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周某,男,25岁,教师,1990年3月15日就诊。患者发热头痛3天,服辛温解表药未愈。现大便3日未解,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而润,脉沉实有力。根据《伤寒论》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而有热者,与承气汤》。余诊断为阳明头痛,舍舌从症,改用大承气汤:大黄15克(后下),芒硝12克(溶化),厚朴10克,枳实10克。1剂便通而  相似文献   

2.
吴怀琛 《山西中医》2001,17(4):11-11
临床上小柴胡汤也可用于以头痛和发热为主症的病证 ,因“伤寒 ,脉弦细 ,头痛发热者 ,属少阳”(《伤寒论》第2 6 6条 )。举例说明如下。1 偏头痛华某 ,女 ,6 0岁 ,1997年 9月 10日初诊。右侧头痛 4天 ,加重 1天。近日天气转凉 ,患者洗冷水澡后 ,右侧耳后项际处掣痛 ,牵引右侧头部。胸闷恶心 ,不思饮食 ,舌苔薄白 ,右脉细弦。辨证属少阳 ,治予小柴胡汤。药用 :柴胡 15 g,黄芩、制半夏、党参、炙甘草各 10 g,生姜 3片 ,红枣 3枚。4剂 ,每日 1剂 ,水煎服。次日遵嘱查 B超有胆囊炎 ,并告服药 1剂头痛即减。原方服至 10剂 ,头痛诸症愈。按 :“胆…  相似文献   

3.
危××,男,37岁。1986年9月13日入院。住院号:4816。患者六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9.5℃),头痛,咳嗽及腰背酸痛等症。曾服四环素、红霉素、扑热息痛、半夏糖浆等药,热平,余症未减。两天前,突感双下肢步履困难,翌日双下  相似文献   

4.
邓某某,男,24岁。1986年10月25日被击伤头部(无开放性创伤),而昏例三小时,清醒后觉头昏、眩晕、头痛。第三天头昏痛欲仆,肢体麻痹,继则出现全身抽搐、嘴角抽动、口吐白沫、呼吸暂停、神志不清,约两分钟后清醒,遗留头晕头痛、乏力等症,日发作两次。经某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癫痫,给予安定、谷维素等药治疗,病情不能控制,于11月10日求治于我。诉近五六天每天发作二至三次,抽搐,神志不清持续约三分钟,口苦,胸闷,神情淡漠,面色晦滞,二便尚可,舌淡红边紫,苔薄,脉弦细涩。证属瘀热上冲,治宜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证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外感疾病,由于体质因素或治疗不当等原因,使病情迁延反复,缠绵难愈,类似《伤寒论》中太阳病过经证候,笔者常运用小柴胡汤化裁治疗这类证候,收到较满意效果,现将几则验案介绍如下。1感冒发热黄日邦,男,45岁。1991年7月15日诊。患者反复发热头痛10多天,经西医抗菌、抗病毒、退热等对症治疗近10天,用药后汗出热退、症状减轻,但停药症状又发。现症见发热(T38℃),头痛,咽干咽癌,肢体困倦,酸痛,恶心呕吐,口淡不欲食,便结,尿黄,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咽红,扁桃腺不肿大。实验室检查:WBry.0X10’几,Sgo.55,EO.0…  相似文献   

6.
例一:刘×,男,44岁.两天前自觉受凉,曾恶寒发热,自服土霉素、安乃近各片.来诊诉发热恶寒,伴口苦,胸闷不适,不思饮食.舌苔略黄而干,脉弦稍数.处以黄芩15g、柴胡15g、生姜3片、大枣5枚.两剂水煎,一日一剂.药尽病愈.体会:据病史,前两天患风寒外感,虽服药而病未愈.外邪内侵,出现寒热往来,胸胁不适等症,属半表半里之少阳症.前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的明训故宗小柴胡汤法,无虚不用人参,不呕不用半夏,效果显著.此证在农村常见,先圣之方运用得当,效如桴鼓.例二:张×,1989-9-患病,发热恶寒,头痛,微有咳嗽.经某医调治,头痛、恶寒、  相似文献   

