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与乳牙龋齿及乳前牙反He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444例具有完整乳牙列的儿童,记录他们的喂养方法、龋失补牙数(dmft)及前牙反He情况。结果:母乳喂养者乳牙患龋率、患者龋均及前牙反He发病率均最低,与混合喂养者、人工喂养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混合喂养者与人工喂养者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蛄论:纯母乳喂养对预防乳牙龋齿及乳前牙反He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牙龋齿与母乳喂养的关系。方法:调查310例具有完整乳牙列的儿童,记录他们的喂养方法、龋齿人数情况。结果:母乳喂养者乳牙患龋率发病率低,与混合喂养者、人工喂养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混合喂养者与人工喂养者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纯母乳喂养对预防乳牙龋齿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438名3~6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与母亲妊娠情况及出生后第1a喂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母亲病理性妊娠的被调查儿童乳牙患龋率、乳牙龋均明显高于母亲生理性妊娠的儿童(分别为80.91%>69.54%,5.00>3.06,P<0.05);母亲为生理性妊娠,出生后第1a内人工或混合喂养的儿童乳牙患龋率、乳牙龋均、龋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高于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儿童(分别为73.77%>62.67%,3.59>2.20,13.33%>6.38%,P<0.05);母亲有病理性妊娠,出生后第1a内人工或混合喂养的儿童乳牙患龋率、乳牙龋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儿童(分别为84.42%>74.71%,5.64>3.89,P<0.05),但2组的龋并发症发生率都较高(分别为24.62%,23.08%)。提示:母亲病理性妊娠和婴儿出生后第1a人工或混合喂养对乳牙患龋率、乳牙龋均、龋病程度及龋并发症的发生均有不利影响,为制定切实可行的乳牙防龋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乳牙反颌的病因。方法:对424例乳牙反颌的患儿详细询问家族史、喂养方式、口腔不良习惯等因素并同时进行牙列、咬合关系、龋齿等口腔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人工喂养姿势和口腔不良习惯是乳牙反颌的主要病因。结论:提倡母乳喂养,积极进行正确人工喂养姿势的宣教,及时纠正口腔不良习惯,可有效预防乳牙反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438名3 ̄6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与母亲妊娠情况及出生后第1a喂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母亲病理性妊娠的被调查儿童乳牙患龋率、乳牙龋均明显高于母亲生理性妊娠的儿童(分别为80.91〉69.54%,5.00〉3.06,P〈0.05);母亲为生理性妊娠,出生后第1a内人工或混合喂养的儿童乳牙患龋率,乳牙龋均,龋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高于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儿童(分别为73.77%〉62.6%,3.5  相似文献   

6.
金玉茹 《嘉兴医学》2002,18(4):248-249
目的:了解分析海市袁花镇3-6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方法:由儿保医生询问,主要靠视诊与探诊进行检查。结果:3-6岁儿童患龋率为47.53%,龋齿总数为2838颗,受检龋均为1.19,患龋龋均为2.50。结论:3-6岁儿童乳牙龋齿中,以第一,二乳磨牙患龋率为最高,龋齿分度以一,二,三度为主。患龋率与年龄有差异,与性别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不同喂养方法对生后6个月内婴儿身长、体重的影响。方法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儿385例(分为3组: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3组婴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分别于生后42天、4个月、6个月进行身长、体重的观测。结果生后42天纯母乳喂养组的身长、体重增长值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组体重和身长均高于混合喂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后4个月、6个月母乳喂养组身长与人工喂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体重与人工喂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婴儿母乳喂养比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婴儿的体格发育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营养状况与龋齿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学龄儿童营养评价指数-Rohere index将1040名学龄儿童分为营养过剩组(R>140),营养正常组(109<R<140),营养不良组(R<109).按WHO标准分别检查统计各组儿童的乳牙龋补均数(dft)、患龋率以及恒牙龋均(DMFT)、患龋率,并分析各营养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3种不同营养组之间dft、DMFT及乳、恒牙的患龋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学龄儿童营养状况与龋齿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乳牙患龋的流行状况,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方法:随机抽取291例患儿,男154例,女137例,记录每个牙齿的龋失补乳齿数及龋均,同时对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乳牙的患龋状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乳磨牙随年龄的增长龋患率呈上升趋势,下颌乳磨牙龋患率高于上颌乳磨牙,下颌前牙患龋率较低,各年龄组面患龋率均最高,平均39.97%,舌腭面患龋率均最低,平均4.48%。乳牙龋齿比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小,充填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平均18.31%。结论:被调查患儿乳牙龋坏程度严重,充填率低,应引起家长及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泸州市龙马潭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现状,为该区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该区12所幼儿园抽取1 56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全口龋病调查,统计乳牙患龋率、龋均、患龋牙位分布。结果 1 564名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为36.83%,患龋者龋均为3.87。男女患龋率分别为35.86%和37.82%,患龋者龋均分别为3.61和4.12,男女患龋率和龋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5、6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分别为12.70%、25.50%、53.39%、57.38%,差异显著(P〈0.05),但患龋者龋均分别为3.00、3.42、4.19、3.97,差异不显著(P〉0.05)。下颌乳磨牙高于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前牙高于下颌乳前牙。结论泸州市龙马潭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太乐观,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行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合)的疗效。方法对2011-01~2014-0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自愿选择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的15例牙(合)畸形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最长反牙(合)解除时间2个月,最短3周,平均疗程(4±0.5)个月。矫治后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追踪2年,13例牙性及功能性反牙(合)疗效稳定,无复发。2例有骨性反牙(合)遗传史,反牙(合)复发。结论固定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牙(合)能够减少患儿的不配合及就诊次数,并顺利地解除乳前牙反牙(合),是一种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高效矫治器。  相似文献   

12.
