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骨转移综合治疗的探讨(附4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苹  樊安银  张芹  勾厚义  徐蓉生 《癌症》2001,20(4):431-432
在晚期乳腺癌中,骨转移是很常见的。由于70%以上的患者存在骨痛和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癌症止痛及其姑息性治疗已成为WHO癌症控制规划的主要项目和UICC的重点课题之一[1]。我科从1989~1998年对48例乳腺癌骨转移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包括放疗、化疗、同位素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肺癌骨转移的放疗效果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主要症状是疼痛、功能障碍等,发生率30%~55%。临床常以姑息治疗为目的(消除症状、减少痛苦),方法有多种,其中放疗较为理想。笔者对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因骨转移疼痛或承重骨受侵而行姑息放疗的76例肺癌骨转移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骨转移在复发转移乳腺癌中的发生率为65%~75%.乳腺癌远处转移中,首发症状为骨转移者占27%~50%.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的发生及生活质量的降低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SHE是指在临床试验中表明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失败的研究观察终点,一般定义为骨痛加剧或出现新的骨痛、病理性骨折、椎体压缩或变形、脊髓压迫、骨放疗、骨转移病灶进展及高钙血症等事件,是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1-3].  相似文献   

4.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钐-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153Sm-EDTMP治疗82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根据治疗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情况判断疗效,同时比较其病灶摄取放射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4.4%(61/82),其中显效22例(26.8%),有效39例(47.6%),稳定21例(25.6%)。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有效率分别为80.6%(25/31)、78.9%(15/19)、63.2%(12/19)。结论 应用^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是1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技术,尤其对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骨转移疼痛疗效较好,但要注意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最易发生骨转移(75%),患者生存时间短,仅为2年。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骨并发症和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乳腺癌骨转移中存在着“邪恶循环”:肿瘤细胞释放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等促进破骨细胞活性,从而造成骨质破坏;而骨质吸收破坏后可释放出生长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只有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及破骨细胞活性才能有效抑制骨转移发生。紫杉醇类是目前治疗乳腺癌转移最常用的药物,但存在耐药性高、有效率低(0%~30%)等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骨转移在复发转移乳腺癌中的发生率为65%~75%。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的发生及生活质量的降低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其将进一步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缩短生存期。随着疗效的增加,生存期的延长,骨转移在临床上出现的频率亦在增加,因此,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治日益成为乳腺癌治疗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骨转移为乳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其最大危害是骨痛,应采用一系列方法减轻骨痛,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7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化疗、放疗、内分泌、同位素和综合治疗,分单一方法治疗组和综合方法治疗组,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和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经t检验得出结论。结果单一方法治疗中,内分泌和同位素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化疗和放疗;单一方法治疗有效率为56.4%,综合治疗有效率为90%,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单纯内分泌和同位素治疗优于单纯化疗和放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雌孕激素受体多为阳性,更适于内分泌治疗;综合治疗明显优于单一治疗,综合治疗中大剂量化疗加内分泌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乳腺癌转移放射与^153Sm-EDTMP治疗临床分析。方法:回顾分析了48例乳腺癌骨转移放射与^153Sm-EDTMP治疗临床资料。结果:乳腺癌骨转移多见于脊柱骨,病理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放疗与^153Sm-EDTMP治疗止痛有效率、客观有效率分别为93.1%、86.4%和48.3%。结论:放疗与^153Sm-EDTMP治疗是乳腺癌骨转移骨转移综合治疗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65例骨转移癌放射止痛效果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恶性肿瘤患者尸检发现30%~70%伴有骨转移,其常见症状是持续的顽固性疼痛。本科从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对收治的65例骨转移瘤共102处转移灶进行姑息性放射治疗,现将止痛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153Sm-EDTMP治疗多发骨转移瘤的剂量效应关系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n W  Chen LX  Liu XW  Tang Q  Wang GH  Zhi SF  Zeng ZY 《癌症》2006,25(11):1395-1398
