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制备载多柔比星葡聚糖纳米粒(DOX/DEX-PLA),观察其药物缓释规律,探讨其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以双乳化剂蒸发法制备DOX/DEX-PLA载药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纳米粒对DOX的缓释作用。MTT法观察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动物实验观察其体内抑瘤效应。结果:DOX/DEX-g-PLA纳米微粒呈球形,粒径约83 nm,药物包封率约67.1%。体外释放实验提示,纳米制剂中约50%的药物持续缓慢释放,可持续达7 d;体内抑瘤实验显示,纳米缓释制剂间隔给药疗效优于未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结论:DOX/DEX-PLA纳米粒可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黄芩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以及体外角膜细胞相容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黄芩素PLGA纳米粒,评价其性质和体外缓释效果,主要包括:纳米粒粒径,纳米粒包封率,药物载药量和体外缓释曲线等。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评价黄芩素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黄芩素PLGA纳米粒粒径(92.5±2.35)nm、Zeta电位(-21.1±2.5)mV、包封率(92.5±2.35)%、载药量(23.12±1.45)%。体外缓释实验提示:突释阶段黄芩素释放率在1 d内达(8.37±0.31)%,缓释阶段纳米粒可稳定释放,在10 d时释放达(51.30±0.50)%,细胞增殖实验提示黄芩素PLGA纳米粒对细胞体外生长无不良影响,细胞相容性好。[结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黄芩素PLGA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疏水性乙酰普鲁兰作为纳米药物载体负载表阿霉素的可行性.②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负载表阿霉素的PA纳米粒,并对其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特征和细胞摄取进行研究.③结果 载药PA纳米粒为球形,载药量随乙酰基取代度的增大而增加,药物体外累积释放量随乙酰基取代度增高及释放介质pH降低而加快;与KB细胞(口腔上皮癌细胞株)温育2h,纳米粒中药物主要位于细胞浆,而游离药物主要位于胞核.④结论 溶剂扩散法制备负载表阿霉素的PA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高,体外释药具有缓释制剂特征,并可被肿瘤内吞入细胞.  相似文献   

4.
装载肝素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细胞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双次乳化法制备装载有肝素的PLGA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缓释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 ①使用双次乳化法制备PLGA-肝素纳米粒(PLGA-Hep NPs);②对PLGA-Hep纳米粒进行理化分析和体外缓释效果评价,主要指标有:纳米粒径分析、表面形态观察,测定药物载药量和绘制体外缓释曲线等;③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评价PLGA-Hep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 ①所制备的PLGA-Hep纳米粒呈球形,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和肝素载药量与初始肝素投入量相关,当肝素投入量为100 mg时,粒径平均大小为(184.8±3.0)nm,Zeta电位为(-20.24±0.83)mV,1mg PLGA-Hep纳米粒装载(48.7±2.3)μg肝素;②体外缓释试验提示:突释阶段肝素释放率在24 h内达(26.6±2.8)%,缓释阶段纳米粒可稳定释放,在14 d时释放达(54.9±1.9)%;③细胞增殖实验提示PLGA- Hep纳米粒对细胞体外生长无不良影响,细胞相容性好.结论 采用双次乳化法制备的PLGA-Hep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效应和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显示了PLGA纳米粒在药物缓释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电镜下的形态学观察,DNA电泳以及MTT法检测杀瘤活性.结果形态出现明显改变,电镜证实出现细胞凋亡;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联合磁场(MADM-NP M)组和半乳糖化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Gal-ADM-NP)组抑制率及半数抑制率剂量相似(P>0.05),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Gal-MADM-NP M)组抑制率明显提高,半数抑制剂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联合磁场、半乳糖化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都具有明显抑制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对人肝癌细胞杀伤作用较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及半乳糖化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组为强,作用机制可能与半乳糖配体的特异性介导和人肝癌细胞上半乳糖受体的识别内吞作用及联合外磁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pH敏感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N,N-二乙氨基乙酯(mPEG-PCL-PDEAEMA)载胰岛素缓释纳米粒,考察其体外释放效果和体内降糖活性.方法 结合开环聚合反应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具有不同疏水链段的mPEG-PCL-PDEAEMA,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其结构;采用纳米沉淀技术制备聚合物载胰岛素纳米粒,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BCA法测定载药情况,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监测给药后血糖水平.