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症状不典型的儿童急性肠套叠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率。方法对16例症状不典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儿均首先在内科门诊就诊,在发病后6~24 h经B超扫查和空气灌肠确诊。确诊后全部经空气灌肠成功复位,顺利康复出院。14例患儿获得1~3 a随访,尚无复套病例发生。结论对阵发性哭闹不安、拒乳,特别是伴有呕吐和果酱样大便的患儿,接诊的内科医生必须想到肠套叠的可能,检查时应注意腹部有否包块并行腹部B超扫查证实,一旦拟诊为儿童急性肠套叠,应立即在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检查明确诊断,若无禁忌证,应同时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对76例年龄为4~25月,有腹痛、呕吐或腹部包块、血便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76例患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肠套叠,其中69例经临床灌肠复位确诊,8例经手术确诊。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准确、可靠,可作为临床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症状不典型的儿童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不典型儿童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方法 14例患儿均在发病24h内经B超扫查和空气灌肠确诊、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经空气灌肠1次复位成功,顺利康复出院。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a,无1例复套病例发生。结论对以阵发性哭闹不安就诊、拒乳,特别是伴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首诊医生必须想到肠套叠的可能,尽早采取腹部B超扫查及在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及时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空气灌肠法在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改良空气灌肠法对84例小儿肠套叠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确诊为肠套叠84例,排除非肠套叠24例,明确诊断率为100%。复位成功79例,复位率为94.28%。复位未成功并手术治疗5例,其中3例是肠坏死1例为回回结肠型肠表叠,1例为Meckle憇室。复位后无并发症发生,然后随访有3例复发,其中1例复发4次,最后手术证实为Meckle憩室所致。本组在诊治过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早期使用整复仪空气灌肠有助于提高肠套叠的诊断和复位率。采用中压、脉冲、间歇手术按摩改良法室气灌肠灌肠复位是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成人肠套叠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7例成人肠套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79例,占47.3%。167例中15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6例为肠道肿瘤,良性48例,恶性68例;余51例为手术或外伤后、肠道炎症、盲肠过长等。共有117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或相应肠段切除术,50例行单纯复位或复位后固定术。2例术后死亡,余均恢复良好,134例随访2个月~10年,无肠套叠复发。结论 提高对成人肠套叠的认识是诊断的关键,检查应选用B超、CT、钡灌肠等,治疗则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肠套叠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原因、诊断、空气灌肠复位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7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中71例经空气或钡剂灌肠均能明确诊断肠套叠。71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54例,占76.1%。外科手术22例中13例经手法复位成功;9例因合并肠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其中复合型套叠5例,回结肠型3例,回盲型1例。1例术后2d死于肺炎合并症,其余均治愈。结论 空气或钡剂灌肠小儿肠套叠早期或晚期症状不典型病例诊断有决定意义。技术操作不当是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手术时机要根据发病时间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作出选择,发病时间不能作为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7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非手术治疗147例。手术治疗31例,其中6例行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手术。治愈176例,死亡2例。结论①根据临床特点,结合空气灌肠或B超检查可做出正确的诊断。②空气灌肠复位是最简单有效的复位方法,应根据病程长短及一般情况好坏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儿坏死性肠套叠外科治疗8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坏死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低压空气灌肠复位的作用、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84例小儿坏死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原发性肠套叠73例,继发性肠套叠11例。套叠类型回-结肠型68例,小肠型12例,结-结肠型4例。全组均行套叠复位加坏死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术前误诊5例,死亡3例。结论 ①局部解剖因素是小儿肠套叠发生的主要原因;②B超检查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③对于复发性肠套叠不宜反复多次地进行低压空气灌肠复位;④手术原则是对于高度怀疑肠管坏死的不能姑息,应积极切除,但同时亦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活力的肠管及回盲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成人慢性复发性肠套叠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4例成人慢性复发性肠套叠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探查确诊治愈.结论 正确认识成人慢性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明确诊断、尽早行手术治疗,以免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B超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男42例,女10例,全部采用B超诊断和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临床诊断52例肠套叠患儿中,年龄5天~5岁,其中3~9月35例,诊断准确率100%;49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治愈率94.2%,3例手术治疗。结论 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高,B超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技术简单、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成人肠套叠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1971—2001年收治的40例成人肠套叠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肠套叠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腹胀、呕吐、腹部肿块、血便或便秘。全组病例有腹痛、腹块、血便三联症者仅占17.4%(7/40)。急性肠套叠者易发生肠绞窄,慢性肠套叠者多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早期易于误诊。本组39例行手术治疗,治愈37例,死亡1例;另1例钡灌肠复位成功。结论 B超检查对早期诊断有帮助。肠道肿瘤、息肉、炎症和解剖学异常为本病的主要诱因。