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关键步骤是制作角膜瓣,瓣过薄可能致术中操作困难和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瓣过厚则导致残留基质床厚度减小。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出现了薄角膜瓣的LASIK技术,将角膜瓣厚度由理想的160μm缩小为110~130μm,扩大了LASIK的手术适应证范围。本研究比较不同厚度角膜瓣的LASIK手术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度近视LASIK治疗中角膜瓣厚度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LASIK治疗中,影响角膜瓣厚度的因素。方法40例(80只眼)屈光度为-7.00D~-9.00D的高度近视患者,运用MoriaM2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对角膜曲率不同、板层刀负压吸引力不同、M2刀片新旧不同进行分组,对术前、术后屈光度、视力及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Ⅰ组板层刀负压吸引力相同时角膜曲率不同,制作出的角膜厚度不同,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Ⅱ组角膜曲率相同,板层刀负压吸引力不同,制作出的角膜瓣厚度不同,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Ⅲ组板层刀片新旧不同,制作出角膜瓣的厚度不同,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时,对一个有经验的手术医生制作一个80~110μm的薄角膜瓣是合理的,能有效防止术后屈光回退和医源性圆锥角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LASIK术中不成功角膜瓣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96年 4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做LASIK手术时角膜瓣制作不成功者 12例 12眼。其中男 7例 7眼 ,女 5例 5眼 ,年龄 18~ 2 8岁。原始屈光度 :球镜 -4 0 0~ -7 5 0D ,散光-0 2 5~ 1 5 0D。术中发现角膜瓣制作不成功后 ,停止手术 ,仔细观察角膜瓣的形态、厚薄和位置 ,冲洗瓣下碎屑后将角膜瓣严格复位 ,吸干其边缘的水分 ,滴抗生素眼水后包眼。术后滴抗生素、激素眼水一周 ,每周复查角膜瓣愈合情况、眼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根据角膜瓣形成不全的原因、角膜瓣形态、术后屈光度恢复情况 ,分别于术后 1周~ 4月重做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4.
LASIK术中微型角膜板层刀对角膜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比较 L ASIK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变化 ,分析微型角膜板层刀对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48例(96只眼 )的角膜厚度在 L ASIK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进行测量 ,比较术后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差异 ,分析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所在 ,从而判断微型角膜板层刀是否对角膜厚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 术后 3天、7天的角膜厚度实测值与理论值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 1月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L ASIK术中微型角膜板层刀的切割作用对角膜厚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均角膜中央曲率与所制角膜瓣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例(38只眼)近视患者术前行眼前节分析仪及A超仪检查测得中央角膜曲率及中央角膜厚度,采用HANSTOME 160μm微型角膜板层刀、直径8.5cm吸附环,制作角膜瓣后,掀开角膜瓣,测量基质床中央角膜厚度,即得到所制角膜瓣厚度,所有患者手术先做右眼后做左眼。结果中央区最大角膜曲率(K_1)均值为44.3875D,中央区最小角膜曲率(K_2)为43.225D,角膜中央厚度为(529±16.1)μm,角膜瓣厚度为:右眼(112.33±8.2)μm,左眼(100.889±3.1)μm,平均角膜基质床厚度:右眼(402.5±12.1)μm,左眼(415.22±14.7)μm。平均中央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与角膜瓣厚度值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而右眼与左眼角膜瓣厚度差,P<0.05,右眼角膜瓣厚度大于左眼。结论平均中央角膜曲率与角膜瓣厚度之间无相关。右眼与左眼的角膜瓣厚度之间均有差异性,提示中央角膜曲率不是影响角膜瓣厚度的因素;左眼中央角膜厚度比右眼厚时可考虑先行左眼角膜瓣的制作,以尽可能保留更多的角膜基质床。  相似文献   

