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分期论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针灸疗法,探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所应使用的不同治疗模式和其相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绍通  田莉 《国医论坛》2002,17(4):29-30
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 凡符合无明显诱因出现一侧口眼歪斜、额皱纹消失、眼裂增大、蹙眉闭目困难、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口角漏气、进餐时食物残渣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 [1] ,临床排除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其他可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变 ,即可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发病时间在 30天~ 90天之间的病人为观察对象。1 .2 一般资料  1 999年~ 2 0 0 1年共观察 6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33例和对照组 31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38例 ;年龄最小 1 5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3…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豁痰搜风汤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豁痰搜风汤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针灸治疗,1疗程10天,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豁痰搜风汤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4.
针灸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分期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原因多为面神经在通过的茎乳孔内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此病发病急速 ,多发于春秋季节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20~40岁居多 ,常发生于面的一侧。大部分患者在受寒感冒后 ,或在头面部受冷风吹拂后发病。临床表现为一侧面肌运动障碍 ,前额纹消失 ,眼裂扩大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咬齿时口角歪向侧。中医学称为“口眼歪斜”。笔者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针灸疗法治疗获得显著疗效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5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  相似文献   

5.
王远航  李微  史玉娟 《河南中医》2014,(10):2037-2038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TDP及中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面瘫"的范畴,多由脉络空虚,风邪趁虚侵入面部筋脉,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现举病例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民族药物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将13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药物组各45例,分别采用针灸结合药物,单纯针灸疗法、单纯药物治疗,来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治愈率71.11%、针灸组53.33%、药物组46.67%,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民族药物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目前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医学又称为面瘫或吊线风,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瘫痪,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笔者从1988~2004年采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此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和疗程.方法:将9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药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激素类,扩张血管及神经营养类药物合用)治疗.结果:发现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2.008,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与疗程之间关系X2=7.168,P<0.05,亦提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药罐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且前者的疗程比后者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运用内服中药牵正散加味,针刺地仓、下关、颊车、内庭、合谷、阳白。结果:35例患者中治愈29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7.1%。结论:中药、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方法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寒侵袭头面部经络诸经,以致经气阻滞,气血不荣经脉,经筋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1~20岁者9例;21~40岁者15例;41~59岁者6例;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个月。1.2 治疗方法:采用针灸加中药配合治疗。1针灸:临床多以辨证施治循经取穴为主。局部和临近取穴:阳白、瞳子、风池、四白、地仓、颊车、下关、迎香、颧、合谷、承浆、禾。上述穴位每次选用5~7个。毫针刺入穴位内,轻轻捻转使之得气,采用平补…  相似文献   

12.
戴嘉云 《河北中医》2001,23(8):588-588
1998-02-2000-11,笔者运用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并与传统针刺方法治疗用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1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其中男的例,女5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日,最长1个月;左侧面瘫84例,右侧面瘫36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日,最长1个月;左侧面瘫36例,右侧面瘫24例。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  相似文献   

13.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瘫)为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面神经管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使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受压等,最终导致表情肌失神经支配。本病属中医中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等范畴。其治疗方法很多,但针灸是目前最有效的疗法之一。笔者根据本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采取不同的方法分期施治,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采用针刺方法结合口服自拟面瘫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针灸科门诊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纳入标准的患者5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药组患者30例,针刺组患者26例,其中针药组采用毫针针刺结合自拟面瘫汤口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每组患者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经过疗效评价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采用SPSS.V 16.0统计软件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明显优于针刺组,说明治疗后两组病例在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采用针刺结合口服自拟面瘫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毫针针刺治疗。该方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针药并施外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 2月~ 1998年 2月间 ,笔者以针刺疗法与中药外敷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 0例病人均发病 5d内就诊 ,在此之前未作过任何治疗 ,其中男 49例 ,女 71例 ;年龄最大 5 0岁 ,最小 16岁。2 治疗方法2 1 针刺疗法 取患侧太阳、颊车、地仓三穴 ,局部常规消毒 ,分别斜刺透穴 15min起针。2 2 中药外敷 起针后 ,将斑蝥 8个、巴豆 8个、生姜 5 0 g混合捣烂成膏 ,摊于双层纱布上 ,贴敷于患侧面部。范围 :上界为眶下缘、太阳穴稍上方至发际 ,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平齐 ,外界为耳屏前下颌骨开…  相似文献   

18.
杨雪利  李佳 《四川中医》2011,(11):113-114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期的针灸治疗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各期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组按照三期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接受针刺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对照组愈显率为72%。结论:三期治疗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面神经炎,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喎斜,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不能完成鼓腮、露齿、吹气、皱眉等动作,伴或不伴一侧面部额纹消失,部分患者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微疼痛。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大部分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极少,以冬春季、夏季发病率较高。由于病变部位主要在面部,影响患者美观及日常生活,使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常伴有焦虑情绪。在治疗方面,激素类药物疗效显著,可减少炎症反应,减轻面神经水肿,但同时不良反应亦较多,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顾虑重重。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历史悠久,配合中药口服,预后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关于本病要防治结合,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始终,不但治已病,更要防复发,这对其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证时当全面分析病情。在急性期,及时应用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扩血管等药物治疗,辅以中药、针灸治疗。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针药并用,辅助机体恢复正气,调节免疫状态,促进面部肌肉恢复。文章结合作者临证经验,介绍了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3期辨治,针药并用的心得体会,疗效满意,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分期针刺疗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牵正散加减。两组治疗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3个疗程后统计比较两组疗效,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2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针药并用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