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乐峰 《中外医疗》2011,30(5):46+48-46,48
在各类骨性损伤中,骨盆损伤的发生率尽管不高,但其死亡率较高,可达10%~50%,主要死因为严重大出血、严重合并伤及继发引起的DIC和器官衰竭等并发症。近年来,由于抢救技术的改进及介入治疗等手段的应用,死亡率有所下降。低能量损伤所致的骨盆骨折多稳定,临床处理较容易;高能量所致的骨盆骨折多不稳定,临床处理困难。骨盆骨折按Tile方法分为三型:A型(稳定型),即骨盆前环、骨盆边缘或骶尾骨骨折,但骨盆后环完整;B型(部分稳定型),即骨盆前环骨折合并骨盆后环部分损伤;C型(不稳定型),即骨盆前环骨折合并骨盆后环完全损伤。B型和C型骨折为不稳定型骨折,以往治疗重点是抢救生命,对骨盆骨折本身多采取非手术治疗,往往遗留骨盆倾斜,肢体短缩等不同程度的残疾。  相似文献   

2.
<正>骨盆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撞击挤压骨盆或从高处坠落冲撞所致,运动时突然用力过猛,起于骨盆的肌肉突然猛烈收缩,亦可造成其起点处的骨盆撕脱骨折。低能量损伤所致的骨折大多不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治疗上相对容易,但是中、高能量损伤,特别是机动车交通伤多不仅限于骨盆,在骨盆环受到破坏的同时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伤、盆内脏器伤或其他骨骼及内脏伤。因此,骨盆骨折常为多发伤中的一个损伤。多发伤中有骨盆骨折者为20%机动车创伤中有骨盆骨折者为25%~84.5%。骨盆骨折是机动车事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仅次于颅脑伤和胸部损伤。损伤后  相似文献   

3.
0引言 不稳定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其治疗较为困难,重建骨盆环的前后部分,则能够为不稳定骨盆损伤患者提供足够的活动稳定性.主要方法是采用手术治疗,骨盆前、后环的解剖复位和固定则是手术的主要目标.我院2004-02/2008-07采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重症骨盆骨折5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骨盆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1],骶骨骨折占骨盆骨折的14.0%~45.5%[2],其中累及骶神经者占21%~60%[3,4];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也是一种常见的骨盆损伤。稳定的单纯骶骨骨折多行非手术治疗;伴有神经脏器损伤或者不稳定的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分离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笔者应用自行设  相似文献   

5.
李明凯  张利   《中国医学工程》2012,(8):69+71-69,71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架对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1年8月急诊治疗骨盆外固定不稳定型骨盆骨折2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21-32min,平均23min。22例患者均于骨盆固定术后3-7h休克纠正,1例死于严重多发伤,3例C型骨折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行内固定治疗,余18例以床旁外固定或外固定器加骨牵引为终末治疗手段,无外固定架松动、脱钉、断钉等发生,未发生骨折再移位、不愈合及迟缓愈合。疗效优14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5.7%。结论盆外固定器可迅速减少骨盆容量,有效控制出血,整复、稳定骨折及脱位,避免周围组织再损伤,操作时间短,创伤小,部分患者可为骨盆骨折终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黄波  池雷霆  李智  李程 《当代医学》2009,15(2):89-90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方钢板、骶髂螺钉及后路腰骶髂钉棒内固定系统固定骨盆后环。配合骨盆前环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5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7例)。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解剖及满意复位(满意率)87.03%。无明显盆部畸形,无双下肢不等长等。结论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长垣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按照骨科损伤控制(DCO)实施程序进行治疗,包括控制出血和骨折临时固定、复苏恢复、骨科手术,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治愈16例,死亡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治愈率为94.1%;术后共3例(17.6%)患者出现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中的应用可更好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近来,创伤性骨盆环损伤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以往一直认为遭受骨盆环损伤而存活下来的患者,其肌肉骨骼不遗留长期后遗症状。最近研究指出,不稳定骨盆环损伤的患者,以采用手术固定治疗为好,而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对该类骨盆骨折的患者的存活救治是非常重要的[1]。2007年1月~2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早期急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30例,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急诊救治,第一阶段:入院后及时抗休克治疗,控制出血,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如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再行血管造影、栓塞止血等治疗;第二阶段: 重症监护病房复苏治疗;第三阶段:确定性手术治疗。观察其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死亡4例(13.3%),余均治愈出院。26例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5.8个月,出现行走痛和跛行3例。治疗的优良率为88.5%。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早期急诊救治重视时间节点(“黄金1 h”),损伤控制技术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交通事故、高坠伤、挤压伤等事故的不断增加,骨盆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由于骨盆的骨及韧带结构与盆腔、神经血管、空腔脏器及泌尿生殖结构紧密相邻,所以骨盆骨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预防骨盆骨折早期并发症及晚期后遗症的主要手段。骨盆后环损伤的治疗一直是骨盆骨折治疗的重点。骨盆后环损伤的治疗主要采用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其适应症仍是骨盆骨折治疗的争论焦点,但对于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急诊行外固定治疗在急诊抢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骨盆后环损伤常伴有神经损伤(腰骶丛神经损伤),其常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其难治性,学者们对其展开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以期从基础研究获得临床创新的成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神经损伤,降低骨盆后环损伤引起的并发症。因此,在创伤骨科规范诊疗的基础上,关注和应用这些进展,适时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能提高骨盆骨折的诊治水平,达到更好为患者诊治、改善生存和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骨折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是指骨盆的前环与后环联合损伤并发生移位,使骨盆的稳定性遭受破坏,它常伴有盆壁软组织损伤,如尿道、直肠、盆壁血管及静脉丛等,从而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我科自2002年10月~2006年6月共收治不稳定性骨盆骨折21例,本文就病情观察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不稳定型骨折外固定架治疗效果,方法:从1986-1999年共收治骨盆骨折病人386例,对其中骨盆环遭受严重破坏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78例采用此支架治疗。 结果:平均随访3年零8个月,全部骨折骨性愈合,复位满意者65例,基本满意9例,有7例后遗创伤性骶髂关节疼痛。结论:骨盆外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特别适合骨盆骨折脱位致一侧半骨盆上移及合并出血性休克,多发性骨折,内脏损伤者。  相似文献   