6.
角膜瓣蒂在上方的LASIK治疗近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角膜瓣蒂部位于上方角膜的LASIK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利用准分子激光器联合微形角膜刀对131例(258眼)进行治疗。按屈光度不同(-8.0D以下,-8.0--15.0D,-15.0D以上)分为3组,该刀前进轨道呈环形,切削角膜瓣后蒂部位于上方,术后6月观察视功能、屈光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3组达到0.5以上分别为97.8%、93.2%、55.6%,达到1.0以上分别为88.8%、80.7%、19.4%,术后4-6月屈光度趋于稳定。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上皮脱落。层间异物残留等,结论:LASIK对不同屈光度近视治疗均有良好效果。角膜瓣蒂部位于上方比位于鼻侧的术后并发症可能比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7.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2岁,近视散光配戴框架眼镜15年,接触镜3年,摘镜9d.双眼裸眼视力0.02.检影验光:右眼-6.00DS/-0.75DC×155°=1.0,左眼-7.00DS/-0.50DC×15°=1.0.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负压吸引时间对角膜瓣厚度和直径的影响。方法:根据负压吸引时间的不同将60只猪眼随机分为3组:组1(10s)、组2(20s)和组3(30s),使用法国产MoriaM2型角膜板层刀分别吸引角膜10s,20s和30s后切削角膜瓣,利用角膜超声测厚仪测量角膜瓣厚度,应用镀铬游标卡尺测量角膜瓣直径。结果:组1、2和3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46.05±13.46,157.35±18.95和169.25±21.02μm,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组的平均角膜瓣直径分别为8.63±0·19mm(组1,10s),8.89±0.24mm(组2,20s)和9.06±0·18mm(组3,30s)。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ASIK术中随着负压吸引时间的延长,角膜瓣厚度和直径均增加。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8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门诊行LASIK手术中角膜瓣游离者13例15眼,其中男性9例10眼,女性4例5眼,年龄18~30岁,术前等值球镜度-2·0D~-9·0D。术前行常规检查,均除外眼部及全身相关禁忌症。手术方法:使用Chrion Vision公司生产的ACS自动角膜板层切开刀及德国Schwind Keratom-F型准分子激光机。常规消毒,在表面麻醉下用微型角膜刀在角膜中央做一鼻侧蒂的角膜瓣,直径8·5mm,厚度160μm。游离角膜瓣均出现在瓣成型过程中及瓣成型后,立即停止手术,仔细观察游离角膜瓣的位置,形态,大小,厚度,并分别采取以下处理方式:9例11眼角膜瓣厚度正…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3岁。因双眼近视14年来我院就诊要求行手术治疗。术前眼部检查:VOD0 .0 3(- 14 .5 0 DS - 2 .0 0 DC×180°→0 .8) ,VOS0 .0 3(- 14 .0 0 DS - 2 .0 0 DC×170°→0 .8)。双眼前节及眼底未见特殊异常。行L ASIK手术(Ker-atom- 准分子激光机和SCMD角膜板层刀)。术中右眼正常,左眼角膜瓣游离,角膜瓣厚度为130 μm,激光治疗光斑大小为4 .9/ 4 .1m m。术毕左眼角膜瓣对位良好,并行左眼睑封闭减少眼球活动。术后第一天患者诉左眼疼痛。检查见右眼无异常。VOS0 .0 2 ,角膜中央约4 m m上皮缺损,未做特殊处理,给与艾氟龙、泰…  相似文献   

11.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alterations may cause residual refractive errors following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This study reports associations between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alterations and residual refractive error following uncomplicated LASIK. Ninety-one myopic patients with a mean refractive correction of -3.91+/-3.2 DS / -0.66+/-0.3 DC were evaluated.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was measured prior to, during and following surgery and 2 months later using ultrasound pachometry Results indicate increased tissue removal (94+/-33 microm; mean +/- SD) compared to the nominal Nidek value (52+/-24 microm, P<0.001). Twenty-four hours later the tissue removal was 46+/-27 microm.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altered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and ablation depth (r = 0.058, P = 0.454).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hange wa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residual refractive error (r = -0.364, P<0.01). Increased tissue removal may occur due to rapid stromal dehydration.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hanges between 24 h, and 2 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constant over a range of ablation depths, which may partly explain the stability of LASIK procedures over a range of corrections.  相似文献   