7.
1 痴呆(病毒性脑炎)谢某,男21岁.因发热.头痛5天,痴呆不语3天,于1991年4月27日收入我院内科,经脑脊液化验;脑电图检查诊为病毒性脑炎.用抗病毒、抗炎、脱水、激素及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头痛减轻,体温正常,但痴呆不语.同年6月24日邀中医会诊、症见神情痴呆.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或痴呆不语,或喃喃自语,答非所问,二便失禁.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证属痰瘀互结,蒙蔽清窍.治以化痰祛瘀,开窍醒脑.药用:陈皮10g、法夏10g 、茯苓15g、竹茹10g、瓜蒌10g 胆南星5g 天竺黄5g 枳实10g 丹参20g 桃仁15g 郁金15g 石菖蒲15g 远志10g栀子10g 黄芩10g 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神志清楚,语言恢复正常,二便调畅、服完6剂后,能下床行走,食欲正常.唯舌苔稍腻,原方去栀、芩,再进10剂,于7月16日痊愈出院.随访2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8.
<正> 凡药性寒凉,具有清热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一、清热降火药[石膏、知母)二药均能清热降火生津除烦同用于肺胃大热,津伤烦渴之症。然石膏重在清解,肺热实喘多用,清热降火力胜,故可用治胃火头痛牙痛;知母偏于清润,能滋阴润燥滑肠,还可用于肾经阴虚劳热、骨蒸消渴、泻下焦无根之火、二便不利、肺热咳等症。[栀子、竹叶]均有清热降火作用。栀子清热降火,药力较强,常用于热病初期,发热心烦之症,兼可清利小便,又治黄疸血淋,此外,还可凉血解毒,治吐衄下血、疮疡热毒。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1990年始用《名中医治病绝招》中彭静山老师的玄参治风热头痛一方,在临床中试用治疗50例均获良效。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例一:蒋×,女,35岁,1990年3月20日诊。患者3月15日头痛、鼻衄、小便黄,大便结来我所就诊,以安痛定肌注,口服A·P·C、穿心莲等药效果不佳。3月20日上午8点又来就诊。患者觉头痛如裂、发热、口渴、欲饮凉水,舌尖红、苔黄,脉浮数。用玄参60克,煎浓汁500ml,温饮,日3次,晚上患者前来告症状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0.
一、患者朱×月,23岁,家庭妇女,門診号03188,1964年3月2日就診。产后数天不慎受風,初起恶寒发热,自汗,头痛,现恶寒虽罢,尚有午后发热,其他症狀仍在。舌薄白,脉带数。此系产后气血暴虛,营卫俱弱,外感風邪所致。治宜疏風固卫。处方:黑荆芥三錢,防風、生黃芪、白朮各二錢。3月3日二診:热退汗止,自觉头尚輕微胀痛,鼻塞,噴  相似文献   

11.
(一)结核性脑炎王某,女,20岁.1989年4月6日入院.住院号:29180. 持续性发热、头痛,伴胸闷、恶心欲吐半月。其父代诉:患者3月初,突然发热头痛,在本市某医院住院治疗不效,而急转武汉某医院确诊为结核性脑炎,经治半月,好转出院。出院第3天,头痛发热复作,自请个体中医调治旬余,因上症逐渐加剧,而收住院治疗。入院检查:  相似文献   

12.
大柴胡汤方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主治少阳病兼有阳明腑实证。笔者每治该证之发热屡验,报告如下。刘某,女,25岁,1996年8月20日初诊。发热、汗出5天。体温39.1℃,时冷时热,头痛汗出,大便干结,口苦咽干,经口服藿香正气汤等药后效果不佳。舌苔黄厚...  相似文献   

