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周炎治疗中运用针刺阴陵泉穴配合小针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观察组实施针刺阴陵泉穴配合小针刀治疗。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68.00%,17/25);观察组治疗后外展(111.70±11.38)°、前屈(140.34±21.37)°、后伸(38.17±6.02)°、外旋(46.11±6.78)°、内旋(52.60±4.59)°,大于对照组的(84.19±10.21)°、(102.38±11.37)°、(29.24±5.33)°、(35.02±3.17)°、(36.47±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炎治疗中运用针刺阴陵泉穴配合小针刀治疗能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提升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功能锻炼辅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予倍利胶囊口服,治疗组65例予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两组治疗后肩部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Mell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Melle评分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外展、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等活动ROM评分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减少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指标[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和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OM、CMS评分、SF-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PPI、PR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前屈、后伸、外展度及CM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肩周炎董氏奇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SES)、肩关节活动度(ROM)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4.62%(χ~2=3.924,P=0.047)。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321,P=0.020)。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SES总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SES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肩三针苍龟探穴针法联合中频治疗加中药封包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16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82例)与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用中频治疗加中药封包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肩三针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肩关节外旋、内旋、后伸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肩关节外旋、内旋、后伸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苍龟探穴针法联合中频治疗加中药封包治疗肩周炎,能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络辨证指导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痛点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根据经络辨证后制定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主动活动度(ROM)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显著(P <0.01),且同时间点(第2次治疗后和第4次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第1、2、4次治疗后前屈、外展、后伸、内收、内旋、外旋活动度显著提高(P <0.01),对照组在第1、2、4次治疗后前屈、外展、内收、内外旋活动度方面显著提高(P <0.01),同时对照组在第2次治疗后后伸活动度有提高(P <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第1、2次治疗后外展活动度显著提高(P <0.01),第4次治疗后前屈、内旋、外旋活动度均有提高(P <0.05),且外展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7.78%,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对疼痛及肩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用肩三针针刺治疗,观察组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P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等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只单独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每疗程6 d),治疗组治愈22例,愈显率为90.0%;对照组治愈13例,愈显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内旋以及疼痛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对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地干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促进其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在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肩周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Maitland关节松动术和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旋ROM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旋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关节松动术能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肩关节症状消失和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外旋的角度、肩关节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和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外旋的角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症状消失和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并减轻肩关节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散寒祛痰膏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内收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PG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寒祛痰膏穴位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对慢性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及复发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慢性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痛点封闭治疗)和观察组(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每组各5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了解治疗后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QOL-BREF量表中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ASES量表(疼痛功能、生活功能)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ROM量表(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观察组患者总复发率3.57%(2/56)显著低于对照组16.07%(P0.05)。结论:超微针刀联合圆利针治疗慢性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肩关节活动能力,且复发率低,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屈、肩关节后伸、肩关节外展度均增加(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治疗组肩关节屈、肩关节外展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疗效,可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肩三针温针灸联合祛痛化湿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肩三针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予肩三针温针灸联合祛痛化湿汤治疗。2组均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ROM)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PP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温针灸联合祛痛化湿汤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英德市中医院就诊的70例肩周炎患者应用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肩关节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前屈、外展及外旋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的肩关节疼痛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肩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情况,同时显著缓解肩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定电针条口穴配合磁疗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以电针条口穴配合磁疗组作为治疗组,以单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组作为对照组,以肩关节UCLA评分、VAS视觉评分为客观指标,对两组疗效进行对照及讨论。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及前屈上举活动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在改善肩周炎症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疗效。电针条口穴配合磁疗治疗肩周炎在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及前屈上举活动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10月31日于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100例,遵循随机入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强化肩胛带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外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外展)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外展)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爽  刘钧天  李然 《河北中医》2022,(10):1712-1715
目的 观察不同针刺选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针刺取穴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髓海组穴和三肩组穴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28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29/4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降低(P<0.05),FMA评分及MBI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均增大(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对比分析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选择适宜临床应用的肩周炎疗法。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热敏灸组(60例)和温针灸(60例),分别考察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后的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治疗前后患者JOA和VAS评分及肩关节自由度的情况。结果:治疗后,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热敏灸的临床治愈率要显著高于温针灸,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JOA和VAS评分及肩关节自由度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针灸治疗组相比,热敏灸组患者JOA和VAS评分及肩关节自由度前屈水平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肩关节自由度外展、外旋、内旋、后伸情况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和温针灸均能有效地治疗肩周炎,但是热敏灸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更好,且具有治愈率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特点,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浮针疗法,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ROM)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ROM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1),观察组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0%和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和77.5%(P0.01,P0.05)。结论:浮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恢复其肩关节活动范围,从而为该类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