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发病6小时内的42例,6—10小时的10例,结果总冠脉再通率67.3%。早期溶栓再通率76.2%、延迟溶栓再通率30%。与对照组相比,四周内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有显著差异(p〈0.O5)。表明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切实有效。无论冠脉再通与否,患者均能从中获利。  相似文献   

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老年AMI61例,随机分为院前溶栓组和对照组,院前溶栓组30例,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并给予尿激酶院前静脉溶栓,对照组31例,除不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外,其他治疗同院前溶栓组。结果院前溶栓组梗死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周内住院平均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院前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能提高梗死血管再通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的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率,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前应用胺碘酮。再灌注心律失常规定为冠状动脉再通后发生的心律失常。观察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室速发生率、室颤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室速发生率、室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胺碘酮能够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苗洪萍 《天津药学》2011,23(6):35-36
目的: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经尿激酶溶栓成功后出现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后疗效情况。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利多卡因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6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后60min内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以回降≥50%为标准)分为两组,A组(ST段快速回降组)36例,B组(ST段缓慢回降组)25例,比较两组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的发生率、住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所有患者均于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B两组患者比较,B组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发生率(48%)、住院恶性窒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4%)、住院病死率(16%)较高,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56%)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80%)较高(P〈0.01)。结论溶栓治疗后ST段缓慢回降患者,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病死率较高,血管再通率较低,原因可能与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塞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3例运用尿激酶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率、ST段回降及心肌酶峰值提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冠状动脉内溶栓组各53例,分别给予尿激酶静脉和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内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1.1%与静脉溶栓组6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前者3.7%与后者的7.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尿激酶用量小,血管再通时间提前。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较之静脉溶栓有诸多优势,对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条件尚不成熟的基层医院,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A组)和非静脉溶栓组(B组),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静脉溶栓组再通率为22例,占73.3%,非静脉溶栓组再通率为12例,占40%,静脉溶栓组30d死亡2例(6.7%),非静脉溶栓30d死亡8例(26.7%),(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并发症静脉溶栓组均低于非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及早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42例,为UK溶栓观察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常规对照组为15.8%,UK溶栓观察组4周病死率为4.8%,常规对照组为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观察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6%,未溶栓对照组为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42例,为UK溶栓观察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常规对照组为15.8%,UK溶栓观察组4周病死率为4.8%,常规对照组为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观察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6%,未溶栓对照组为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评价溶栓药物瑞替普酶(r-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溶栓条件并同意接受该疗法的69例AMI患者作为溶栓组,用(r-PA)按10Mu-20Mu剂量治疗;将同样符合溶栓条件但因各种原因不愿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对照组(49例),比较两组的再灌注率、住院2周内病死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治疗组再灌注率(80.9%)显著高于对照组(20.4%),(P〈0.01)溶栓组3周病死率(7.8%)、心力衰竭(12%)、心源性休克(8%)和严重心律失常(12%)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35%、31%和31%),有统计学差异(P〈O.01)。溶栓组有一例脑出血,轻度出血发生率溶栓组(10.3%)高于对照组(8.3%)(P〈0.05)。结论溶栓剂(r-PA)溶栓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价格较廉,适合我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11年3月一2013年3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直接PCI,对照组给予单纯的静脉溶栓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再通率为88.46%,住院时间为(14.80±1.37)d,对照组再通率为57.69%,住院时间(22.21±1.65)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实施PCI的血管再通率高,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改善心功能,减少死亡例数,还能显著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预后较好,患者生命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协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入选的STEMI病人均给予r-TPA(注射用阿替普酶)50mg溶于0.9%氯化钠100ml,30min内静脉滴入。参附组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l溶于5%葡萄糖250ml内静脉输注,每日1次。均以15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后测定心功能指标(CO、CI、LVEF),以及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参附组血管再通率90.3%(28/31)与对照组87.0%(27/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参附组患者治疗后的CO为(5.6±1.2)L/min、CI为(3.7±0.8)L/m。min、LVEF为(59.0±2.3)%和低血压3.2%(1/31)、心律失常6.4%(2/31)等,对照组治疗后的CO为(4.7±1.0)L/min、CI为(2.9±0.7)L/m。min、LVEF为(49.0±2.2)%和低血压54.8%(17/31)、心律失常51.6%(16/31)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协同卜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石继红 《中国医药》2006,1(12):714-716
目的探讨急诊溶栓(ET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中的价值。方法81例患者分为急诊溶栓组和住院溶栓组。观察不同时问宙的溶栓与再通率,行补救性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例数及死亡情况,院前及院内耽搁时间。结果急诊溶栓组院内耽搁时间比住院组少(P〈0.05),发病2h内获得溶栓率显著高于住院组(P〈0.05)。各时间窗溶栓再通率以2h内为最高。各时间窗血管再通率、补救性PCI数及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死亡原因均为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结论AMI患者院前就进入AMI急诊绿色通道进行ETT,可有效缩短就诊至溶栓时间,提高再灌注成功率,更好地挽救濒死心肌。合并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者病死率高,宜首选PCI治疗。  相似文献   

15.
张雅婷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250-225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再通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12日至2013年12月12日收治的198例STEMI 患者中溶栓靶血管再通176例作为治疗组,另选择2006年5月25日至2009年5月27日住院的207例STEMI患者中溶栓再通12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同时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溶栓后心肌酶变化(每隔2 h),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两组患者8h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心肌酶到达峰值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且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明显减低各种心肌酶的释放,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促进心功能恢复,从而有效减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罗玲英  程友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81-1382
目的杯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桂的疗教与护理要点。方法实验组(20例)采用院前1h内静脉溶桂治疗,对照组(20例)1~6h溶栓,两组均用尿激酶静滴。结果实验组中有18例再通,再通率为90%.死亡1例;对照组中有12例再通,再通率为60%,死亡3例。两组冠脉再通率与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分别P〈0.01、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疗效显著,安全可行,可降低并发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cTnT、LDH、CK—MB和SO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梗死后心绞痛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肺水肿、死亡和出血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疗效确切、并可以降低患者溶栓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溶栓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药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6h以内两组的再通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总的再通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率、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此类患者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可以减少病死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通过绿色通道进行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通过绿色通道进行静脉溶栓(EICU组)和在心血管科住院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CCU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开始溶栓时间、再通率、病死率、溶栓治疗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结果EICU组平均开始溶栓治疗时间为(35±5)min;再通41例(73.2%),急诊科住院期间死亡2例(3.8%);溶栓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2.01±0.18)%。CCU组平均开始溶栓治疗时间为(130±15)min;再通40例(57.1%),住院期间死亡6例(8.6%);溶栓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3.11±0.13)%。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绿色通道的建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显著提高了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体会。方法:将本院2007年10月~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53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75.47%、88.68%、13.21%、3.77%;常规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8.89%、57.78%、35.56%、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