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经临床证实的MSA、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各50例,以同期本院门诊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多系统萎缩(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及帕金森病(P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MSA患者作为甲组,100例PSP患者作为乙组,100例PD患者作为丙组,另外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丁组。四组受检者均接受DWI检查,分别比较其额叶白质、桥脑、壳核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四组患者间的额叶白质、桥脑、壳核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乙组患者的额叶白质、桥脑、壳核ADC值明显高于甲组,甲组患者的额叶白质、桥脑、壳核ADC值明显高于丙组,乙组患者的额叶白质、桥脑、壳核ADC值明显高于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丙组患者的额叶白质、桥脑、壳核ADC值与丁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A、PSP、PD患者的额叶白质、桥脑、壳核DWI表观扩散系数值有明显差异,可作为临床鉴别MSA、PSP、PD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帕金森病(PD)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及25例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VP组),同时将同期收集25例健康老年人(NC组)纳入对照组。三组患者均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三组患者黑质致密带(SNc)、黑质网状带(SNr)、红核(RN)、苍白球(GP)、壳核(PUT)和尾状核(CN)中的相位值。结果 PD组中黑质致密带(SNc)、苍白球(GP)、壳核(PUT)的相位值明显低于VP组(P<0.05),两组黑质网状带(SNr)、红核(RN)和尾状核(CN)的相位值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VP组中各核团相位值与NC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运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测定PD及VP患者黑质致密带、苍白球、壳核中的相位值对二者诊断、鉴别诊断起到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 matrophy,MSA)是一种散发的、进行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病患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可能与对该病认识和诊断手段提高有关.目前,对MSA进行诊断已经成为神经内科学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热点。MSA某些临床亚型的早期表现与其他帕金森综合征疾病难以鉴别,而且常规磁共振成像(MRI)难以早期发现MSA。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是指中脑黑质致密带含神经黑色素的神经细胞变性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起病、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及姿势反射障碍等锥体外系症状。隐匿起病,病程缓慢,多系统萎缩( MSA)是一组原因不明,以神经系统多部位进行性萎缩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也有复杂多变、症状不典型、病程缓慢等特点,临床上较难与原发性帕金森鉴别。而MRI及其功能磁共振在这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MRI是无创性影像学技术,具有极佳的软组织对比度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在显示脑组织的形态学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自从被引入到医学领域来,MRI迅速发展,为我们在研究PD的病理生理和协助临床诊断提供各种可能。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功能成像包括扩散加权成像( DWI )、扩散张量成像( DTI )、血氧水平依赖性成像(BOLD)、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频谱分析(MRS)、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微观功能、代谢方面的信息,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量化分析,弥补了传统成像的不足。本研究应用DWI、DTI、MRS、SWI等对原发性帕金森与多系统萎缩进行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MR及MRS对原发性帕金森病脑萎缩和多系统萎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1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和15例多系统萎缩患者给予常规MRI及1H-MRS检查,分析两组患者在常规MRI图像上的12项磁共振表现的阳性率的不同;比较两组患者脑组织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含量的差异;最后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原发性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的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12项磁共振表现的幕上表现阳性率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幕下表现的阳性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H-MRS检查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检查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1.48%(22/27),1H-MRS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2.59%(25/27)。结论原发性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的常规MRI及1H-MRS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常规MRI鉴别两种疾病的准确率差于1H-MRS,1H-MRS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之间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MSA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资料,其中帕金森型(MSA-parkinsonian,MSA-P)17例,小脑萎缩型(MSA-cerebellar,MSA-C)24例.