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原发性痛经指经行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膝酸软甚至剧痛晕厥,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的疾病,又称为功能性痛经~([1])。西医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为主,但只有镇痛作用,且有一定的副作用~([2])。中医学称之为"痛经""经行腹痛",一般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虚损等证型,临  相似文献   

2.
痛经的中医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霞  王玲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34-1036
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的气血变化急骤,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即"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而导致痛经发作。祖国医学根据痛经的临床表现,分为肝郁气滞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湿热蕴结型进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3.
痛经治验     
痛经是指月经来潮时的小腹疼痛。根据临床所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蕴结、气血虚弱等证型。一、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经前或经潮时少腹胀痛,并且  相似文献   

4.
止痛散敷脐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6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经指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根据病因病机分为气血瘀滞、寒湿凝滞、肝郁湿热、气血亏虚、肝肾亏损五型,笔者采用止痛散敷脐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6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翟凤婷  王昕 《陕西中医》2014,(11):1535-1536
目的:探析原发性痛经的名称变革、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及CNKI等数据库对原发性痛经的阐述和认识,分析、提炼、归纳和总结相关资料,基于中医理论对原发性痛经进行分析论述。结论:原发性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病,自古代医籍记载其名称便几经变革,其主要病机无外乎"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两端,其证又有"实"和"虚"之分。中医根据痛经的临床表现,分湿热瘀阻、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气血虚弱、肾气虚亏五型进行辨证论治。其病因病机虽有不同,但若能审症求因,辨证论治,分清疾病的虚实、寒热和气血,从整体上调节,便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四逆散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应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0075)杨家林关键词:痛经,中医药疗法,四逆散,治疗应用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其病机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湿热阻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亦有因气血虚弱或肝肾不足,经行之后,血海空虚,胞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盆腔炎疾病所致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6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分为寒湿凝滞证和湿热瘀阻证,寒湿凝滞证用甘姜苓术汤加减,湿热瘀阻证用大黄牡丹汤加减。对照组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72%、对照组72.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所致痛经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痛经是指妇女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的一种病症~[1]。中医将痛经归为"痛经""经行腹痛"范畴。寒湿凝滞型痛经主要临床表现可有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暗有块等,其病机普遍认为是寒邪或寒湿客于冲任、胞中,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血阻滞胞宫、胞脉以致"不通则痛",是最常见的中医分型。中医外治疗法即体表施治的方法,是中医  相似文献   

9.
痛经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时机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表现为虚实两端.实证主要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虚证多为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痛经伴随月经发生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故中医药治疗痛经不但要重视辨证论治,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虚实、气血、阴阳变化而致的疼痛时点、性状、阴阳消长等不同而选择恰当的施药时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痛经的女性患者12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痛经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血虚弱证、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肝气郁结证、湿热郁阻证5种证型,辨证治疗后,疗效显著。结论对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痛经患者采用不同的中医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纯中药调经汤治疗痛经的疗效及探讨.方法: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用"调经汤"对痛经的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湿热下注型和气血两虚型等各型进行治疗85例(不用西药)观察.结果:总有效率达到95.3%.提示:痛经是妇科的常见、多发病,而且缠绵难愈.普通西医治疗往往很难见效.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对妇女的素体和特殊的生理进行灵活调节,围绕经期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慢性盆腔炎的分型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盆腔炎的分型论治湖北中医学院93级研究生(430061)陈诗亮指导毛美蓉关键词:慢性盆腔炎,辨证论治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属祖国医学之“带下”、“痛经”、“月经不调”、“症瘕”、“不孕”等病证范畴。可将其分为寒湿凝滞、湿热蕴结、气滞血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痛经患者的经络特性变化,以及据此所采用的隔姜灸疗法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42例,观察其经络特性的异常情况,并以调整经络特性为原则,选取关元、肾俞、中极、地机等腧穴为主穴,应用隔姜灸疗法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应用隔姜灸疗法临床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应用隔姜灸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神农本草经》明确指出:"主寒湿,风痹,黄疸。"《本草经疏》解释说:"以其为治,善治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也。"黄疸的直接原因是湿执或寒湿,但血瘀也为其原因之一,即"瘀血纹黄"。茜草主治"黄疸",因其性味苦寒,理论上讲是可以治疗湿热黄疸。茜草治疗湿热阻滞,  相似文献   

15.
邓琳雯  石玲 《四川中医》2020,38(7):45-47
痛经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中医疗效肯定,历版教材上均将其列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湿热下注四个证型。但因临床的复杂性,疾病有除外教材的常见变证,在中医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临床路径、指南的建设下,证型的规范化研究势在必行,故本文基于临床探讨痛经的临床常见变证及相关治法处方。  相似文献   

16.
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坠胀及腹骶部疼痛 ,甚至剧痛难忍 ,伴有其他不适 ,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 ,即为痛经。本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所致。近代医者对痛经的治疗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清热除湿、益肾养肝、补气养血等法辨证施治 ,使气滞得行、血瘀得散、寒凝得解、湿遏得除、热结得清、虚者得补则痛经一证自除。笔者据此自拟麒麟调经定痛汤治疗痛经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72例中气滞血瘀者 1 9例 ,寒湿凝滞者 2 6例 ,湿热瘀阻者 9例 ,气血虚弱者 1 2例 ,肝肾亏损者 6例。治疗方法麒麟调经定…  相似文献   

17.
正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月经期发生的以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我国痛经发病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1])。现阶段西医治疗多以改善症状为主,且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原发性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其中寒湿凝滞型是最常见的一种证型,其病机属"不通则痛",有医家主张"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2])。灸法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穴位后,可产生"以温促通"的效应,促进和保持气血运行通畅,从而缓解疼痛症状,对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5])。但临床上对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机制尚不够深入。以往研究证实,艾灸可提高局部穴位的血流灌注指数,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6])。本研究观察艾灸对寒湿凝滞型痛经的疗效,并运用无创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观察艾灸前后穴区血流灌注情况,比较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与健康人压痛点、三阴交穴区血流灌注量的差异,探讨艾灸疗效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0多年来耳穴贴压治疗痛经的文献进行统计,从中得出穴位的使用频率,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肝郁湿热、肝肾虚损、气血双亏)穴位的使用频率及主配穴的使用频率。其取穴多为对症取穴及辨证取穴。通过对用穴概况的研究来探索临床上耳穴贴压治疗痛经更有效更规范的的选穴。  相似文献   

19.
痛经为妇科常见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的90%。临床中寒湿凝滞型较多,笔者采用中医护理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贺玥认为痛经发生的病因病机为外感寒湿,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及素体禀赋不足,血海空虚,肝肾、冲任亏虚。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治疗此病分虚实论治,实证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寒凝经脉者,治以温化;湿热者,辅以清热凉血化湿;虚证表现为气血亏虚者,益气养血。肝肾不足者,以补益肝肾、调冲任为主,临床效果较佳。并附医案阐述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