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脑部CT检查应用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86例为观察对象。患儿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并接受脑部CT、MRI检查。将临床病原学及脑脊液检查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脑部CT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 CT、MRI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脑囊虫病、病毒性脑膜炎的确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确诊率CT检查(79.07%)低于MRI检查(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1,P0.05)。对病毒性感染的确诊率CT检查(92.68%)高于MRI(82.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2,P0.05);对细菌性感染的确诊率CT检查(66.67%)低于MRI(9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99,P0.05)。结论脑部CT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检查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临床可根据需要借助MRI检查,优化疾病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定应激情况下军人的心理特点及人格特征与脑电图的相关性。为新兵及待退役士兵的心理健康及管理工作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某部2008~2012年新入伍士兵及即将退役士兵251例,对其分别进行EEG检查及SCL-90、EPQ评估。结果(1)251例士兵EPQ各项中异常脑电组P分、N分高于正常组(P〈0.01)、L分高于正常组(P〈0.05)、E分低于正常组(P〈0.01)。慢波增多组中P分、N分高于正常脑电组(P〈0.01)、E分低于正常脑电组(P〈0.01)。痫性放电组E分低于正常脑电组(P〈0.01)、N分高于正常脑电组(P〈0.05);②脑电图异常组士兵SCL-90各因子分值除躯体化及强迫外均高于脑电图正常组(P〈0.01,P〈0.05)。慢波增多组除恐怖及偏执外均高于正常脑电图组(P〈0.01)。痫性放电组在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几方面高于正常脑电组(P〈0.01,P〈0.05)。结论脑电图异常改变与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点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情绪不稳定及内向性格者心理问题更严重。脑电图的引入弥补了量表的主观性,二者结合可从客观和主观综合进行评价.使军队的思想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对临床表现头昏头痛,而无体征的200例脑梗塞和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了脑电地形图,脑电图,CT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脑梗塞组脑电地形图异常率90.0%,脑电图异常率65.6%,CT异常率97.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三种检查异常率分别为58%、30%、4%,脑梗塞组CT异常率均高于其它两种检查,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脑电组形图异常率匀高于其它两种检查。因此脑电地形图在早期诊断无体征缺血性脑血管  相似文献   

4.
张亚超  乔辉  李泽  李鹏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390-1393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MRI和PET-CT对原发性癫痫患者脑内致痫灶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接受手术治疗原发性癫痫且在确定为器质性癫痫的患者,均行脑电图、磁共振和PET-CT检查,比较三种方法对癫痫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及定位准确度。结果:50例患者中共发现癫痫病灶72个。术前脑电图有异常改变者58个,检出率为80.6% ;其中34个病灶定位诊断准确,定位符合率为58.6%(34/58)。MRI表现异常者26例,其中25个病灶能够准确定位,定位符合率达96.2%(25/26)。PET-CT显示有局灶性代谢异常和/或异常CT表现64处,检出率为88.9%;其中56个病灶定位准确,定位符合率为87.5%。脑电图和PET-CT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致病灶的定位符合率显著高于脑电图和PET-CT,差异具有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MRI和PET-CT对癫痫患者致病灶的检出和定位诊断各具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联合诊断,可提高对致痫灶的检出率以及定位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的临床和CT、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李光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099-1101