背景与目的:核素内照射治疗的剂量计算一直是核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用蒙特卡罗法(MonteCarlo,MC)计算153Sm-乙二胺四甲撑膦酸(Samarium-153ethylenediaminetetramethylenephosphonicacid,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灶、骨髓等靶器官的吸收剂量,初步探讨病灶吸收剂量与153Sm-EDTMP止痛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鼻咽癌、乳腺癌伴全身多发骨转移患者4例,患者骨痛剧烈,骨痛评分Ⅳ级,按0.65×37MBq/kg药量静脉注射,行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基于患者的时序性SPECT/CT扫描和累积尿液的放射性强度测定,确定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利用MCEGS4程序计算骨转移灶和其它靶器官的吸收剂量及其分布。观察骨痛症状的缓解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53Sm-EDTMP治疗后,患者骨痛明显减轻,骨痛评分达Ⅱ级,持续3~4周。骨转移灶和其它靶器官的三维吸收剂量分布图显示:病灶内剂量分布不均匀。骨转移灶的最高吸收剂量约为4.9~5.9Gy,病灶边缘的吸收剂量为2.0Gy左右,以病灶区最高剂量为参考点,则骨髓剂量为0.48~1.1Gy,骨皮质剂量为0.51~0.85Gy;病灶周围软组织的吸收剂量为0.01~0.14Gy。结论:按常规单次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病灶远未达到30Gy姑息剂量水平,虽有一定的止痛结果,但止痛持续时间短,疗效有限,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资料表明约有30%~70%的恶性肿瘤患者尸检时发现有骨转移,姑息性放疗的患者中有1/3的属于骨转移。常见症状为疼痛,且多为持续的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有效而迅速地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的关键。现对我院进行不同分割方式放疗止痛的5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进行观察及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骨转移是晚期乳腺癌常见的症状,乳腺癌细胞通过局部浸润、渗入血管和或淋巴管、随循环系统转移到骨、移出血管和或淋巴管、在骨定居并增殖引起溶骨性骨损伤。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乳腺癌细胞与骨局部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最后形成骨的结构破坏及功能受损。本文主要从分子水平阐述乳腺癌骨转移机制,并且综述针对乳腺癌骨转移关键靶点的抗骨转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术后骨转移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191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进行全身骨核素显像的742例中的191例乳腺癌术后有骨转移者的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ER、PR),骨转移的部位,术后距骨转移的时间、部位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91例骨转移年龄25-73岁,中位年龄41.8岁,35-45岁发病最多,1至5年内发生骨转移者占116/191(60.7%),ER阴性者108/138(78.3%),有淋巴结转移者136/191(71.2%)。乳腺癌术后距骨转移的平均时间为32.7个月,骨转移部位以脊柱、骨盆为多,分别为51.3%和25.7%。有骨痛者127/191(66.5%),血清AKP异常者109/191(57.1%)。结论 对病期晚、有淋巴转移,ER阴性的中年妇女应高度重视,术后1至5年内定期作全身骨核素显像,以尽早发现骨转移,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4.
实体瘤骨转移所致一系列症状较难处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双膦酸盐类是重要的姑息治疗手段。现就近年来双膦酸盐类控制实体瘤骨转移疼痛、骨相关事件(SRE)、高钙血症以及预防骨转移发生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骨膦在肿瘤性骨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3.2-1995.10用骨膦治疗骨转移癌32例,以评价骨膦在肿瘤骨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其中肺癌17例,乳腺癌11例,鼻咽癌3例,肝癌1例。32例经骨膦治疗后止痛总的有效率为81.25%,其中CR8例(25%),PR10例(31.25%),MR8例(25%)。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疗效。有效患者的Karnofsky状况分级法分别提高20-40分,由于治疗后患者疼痛减轻,症状缓解,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我们认为骨膦联合放疗对控制广泛骨转移性骨痛,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骨转移癌常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 ,其主要症状为难以控制的进行性骨痛。我科 1997年 2月~ 1998年 8月用帕米膦酸二钠 (博宁 )加化疗治疗骨转移癌 32例 ,以评价博宁在骨转移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32例 ,男 7例 ,女 2 5例。年龄 31~71岁 ,平均年龄 56岁。均经病理和 (或 )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 ,并经X线摄片、CT或ECT检查证实骨广泛转移 ,临床症状均有骨痛 ,部分伴功能障碍。其中乳腺癌 12例 ,肺癌 9例 ,消化道癌 8例 ,鼻咽癌 2例 ,膀胱癌 1例 ,均为复治病例。按主诉疼痛分级法 (verba1…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晚期常并发骨转移。治疗骨转移广泛使用放疗,因放疗可缓解疼痛,可使溶骨性病变再钙化。本文目的是以症状和X线表现来评价乳腺癌骨转移放射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明  刘纯  王宏 《肿瘤学杂志》2013,19(8):657-659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显像的特点、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0例乳腺癌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 740~925 MBq后行SPECT全身骨显像。[结果]21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135例骨骼显像异常,结合临床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瘤,骨转移发生率为64.3%。年龄≤40岁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45.4%,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为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病灶119例(88.1%),单发病灶16例(11.9%)。骨转移的部位以肋骨、胸骨为多见,依次为脊柱、骨盆、颅骨等其他骨骼。[结论]核素全身骨显像可早期诊断乳腺癌骨转移,对于临床诊断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方法:通过对9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结果: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骨转移病灶以脊柱及肋骨为最多,占80%;颅骨、胸骨、骨盆及四肢骨约占20%。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占35.5%;腺癌其次,占25.8%;髓样癌占12.9%;黏液癌仅占4.3%。结论: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浸润性导管癌和腺癌骨转移率高于髓样癌和黏液癌。  相似文献   

20.
IL┐2/LAK细胞联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临床分析李杭姜桂林陈南江廖天禄关键词IL┐2+LAK乳腺肿瘤肿瘤转移乳腺癌是对女性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确诊时约有5~15%已有远处转移[1]。骨是常见的转移部位。作者对9例乳腺癌术后出现骨转移的病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