结果 在pH1.2~7.4时,聚合物纳米粒的粒径随pH增大而减小.以90%wt投药比制备mPEG5k-PCL13k-PDEAEMA10k和mPEG5k-PCL10k-PDEAEMA10k载胰岛素纳米粒时的包封率和载药率为最佳,包封率分别为(81.99±1.77)%和(53.12±0.62)%,载药率分别为(42.46±0.53)%和(32.34±0.26)%,粒径分别为181.9±6.67 nm和169±7.1 nm.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聚合物载胰岛素纳米粒具有出色的缓释行为,并且随着疏水链段的增长,药物释放速度减慢.体内药效实验表明mPEG5k-PCL13k-PDEAEMA10k载胰岛素纳米粒能够在体内保持48 h的降血糖效果,较游离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pH敏感三嵌段聚合物mPEG-PCL-PDEAEMA有望成为理想的胰岛素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热诱导调控下纳米载体介导内皮抑素(Endo)基因治疗对肝癌细胞HepG2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 双酶切法构建热诱导启动子(HSPTOB)调控Endo基因的重组质粒cDNA3.1(+)/HSP70-Endo/EGFP.溶剂挥发法制备载DNA的葡聚糖接枝聚乳酸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载DNA纳米粒的形态,并介导转染HepG2细胞,转染24 h后予以37 ℃、39℃、41℃、43℃、45℃加热诱导30 min,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温度下EGFP表达,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上清Endo蛋白浓度,MTT法检测热诱导后Endo对HepG2和ECV304细胞牛长的影响,动物实验观察热诱导后Endo对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载DNA纳米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粒径约90~120 nm.转染效率约30.65%.低温加热可增强HepG2细胞中Endo/EGFP表达,43℃组EGFP表达强度达37℃组的3.3倍.43℃热诱导后转染细胞上清中Endo浓度为(177±28)μg/L,高于不加热组(41 ±10)μg/L.Endo抑制ECV304的生长,72 h时热诱导后细胞抑制率为96.3%,对HepG2细胞的生长却无影响.体内实验显示热诱导后Endo显著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肿瘤抑制率为58.5%,高于不加热组(34.9%).结论 纳米载体可介导Endo基因转染HepG2细胞,低温加热可增强HepG2细胞内Endo基因的表达和分泌,抑制肝痛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液态药物复合物载药法制备10-羟基喜树碱人血白蛋白纳米颗粒(HCPT-HSA-NP),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以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和10-羟基喜树碱液态药物复合物(l-PEG-HCPT)为基础制备纳米颗粒。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包括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溶液物理稳定性、体外释放以及形态学考察和X线粉末衍射等,并初步考察注射液和该制剂(8 mg/kg)在肿瘤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情况。结果 制备的载药纳米粒理化参数符合纳米药物基本要求。包封率>99%,溶液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时间可达100 h。HCPT-HSA-NP组抑瘤率显著高于HCPT注射液组(P<0.01)。结论 l-PEG-HCPT液态药物载药法可用于HCPT-HSA-NP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王春雷  魏晓炎  邵国良 《浙江医学》2020,42(20):2170-2174
目的设计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代表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功能性纳米载体,探究其协同阿霉素(DOX)给药对肝癌多药耐药(MD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DHA和DOX为油相,通过高压乳化法制备DOX纳米粒。将DOX或DOX纳米粒与HepG2细胞或HepG2/ADM细胞共培养后,分为HepG2/ADM组、HepG2+DOX组、HepG2+DOX纳米粒组、HepG2/ADM+DOX组、HepG2/ADM+DOX纳米粒组。采用CCK-8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DOX的药物浓度,Westernblot法检测各实验组MDR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乳腺癌抗药性蛋白(BCRP)、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epG2/ADM组比较,HepG2+DOX组、HepG2+DOX纳米粒组、HepG2/ADM+DOX组、HepG2/ADM+DOX纳米粒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为低(均P<0.01);与HepG2/ADM+DOX组比较,HepG2/ADM+DOX纳米粒组细胞存活率低(P<0.05)。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药物摄取能力增强。HepG2/ADM+DOX纳米粒组细胞药物摄取能力最强,HepG2+DOX纳米粒组次之,HepG2+DOX组最弱。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HepG2与HepG2/ADM细胞内DOX浓度均持续增长;HepG2+DOX纳米粒组与HepG2+DOX组、HepG2/ADM+DOX纳米粒组与HepG2/ADM+DOX组相比,细胞内DOX浓度高且增长速率较快,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HepG2/ADM组相比,HepG2+DOX组、HepG2+DOX纳米粒组和HepG2/ADM+DOX纳米粒组细胞中MRP、LRP、BCRP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均P<0.05)。结论基于ω-3不饱和脂肪酸功能性纳米载体的DOX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肝癌MD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微粒结构、表面元素、体外释放等微粒性能进行考察与评价.