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杰 《吉林医学》2013,(25):5199-5200
目的: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做分析总结,为以后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选择符合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卒中高危患者100例,抗凝前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大小便常规、大便潜血、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华法林起始剂量2.5 mg/d,根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用量。结果:约7~13 d(11.1±2.3)d,INR达2.0~3.0(2.35±0.11),维持量(3.3±0.05)mg/d。治疗期间发生轻度出血不良反应9例,无致命性大出血,经减量或暂停用药出血停止;治疗期间发生脑栓塞5例,无周围性栓塞;脑出血2例;共死亡8例,脑栓塞2例,急性左心衰3例,多脏器衰竭3例。结论:只要掌握好华法林的适应证和影响因素(包括饮食、合并用药及个体差异)、定期检测INR、保持医患之间的密切联系,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7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2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大小便潜血检查,同时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维持INR2.0~3.0。结果:治疗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15 mg/d,平均剂量(2.0±0.75)mg/d,INR平均为(3.07±0.71)。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8%(2/65)和3.85%(2/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4%(1/65)和5.77%(3/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许俊堂  胡大一 《中国医刊》2004,39(10):43-45
1 作用机制 华法林的化学结构为3-(α-苯基丙酮)-4-羟基香豆素.华法林(coumadin)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环氧化物型)维生素K(V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氢醌型)VK,阻止VK的循环应用,干扰V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仅停留在前体阶段(有抗原,无活性),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徐静  徐雪燕  王娇 《中外医疗》2014,(3):157-157,159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8例房颤患者,给予患者口服华法林治疗,并给予其系统的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现象,治疗期间仅2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现象,调整华法林剂量后均停止出血。结论给予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式,同时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项海燕 《重庆医学》2012,41(16):1652-1654
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主要用于预防及治疗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心房颤动导致的血栓症。由于其治疗窗窄,剂量微调容易导致血栓或出血,一直备受医药界关注,现从临床医生角度对其适应证作一综述。1华法林抗凝治疗机制人体在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的过程中需要辅助因  相似文献   

6.
华法林是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通过干扰维生素K与23-环氧化维生素K之间的转化循环而产生抗凝效应。作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是长期需要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例如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和瓣膜置换术后,也包括某些特殊情况下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本文就华法林应用的适应证及其用法与监测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房颤脑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房颤患者,分为华法林抗凝组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组各55例,依据INR(维持2.0~3.0)调整华法林剂量,多数患者维持此值的华法林用量在2.25~3mg,每日1次,阿司匹林用量为100~150mg,对所有患者每月随访,包括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死亡,每例患者随访为2年。结果华法林组较阿司匹林组脑栓塞发生明显减少,两组在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用于房颤抗凝治疗优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INR维持在2.0~3.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房颤的抗凝治疗历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房颤患者经过抗凝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血栓和脑卒中的发病率,本文就近五年追踪观察一例房颤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过程作一报道.对防治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房颤患者,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为22%,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华法林过量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香豆素口服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抗凝治疗,例如华法林。其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出血。随着抗凝程度的增加和抗凝过度,出血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抗凝过度的逆转是停用双香豆素类药物,给予维生素K。严重出血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浓缩的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并发症和随访率。方法将入选心内科住院并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门诊房颤合并瓣膜病并行换瓣手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随诊率、出血发生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均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对照组按时随诊率100%,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按时随诊率69.4%,发生出血并发症高达30.95%,其中脑出血死亡1例(2.4%);出血并发症全部发生在未按时随诊患者中,其中农村患者占84.60%。结论华法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肯定,出血并发症主要出现在未按时随诊农村患者中,患者的依从性是华法林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过程中不同的随访方式对INR达标的影响。方法:58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持续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专人负责的门诊随访和普通门诊随访,记录6个月中各组病人的INR值,并计算两组病人每月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达标率及稳定达标人数。分析影响抗凝达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专人负责随访组半数病人(51.7%)在第一个月就到达理想抗凝强度,第1—3月INR达标率显著高于普通门诊随访组(P〈0.05);其稳定达标的病人数显著高于普通门诊随访组(74.1%vs38.7%,P=0.007);统计结果显示随访方式是影响达标稳定性的独立预测因素(OR 4.506,95%CI 1.225-16.574)。