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手部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的过敏原情况。方法采用斑贴试验对157例手部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157例手部接触性皮炎患者中135例(86.0%)患者斑贴试验呈阳性,22例(14.0%)患者斑贴试验结果阴性。135例斑贴试验阳性患者中对1种物质过敏者44例,对2种物质过敏者58例,对3种物质过敏者21例,对4种及4种以上物质过敏者12例。较为常见的过敏原主要有硫酸镍、重铬酸钾、氯化钴、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胺、松香、甲醛等。结论斑贴试验是了解手部接触性皮炎患者过敏原简单可靠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找到确切的过敏原,以避免再次接触,最终达到治愈并预防再次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应用斑贴试验分析178例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结果:列前的致敏原分别是硫酸镍、甲醛、香料、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橡胶、白降汞、乙二胺.引起手部湿疹和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是香料和重铬酸钾,躯干和四肢湿疹和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为硫酸镍和松香,头面部湿疹和皮炎患者的主要致敏原为甲醛和香料,脐周皮炎和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为硫酸镍.结论: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的接触性致敏原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3.
178例慢性湿疹和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应用斑贴试验分析178例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结果:列前的致敏原分别是硫酸镍、甲醛、香料、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橡胶、白降汞、乙二胺。引起手部湿疹和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是香料和重铬酸钾,躯干和四肢湿疹和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为硫酸镍和松香,头面部湿疹和皮炎患者的主要致敏原为甲醛和香料,脐周皮炎和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为硫酸镍。结论: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的接触性致敏原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最常见的过敏原及特定过敏原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5月间于惠州市皮肤病医院就诊的387例斑贴试验测试患者,按其临床表现分为4种类型:复发性水泡型、慢性皲裂型、掌部角化过度型、盘状型,应用斑贴试剂盒检测所收集病例的过敏原,分析检测最常见的特定过敏原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测试病例中336例为阳性,表现为复发性水泡型125例(37.20%),慢性皲裂型92例(27.38%),掌部角化过度型73例(21.73%),盘状型46例(13.69%)。金属(硫酸镍、氯化钴)、重铬酸钾、甲醛、芳香混合物较其他致敏物更为常见,并且复发性水泡型手部湿疹患者中金属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手部湿疹。结论: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手部湿疹的接触性过敏原,手部湿疹某些临床症状与特定过敏源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中常见过敏原情况,帮助患者避免再次接触、预防复发过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接触性皮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接受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试验结束后,对患者过敏原数量、种类进行分类记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阳性患者例数为78例,阳性率达97.5%;27例患者对一种过敏原过敏,30例患者对两种过敏原过敏,9例患者对三种过敏原过敏,三种以上过敏物质过敏的患者12例;过敏原种类较多主要为对苯二胺、重铬酸钾、乙二胺、咪唑烷基、尿素、硫氢基混合物、苯唑卡因、环氧树脂等.结论:斑贴试验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接触性皮炎的基本方法,此类患者过敏原种类繁多,此试验可以给与患者指示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采用斑贴试验检测100例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结果位于前6位的常见致敏原分别是硫柳镍、甲醛、硫柳汞、卡松CG、氯化钴、重铬酸钾。结论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及其性质,对临床上原因不明的变态反应可做斑贴试验,以排除变态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痤疮病人对化妆品内部分变应原成分反应情况。严格按要求选择病例,采用斑贴试验测定65例痤疮患者的变应原,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痤疮组和对照组阳性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痤疮组的主要致敏原是重络酸钾35.38%、香料26.15%、白降汞21.54%、布罗波尔15.38%、二盐酸乙二胺15.38%、松香13.85%、对羟基苯甲酸酯混合物12.31%、咪唑烷基尿素1.54%、甲醛1.54%。说明痤疮组对化妆品中防腐剂、香料及添加稳定剂阳性反应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正>28岁的小林是一名女白领。两年前,她突然发现耳部发红,一段时间后发展成整个耳朵呈粉红色,外部皮肤也开始脱落。接下来半年,她的手心也出现了发红、脱皮症状,随后到医院过敏反应科就诊。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小林的症状并不是全身性的,仅仅是部分接触点出现湿疹,且只存在于局部表皮,初步判断是对接触性化合物过敏。经过斑贴检测,发现小林对氯化钴、硫酸镍、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及分析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秋季鼻炎主要过敏原。方法:采用本地区秋季花粉进行临床自制斑贴试验。结果: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多生长的黄蒿,大紫蘑菇过敏率分别为63.1%和43.1%,与野花牧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64,=4.56,P0.05)。而且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占53.8%,可能与刺激反应、过敏原配置浓度、斑贴交叉过敏等有关。结论:明确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秋季骤增过敏性鼻炎变应原,对临床预防脱敏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湿疹患儿接触变应原的情况以及常见吸入和食入变应原特异性IgE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对76例慢性湿疹患儿进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慢性湿疹患儿总IgE阳性检出率为97%。