肠切除术是根除病因、防止复发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以来近3年资料完整、诊断明确急性肠套叠600例,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学分析,从而找出小儿急性肠套叠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00例,实施空气灌肠586例,成功544例,失败42例,手术53例,无死亡病例,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总体成功率为92.83%。术中发现继发性肠套叠10例;患儿的年龄、血便的量、腹胀、X线下包块的形状、发病时间以及病理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肥胖、发热对肠套叠复位无明显影响。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年龄小、发病时间长、血便量大、腹胀、套叠位置深在等复位率低;回回结型肠套、形态呈分叶状不宜强行复位;全身状况差的患儿复位时需谨慎,低压力试行复位失败后尽早行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措施,提高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12—2018-04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和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38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肠套叠患儿均有哭闹不安(腹痛)、拒乳、呕吐、果酱样大便及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均经腹部超声明确诊断。36例(94.74%)患儿在X线透视下应用空气灌肠成功复位。2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患儿转小儿外科成功手术复位。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肠管穿孔及坏死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在X线透视下应用空气灌肠,不仅可作为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空气灌肠不能复位,或病期已超过48 h,或怀疑有肠坏死,或灌肠复位后出现腹膜刺激征及全身情况恶化的患儿,应及时转小儿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为36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禁忌的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直视下行肠套叠复位术,如发现复位困难,则行空气灌肠辅助复位。如复位仍失败,可经Trocar将吸引器头或细硅胶管插入肠套叠鞘部,注入生理盐水,在空气灌肠辅助下用无损伤抓钳牵拉回肠末端,整复肠套叠,复位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如有肠坏死或器质性病变,则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结果:22例经空气灌肠辅助复位成功,8例经鞘内注入生理盐水辅助复位成功。30例复位成功的患者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例因肠坏死或套叠过紧无法在腹腔镜下复位,2例美克尔憩室,1例淋巴瘤,行腹腔镜辅助肠切除、肠吻合术。手术时间平均45min,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间平均8min,术后48h肠功能恢复,平均住院5d。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肠套叠复位术结合空气灌肠、肠套叠鞘部注水可使绝大多数肠套叠复位,手术安全可靠,具有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点,复位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不做回肠固定,可有效防止肠套叠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全结肠-直型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病历资料.结果:7例中3例误诊.7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除了其它类型肠套叠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外,它还同时存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结肠系膜游离,未将结肠固定于后腹壁,使结肠活动度增大所致.诊断主要依据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再结合B超、钡灌肠确诊不难.肛门指诊对本病有极重要的意义.发现套叠肠段由肛门突出,或指诊触及套叠肠段,或钡灌肠发现肠套位置较低,要考虑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的可能.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套叠紧密,不易松懈复位,且多合并肠坏死,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可同时解决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问题.非手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失败的影响因素 ,笔者回顾性分析 7年间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成败病例的病理类型及X线表现。 2 81例中 ,成功 2 55例 ,失败 2 6例 ,其中死亡 1例 ,另 2 5例经手术复位。病程长 (大于 2 4h)、年龄大 (大于 1 2个月 )、复杂型肠套叠、透视下见大团块或弹簧影者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失败的可能性大。提示整复失败与病程、年龄及临床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4年8月—2009年8月来收治的326例临床病历资料,326例中321例B超初步诊断,5例B超未诊断但临床怀疑采用空气灌肠诊断。300例在压力83~120mmHg下复位,7例中转手术。超过48h的1例用75mmHg复位成功;18例手术治疗。结果:301例复位成功,25例行开腹手术,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对于小儿原发性肠套叠,B超是非常有价值的辅助检查,X线和结肠造影是诊断肠套叠的金标准,空气灌肠复位是最简便有效的复位方法,对不适合空气灌肠复位和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二孔法小儿肠套叠整复术的可行性及手术经验。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32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后复发的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回顾患儿临床资料,对比二孔法复位成功和中转开腹复位两组患儿的年龄、起病时间、套叠类型、套头长度、合并病变等资料,分析影响腹腔镜下复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32例患儿中24例应用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复位成功,成功率75%,包括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腹腔镜探查发现其中2例合并梅克尔憩室。其余8例需扩大脐部伤口中转开腹复位,中转手术原因包括:肠管穿孔或坏死后套叠肠管粘连4例、回肠息肉套头内嵌顿1例、套头过长3例。中转患儿的套头长度和合并病变占比明显长于腔镜复位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儿年龄、起病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具有手术微创、成功率高的优点,掌握好适应症后可成为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非重症患儿和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法;套头长度和合并病变可能是影响二孔法复位成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成人大肠套叠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69 ̄1998年收治的83例成人大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钡灌肠复位6例,手术治疗77例。肿瘤性大肠套叠60.2%,其中恶性肿瘤性套叠占64.0%,恶性肿瘤套叠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43.8%。结论 对成人大肠套叠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慎用手术复位,不主张钡灌肠复位。  相似文献   

20.
我科收治9例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整复,临床诊断肠套叠已复位,但在观察期间发现肠梗阻并未解除,分别经空气、钡灌肠或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