13.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组成。具有疏肝和胃,透达郁阻之功。笔者临床应用此方加味,治疗血管扩张性头痛、肝囊肿、胆石症等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血管扩张性头痛案赵某,男,42岁。1990年9月7日初诊。患者自1983年4月始头痛,呈跳痛,记忆力较差,伴性情急躁,夜寐欠安,纳谷不番,二便正常。诊见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涩。诊为头痛(肝阳化风,气滞血瘀)。拟平肝熄风,理气活血。药用柴胡10g,白芍15g,枳实9g,丹参15g,全蝎6g,蜈蚣2条,钩藤15g,草决明155g,甘草6g。药进7剂头痛明显好转,纳食增加,唯有夜寐欠安,守原方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安海  李军 《新中医》2002,34(4):70-70
1 便秘 李某,女,64岁,1999年12月20日初诊。患者体质尚可,近2月来纳差便秘,4-5天1次。半月前受凉曾发热恶寒,口干苦,头痛,服中西药后,症状消失。近10天来,每夜间 12-1时4及凌晨5-6时,出现寒热往来,口苦,胸胁满闷,舌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外感余邪未尽,踞于少阳,治以和解少阳,以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黄芩各12g,半夏、党参各6g,生姜、炙甘草各 4g。2剂,每天 1剂,水煎,于寒热发作前1-2小时服药。二诊:药后寒热往来症未再发作,口苦、胸胁满闷等症均消失,便秘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5.
王某,男,20岁,工人。1991—2—6初诊 患者求诊前,因感寒后三十日发热不退,曾经中西医治疗,其症如故。后经同仁介绍,求治于笔者。刻诊见:胸满、食少发热、恶寒倦卧、不思水饮,二便自利,面色晦暗而黑,查:舌质淡、苔润滑,脉沉细如丝。笔者翻阅其所服处方,有辨阳虚而治者,服用四逆汤、白通汤,有按阴虚  相似文献   

16.
《中医杂志》2012,53(15):1349
1 徐蔚霖治疗乙型脑炎医案 徐某,男,10岁.初诊:1957年8月1日. 发热5天,伴有头痛,继而嗜睡昏迷,溲黄,舌苔薄腻.症系乙型脑炎,气营两燔,热陷心气.治拟清营透热,芳香开窍.  相似文献   

17.
经方治验4则     
刘福生  叶会桃 《光明中医》2010,25(12):2307-2307
<正>例1陈某,男,35岁,2008年7月21日初诊。前额头痛1月,伴腹痛,解粘液样便。患者2月前因饮食不慎后出现腹泻,腹痛,微发热。在当地门诊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腹泻止。此后出现头痛,以前额痛为甚,曾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遂来我院就诊。症见:前额痛,时腹痛,粘液便不爽,无发热恶寒,无鼻涕,饮食如常,舌红,苔薄微黄,脉弦。  相似文献   

18.
头痛一症,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它可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出现。现将谢老医师临床运用《伤寒论》中的麻黄汤、葛根汤、吴茱萸汤和调胃承气汤所治的四种头痛证治,分述于后。一、麻黄汤证:林××,女,32岁。主诉:常头痛,体胀一年余。现寒热交作,已三天。现症:头痛,体胀关节疼痛,发热(体温39℃,呼吸急促,恶寒无汗,小便清,口不渴,苔薄白质淡,脉浮紧。辨证:寒湿伤卫,腠理闭塞。治法:发汗散寒,疏风祛湿。选  相似文献   

19.
阴暑症治验     
赵××,女,47岁.1995年8月4日就诊.自诉:暑天外出后大量食用饮用冷饮,胃脘不适,时泛清涎,胸闷,欲呕,纳呆,背部冷感,二便自调,舌质暗紫,苔白浊,脉沉缓.拟外感暑热,过饮寒凉,伤及太阴,以藿香正气散加减二剂治之.药后胸闷,恶心症减,余症如前.再细问病史.患者因工作关系长期与冷水接触,关节冷痛,四肢不温.顿悟:患者素体阳虚湿盛,署天发病.过食生冷,只是诱因.以霍香正气散主治,显然药轻症重,难以奏效.此实为阴暑症也.当治以温经散寒,祛暑燥湿,拟用:附子:桂枝、木香各6g,苍术、白术、霍香、当归、陈皮、半夏、茯苓各10g,细辛、甘草各3g.先取一剂服用.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笔者在祖传秘方基础上,研制贴药治急慢性扁桃体炎631例。其中男208人,女423人;发病1~15岁426人,16~27岁171人,27~40岁以上34人。全部有效,远期治愈率93%,贴药一次,用药5天而愈。据症分两型:1.轻型: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扁桃体不红肿或红肿较轻,咽部轻微痛,吞咽不利,体温37°~38℃。2.重型:症见憎寒壮热,体温在38°~40℃,热毒炽盛,腐伤肌膜,酿成脓苔,溢附蛾体,咽喉红肿,疼痛剧烈,汤水难下,有碍呼吸,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脉浮数或洪数或沉实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