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尿酸(UA)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程中的意义.方法 260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组,分别为82、80、98例;按UA水平分为UA正常组(144例)和UA增高组(116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时或急诊检查UA、肾功能、电解质、脑利钠肽(BNP)等项目;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UA水平明显升高,发生率为44.6%.随着心功能损害的加重,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增加(x2=33.01,P<0.01),UA水平增高(F=15.853,P<0.01).血UA增高者LVEDd明显增大,LVMI增加,LVEF值显著降低,BNP明显上升(P<0.01).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血UA水平呈正相关(r=0.295,P<0.01),LVEF与血UA水平呈负相关(r=-0.446,P<0.01),BNP与血UA水平呈正相关(r=0.404,P<0.01).结论 UA是CHF病变进展及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97例心力衰竭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心力衰竭患者(97例)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血尿酸水平;比较80例患者心衰控制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比较入院时未用过利尿剂与已用过利尿剂的心衰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488.79 23.78)μmol/L和(256.62 26.24)μmol/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48.97 25.90)μmol/L、(450.17 16.09)μmol/L和(561.05 26.71)μmol/L,其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0例患者心衰控制前后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是(509.27±10.74)μmol/L和(402.01 29.7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未用过利尿剂与已用过利尿剂的心衰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随心功能加重而升高,血清尿酸水平不受服用利尿剂的影响.血清尿酸水平是反映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窦丽华 《山东医药》2008,48(1):75-76
比较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清尿酸水平;随访1 a,对比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死亡、再住院次数、再住院总时间的差异.CHF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8.8%,CHF越重血清尿酸水平越高.随访期间,高尿酸血症组死亡率8.3%、年住院次数(3.8±2.6)次、年住院时间(56.2±18.8)d,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均<0.05).认为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事件的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常规监测干预.  相似文献   

4.
在老年人中心血管疾病是发病与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病的终末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血尿酸盐浓度和嘌呤代谢密切相关 ,近年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是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率增加的一个因素[1] ,本文通过观察 14 2例慢性心衰住院病人血尿酸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尿酸浓度变化的意义 ,并观察尿酸升高是否和心衰患者使用利尿剂或伴有的肾功能损害有关。1 资料和方法1 1 对象 :14 2例心衰患者均为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2月住院患者 ,男 86例 ,女 5 6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 5 8±16岁。心功能按NYHA分级标准 ,心功能Ⅰ~Ⅱ级 31例 ,心功能Ⅲ级 4 2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UA)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关系,探讨UA对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77例CHF患者和8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UA和尿mAl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UA和尿mAlb水平均升高(P〈0.01)。单因素分析中,血清UA水平与尿mAlb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UA水平升高是与尿mAlb水平升高有关的独立变量。结论血清UA水平是CHF患者尿mAlb水平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可能与UA损伤了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尿酸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42例初次入院的CHF患者的血尿酸与心功能的变化;并进行随访1年。对比在随访期间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死亡、再住院次数、再住院总时间。结果:心衰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6.6%,随着心功能恶化,尿酸水平逐渐增加,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升高(P均<0.05);在随访期间,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相比,死亡率、平均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CHF患者中常见;对于CHF患者,高尿酸血症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氯沙坦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治疗12周后测定上述指标,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CHF心功能Ⅳ级患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Ⅱ级患者(P0.01);(2)氯沙坦组治疗后尿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缬沙坦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酸水平随心功能不全加重而明显升高,尿酸可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程度。氯沙坦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具有降低尿酸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血清尿酸(UA)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40例(HF组),另选同期住院的心功能分级为Ⅰ级的患者5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比色法测定BNP和UA。结果两组血浆BNP和血清UA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F患者血清UA增高者与血清UA正常者BN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和血清UA对HF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最近研究表明,慢性充血性心衰(C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内皮素(ET-1)水平与心功能恶化程度相平行。