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根除HP(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共观察80例患者,以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Hc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以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肠溶片与阿莫西林胶囊三联疗法根除HP,以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24小时食管胆红素监测检测有无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观察根除HP治疗后消化性溃疡患者是否出现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或原有胃食管反流是否加重。结果: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HP,结果阴性者54例,阳性者26例,HP根除率为67.5%。根除HP者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者18例,占总数33.3%;未根除HP者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者9例,占总数34.6%。是否根除HP,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经χ^2检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根除HP,与治疗前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对比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除HP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荆花胃康胶丸治疗HP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知然 《世界中医药》2014,9(7):902-903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治疗Hp临床疗效。方法:Hp感染的胃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A组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B组应用荆花胃康胶丸+阿莫西林+甲硝唑,C组应用奥美拉唑+荆花胃康胶丸+阿莫西林+甲硝唑。2次/d,疗程1周。4周后观察Hp的转阴情况。A组、B组无效患者再用三联+荆花胃康胶丸治疗1周,4周后复查C14呼气试验。结果:三联+荆花胃康胶丸Hp转阴率与奥美拉唑三联组,荆花胃康胶丸三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奥美拉唑三联组及荆花胃康胶丸三联无效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三联+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后仍能提高转阴率。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奥美拉唑三联能提高Hp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03-805
研究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杀菌药物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蒲元和胃胶囊+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照组42例(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持续2周后,两组患者继服奥美拉唑2周,总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治疗有效率,比较患者治疗6个月后Hp再感染率及溃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率为92.50%(37/40),Hp根除率97.50%(39/40),治疗有效率100.00%(40/40);对照组分别为76.19%(32/42),88.10%(37/32)及73.81%(3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Hp再感染率10.00%(4/40),复发率0.00%(0/40);对照组分别为23.81%(10/42)及2.38%(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抗菌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溃疡愈合质量及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和胃汤结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3例H.pylori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采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即口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组62例在西医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服和胃汤。2组均治疗7 d,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胃黏膜慢性炎症的改善情况、H.pylori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H.pylori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和胃汤结合西药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易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理中和胃方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租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组在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理中和胃方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2组均治疗2周为1疗程,停药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42例中,治愈3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95.24%,对照组42例中,治愈25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6.19%;治疗组治疗后Hp根除率90.48%,对照组Hp根除率71.43%,2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理中和胃方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有效率优于标准三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予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60例予三联疗法单独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6.7%,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效果良好,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复方胃速康胶囊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胃速康胶囊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96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复方胃速康胶囊、法莫替丁、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均治疗4周后评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2%、根除率85.42%,对照组分别为93.75%及83.33%。结论复方胃速康胶囊三联疗法疗效肯定,副作用明显低于标准三联疗法,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脾清中汤治疗脾虚湿热型Hp相关性胃病的疗效。方法:54例脾虚湿热型Hp相关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参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脾清热化湿汤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p根除率及各症状积分。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更好,Hp根除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分散片联合健脾清热化湿汤治疗脾虚湿热型Hp相关性胃病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较好,Hp根除率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自拟安胃灵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收治的20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的三联疗法即奥美拉唑+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拟安胃灵汤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安胃灵汤对于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