目的:分析中青年和老年脑梗死(C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CT、MRI特点。方法:112例成人脑梗死按年龄分为中青年CI组(〈60岁)和老年CI组(≥60岁),并对比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CT、MRI改变。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中青年CI组48例,以男性(72.92%)和45~59岁年龄段患者(85.42%)为主;老年CI组64例,以男性(73.44%)和60~79岁年龄段患者(87.50%)为主。两组危险因素比较:中青年CI组以吸烟和生活不规律为主(P〈0.05~0.01),老年CI组以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为主(P〈0.05~0.01)。两组临床特征比较:中青年CI组主要是活动中发病和进展性卒中更多见(P〈0.05);老年CI组主要是静态下发病、完全性卒中、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和痴呆更多见(P〈0.05~0.01)。两组CT与MRI特点比较:MRI检出两组的腔隙性脑梗死病例均显著高于CT(P〈0.05~0.01),而MRI检出两组的非腔隙性脑梗死病例与CT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青年和老年CI在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CT、MRI改变等方面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426例轻型颅脑外伤的EEG及BEAM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萍 《创伤外科杂志》2001,3(4):286-286
探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在轻型颅脑损伤后脑机能评价中的意义。认为EEG、BEAM对轻型颅脑损伤阳性检出率优于CT,且对早期诊断治疗过程脑机能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脑动脉硬化患者的MR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U)表现及其在早期脑动脉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脑科中心同时行颅脑MRI和TCDU检查的81例患者,分为早期动脉硬化组(患者组)和无早期动脉硬化组(对照组)。常规MRI序列包括T1WI、T2WI、FLIAR,14例行MRS和MRA检查;TCDU检查包括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对比分析MRI、TCDU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观察颅内中小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及病变分布特点。结果:81例中临床诊断为早期脑动脉硬化者60例(74.1%),其中58例FLAIR像显示脑内多发斑点状高信号影(272处),主要分布于额叶(39.7%,108/272),其次为基底节区(22.8%,62/272);14例行多体素MRS检查,其中10例为脑动脉硬化患者,均表现为脑白质病变区域NAA和NAA/Cr、NAA/Cho、NAA/MI下降。89例中TCDU检查提示有病变者59例(72.8%),其中观察组52例(86.7%,52/60),显著高于对照组(33.3%,7/21)。颅内动脉病变和脑实质内异常信号病灶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MRI、TCDU诊断早期脑动脉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02和0.8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的诊断准确性要高于TCDU,是早期脑动脉硬化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TCDU可以作为早期脑动脉硬化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LI)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改变的特点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60例LI行BEAM、EEG、CT及MRI检查,并与脑梗死组及正常组比较.结果:LI组BEAM阳性率77%,高于CT63%及EEG42%.主要变化为θ频带功率及δ/α、θ/α、δ β/α β比值增高,α频带功率低,BEAM异常主要在额区或顶、中央区.与对照组比较,LI做BEAM改变具有一定规律.结论:BEAM是诊断LI较敏感,并有一定的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其中MRI检查(菲利普的Achieva)者为33例、CT检查(东芝Aquilion16层)者为51例,观察两组在发病后6h内病变检出率及病残率、病死率的比较。结果MRI检查组6h内病变检出率为66.7%,显著高于CT检查组的5.9Vo(P〈O.05),且MRI检查组病残率、病死率分别为3.0%及0%,均显著低于CT检查组的9.8%及7.8%(P〈0.05)。结论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要将MRI检测作为早期病变检出的首要检测手段,才能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病情恶化,最终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及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颈椎X线与多层螺旋CT扫描在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临床疑诊为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X线常规检查73例,〈7岁组32例,≥7岁组41例;多层螺旋CT检查121例,〈7岁组63例,≥7岁组58例。比较两组的诊断阳性率。结果:73例常规X线检查,诊断24例(阳性率32.88%),其中〈7岁组8例(阳性率25%),≥7岁组16例(阳性率39.02%);121例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58例(阳性率47.93%),其中〈7岁组29例(阳性率46.03%),≥7岁组29例(阳性率50%)。〈7岁学龄前儿童组,X线与CT的阳性率有明显统计学差意,(P〈0.05);≥7岁学龄儿童组,X线与CT的阳性率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7岁学龄前儿童,多层螺旋CT对环枢椎半脱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7岁儿童可依据临床要求选择常规X线或CT检查。  相似文献   

11.
