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胸段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80 例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标记各部位清扫淋巴结分别送检,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7.2%、10.5%和2.2%,上纵隔分别为22.6%、23.5%和3.7%,中纵隔分别为7.5%、69.3%和11.0%,下纵隔分别为0.9%、28.6%和33.8%,腹部分别为3.8%、19.7%和33.1%.胸部各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变长度愈长、肿瘤分化越低、肿瘤浸润越深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也越高(P <0.05).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段食管旁、锁骨上、上中纵隔转移多见,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上下双向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特点,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腹部、中下纵隔转移多见.建议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重点清扫颈段食管旁及锁骨上、下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胸下段食管癌可行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重点清扫隆突下、下胸段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合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据食管癌具体位置及术前颈部B超,上腹部、胸部CT检查结果,采用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并对其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并发症22例(27.50%);死亡1例,死亡率1.25%;区域性淋巴结转移32例,发生率40.0%,其中食管旁、喉返神经旁、贲门旁和胃左动脉旁为转移的高发群。结论胸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应常规行胸、腹两野淋巴结规范清扫。翻身三切口(二切口)的手术方式是较方便、安全达到根治手术目的、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剖右胸三切口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优缺点。方法:总结分析采用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105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根治性切除100例,姑息性切除5例,剖胸探查2例,切除率98.1%,术后并发症27例,发生率25.7%,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0.95%,淋巴结转移70例,转移率66.6%。结论: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手术切除率高,食管切除长度足够,淋巴结清扫易于进行,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告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初步经验。方法 从2000年3月-2000年10月开展食管次全切除合并颈、纵隔、腹腔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前瞻性研究。结果 37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接受手术,无死亡(3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为40.5%(15/37),颈淋巴结转移病人占51.35%(19/37),淋巴结转移27%(10/37),上胸段食管癌颈淋巴结转移71.4%(5/7)。结论 1.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手术风险较大;2.上胸段食管宫颈淋巴结转移比例高,建议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切口胃代食管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的利弊及疗效评价。方法:使用经右胸、上腹和左颈三切口施行中上段食管癌手术526例,同时清扫三区域淋巴结。结果:此术式肿瘤切除彻底,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除可靠。虽然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但创口容易引流,预后良好。结论:三切口胃代食管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利多弊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可降低手术的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三切口胃代食管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切口胃代食管术对彻底根治肿瘤,清除颈、胸区域淋巴结,提高5年生存率的价值和必要性。方法:分析1995年6月-2000年6月39例胸3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的资料,并对手术指征,切除范围和重建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本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63.1%,48.4%。该术式可以成为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常规标准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颈两切口食管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提高部分食管外科手术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应用腹颈两切口完成食管切除术83例,其中食管穿孔6例,下咽癌5例.颈段食管癌24例,胸上段食管癌11例,胸中段25例,胸下段10例,贲门癌2例;手术常规采用腹颈两切口,应用全胃、胃管或结肠代食管.结果:83倒手术均成功,吻合口瘘15例,喉返神经麻痹1O例,纵隔出血3例;术后<30 d死亡者3例;术后随访率85%(64/75),1、3年生存率分别为89.1%(57/64)、68.7%(44/64).结论:腹颈两切口食管切除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选择应用于食管穿孔、下咽癌、颈段食管癌、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在恶性肿瘤中以原位癌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通过180例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护理体会,详细介绍了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在术前、术后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方式切除胸上段食管癌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及易发部位并彻底清扫颈、胸、腹部淋巴结。食管癌三切口手术先经第5肋间前外侧切口开胸游离食管,再剖腹游离大部分胃,保留胃网膜右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双切口手术野淋巴结转移清扫方法及其转移规律,指导临床实施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62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双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62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505枚,其中检出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02枚,淋巴结转移率20.2%(102/505).淋巴结转移区域特征为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的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肿瘤的浸润深度明显影响淋巴结转移,T1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0.0% (1/10),T2为20.0%(3/15),T3为43.3%(13/30),T4为57.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6,P<0.05),表明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3%(2/14)、39.5%(15/38)、57.1% (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5,P <0.05).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双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趋势,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胸腹外科收治的933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样本率及构成比的比较。结果933例患者中517例经病理学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5.4%),其中320例单独或合并存在腹腔淋巴结转移。全组总共清除淋巴结26118枚,转移2142枚(转移率8.2%),其中腹腔淋巴结清除12072枚,转移906枚。不同分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方向分布不同(χ^2=7.90,0.01〈P〈0.05),胸中段上行与下行转移的频度相当,胸下段下行转移多见,且胸下段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高于胸中段(χ^2=52.83,P〈0.01;χ^2=134.52,P〈0.01)。除7例Tis期食管鳞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外,T,以后各期均可见淋巴结转移。不同T分期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方式分布不同(χ^2=18.12,0.05〈P〈0.01),病变浸润越深,发生连续性转移的机会越多,而病变浸润越浅,发生跳跃性转移的机会越多。结论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应参照淋巴结转移趋势,结合术前检查结果,合理地选择。