方法 以可溶性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三氧化二砷(As2O3)为模型药物,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LGA载As2O3纳米微粒(As2O3-NPS),通过电子显微镜观测纳米粒外形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载纳米粒载药量包封率并测定体外释放量,用光电能谱仪测定纳米微粒表面元素.结果 As2O3-NPS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210±23)nm,测得载药量为29.6%,包封率为82.1%.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纳米微粒具有缓释特性.结论 以As2O3-NPS作为As2O3载体,可改变As2O3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缓释作用,可制备为静脉用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发挥更好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七提取液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血管生成及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不同浓度三七提取液处理组及对照组,采用MTT法观察三七处理液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共培养法(Marigel inva-sion chamber),观察不同浓度的三七处理液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Ang-1、Ang-2、VEGF、HIF-1α的水平.结果:三七处理液浓度达25 mg/L时,对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开始表现出抑制作用,24,48,72 h抑制率分别达3.57%、11.29%、13.16%,浓度达800 mg/L时,抑制率达64.85%、67.74%、85.53%;经三七提取液处理后HepG2细胞迁移数为(220±2.30)个,抑制率达(63.67±3.32)%,细胞迁移数与阳性对照组(614±3.32)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1、Ang-2、VEGF、HIF-1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7.13±2.86)μg/L vs(32.54±6.82)μg/L、(332.28±64.22)μg/L vs(202±28.22)μg/L、(4.02±0.58)μg/L vs(2.56±0.25)μg/L、(258.74±123.56)μg/L vs(90.32±36.6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提取液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对Ang-1、Ang-2、VEGF、HIF-1α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EGF-TCSredlk重组蛋白对裸鼠的肿瘤模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其抗肿瘤效果。方法:分别给裸鼠皮下接种人肝癌BEL-7402细胞,接种后第6天,尾静脉注射100、50和25μg/kg EGF-TCSredlk进行治疗,设空白对照组,停药后第2天处死小鼠,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肿瘤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从而研究其抑制肿瘤生长的途径。结果:高、中、低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75.5%、54.5%和35.4%。对治疗结束后各组平均瘤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Welch=82.617,P=0.00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TCSredlk可以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高剂量组肿瘤组织未有可见血管,中低剂量组肿瘤组织血管明显少于模型组,其抑制肿瘤生长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结论:EGF-TCSredlk可以有效地抑制荷瘤小鼠实体瘤的生长,预示了该免疫毒素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米新江  崔潇月  赵月苓 《吉林医学》2013,(36):7573-7574
目的:探讨GnRH类似物阿拉瑞林对肝癌细胞Hsp90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用不同浓度GnRH类似物阿拉瑞林刺激HepG2肝癌细胞并观察其增殖阻抑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pG2肝癌细胞Hsp90表达的变化。结果:Hsp90在GnRH促进HepG2肝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表达减少并与时间呈正相关。结论:GnRH可能通过降调Hsp90发挥其对HepG2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CD44受体靶向的载阿霉素和顺铂的透明质酸(HA)纳米粒子HACDDP-DOX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阐明HACDDP-DOX对小鼠移植性乳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绿色合成途径合成乳腺癌靶向的载药HA纳米粒子HACDDP-DOX,并测定其粒径、不同pH值条件下的稳定性及搭载阿霉素的释放情况。于小鼠乳腺脂肪垫接种4T1细胞,构建乳腺癌肿瘤模型。根据肿瘤体积和体质量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OX/CDDP组和HACDDP-DOX组,于肿瘤生长至80 mm3后的第1、5和9天通过尾静脉注射PBS、游离混合药物DOX/CDDP和HACDDP-DOX进行治疗。通过检测肿瘤体积、小鼠体质量变化和免疫组织病理学等指标评价HACDDP-DOX对小鼠乳腺癌的抑制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利用生物荧光成像技术观察HACDDP-DOX在小鼠体内的药物组织分布情况。结果:HACDDP-DOX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80.0±17.4) nm,pH值为7.4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粒径增大,可有效释放DOX。