、命门、八髎、肾俞、委中、秩边、风市、殷门、石门、环跳、阳陵泉、承山及大肠俞为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核心节点。关联规则分析示核心腧穴组合为肾俞、委中与大肠俞。结论:针刺治疗腰肌劳损多选用配穴,配穴方法多选用远近配穴、上下配穴、本经配穴。且多选取膀胱经穴及督脉穴,多选用五输穴、背俞穴、下合穴,以肾俞、大肠俞及委中为核心腧穴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