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影响。往往既见气病,又兼见血病,乃气血同病,临床证型表现不一,治法各异,当辨证论治。1 气血两虚型 是指气血两虚并存的证候。多因久病不愈、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所致。临床症见,体质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自汗,心悸怔忡,健忘失眠,气短懒言,大便稀溏,舌淡而嫩,脉细弱。治宜  相似文献   

2.
翁志伟 《陕西中医》1989,10(12):558-560
<正> 《内经》中首先提出营卫气血理论,以论述人体生理为主,经历代医家不断阐发,目前已在疾病的范围、发病的层次、病理、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与其它辨证体系的关系以及营卫气血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多方面内容有所涉及,现将近年来关于营卫学说的文献综述如下。一、营卫气血的来源及生理熊氏根据《内经》之意,认为营卫气血四者皆从营养饮食中来,补充机体所需的一种物质力量,水谷精气所养之血为营,与先天之血相合,流行脉中,又因悍气所养之气为卫,与先天之气相合,运于脉外,是以营卫气血本是同源,卫附于气,营附于血,卫气是护卫和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营血是营养和补充机体物质的作用。金氏提出:所谓营卫,正确地说应是营气和卫气,是指某种器官的功能。人从食物中摄取营养料,吸收入血液,在  相似文献   

3.
气血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理上,气与血是决定人体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和体现。在病理上,气与血的异常变化也客观反映了机体的病理变化规律。他们之间构成了密切而复杂的内在联系。笔者通过对气血学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深深感到气血关系的密切性和气在气血学说中的重要性。因此,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气与血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气与血的生成都需要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又都依赖肺脾肾等脏的共同作用,二者又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灵枢》云:“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人体之所以有生命,机体之所以进行  相似文献   

4.
消法是以八纲为依据的治法之一,本于《内经·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之义。清·程钟龄之《医学心悟》对此法论之更详,谓:“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目前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脏腑的气血津液及脏腑阴阳这两个不同角度对脏腑气血阴阳的概念进行了分类论述。认为脏腑气血津液是对脏腑中具有生理活性的精微物质按其存在的状态进行的分类;而脏腑阳阴则是按阴阳属性对脏腑中的精微物质和脏腑功能进行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调畅气血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对于肝的认识,基本上是以《内经》的理论为基础,以后历代医家又不断地发展充实,而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此理论体系仍是目前对肝的生理功能与气血调畅之间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我们通过分析和查阅古今文献,认为五脏主气主血,藏精藏神。脏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肝属五脏之一,而在五脏之中,唯独肝既藏有形之血,又疏泄无形之气。由此可见,在气血调畅这个重要任务当中,肝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肝的生理功能可以看出,肝藏血、生血、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肝主疏泄,藏魂以调畅气机;肝的疏泄正常是脾胃气机畅达的重要条件。肝肾同源,精血相互转化,及肝与妇女月事,男子排精,肝主候外与免疫调节等,多方面来阐明了肝有调节十二精气的作用,肝有防止出血的作用;肝还有疏泄气机,调畅情志,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与妇女的经、带、胎、产、乳等各种妇产科疾病及男子排精失常,情志病,脾胃病等之间的病理联系。及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阐述肝疏泄失常导致的各种病证。以说明肝为气血调控中心。还提出七情之病由肝而生;肝失疏泄诸病生焉;肝为五脏万病之责等观点。在治疗方面,从疏调肝气,滋养肝血,等为治疗法则来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并且提出了在治肝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治肝气勿用香燥太过,治肝火,肝风应在滋养肝阴肝血基础上降火熄风等,从而看出从肝或间接治肝以调畅气血,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从而说明肝对气血调畅的重要性及在疾病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及从肝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振亮 《中医研究》2008,21(11):49-51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从发病部位来看,RA与肝关系密切,肝血不足为RA重要内因,肝失疏泄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而RA所表现的情绪不稳、抑郁等肝失疏泄症状,也有现代医学的研究基础。揭示了肝与RA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眼病中医分期辨治评述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李点主题词眼疾病/中医药疗法,@分期辨治近年来,中医眼科分期辨治运用相当广泛,眼底出血,外伤性眼病、白内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许多眼病,通过分期辨治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1眼底出血王明...  相似文献   

9.
历代对经脉气血多少略见代表性的看法,大致有三种,一种以高士宗为代表,是以《素问·血气形志篇》的记载为依据,按三阴三阳经的阴阳消长关系来说明经脉气血多少的,但其中对二阴二阳的解释,是以脏腑的生理功能来说明的,未免牵强。一种则是刘衡如采用《太素》杨上善注“阴多阳少,阳多阴少,明阳俱多”之说,以《灵枢·五音五味篇》的记载为依据。把三阴三阳经进行表里关系搭配,认为太阳少  相似文献   