血清TSGF检测对于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92例肺癌和63例肺部感染患者、41例肺结核及256例正常人的血清TSGF水平。结果:①肺癌患者血清TS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SGF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98.0%;②肺部感染患者TSGF水平高于健康人(P〈0.01),其假阳性率可达到65.1%,而与肺癌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③肺结核患者血清TS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④肺部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血清TSGF下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TSGF水平明显增高,在排除炎症后,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肖俊  李飞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772-177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病程、脑功能、局部脑血流量和临床症状等因素相关性。方法:80例帕金森病(PD)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试患者抑郁状态,简易智能状态评分(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检查BEAM和133Xe吸入法测定脑血流量,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伴抑郁PD患者43例,占53.8%,临床症状以运动迟缓和肌强直为主;无抑郁患者37例,占46.2%,以震颤为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3例,占41.3%;同时伴有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29例,占36.3%。HAMD值与MMSE值、大脑平均血流量呈负相关(r=-0.73、-0.65,P〈0.01),与病程呈正相关(r=0.61,P〈0.01),而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伴抑郁PD患者双侧额叶、颞叶、顶叶和中央区CBF比无抑郁PD患者显著降低(P〈0.05-0.01),而该区脑电地形图(BEAM)θ、δ相对功率显著增加(P〈0.05-0.01)。结论:PD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病程、脑血流量和脑功能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疑似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行WB-DWI检查,并于扫描后1周内对可疑骨转移部位及原发恶性肿瘤部位行常规MRI/CT检查。根据MRI/CT及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及非淋巴结转移组,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单独应用WB-DWI、MRI/CT及二者联合应用(WB-DWI+MRI/CT)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分别测定淋巴结转移组及非淋巴结转移组的ADC值,比较其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将淋巴结按长径大小分为<2cm,2~3cm,>3cm,WB-DWI、MRI/CT及WB-DWI+MRI/CT对长径<2cm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单独应用MRI/CT与WB-DWI+MRI/C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9,P=0.011)。②ROC分析结果显示,WB-DWI+MRI/CT诊断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诊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诊断最高。③淋巴结转移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病变组,在良恶性淋巴结转移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结论:WB-DWI是常规MRI、CT的有益补充,与MRI/CT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结合ADC值测定,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和鉴别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SPIO与Gd-DTPA 2种增强MRI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效果。方法:①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第1组于后肢股四头肌内种植VX2肿瘤,建立兔腘窝转移性淋巴结模型;第2组于后肢股四头肌内注射蛋黄乳清液,建立兔腘窝反应增生性淋巴结。②MRI扫描,包括平扫、SPIO及Gd-DTPA增强。序列包括T1WI,T2WI,PDWI,GRE T2*WI。③2位影像诊断医师进行盲诊,并与病理结果对照。④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IO增强,第1组大部分淋巴结信号较平扫未见明显变化,个别淋巴结在T2WI、PDWI及GRE T2*WI序列出现斑片状低信号影;第2组淋巴结在各序列均为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2组淋巴结出现均匀或不均匀强化。SPIO增强扫描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83.3%;Gd-DTPA增强扫描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3%,66.7%。SPIO增强扫描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83.3%,83.3%;Gd-DTPA增强扫描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6%,61.5%。SPIO增强扫描K=0.667,P=0.01;Gd-DTPA增强扫描K=0.25,P=0.219;2组K=0.250,P=0.219。2种方法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625,P值分别为0.006,0.299。结论:SPIO是一种新型MRI对比剂,与Gd-DTPA相比,对转移性淋巴结与炎症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足踝部X线平片表现阴性痛风患者的CT和MRI表现进行对比研究,评估其隐匿性骨质破坏及其他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36例X线平片阴性痛风患者,于2周内均行CT与MRI平扫,分析骨质破坏、关节内和/(或)周围痛风石、软组织肿胀、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和骨髓水肿等征象。结果:36例CT平扫可见骨质破坏23例,MRI可见13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T平扫可见关节内和/(或)周围痛风石23例,MRI可见27例,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其中21例CT、MRI均见痛风石表现,6例仅MRI可见,2例仅CT可见。