研究证明,血清尿酸(UA)水平是心血管疾病及其病死率增高的一个危险因素。另有资料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协同其他危险因素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60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和血清UA浓度,旨在观察血浆ET和血清UA浓度的变化与CCHF的关系,探讨他汀类药物对CCHF患者血浆ET和UA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研究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机制,对19例DCM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β_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3~10个月,每日剂量1.25~5(平均3.2±1.1)mg。经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运动能力增强,心脏缩小,室性心律失常减轻。运动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的心率反应好转。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增高。结果表明,比索洛尔能有效地治疗DCM心衰,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减慢心率,及心肌β-受体密度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检测,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CEC用免疫荧光VIII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并测定血中脂质过氧化物(MDA)变化。本文对42例有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与正常人、无CHF的心脏病患者及治疗前后对照。结果显示,CHF患者CEC数和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及无CHF的心脏病患者,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75),CEC数与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这提示,CHF时伴有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还可能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本文讨论了血管内皮损伤在CHF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并提出CEC检测可能作为临床判断病情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心电图监测结果,将9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为普通组(30例)和室性心律失常组(61例)。后者又分利尿剂和非利尿剂两个亚组。对照组25例。测定当天红细胞镁、血清镁和尿镁。结果显示:①心律失常组红细胞镁和血清镁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②利尿剂亚组红细胞镁和血清镁明显低于非利尿剂组(P<0.05);③心律失常组中红细胞镁减低者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0.05)。本文提示,CHF伴室性心律失常时缺镁是不容忽视的,应用利尿剂时则更易发生低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4例脑梗死(CI)、53例脑出血(CH)的尿酸指标与53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血清尿酸水平在四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心肌梗死组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显著,脯梗死组、脑出血组也与对照组有一定差异。结论尿酸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法测定74例充血性心衰(CHF)患者血浆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显示,CHF时各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HT值在心功能Ⅳ级>Ⅲ级>Ⅱ级,相互间差异显著。心功能改善后,5-HT、5-HIAA值比NE下降显著。5-HT含量持续并逐渐升高的CHF患者则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血、尿β_2微球蛋白测定在心力衰竭、高血压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50例心力衰竭、37例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浓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尿β_2-M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随着心衰程度或高血压病程度加重,血、尿β-MG逐渐升高,血清β_2-MG与血肌酐高度正相关。提示血、尿β_2-MG可作为评价心功能损害和高血压性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客观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86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尿β_2微球蛋白和Tamm-Horsfall蛋白测定结果表明,心衰患者血β_2微球蛋白增高,β_2微球蛋白清除率降低,重度心衰时尿β_2微球蛋白也增高,但β_2微球蛋白排泄分数无改变。血β_2微球蛋白与尿素氮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而β_2微球蛋白清除率恰与之相反。血、尿Tamm-Horsfall蛋白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心衰改善后血β_2微球蛋白降低、β_2微球蛋白清除率增高,血、尿Tamm-Horsfall蛋白也增高。提示血、尿β_2微球蛋白和Tamm-Horsfall蛋白测定可作为心衰时判断肾功能损害及评价心衰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CHF患者,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岁,心功能Ⅱ~Ⅳ级,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35.6%,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的观察组和培哚普利加安慰剂的对照组。缬沙坦40mg/d,培哚普利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只要能耐受,尽可能递增到8~10mg/d。治疗前及治疗12周以后,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及6min步行距离进行比较。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LVEF、SV、CI及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LVEF、SV、及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与单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CHF相比,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可显著提高CHF患者活动耐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0例心衰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清sICAM-1及CRP水平.比较分析心衰患者及不同程度心衰患者之间sICAM-1、CRP水平的变化,以及sICAM-1与CRP的相关性.结果心衰患者血清sICAM-1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二者均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增高,呈高度正相关(r=0.68,P<0.01).不同程度心衰患者之间血清sICAM-1及CR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衰患者存在着免疫激活和心肌炎症反应,心衰程度愈重,炎症反应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