食入变应原中蛋白蛋黄、牛奶、鱼、虾蟹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14%,13%,4%;吸入变应原中粉尘螨、蟑螂、桑柳梧桐树花粉、霉菌、狗猫皮屑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10%,10%,7%,7%。0~6岁组和大于6岁组粉尘螨、蟑螂特异性IgE阳性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蛋白蛋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螨虫、鸡蛋、牛奶、鱼是杭州地区小儿慢性湿疹常见的变应原。小于6岁湿疹患儿主要对鸡蛋等食入性变应原过敏,而大于6岁患儿主要对粉尘螨、蟑螂等吸入性变应原过敏。变应原特异性IgE测定对防治小儿慢性湿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变应原检测与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过敏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病,通过中医辨证与变应原检测相结合,弥补中医检测手段不足,提高中医诊断水平。方法:将4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辨证分为血热伤络、风热伤络、气不摄血、阴虚火旺四组,将变应原抗原注入患者体内,观察结果。结果:通过中医辨证与变应原检测相结合,提高了过敏性紫癜的诊治率。结论:把辨证结果与变应原检测结合相对应,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提高中医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变应原皮内试验查找过敏原协助诊断。方法:对门诊143例吸入性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皮内试验、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变应原皮内试验可以方便准确的查找过敏原。体会:对临床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以红斑、丘疹、水泡、糜烂、结痂、鳞屑为特征的255例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因病理不同分为接触性皮炎组155例和湿疹100例,给予患者地奈德乳膏治疗及相应的护理。结果:治疗后,接触性皮炎组患者总有效率均96.8%,湿疹组患者总有效率均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地奈德乳膏治疗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患者,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用综合疗法治疗肛门湿疹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0~58岁、平均38岁,病程2个月~5年,急性湿疹12例、慢性湿疹23例,湿热下注10例、血虚风燥13例,脾虚湿盛10例、热毒壅盛2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急性湿疹:发病快,病程较短,初起皮肤损害有红斑、丘疹、渗出、糜烂、滋水、结痂、脱屑等,一种或合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消风散加减方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采用上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经上法治疗后,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4.7%。结论:用本法治疗慢性湿疹可有效控制病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韩一宁  曹彩莉 《河北中医》2010,32(3):377-377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变应原引起的皮肤病,具体的变应原可以分为接触变应原、吸入变应原、食入变应原和注射人变应原4类。每类过敏原都可以引起相应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湿疹、痒疹、药疹、荨麻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芳香疗法联合耳穴贴压预防骨科全麻患者术后的恶心呕吐.方法:纳入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共90例,将9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耳穴压贴组、芳香疗法组,每组3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干预,耳穴压贴组进行耳穴压贴,芳香疗法组进行芳香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对比三组的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罗格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对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006年12月-2007年8月门诊疑似过敏性疾病患者做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970例受检者中皮试阳性者792例(81%),阴性者178例(18%);室内变应原种类为屋尘螨532例(54.85%),粉尘螨450例(46.39%),而植物性变应原为艾蒿286例(29.48%),刺槐213例(21.96%)。所有皮肤试验者均未发生严重全身过敏反应。结论:变应原皮肤试验为诊断过敏性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邓筱娟  沙建梅  邵志赤 《河北中医》2007,29(11):1017-1018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我院30年来运用化脓灸配合黑油膏(又名黑药肉,无锡市东杰黑油膏厂生产,批号:20031025)贴敷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2—2005年,我们对236例支气管哮喘化脓灸治疗的患者采用2种方法进行灸疮脓液护理对照比较,发现改进灸疮护理方法后的疗效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诊疗规范》[1]确定诊断。①反复发作性喘息,以夜间和凌晨为著;②发病与接触环境中变应原或其他致喘因素有关;③发病时两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以呼气期为主;④气流阻塞和临床症状具有可逆性,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是了解惠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并探讨皮肤点刺试验的护理技巧及在慢性荨麻疹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吸入性变应原和食入性变应原共18种皮肤点刺试验,同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全部210例患者阳性率为72.4%。变应原中粉尘螨,户尘螨、蟑螂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2.4%、70.5%、51.4%;其次为虾蟹、花粉类,分别为58.1%、21.9%。本组点刺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结论:惠州变应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粉尘螨、户尘螨、蟑螂;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是虾蟹、花粉类。完善的护理措施和技巧是顺刺完成皮肤点刺试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