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米呋丁 (贺普丁 )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业已得到肯定[1,2 ,3] ,目前主要用于血清转氨酶升高、HBeAg/HBV -DNA阳性、胆红素低于 50 μmol/L、肝代偿功能相对良好的成人患者[4 ] 。近年来发现 ,对某些特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病例 ,拉米呋丁也有良好效果。HBeAg阴性 (前C变异 )型慢性乙型肝炎DNA基因组前C区突变 ,可引发一种特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eAg阴性 ,而抗HBe和HBV -DNA阳性。此种肝炎以欧洲地区和亚洲为多见 ,罕有能自发性缓解 ,常导致进展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细…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法的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干扰素主要是IFN α,其适应证基本只有一个,即HBV复制活跃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有经典型(classical)和异型(atypical)之分。经典型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特征是血清H BsA g +、HBeAg+和抗-HBc+、血清HBVDNA十,由野生株HBV感染所致,也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异型的血清病毒学标志特征是血清HBSAg+、抗HBe+和抗HBc+,血清HBV DNA+,主要由前C基因变异株或X区C基因启动子变异株HBV感染所致,也称抗-…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前C区变异与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田琦琦,王志明,陈伟华,李江,郭素萍,王恒军,候芳青,杨洁临床常以血清HBsAg和HBeAg的阴转或抗HBe的出现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复制终上的指标,而国外已有较多的研究报导了HBV基因组前C区第83核...  相似文献   

4.
李耀才  陈小平 《肝脏》2001,6(2):143-144
大剂量干扰素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者可获 5 0 %左右完全应答 ,但抗 HBe、HBVDNA阳性者对干扰素治疗的疗效 ,文献报道不一。我们对HBeAg、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6 7例和抗 HBe、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2 9例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进行了观察对比 ,并追踪随访 1~ 6年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96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 :血清HBsAg及HBVDNA阳性 ;HBeAg阳性或抗 HBe阳性 ;病程超过半年 ;血清ALT≥ 12 0U/L ;半…  相似文献   

5.
抗HBe(+)慢性乙型肝炎的重组干扰素治疗应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HBe/HBVDNA(+)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干扰素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5例HBe(+)和25例HBeAg(+)CHB患者用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治疗前、后和随访半年后检测HBV及前C区A1896终止变异。结果抗HBe(+)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近期应答率为73%(11/15),与HBeAg(+)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抗HBe(+)组HBVDNA含量明显低于HBeAg(+)组(P<0005);但前C区A1896变异检出率47%(7/15)显著高于HBeAg(+)组的16%(4/25),P<005;4例复发者都是A1896变异感染。结论血清HBVDNA水平可能是影响其应答的重要因素,前C区A1896变异并不影响干扰素的近期应答率,但可能是其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很难预测。治疗期末HBeAg血症转阴不一定表示肝炎结局良好。本文通过巢式PCR法确定病毒血清HBVDNA的含量,并与其肝炎严重程度进行对比。旨在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病人与方法 血清样本取自HBsAg阳性患者,所有血清均未检出HCV抗体。作者将血清采集前后至少1年以内肝功能检测结果呈现正常者定为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依靠血清ALT浓度升高和探针活检的肝组织学所见。本文共研究4组病人:①40例处于慢性感染各个不同阶段的HBV携带者,其中10例为HBeAg阳…  相似文献   

7.
2002年欧洲肝病年会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 3 7届欧洲肝病年会于 2 0 0 2年 4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 ,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主要内容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发生YMDD变异的处理、Adefovir和长效干扰素临床应用等 ,现作简要介绍。一、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迄今拉米夫定仍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主要药物。拉米夫定在体内可迅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大多数患者在短时间内HBVDNA阴转 ,同时伴有ALT水平下降、肝功能复常。HBeAg/抗 HBe血清转换是持续应答的重要指标。拉米夫定治疗 1年后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约2 0 % ,而AL…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应用HBV特异性T细胞输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例,结果显示,在疗程结束后,患者的HBsAg,HBeAgHBVDNA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HBeAg下降较明显,P〈0.01,2例HBcAg阳性患者,HBcAg阴转,CD^+3,CD^+4,CD^+4/CD^+8NK活性上升,CD^+8,sIL-2R较治疗前后所回复,表明特异性T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问:为什么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规定慢性肝炎完全应答(显效)的标准,除ALT复常、HBV DNA和HBeAg阴转外,还要求HBsAg阴转? 庄辉教授答:此标准适用于评价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国际上关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评定标准是一致的。但此标准不适用于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评价。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显效”标准是:HBVDNA转阴,ALT正常,HBeAg/抗-HBe血清阳转,不要求HBSAg阴转(见“2000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  相似文献   

