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明  郑萍 《心脏杂志》2012,24(5):639-641
目的:比较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各种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TAPVC提出更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0年8月~2011年4月外科手术治疗60例心上型TAPVC,包括经房间隔手术14例,经左右心房手术19例,心上法27例。结果: 术后死亡4例,其中经房间隔手术死亡2例,经左右心房死亡1例,心上法死亡1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静脉梗阻、低心排、手术创伤所致心律失常、左心发育不良所致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其中心上法手术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心上径路治疗心上型TAPVC近、中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TAPVC患儿,均经手术证实诊断,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TAPVC的符合率。结果手术确诊TAPVC为心上型12例、心内型5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4例。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TAPVC为中心上型12例、心内型5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对TAPVC的正确诊断率为100%,回流途径准确诊断率90.9%(1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内型TAPVC,共同肺静脉通过冠状静脉窦引流入右房,手术结果为心上合并心内型TAPVC。1例超声提示心上型TAPVC,垂直静脉经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术中见双侧垂直静脉汇入上腔静脉)。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正确地诊断和评估TAPVC。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型微创双房消融手术方法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对23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施行了胸腔镜双房消融手术。纳入研究的患者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不能耐受药物且不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例(8/23,34.8%),持续性心房颤动15例(15/23,65.2%)。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至1年,无围手术死亡及卒中发生。术后随访窦性心律转复率:围手术期内23例(23/23,100%)患者成功转复窦律,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术后6个月随访22例,21例(21/23,95.5%)为窦性心律,术后1年随访10例,9例(9/10,90%)为窦性心律,术后随访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结论:微创双房消融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使用双房消融线可增加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率,有效的减少术后快速房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房颤动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治疗(附4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对44例TAPVC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心上型29例,心内型13例,心下型2例。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上型早期行心脏上翻法吻合、中期行左右房联合切口法,近期改良为心上吻合法。心下型采用心脏上翻纵切口吻合。结果手术死亡2例(心上型和心内型各1例);心律失常12例,出院时恢复安性心律。结论TAPVC一经确诊.必须立即手术,以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TAPVC患儿18例,对其采取术前常规护理,术后衔接性护理及预防性护理,总结本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术后患儿并发肺部感染4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并发肺出血2例,应用东莨菪碱改善微循环、调整呼吸机使用后好转;所有患儿在精心治疗及优质护理后,均恢复良好并康复出院。结论合理的护理方法可显著提高本病的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从左心房顶部行改良左心房-共同静脉吻合(左心房上吻合法)治疗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常回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心上型TAPVC 17例,17例肺静脉均是经垂直静脉、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后回流至右心房,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中位数为1岁(40 d~24岁);体质量中位数为12.5 kg(3.1~31.0 kg),全组1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合并卵圆孔未闭,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均采用左心房上吻合法。结果手术死亡2例,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反复肺感染,死于呼吸衰竭。1例因术后急性肺水肿,二次手术重新开放垂直静脉延迟闭合治愈;2例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治疗一周恢复正常。无肺动脉高压危象。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平均3.5年,无吻合口狭窄和心律失常,发绀消失,活动耐力显著增加,生长发育良好。结论改良左心房上吻合法治疗心上型TAPVC,手术暴露好、操作简单、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术后中期随访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单中心长期随访效果,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接受CBA治疗的房颤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和门诊随访资料。术前经胸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LAD)。术后3个月后出现的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判定为CBA治疗失败。结果199例房颤接受CBA治疗,术中并发膈神经麻痹3例(1.5%),术后发生心包积液1例(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0.5%),均自行缓解。在平均(23±14)个月随访中152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65例(42.8%)治疗成功,失败患者中75例(86.2%)为术后12个月内复发。失败患者年龄较大[(62±7)比(52±10),P=0.0379]、LAD较大[(47±7)mm比(43±6)mm,P<0.0001],持续性房颤患者治疗成功率(29.5%)明显低于阵发性房颤患者(48.