同时,应重视腹腔淋巴结的清扫,尤其胸下段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SCT诊断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随机选择经食管镜或胃镜证实、拟行三野清扫的胸段食管癌患者72例,观察测量MSCT所示喉返神经链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及个数,计算其长短径之比,判断转移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72例患者中,24例(24/72,33.33%)伴有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手术共取两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213枚,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33枚;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与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无关(P均>0.05)。MSCT检测喉返神经链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1.82%(27/33)、86.67%(156/180)、52.94%(27/51)、96.30%(156/162)和85.92%(183/213)。结论 MSCT诊断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和准确率较高,可为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ymic carcinoma, a rare mediastinal neoplasm, i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ve local invasion and distant metastasi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case report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dissection for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es from thymic carcinoma. A 64‐year‐old man was found to have a mediastinal mass by CT and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Six months after resection of his thymic carcinoma, follow‐up CT revealed a gluteal tumor and enlarged pelvic lymph nodes. The gluteal tumor was resected percutaneously. Two months after this procedure, PET showed that the three pelvic lymph nodes had abnormal uptake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and had enlarged further. The patient accordingly underwent laparoscopic dissection of these lymph node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all resected specimens showed metastatic thymic carcinoma. We recommend laparoscopic dissection of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es because it provides a clear intraoperative view and is minimally invasiv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6例(微创组),选取同期经传统开胸手术的相同病理分期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7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微创组16例,清扫淋巴结总数228枚,均数(14.27±5.61)枚,阳性率为12.50%;传统组17例,清扫淋巴结总数241枚,均数(16.20±6.24)枚,阳性率为11.76%。两组不同病理分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转移淋巴结例数7例,转移淋巴结45枚,转移率为43.75%,转移度为19.74%;传统组转移淋巴结例数8例,转移淋巴结55枚,转移率为47.06%,转移度为22.82%。结论微创手术能够取得与传统开胸手术一致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在胸段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较高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食管癌根治术中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康平县人民医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2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将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1例),将不进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2例患者,清扫淋巴结902枚,其中淋巴结转移26例,占31.71%。观察组手术时间(206.64±12.24)min,出血量(227.48±14.67)mL,长(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7.07%,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9.76%,胃排空障碍发生率2.44%,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在食管癌根治术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患者体质及肿瘤特性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认为一般在肿瘤侵及食管纤维膜时进行,但是可能会增加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加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食管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追加手术及放疗的评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5年10月,该院消化科112例行ESD治疗的食管早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病理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随访期内共有7例患者进一步治疗,其中追加食管癌根治手术3例;贲门癌根治术1例,术后淋巴结阳性再次追加化疗;追加ESD术1例;放疗2例。7例患者肿瘤浸润至上皮内层(m1)和黏膜下层上1/3(sm1)各3例,浸润至黏膜肌层(m3)者1例。1例患者病理提示脉管内转移,随访13个月胃镜检查局部无复发,但CT提示腹腔淋巴结转移,随访16个月后死亡。另有1例浸润深度达m1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垂直及水平切缘均为阴性,随访7个月局部无复发,但CT提示肝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术前准确判断癌灶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决定患者治疗方式的重要依据;术后评估病灶是否达到了治愈性切除,随访有无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远处转移则决定是否需要追加手术及放疗。  相似文献   

17.
胸段食管癌631例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文娣  温登瑰  魏丽珍  王雷 《临床荟萃》2011,26(10):851-853
目的分析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针对63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主要病理改变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结果 631例中有淋巴结转移284例,转移率为45.0%,淋巴结转移度为15.9%(673/4 239)。食管癌胸上段、胸中段及胸下段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6%、44.9%和50.5%。肿瘤部位越向下、长度越长、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可见跳跃性转移和双向性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肿瘤长度和浸润深度有关,与分化程度无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放疗效果。方法选取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胸上段14例,胸中段27例,胸下段2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8例,病灶大小:<3 cm者35例,≥3 cm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食管癌根治术配合术后放疗,回访3年,观察65例患者治疗转归及不同部分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术后放疗疗效,对病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在者采用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术后放疗后,60例(92.31%)肿瘤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回访3年期间,1年生存率为76.92%(50/65),3年生存率为58.46%(38/65)。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以腹腔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多见,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胸上段及胸下段食管癌。病灶<3 cm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病灶≥3 cm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术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联合放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