氟保护漆和氟化钠增强乳牙抗龋性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氟保护漆和氟化钠的抗龋效果。方法 :选择离体乳前牙 1 2颗 ,分别采用氟保护漆涂布和 2 %氟化钠溶液浸泡 2 4 h,经乳酸脱矿液处理后 ,用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超微结构。结果 :涂氟保护漆组电镜下釉质完好无破坏 ,与正常乳牙釉质类似。氟化钠组和空白对照组电镜下显示明显的牙釉质人工龋 ,且空白对照组重于氟化钠组。结论 :氟保护漆具有较强的抗酸性 ,尤其适用于乳牙的龋病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与低速涡轮转修复乳牙龋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乳牙龋患儿66例(共128颗龋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低速涡轮转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儿合作率及患牙磨损率.结果 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arisolv化学机械法微创技术用于乳磨牙深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8个乳磨牙深龋,其中58个龋牙采用化学机构法去腐(治疗组),50个龋牙采用传统牙钻去腐(对照组),两组去腐后均采用玻璃离子充填,经过1年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2种治疗方法在修复体的完整性、边缘缺损及脱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X线成功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risolv是一种轻柔操作,能消除儿童对牙科的恐惧感,减轻疼痛,减少穿髓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儿童龋病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后,牙合颌面的改变以及影响治疗后上颌恒切牙牙胚位置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乳牙反牙合患者20例,使用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乳牙反牙合,采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牙合颌面的改变,采用相关性分析矫治后上颌恒牙胚位置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牙反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相比,除SNA角(蝶鞍点-鼻根点-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探讨影响儿童龋齿的相关因素,为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调查包钢所辖托幼园所3 974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结果:6~岁年龄组龋齿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龋齿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性别间龋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乳磨牙和上颌乳中切牙龋齿患病率高。结论:必须加强对教师和家长关于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及方法的宣传,并对儿童龋病进行早期预防保健及治疗,从而减少龋齿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东部地区儿童3~5岁期间乳牙龋病的流行现况和变化趋势,为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我国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2010年新入园的3岁儿童建立了乳牙龋病监测队列(n=896),连续3年检查队列儿童牙齿状况。结果  本队列随访率为79.8% (n=715)。715名儿童3岁、4岁、5岁时患龋率分别为41.4%、55.0%、63.9%,患龋率逐年增加(Z=-8.535,P<0.05);龋均分别为1.76、2.54、3.31,年均增加0.78颗(F=33.886,P<0.05),每年的显著性龋均指数(significant caries indices,SiC)分别是当年整体龋均的2.9倍、2.6倍、2.4倍。3~4岁、4~5岁龋齿年发病率分别为43.6%、46.9%,2年累积发病率为62.7%。农村儿童累积发病率大于城市儿童(P<0.05),基线患龋儿童2年累积发病率大于无龋儿童(P<0.05)。上颌中切牙、下颌乳磨牙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较高。结论  东部地区儿童3~5岁期间患龋率高,发病率高,一级预防应从喂养早期开始;应针对无龋儿童、高患龋水平区域、高患龋水平个体、好发牙位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蚌埠市部分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乳牙龋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蚌埠市6所幼儿园共计9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调查,统计乳牙龋病例数、患龋率、龋均并对此进行分析。 结果934名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为42.4%,龋均为1.5。男童和女童的患龋率分别为40.7%和44.3%,龋均分别为1.5和1.4。不同性别的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龋率、龋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母亲的最高学历、睡前或刷牙后喝奶吃零食、过去一年是否有牙痛或不适、过去一年是否看过牙、监护人营养《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得分和甜饮料摄入频率等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龋病患病发生有显著影响(P < 0.05~P < 0.01)。 结论蚌埠市3~6岁的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乳牙龋病发生率呈现增长趋势。为减少乳牙龋病发病率,应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甜饮料的摄入,注重口腔卫生,加强监护人的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龋病的诱因。方法 采取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患龋率为5.9%,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良的饮良习惯(常吃零食喝甜饮料)组与相对组患龋人数有明显差异(P〈0.05),有良好卫生习惯组与相对组患龋人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龋病为儿童口腔高发病,不良的口腔保健习惯是龋病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