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7(1.000,1.076),P=0.0488]和LAD[OR=0.896(0.842,0.953),P=0.005]能独立预测初次CBA治疗效果。结论 CBA治疗房颤安全有效,长期随访效果较好。房性心律失常复发主要发生在术后12个月内。年龄和LAD是预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治疗术、经肛门内镜下显微手术、经肛门局部切除术针对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至2011年行内镜微创治疗术(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内镜下常规息肉切除,内镜微创治疗组),经肛门内镜下显微手术(经肛门内镜下显微手术组)及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经肛门局部切除组)的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195例,每组65例,汇总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统计分析。研究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和年龄、术前疾病状况(病变形态分型、距肛缘距离、直径以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手术疗效(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内镜微创治疗组病变距肛缘(8.46±3.27)em,明显长于经肛门局部切除组的(6.83±2.99)em(P〈0.05)。手术成功率(P=0.774)、术后出血发生率(P=0.632)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内镜微创治疗组术中出血量较多(≥100m1)者为6.2%(4/65),明显少于经肛门局部切除组的21.5%(14/65)(P〈0.05)。内镜微创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治疗费用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其他2组(P〈0.01)。结论内镜微创治疗术是直肠腺瘤性息肉局部切除治疗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心房颤动(房颤)经外科导管迷宫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经双Lasso导管技术行肺静脉完全电隔离后的疗效。方法在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Carto)下结合双lasso导管同侧肺静脉标测技术下行经皮射频导管消融术完成。消融术终点:(1)明确同侧肺静脉传导的缝隙并消融致所有肺静脉电位的消失;(2)临床房性心律失常不能诱发。结果对8例经外科导管迷宫术后药物仍无法控制的症状性房颤患者进行了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62±5)岁,左心房内径(50±6)mm,病史时间(9.1±6.3)年。7例患者经双lasso导管技术证实存在肺静脉传导恢复。其中3例患者进行了2次导管消融术,1例患者进行了3次导管消融术。平均随访(5.9±47)个月,7例患者无房颤复发。无消融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科迷宫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与术中肺静脉未完全电隔离和肺静脉传导恢复相关。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应用双lasso导管技术行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能使大部分病例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用于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及产后诊断、手术方案决策、术中及围术期监测,以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胎儿期确诊为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并于出生后50天内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小婴儿15例,男7例,女8例。分析患儿的产前及产后超声心动图特点,与术后诊断相对比。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球囊扩张术及术中监测。术后随访评价心功能及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儿产后超声心动图诊断均与手术探查相符。产前诊断中1例患儿确诊主动脉瓣狭窄,但无法评价瓣膜结构;1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儿产前诊断为单纯主动脉缩窄;1例混合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产前诊断为心内型TAPVC;1例梗阻性心上型TAPVC胎儿期未发现梗阻;余产前诊断均与术后诊断相符。所有患儿于出生后50天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超声心动图及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示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产前及产后一体化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产前及产后诊断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使其出生后得到及时救治,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及策略;术中超声心动图可以引导经胸球囊扩张术以及评价矫治术后疗效;围术期超声心动图监测为围术期管理提供多方面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例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APVC矫治术。心上型12例,心内型7例,混合型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肺动脉瓣狭窄及三房心各1例,三尖瓣关闭不全7例。结果:术后早期(30 d)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生存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2周超声示右心房室明显缩小,左心房室扩大。结论: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保证吻合口够大和避免吻合口狭窄及心律失常。心上法可为肺静脉主干与左心房顶部吻合提供良好显露并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是心上型TAPVC左心房与肺静脉总干吻合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Carto系统指导下对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靶肺静脉进行环同侧上、下肺静脉-前庭单环线性消融隔离,观察疗效.方法 对25例术中反复自发肺静脉相关房性早搏(房早),并触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或房颤的患者,在Carto系统结合单Lasso环状标测导管指导下进行环靶肺静脉-前庭单环射频消融术,达到肺静脉隔离.结果 消融过程中25例患者房早、房速、房颤终止,其中19例患者有自发的肺静脉电位,15例慢于窦性心率.4例患者隔离后肺静脉内发生房颤或房速,2例在肺静脉内补点消融后肺静脉电位消失.随访(22.24±9.01)个月,23例无房速、房颤发作,2例患者术后复发房颤,1例接受再次手术,术后房颤发作减少,1例口服胺碘酮控制.结论 术中能够明确靶肺静脉、单个触发灶的房颤患者,在Carto系统结合单Lasso导管指导下行单环线性消融隔离治疗房颤,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可减少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13.