13.
骨盆骨折基本为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主要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骨折引起的大出血.急诊处理骨盆骨折中通过应用损伤控制原则能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骨盆骨折创伤控制主要包括补充血容量、稳定骨盆结构(骨盆带、外固定架)及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盆不稳定型骨折外固定架治疗效果.方法从1986年~1999年共收治骨盆骨折病人386例,对其中骨盆环遭受严重破坏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78例采用此支架治疗.结果平均随访3年零8个月,全部骨折骨性愈合,复位满意者 65 例,基本满意 9 例.有 7 例后遗创伤性骶髂关节炎疼痛.结论骨盆外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特别适合骨盆骨折脱位致一侧半骨盆上移及合并出血性休克、多发性骨折、内脏损伤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的分类及诊治策略。方法分析1997~2005收治的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并髓臼骨折的诊断、治疗经过。手术采用重建钛钢板内固定材料。结果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并髓臼骨折采用重建钛钢板手术治疗,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5%。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并髓臼骨折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应用重建钛钢重建骨盆髓臼稳定性,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和正常头臼关系。  相似文献   

16.
2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2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9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愈合,其18例功能评价为优。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一旦血液动力学稳定应尽早作内固定术,较保守治疗有许多优点。当前后骨盆环均有损伤时,应重点强调后方损伤的准确复位。  相似文献   

17.
微创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微创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的方法。方法: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后环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结果:治疗15例,随访优良率86.7%,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骨盆不稳定性骨折多因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合并有其它重要器官及系统的损伤,如果伴有大出血,死亡率可高达50%~60%.其死亡原因主要是骨盆源性出血性休克.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病人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值通常>20,因此,有效控制骨盆源性出血和合理的救治程序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们遵循损害控制原则,稳定骨盆结构(外固定技术)及控制出血(骨盆填塞技术),合并伤依损害控制原则制定的救治程序处理,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骨盆骨折早期救治的方法。方法采用外固定架对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外固定,同期或分期处理合并损伤抗休克治疗,并对其疗效观察。结果11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或无其他脏器损伤患者,经4~13个月随访,无死亡病例,骨盆骨折愈合良好,无骨盆明显倾斜,患肢短缩〈1cm,1例出现钉道感染,2例长时间行走后出现骶髂部疼痛。结论早期外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操作简单,能迅速完成,可有效控制出血,利于抗休克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佳佳  蒋纯志 《现代医学》2011,39(3):373-377
骨盆骨折往往由高能量创伤所致,血管损伤为其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大出血休克,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出血的性质和程度与骨盆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早期应用骨科损伤控制原则处理血管损伤,可有效地提高生存率。目前对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早期处理方法主要有采用骨盆包扎带、骨盆C型钳或外固定支架等稳定骨盆环,骨盆血管造影栓塞,骨盆填塞,双侧髂内动脉结扎。血管造影栓塞技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已得到很大的提高,骨盆填塞在欧美各国有了广泛的应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的疗效亦有许多新的报道,但对于如何选择治疗方式仍存在一些争议。笔者就近年来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早期诊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