10.
用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DNA评价病毒复制状态。发现肝内HBVDNA阳性肝细胞,在14例肝组织病变不活动的HBeAg阳性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呈弥漫性分布;而在HBeAg阳性或阴性活动性肝病病人均聚合分布于肝细胞坏死区。上述慢性感染者98%血清HBVDNA阳性。说明HBV复制与肝组织病变有关但非肝损伤直接原因。16例HBeAg阴性AsC中,9例肝内仅见局灶性HBVDNA阳性肝细胞,其中4例血清HBVDNA阳性,说明部分HBeAg阴性AsC也存在极低水平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采用拉米夫定加IFN 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单用拉米夫定作同期对照。对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HBVDNA同时阳性 ,ALT异常者 4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 10 0~ 150mg/d ,疗程 4 8周 ,IFN α30 0万U ,肌注每周 3次 ,疗程 2 4周 ;单用拉米夫定组 (对照组 ) 10 0~ 150mg/d ,疗程 4 8周。动态观察血清HBV复制指标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 ,用药第 2 4周内两组病例血清HBVDNA均阴转 ,HBeAg阴转率联合治疗组为 60 % ( 12 / 2 0 ) ,对照组为 15%…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BV)初期感染可以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使HBV得以清除,但HBV也可以持续存在,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无症状携带状态。应用同种骨髓移植(BMT)法使病人HBsAg得以清除尚无报告。本文报告1例男性,29岁,因患急性髓性白血病于第2次完全缓解期行BMT,骨髓供者是与其HLA匹配的妹妹。BMT前病人系无症状HBV携带者(HBsAg、抗HBc和抗HBe阳性,抗HBs和HBeAg阴性),巢式PCR法检出其正常肝组织中有HBVDNA,但血清HBVDNA阴性。其妹妹为HBsAg、…  相似文献   

13.
52例慢性乙型肝炎 HBV 前C区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52例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口才的HBV前C区基因突变。结果有前C区突变株感染32例,突变株检出率为61.5%;突变株的检出以慢性下肝炎最高,其次是慢性乙肝重度、中度口才慢性乙肝轻度患者量低;抗-HBe阳性21前C区突变株检出率高于HBeAg阳性患者。表明HBV前C区突变与病情轻重及e系统血清标志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王少扬  张树林 《肝脏》2000,5(4):230-231
HBcAg和HBeAg都是HBV基因组C区编码的蛋白。有学者已通过对小鼠的研究发现 ,HBcAg倾向诱导Th1细胞亚群分化 ,主要促进细胞免疫反应 ;HBeAg倾向诱导Th2细胞亚群分化 ,主要促进体液免疫反应。然而HBcAg和HBeAg对慢性HBV感染者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中Th1/Th2类细胞分化的影响少见报道 ,现将我们的研究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连续收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6 4例 ,其中ALT异常组 34例 (ALT >6 4U/L) ,男 2 0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36岁 ;正常组 (ALT <40U /L) 30…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的有效抑制剂 ,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已经显示出引人注目的效果。不过 ,该药对于慢性HBV感染发生自发性严重性急性转剧 (SAE)病人的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验证这一问题。方法  1 997年 9月~ 1 999年 6月Tora nomon医院 1 0例慢性HBV感染过程中自发发生SAE的病人为本研究对象。肝病发作前这些病人均为血清HBsAg持续阳性 ,其中 8例病人并有HBeAg阳性 ,抗 HBe阴性 ,所有病人均无任何其它严重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SAE标准为 :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活性急剧…  相似文献   

16.
丁咪替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服西咪替丁治疗,总疗程6个月。其中ALT复常率82.9%,HBsAg阴转率17.1%,HBeAg阴转率60%明显优于同期对照(P〈0.05)。提示Cim能抑制HBV复制,从而使部分患者临床和肝功能均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弄清慢性乙型肝炎出现从HBeAg 至抗- HBe 自发血清转换之后,肝病的活动性是否减轻。方法 在除外重叠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引起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急性发作的前提下,分别比较慢性乙型肝炎HBeAg 阳性组和从HBeAg 至抗- HBe 自发血清转换组出现肝病急性发作的严重性指标。结果 肝病急性发作的间隔时间、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死亡的发生率在慢性乙型肝炎HBeAg 阳性组和从HBeAg 至抗-HBe 自发血清转换组两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P> 0 .50 ~0 .05) 。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慢性乙型肝炎出现从HBeAg 至抗- HBe 自发血清转换之后,肝病的活动性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已知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核酸长度为 3 2kb(kilo -base) ,其基因组有 4个开放读框 (ORF) ,分别为S(S基因 ,前S1区和前S2区 )、C(C基因和前C区 )、P和XORF ,由于S和C区的一些变异常常使HBV在血清标志物 (HBVM )有异常表现 ,给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的评价中带来困惑。本文讨论血清HBVM临床意义及其评价注意点。1 HBsAg和抗HBs1.1 HBsAg HBsAg仅为HBV的外膜蛋白 ,不含核酸 ,只能作为HBV感染的标志 ,而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传染性和预后。HBsAg有 10个亚型 ,除一…  相似文献   

19.
西咪替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服西咪替丁治疗,总疗程6个月。其中ALT复常率82.9%,HBsAg阴转率17.1%,HBeAg阴转率60%,明显优于同期对照(P<0.05)。揭示Cim能抑制HBV复制,从而使部分患者临床和肝功能均改善。  相似文献   

20.
探讨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临床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指导意义。对 32例进行干扰素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的HBVDNA水平进行了检测 ,并观察治疗后HBeAg阴转率。结果发现在HBVDNA水平≤ 150 pg/ml组 ,其HBeAg阴转率为 60 .0 % ;HBVDNA水平 >150pg/ml组HBeAg阴转率为 11.8% (P <0 .0 5)。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HBVDNA水平可作为筛选干扰素治疗对象和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指标。HBV DNA荧光定量PCR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施阳!510602$广州解放军第四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