12.
薄角膜瓣对LASIK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目的:探讨LASIK手术中薄角膜瓣对近视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LASIK手术中双眼角膜瓣厚度有显著差异的28例(56眼)近视,分为薄角膜瓣组(瓣厚<110μm)和厚角膜瓣组(瓣厚>110μm)。分析2组间在角膜瓣厚度、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后视力和屈光度稳定性,以及角膜地形图参数上的差异,全部数据用SPSS10.0forWindows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薄瓣组近视度数为(-6.79±3.05)D,最佳矫正视力(BCVA)0.97±0.21,角膜中央厚度531±18.28μm;厚瓣组分别为-6.64±2.87)D,(1.01±0.18和541.54±0.18μm。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术后平均视力薄瓣组0.94±0.28,厚瓣组为0.86±0.32,残余近视度≥-1.00D者薄瓣组3眼(11%),厚瓣组4眼(14%)。角膜瓣厚度和角膜基质床厚度分别为(97.18±8.32),(333.89±26.94),(139.89±27.40)和(313.57±29.06)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角膜地形图SRI、SAI和PVA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组均无危及视力的并发症。结论:在一定限度内,LASIK手术中薄角膜瓣不影响近视疗效,不增加角膜瓣相关并发症风险。计划性薄角膜瓣可提高高度近视疗效及屈光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角膜后表面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Orbscan-Ⅱz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眼LASIK手术前、手术后1wk;1,3,6mo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统计分析其术前、术后变化情况。结果:Orbscan-Ⅱz测量发现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向前膨隆(P=0.000),且与术前近视度数、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r=-0.403,P=0.001;r=-0.349,P=0.004)和切屑深度呈正相关(r=0.411,P=0.001)。Pentacam测量结果显示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并未发生前移或后移(P>0.05)。结论: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并未发生前凸等改变,Orbscan-Ⅱz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结果显示的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可能是因为LASIK手术改变了角膜对Orbscan检查设备成像系统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角膜瓣厚度对LASIK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角膜瓣厚度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71眼,按角膜瓣厚度12 0 μm为标准分成两组。Ⅰ组角膜瓣超过12 0 μm ;Ⅱ组角膜瓣低于或等于12 0 μm。随诊半年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Ⅰ组术前角膜厚度(5 3 7 . 88±2 9 . 62 ) μm ,角膜瓣厚度(13 6 .81±15 . 8) μm ;Ⅱ组术前角膜厚度(5 15 . 95±3 3 . 8) μm ,角膜瓣厚度(10 1 . 2 6±12 . 78) μm ,两组角膜瓣厚度数据采取均数t检验,P值小于0 .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视力与术前预测视力差值进行统计学处理P值0 . 911,大于0 .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厚度小于12 0 μm的角膜瓣与厚度大于12 0 μm的角膜瓣对LASIK术后视力恢复均无影响。故针对角膜较薄而近视度较高者采用做薄瓣的方法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应用VISX Stars 4准分子激光设备和Intralase飞秒激光仪,对屈光不正512例(1016眼)施行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角膜及角膜屈光改变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的屈光状态,(等效球镜)为(1.00D~+1.25D),平均为(-0.25±0.75D)。923眼(90.85%)的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1.0,1002眼(98.62%)的裸眼视力等于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与术后结果行t检验显示,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并发症有结膜下出血57眼(5.61%),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是矫正屈光不正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可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7.
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及临床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并对其疗效、安全性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方法:对60例(112眼)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按屈光度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Ⅰ组:-1.45~-6.20D(34眼),Ⅱ组:-6.45~-10.20D(53眼),Ⅲ组:-10.45~-14.00D(25眼)。检查术前和术后1wk;1,3及6mo的视力(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的改变。结果:模拟角膜计度数(simk)较术前降低,术后1wk角膜地形图平滑形占83%,其它形占17%,无中央小岛形成,切削形态随时间延长逐渐变规则。术后3mo裸眼视力≥1.0的各组分布比率是100%、96%、92%,屈光度在3mo术后基本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结论:LASIK手术是治疗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且可预测性好的手术方法,角膜地形图可帮助我们详细了解角膜表面的形状,预测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对角膜瓣厚度稳定性和干眼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眼科行LASIK术的近视患者80例160眼,根据制瓣方式不同分为飞秒激光组和机械板层刀组。测量术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1h,1d,1wk,1、3mo)的角膜瓣厚度,并比较不同方向上距离角膜顶点1、2、3mm及角膜顶点角膜瓣厚度的差异。比较患者术后1、3mo,1、2a OSDI评分和干眼症的发生率。

结果:飞秒激光组角膜瓣顶点厚度为99.62±4.50μm,机械板层刀组角膜瓣顶点厚度为125.25±12.81μm。飞秒激光制瓣不同离心点位置的角膜瓣厚度较为均匀,而机械板层刀制瓣角膜厚度变化较大。术后1、3mo,1、2a机械板层刀组OSDI评分高于飞秒激光组(P<0.01)。随访2a时间,飞秒激光组干眼发病率低于机械板层刀组(χ2=4.692,P=0.030)。术后1、2a,飞秒激光组轻度干眼所占比例高于机械板层刀组(P=0.044、0.001)。

结论:相对于机械板层刀制瓣,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患者的角膜瓣厚度稳定性更好,更为均匀,误差更小,且患者术后干眼的发生率更低,以轻度干眼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LASIK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应用爱丽斯第七代准分子激光机对438例868眼做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存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视疲劳及老视、沙漠综合征、复发性角膜上皮剥脱、高眼压症等。结论娴熟的手术技术及个性化的术中、术后治疗程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