比较MSA-P及MSA-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MSA-P与MSA-C患者在构音障碍、共济失调步态、跟膝胫试验阳性、指鼻轮替试验障碍、步态异常、肌张力增高6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特征:MSA-P与MSA-C患者在侧脑室扩大、第四脑室扩大、壳核外侧缘高信号、壳核后外侧低信号、小脑萎缩、脑桥及小脑中脚萎缩、延髓萎缩、中脑萎缩、壳核萎缩9项MRI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MRI及临床表现有助于MSA的诊断及其分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 (MSA) 的临床、磁共振成像 (MRI) 特征及MRI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MSA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并探讨MRI特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MSA的临床与MRI表现复杂,MSA c小脑体征突出,MRI表现为脑桥、小脑中脚、蚓部萎缩,T2WI出现脑桥、小脑中脚高信号,并与临床小脑损害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 ;MSA p帕金森样症状明显,MRI改变多位于基底节核团,表现为壳核萎缩,T2WI壳核背外部低信号、壳核外侧缘高信号,后者与临床帕金森样症状无关联性(P>0.05)。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资料与MRI信息有助于提高MSA各亚型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判断多系统萎缩(MSA)和帕金森病(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利用NDI-400型肌电图仪对18例MSA患者、35例PD患者和30位健康人分别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MSA组SSR异常率(83.33% )显著高于PD组(65.71%),病程≤2年者,MSA组SSR异常率78.57%, PD组SSR异常率为50%,无自主神经症状者,MSA组SSR异常率为33.33%,PD组SSR异常率为30.77%.结论:(1)SSR可定量评价MSA和PD的交感神经功能状态,对两患者组的亚临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早期诊断价值;(2)MSA引起双侧SSR抑制,PD也可致双侧SSR抑制,但以肢体受累严重侧SSR抑制显著;(3)MSA所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更严重、更广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联合基于体素分析方法(voxel-based analysis,VBA),探讨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白质的改变。方法 选取15例小脑型多系统萎缩(MSA-C)患者(病例组)及11例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全脑常规MRI及DTI扫描,采用SPM8(http://www.fil.ion.ucl.ac.uk/spm/software/spm8/)生成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和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FA减少累及双侧脑干、脑桥、小脑(小脑后叶、山坡)、额叶(额上回)、扣带回、边缘叶及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D升高累及双侧小脑(小脑后叶、小脑蚓)、额叶(额上、中回、中央前回)、颞叶(颞上、中回、颞横回)、岛叶、顶叶(缘上回、角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基于体素分析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以用于显示全脑微结构改变,对MSA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临床表现、CT显像和MRI显像,为临床早期诊断MSA提供临床信息.方法:回顾分析12例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为MSA-C,3例为MSA-P,分析统计患者的临床症状磁共振成像表现、螺旋CT表现.结果:多系统萎缩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尿便功能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12例均行CT、MRI扫描,CT扫描4例(33.3%)显示轻度小脑、脑干部分有萎缩,其余无异常表现; MRI扫描3例(25.0%)表现正常,9例(75.0%)异常,图像表现为小脑半球、全小脑萎缩、中脑萎缩、大脑脚变细,桥脑、桥脑臂及延髓萎缩、额叶和(或)顶叶萎缩、外侧裂增宽等.结论:MS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疾病,MRI头颅扫描相比CT头颅扫描更具有敏感性,临床诊断MSA时综合患者的详细病史、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测、辅助MRI影像学检测结果,可提高MSA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迟发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病及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征性表现。现已证实,神经胶质细胞内包涵体是此病的特征性病理学标志物,主要成分是一种高度磷酸化的α-突触核蛋白。此蛋白在包涵体内的异常聚集,使患者少突胶质细胞的功能出现异常、髓鞘破裂,最终导致神经元变性。现就近几年多系统萎缩在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修订后的诊断标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17.
多系统萎缩,是一组起病缓慢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病初始表现不典型,症状复杂,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医生应寻求各种中医方法及康复手段,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情,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多系统萎缩的典型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加深对MSA的理解,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53例符合MSA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片、肛门括约肌电图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20例MSA-C和33例MSA-P,最早期症状是排尿障碍或男性勃起障碍,18例有体位性低血压,MSA-C的主要运动症状是姿势型共济失调,MSA-P的主要运动症状是强直和运动困难,37例记录到肛门括约肌电图失神经改变。结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甄别,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现和识别是准确诊断的的关键,电生理和MRI检查能为诊断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多系统萎缩者脑干诱发电位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系统萎缩对脑干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电生理多用诊断仪对29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10 例直立性低血压(SDS)和1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脑干诱发电位进行检测。结果:OPCA及SDS的Ⅰ~Ⅴ波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结构紊乱和不对称性,Ⅴ波的潜伏期分别为6.50±0.90 m s及6.44±0.79 m s,较对照组(5.87±0.37 m s)延长(P< 0.05);Ⅲ波潜伏期也延长,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05),同时OPCA与SDS的脑干传导时间Ⅰ~Ⅴ峰间潜伏期分别为4.90±0.92 m s及4.89±0.91 m s,与对照组(4.19±0.36 m s)有显著性差异(P< 0.01);OPCA与SDS相比无差异(P> 0.05)。结论:多系统萎缩者存在脑干传导功能障碍及听觉径路的损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