结论:和普通门诊随访方式相比,专人负责的随访门诊可以缩短持续性房颤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达标时间,提高达标率和达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华法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最佳初始剂量。方法选取房颤患者81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6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入3.75 mg治疗组、2.5 mg治疗组和5 mg治疗组,各组患者均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维持于2.0~3.0之间。随访2~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达到稳定INR所需时间、维持稳定INR的华法林剂量,发生INR增高、出血/血栓栓塞事件。结果各组基线特征差异无显著性3,.75 mg治疗组达稳定INR的所需时间最短,华法林的维持剂量无显著性差别2,.5 mg治疗组、3.75 mg治疗组的发生INR增高、出血、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低于5 mg治疗组。结论对于我国患者,应用华法林以3.75 mg为初始剂量是安全、可行的,与2.5 mg、5 mg相比,疗效相似,而INR过高的发生较5 mg明显减少,与2.5 mg相似,且达到稳定INR的时间最短,3.75 mg可能是国人应用华法林的更佳初始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现状,比较华法林采用不同抗凝强度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00~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845例,追踪随访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用药方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和心脏B超结果,观察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845例患者均为汉族,广东人占88.04%,华法林的日平均维持剂量为2.92±0.88 mg/d,术后多次测定INR值的中位数为2.09±0.39,44.62%的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INR维持在1.5~2.0范围;56.45%患者采用标准强度抗凝,INR维持在2.0~3.0.血栓事件总的发生率为4.14%.14(1.66%)例患者发生严重出血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出血事件与置人心脏瓣膜类型相关,机械瓣置换术出血事件较生物瓣置换增加有显著性意义.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比较,血栓栓塞并发症及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低强度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标准抗凝相当,华法林抗凝治疗INR比值维持在1.8~3.0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华法林抗凝治疗时PT-INR与APTT的相关性。方法:对169例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APTT及PT-INR进行了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在不同的抗凝度时,PT-INR与APTT呈正相关,其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低度抗凝时:APTT=8.153+18.368INR;适度抗凝时:APTT=22.359+9.0602INR;高度抗凝时:APTT=-24.782+25.478INR。结论:华法林治疗时APTT随着PT-INR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脑卒中风险房颤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煜 《当代医学》2011,17(9):139-140
目的应用CHADS2卒中危险评分和HEMORR2HAGES出血风险评分,观察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ADS2卒中危险评分3~6分、HEMORR2HAGES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组Ⅰ为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1.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组Ⅱ为阿司匹林对照组,观察各组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有效减少血栓事件发生,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09年5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3.33%,无出血并发症为发生。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心房颤动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服用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口服有效剂量华法林在预防房颤并发脑卒中应用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80例房颤患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华法林1次/d,调节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保持在2.0~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结果: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控制状况明显好于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能够降低血栓发生率和病死率,在预防房颤并发脑卒中患者中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法华林治疗,3 mg/d口服,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200 mg/d口服.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INR值及血栓栓塞、出血等事件.结果 观察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75) mg/d,平均剂量(2.00±0.75) mg/d,INR值为3.08±0.72.2组出血发生率相似(P>0.05);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 20.0%,P<0.05).结论 在严密监控INR情况下,使用华法林治疗房颤安全、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我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率低,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县级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困惑以及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实际抗凝治疗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对县级医生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困惑;(2)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管理。结果:从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从9家县级医院收回292份调查问卷,对其中208(72.2%)份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11.5%(24)医生非常同意“经常不确定是否应该给予华法林抗凝”,20.2%(42)医生非常同意“我充分了解了患者对华法林获益和风险”的观点。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均≥2的高危患者中,医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比例仅22.1%(46)(病例3)、19.2%(40)(病例4)、34.1%(71)(病例5)及21.2%(44)(病例12),HAS-BLED评分≥3的出血高危患者中, 使用华法林的比例仅8.2%(17例)(病例6)、10.6%(22例) (病例7)、9.1%(19例)(病例8)。结论:研究发现县级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相关知识和危险分层匮乏。影响县级医院医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大困惑是不确定是否应该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和我充分了解了患者对华法林获益和风险的观点。县级医生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和出血危险的评估等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