抑瘤实验,与DOX/CDDP组比较,HACDDP-DOX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5),肿瘤体积减小(P<0.05)。HE染色,对照组小鼠肝脏存在肿瘤转移灶,且肺泡间隔增宽;DOX/CDDP组和HACDDP-DOX组肿瘤组织均有坏死,HACDDP-DOX组肿瘤组织的坏死程度明显重于DOX/CDDP组。与DOX/CDDP组比较,HACDDP-DOX组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Ki-67活性明显下降(P<0.01)。生物荧光成像,HACDDP-DOX能够通过靶向作用有效聚集于肿瘤部位释放药物。结论:HACDDP-DOX纳米粒子可以有效靶向于乳腺癌细胞,降低化疗药物系统毒性,同时增强乳腺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磁性纳米复合物PEG-APTES-MNP介导的磁热对肝癌的影响。方法合成磁性纳米粒子复合物,并将与肝癌细 胞HepG2共同孵育,并将其分为纳米粒磁热治疗组、纳米粒治疗组和对照组。普鲁氏蓝染色法检测HepG2细胞对磁性纳米粒 子的摄取效率;MTT法检及流式细胞术测磁性纳米粒子对HepG2的抑制效果;激光共聚焦检测磁性纳米粒子在细胞内产生活 性氧自由基(ROS)水平;将裸鼠植瘤,并将其分为PEG-APTES-MNP组(只注射磁性纳米复合物)、PEG-APTES-MNP(Heat)组 (注射磁性纳米复合物并进行磁热治疗)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每组5只,分别进行治疗并检测其在动物水平对肿瘤的抑 制作用。结果合成的磁性纳米复物表征准确;血细胞凝集实验表明其不会引起血细胞的聚集,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相 容性;在肿瘤细胞HepG2内可以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在体外实验中协同磁热对其增殖产生了更强的抑制效果(P<0.05),并 促进细胞凋亡;在体内实验中,其介导磁热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抑制肝癌动物模型肿瘤生长(P<0.05)。结论磁性纳米复合物 PEG-APTES-MNP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其介导的磁热作用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及肝癌动物模型肿瘤生长, 可以作为肝癌的潜在纳米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莽草酸( shikimic acid)对BLM解旋酶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7月应用荧光偏振技术研究莽草酸对 BLM解旋酶的 DNA结合活性,CCK-8检测莽草酸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培养24 h,A100(100μmol/L)﹑A50(50μmol/L)﹑A25(25μmol/L)三组与不加药对照组相比,抑制率分别为25.73%﹑21.31%﹑18.25%,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①莽草酸不能结合BLM 解旋酶,不能抑制其与 DNA 的结合,不能抑制BLM解旋酶的生物学活性。②莽草酸对HpG2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H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有减弱的表现。③莽草酸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不是其通过对BLM解旋酶DNA结合活性的抑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鳖甲煎丸对肝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作用及其对RhoA/ROCK通路信号分子和VE-cadherin、PI3K 表达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抑制肝细胞肝癌(HCC)转移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鳖甲 煎丸高(H)、中(M)、低剂量(L)及生理盐水(N)灌胃,4 d后采血,制备药物血清。肝癌HepG2细胞体外Matrigel三维培养,药物 血清及RhoA/ROCK抑制剂Y-27632(P)干预24 h后,应用图像采集和分析系统检测各组VM形成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 术检测各组细胞RhoA和ROCK1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VE-cadherin、PI3K的含量。结果鳖甲煎丸 可显著抑制HepG2 细胞VM的生成,且VM管径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Y-27632 完全抑制了HepG2 细胞VM的生成 (P<0.01);同时,鳖甲煎丸和Y-27632 都能够抑制HepG2 细胞中RhoA、ROCK1 的表达(P<0.05),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VEcadherin 、PI3K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鳖甲煎丸可抑制肝癌细胞VM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三维培养的 HepG2细胞中RhoA/ROCK通路信号分子及VE-cadherin、PI3K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作用于肝癌耐药细胞系,探讨TET及其联合抗癌药物抑制肝癌耐药细胞系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DOX经TET或联合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处理后,MTT法检测肝癌耐药细胞抑制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的D值计算细胞内DOX的浓度,Fura-2/AM方法测细胞内Ca2+的浓度。结果:TET对BEL-7402/DOX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增加DOX对BEL-7402/DOX细胞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不同浓度的TET与DOX合用均可显著增加BEL-7402/DOX细胞内的DOX浓度(P<0.05~0.01)。浓度为5.0 mg/L、10.0 mg/L的TET均可显著降低BEL-7402/DOX细胞内的Ca2+浓度(P<0.05,P<0.01)。结论:TET及其联合抗癌药抑制肝癌耐药细胞系增殖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Ca2+浓度,阻抑信息传递,提高细胞内DOX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