对9例腹膜假性黏液瘤(PM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中7例伴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其中3例有阑尾黏液性腺瘤),1例伴卵巢黏液性腺癌,1例伴胰腺黏液性囊腺瘤。9例均经手术治疗。现存活2例(3个月1例,26个月1例),死亡7例。PMP可能来源于卵巢和阑尾等的黏液性肿瘤,病理形态虽为良性或低度恶性。但患者生存率低。手术是治疗PMP的有效方法,术后腹腔内化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心功能衰竭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TAVR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42例。结果: 围手术期内共有2例(1.4%)患者中转外科手术,重度心功能衰竭组1例(17%),中度心功能衰竭组1例(3.0%),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使用ECMO辅助循环2例(1.4%),重度心功能衰竭组1例(17%),中度心功能衰竭组1例(3.0%),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中使用体外循环辅助1例(0.70%),死亡1例(0.70%),均发生于中度心功能衰竭组,术中左室破裂1例(0.70%),术后致残性脑卒中1例(0.70%),均发生于正常心功能组,三组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4例(2.8%),术后起搏器植入11例(7.7%),三组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心功能衰竭的主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及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流出道起源室性期前收缩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流36例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结果及随访观察。结果36例患者中35洌消融治疗后期前收缩完全消失.成功率97.2%(35/36),其中11例患者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存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手术时间为(77.1±18.3)min,消融时间(356.4±127.4)s,术中、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1例复发,复发率2.9%(1/35).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事流叶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手术并发症少,远期效果较好.对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也可选择行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脏器淋巴管瘤(L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01/2007-01诊治的腹腔脏器LA患者20例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行手术,肿瘤最小为2 cm×4 cm,最大29 cm×12 cm.其中15例呈囊性,4例呈息肉融合成一片,1例呈脓肿样;单房性5例,多房性15例.病理检查示肿瘤由形状不规则的,扩张的淋巴管构成.20例患者随访8-400(平均210) mo;除行肿瘤活检术1例经随访45 mo尚带瘤生存外,其他11例均未发现复发.结论:腹腔脏器LA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疾病,一经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冰冻切片、术后病理检查,LA完整切除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左房大小和机械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并比较肺静脉口节段性电隔离(SPVI)和环肺静脉消融(CPVA)两种术式在此方面的异同。方法6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应用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天、1个月和3个月时的左房前后径、左房面积、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A峰)和舒张晚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A’峰)。结果66例患者中,30例接受SPVI术,36例接受CPVA术。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术前超声参数相似。术后随访(315±153)d,SPVI组和CPVA组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相似(70%与75%,P=0.650)。两组在手术后左房面积均较术前缩小,SPVI组发生于术后1个月,而CPVA组于术后3个月。SPVI组左房直径也显示出明显缩小(P〈0.05),而CPVA组术前和术后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房机械功能方面,CPVA组于术后1天A峰和A’峰明显降低(P〈0.05),两者均于3个月后较术后1天明显回升,A峰恢复至术前水平,A’峰较术前有明显升高。SPVI组术后1天没有出现A峰和A’峰明显降低;其A峰于术后1个月升高,并保持至3个月;A’峰于术后3个月时升高。结论阵发性房颤经导管SPVI术和CPVA术治疗后3个月,可以出现左房面积缩小和收缩功能改善。CPVA术比SPVI术造成了更多的左房损伤,表现为术后1天左房功能的下降以及术后左房大小、功能参数改善的延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结核性脓胸的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胸外科和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78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和手术疗效。 结果 术后肺复张良好67例(85.9%);肺复张较差11例(14.1%),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肺复张。术后发生并发症7 例(9.0%),包括术后胸腔内出血1例,伤口感染1例,药物性肝炎伴水电解质紊乱1例;均经相应治疗痊愈。呼吸衰竭4例,经呼吸机抢救3例成功,1例死亡,病死率1.3%。术后抗结核治疗6个月至2年,1例患者6个月后肺部感染,经抗炎治疗好转。术后随访2年,77例患者均好转。 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住院患者98例,其中阵发性房颤50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6例、心房扑动9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9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频发室性早搏24例。在EnSite NavX或Array系统(72例)或CARTO系统(26例)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结果:84例一次手术成功(85.71%),7例再次导管消融成功,成功率合计92.86%。50例房颤一次手术成功,5例再次消融后3例成功。9例心房扑动患者中7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9例房速中7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24例室速、室早患者中20例一次消融成功,4例行再次消融2例成功。共有并发症6例:心包填塞4例,左前降支远端栓塞1例、术后肺栓塞1例。结论:三维标测系统可清晰地显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对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并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转归情况,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人民医院223例CHD介入治疗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转归情况。结果 223例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新出现不同程度及性质的心律失常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例(3.7%,3/82),包括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加速交界性心律1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均为一过性心律失常,在术后2~3 h内自行缓解,窦性心动过缓伴加速交界性心律在对症治疗1周后恢复窦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例(6.2%,4/64),包括室性心动过速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间歇性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室性心动过速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在术后自行缓解,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间歇性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均在对症治疗1周后恢复窦性心律。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发生心室颤动1例(8.3%,1/12),予电除颤、临时心脏起搏等治疗后恢复窦性。结论心律失常是CHD介入治疗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多数为暂时性、一过性改变,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将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及疗效,甚至导致死亡,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