CT与MRI平扫分别有11例和15例可见关节腔积液表现,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2种检查均见软组织肿胀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另外,36例的MRI平扫中,4例可见滑膜增厚,30例见骨髓水肿表现。结论:CT与MRI平扫可显示X线平片无法显示的隐匿性骨质破坏及微小痛风石,CT平扫对于早期骨质破坏的显示优于MRI,但MRI可提供更多影像信息。对于足踝部X线表现阴性痛风性关节炎,CT与MRI相结合为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的临床、脑电地形图(BEAM)及CT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SBI的住院患者46例,分为HBO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外科治疗,HBO组在普通外科治疗基础上应用HBO治疗.所有患者在HBO治疗前1~2 d、治疗第1个疗程及第3个疗程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同时进行CT和BEAM检查.伤后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昏迷结果分级(GOS).结果 HBO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1个疗程和第3个疗程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HBO组与对照组良好率(GOSⅤ+GOSⅣ)与植物生存和死亡率(GOSⅡ+GOS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BO组与对照组第1个疗程和第3个疗程BEAM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治疗后2组BEAM和CT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但3例脑干损伤和1例脑挫裂伤患者CT与BEAM异常情况不符合,而BEAM异常情况符合临床.结论 HBO可提高SBI的治愈率,降低残死率;BEAM可能有助于发现CT正常但有临床异常表现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测量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7例经临床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自愿接受肝穿刺活检的患者(实验组)及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双回波和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序列行肝脏MRI扫描,测量肝脏的脂肪分数(FF双回波和FF多回波)。实验组患者在MRI检查1天后行肝脏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观察并测量脂肪百分比(LCR),并相应的将患者脂肪变性程度分为正常(〈5%)、轻度(5%~33%)、中度(〉33%且〈66%)和重度(≥66%)共4级。对MRI测量的脂肪分数与病理测量的脂肪百分比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间脂肪分数(FF)的比较采用f检验,实验组中不同脂肪变性程度间脂肪分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双回波和多回波序列测量的FF值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双回波=-8.055,P〈0.001;t多回波=-7.933,P〈0.001)。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FF双回波和FF多回波与脂肪百分比(LCR)呈正相关关系(r双回波=-0.789,P〈0.001;r多回波=-0.862,P〈0.001)。不同脂肪变性程度分级之间FF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双回波=-81.096,P〈0.001;F多回波=141.749,P〈0.001),但多回波技术获得的FF多回波在轻度与中度、轻度与重度和中度与重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T2^*校正多回波Dixon技术测量的FF多回波的诊断效能较好。结论: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技术是一种便捷、准确的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像学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18例腹部CT扫描和复诊两次的患者自身对照,按照就诊顺序分成3组。均采用120kV管电压,自动毫安,噪声指数(NI)设定为8,A组为第一次扫描,采用螺旋扫描;B组为患者复诊时扫描,采用轴扫(Cine,Full)扫描;C组为再次复诊时扫描,采用轴扫(Cine)节段扫描。分别进行平扫和增强动脉期、静脉期扫描,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有效辐射量。结果:各组图像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得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3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后A组和B组图像噪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X线辐射量C组比A组降低约46.3%,比B组降低约33.2%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比A组降低约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轴扫和轴扫节段扫描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腹部CT扫描的辐射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MRI及超声检查在体表窦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体表窦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术前均行CT、MRI及超声检查,对照手术所见,评价3种影像学方法对体表窦瘘的诊断准确率及对复杂性窦瘘支管、脓肿及内口显示的敏感度。结果:53例中,单纯窦道22例,复杂性窦瘘31例。单纯窦道患者CT、MRI及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100%、100%、95.4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性窦瘘患者CT、MRI及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93.55%、96.77%、70.9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的准确率优于超声,而CT与MRI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及超声检查对复杂性窦瘘支管的敏感度分别为95.24%、98.41%、55.56%,脓肿的敏感度分别为90.00%、100%、70.00%,内口的敏感度分别为80.00%、80.00%、40.00%。对于支管显示的敏感度,CT与MRI高于超声(P0.05),CT与MR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脓肿及内口显示的敏感度,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窦道,超声检查方便经济;复杂性窦瘘,CT、MRI检查存在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