10.
眼病患者自诉常出现异常的形色等视觉障碍,而全身并无其他症侯可见,医者辨证治疗颇感困难。我师张望之主任医师经40余年的临床实践和悉心研究,从视觉辨证治疗这类眼病,疗效颇著,兹介绍如下:视一为二脑为髓之海,髓为肾所生,目为肝之窍;肝肾充盈则脑气充沛,目视正常。若肝肾亏虚,脑气不足则目中精气衰弱散乱,精散则视岐,故见两物。治用金  相似文献   

11.
浅论十二经脉气血盛衰与经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脉气血失常与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十二经脉气血盛衰与脏腑功能失调的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提供更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为依据,加以总结、发展,同时结合现代有关经脉理论在剖析和汲取精华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结果:阐明了各经之间气血多少的盛衰关系,以及经脉气血多少与脏腑功能失调的规律.结论:完善和发展了十二经脉气血多少理论.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各经之间气血多少异常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其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12.
洪国章  王国林 《河北中医》2000,22(7):516-517
胸胁伤辨证是指肋骨骨折、肋骨骨膜挫裂伤、胸壁肌肤外伤后的辨证论治。胸胁伤后血络受损 ,气滞血瘀 ,痰浊内积 ,不通则痛而出现诸证候。轻则肺失肃降 ,出现咳痰气喘、胸胁满闷 ,重则伤损血脉 ,表现气逆咳血 ,甚则危及生命。辨证不当、失治误治则加重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结 ,久则病情缠绵难愈。纵观古今伤科专著 ,胸胁伤辨证分类不十分明确。我们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任何外力撞击必然会导致气血运行紊乱、阴阳失去平衡 ,故胸胁伤之证治应以痰、瘀、气、血理论为依据 ,辨证施治为原则。1 祛瘀生新 ,活血定痛法《…  相似文献   

13.
一、气血互治的理论依据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既能生血、行血,又能统血,故为血之帅。凡气虚、气滞、气逆、气陷,都可以导致血液生成及循环的障碍。若气虚化生血液的功能障碍,则血少;若气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目病多火”之说,指出火有阴阳之别,内伤外感之殊。阴火多由饮食劳倦,脾胃元气虚弱所致。治疗阴火眼病,重在调理脾胃,当以益气升阳为主。并从理论上阐述和临床治验上论证了“阳升则火散”、“健脾则热除”、“补气则燥平”三个治疗论点。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相关性机理探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徐德成  张培宇 《中医杂志》1998,39(3):156-157
本文回顾研究了益气生血方剂中活血化瘀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之间的相关性,显示两者有较强的正相关,提示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随活血化瘀作用加强而增高。推测可能与本型胃癌血小板数量及聚集性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低及凝血抑制、纤溶增强易于肿瘤转移有关,且大多数活血化瘀方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凝和增加纤溶的现代药理机制。进而建议气血双亏型胃癌,在血小板数量及聚集率明显下降、凝血时间明显延长及FDP高时,尽量降低方剂中活血化瘀强度,以避免促进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6.
高志学 《陕西中医》1995,16(3):116-117
根据临床常见的肿瘤、乙肝、胸痹及银屑病四大难症病因病机之共性,笔者认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必须强化解毒、泄毒、驱毒之法的合理运用,大胆遣药,方可出奇制胜,取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17.
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巧凡 《陕西中医》2008,29(2):163-164
目的:观察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加味八珍汤治疗组60例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6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眼科辨证是在内科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的。但由于眼在人体具有视觉的特殊功能 ,在解剖生理结构上具有独特性 ,故眼部疾病除用一般辨证方法外 ,还需应用眼科特有的五轮辨证 ,八廓辨证 ,内外障辨证 ,常见症状的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脏腑辨证是以脏腑学说直接指导辨证 ,为临床运用最广泛的辨证方法。眼科辨证 ,急性外障眼病以局部辨证为主 ,慢性内障眼病多以全身辨证为主。1 中医眼科的局部辨证由于眼独特的解剖生理结构和特殊功能 ,所以很多眼病 ,尤其是急性外障眼病仅有局部症状 ,而无全身症状 ,如天行赤眼 ,椒疮 ,金疳 ,胬…  相似文献   

19.
中风急症中医治疗探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玉凤 《陕西中医》1997,18(3):121-122
本文分别从首当醒神开窍,上病取下,注要证候演变等三个关键性方面探讨了中风急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并拟定了相应的方药组成。初步探讨了本病的演变治疗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情志疾病的气血阴阳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直 《天津中医》2002,19(5):5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