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厌氧菌感染是一大类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尤其是以脆弱类杆菌为代表的类杆菌属细菌感染涉及到内科、外科、耳鼻喉、妇产科、口腔等临床各科,由于培养困难、阳性率低、常漏诊,漏治。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脆弱类杆菌染色体部分基因库、克隆并筛选到可作为DNA探针的不同特异性的DNA片断,为厌氧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先进手段提供物质基础。我们抽提纯化了脆弱类杆菌(B.fragilis ATCC25285)染色体DNA,用四核苷  相似文献   

2.
类杆菌是人类肠道中数量最多的条件致病茵,其耐药菌株局部流行提示类杆菌存在耐药因子。70年代末发现大肠杆菌氨苄青霉素耐药基因可向类杆菌作属间转移,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抗性基因也可在类杆菌中发生属内转移现象。研究耐药基因的属间转移机理对医院内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类杆菌具有良好的耐药基因转移系统,近年来人们通过穿梭质粒(shuttle vector)构建等工作,从分子水平上对类杆菌与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属间转移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噻吗灵又称羟羧氧酰胺菌素,属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中的氧头孢烯类抗生素。本品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β—内酰胺酶十分稳定。对金葡菌的MlC_(90)为6.25—12.5mg/L,肺炎链球菌的MlC_(90)为1.56mg/L,对其它革兰氏阴性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克氏肺炎杆菌及脆弱拟杆菌等均高度敏感,它们的MlC_(50)均小于0.78mg/L。对耐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噻吩和氨雅苄青霉素的沙雷氏菌、肺炎杆菌本品仍敏感。噻吗灵能有效地保护包括头孢唑啉耐药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小鼠。对单一绿脓杆菌感染或绿脓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小鼠本品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优于其它第三代头孢菌素。本品在体内血浆半衰期较长为2.5~2.8小时,可供静脉或肌肉注射应用。本文还对该药的临床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机制及分子分型的研究日渐深入.根据CRC基因突变负荷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高突变型CRC和非高突变型CRC.高突变型CRC包括微卫星不稳定型(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CRC和POLE基因突变型CRC,非高突变型CRC主要指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型CRC.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腱蛋白样蛋白 1 (chordin-like 1, CHRDL1) 对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 进 展的调节作用。 方法 数据库分析 CHRDL1 与 CRC 进展、 预后关系, 构建 CHRDL1 过表达 SW480、 HT29 细胞系并检测细胞增殖、 迁移和侵袭, 体外移植瘤实验检测肿瘤生长, 分析 CHRDL1 过表达对 CRC 细胞迁 移和侵袭作用机制。 结果 CHRDL1 在 CRC 进展中呈高表达且可影响预后。 CHRDL1 过表达可促进细胞增 殖、 迁移、 侵袭和移植瘤生长, 促进 Vimentin、 N-Cadherin、 snail 表达, 抑制 E-Cadherin 表达, CHRDL1 与 snail 存在互作关系, 干扰 snail 表达可逆转上述指标趋势。 结论 CHRDL1 可促进 CRC 细胞增殖, 还可通 过 Snail 促进 CRC 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来发挥促进细胞迁移、 侵袭作用。  相似文献   

6.
脆弱类杆菌基因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弱类杆菌(Bacteroidesfragilis,Bf)是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正常存在于人类肠道、口腔、上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在临床厌氧菌感染的标本中,Bf分离率最高,占70%~80%,主要引起腹腔、女性生殖系统、盆腔、颅内感染及菌血症等,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3相关蛋白-反义链1(MCM3AP-AS1)靶向调控miR-876-5p对结直肠癌(CR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qPCR)检测CRC组织和细胞中MCM3AP-AS1的表达;用MTT法、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CR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采用生物信息分析、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RT-qPCR验证MCM3AP-AS1和miR-876-5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非肿瘤组织和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系相比,MCM3AP-AS1在CRC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P0.05);敲低MCM3AP-AS1能抑制CRC细胞增殖和迁移(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和RT-qPCR表明MCM3AP-AS1与miR-876-5p可相互作用;miR-876-5p可削弱MCM3AP-AS1对CR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MCM3AP-AS1可以通过吸附miR-876-5p促进CR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P53基因C-8343G、C-1863T及第72密码子(R72P)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肝转移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21例伴肝转移CRC与性别、年龄匹配的280例不伴肝转移CRC的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 C-8343G和C-1863T基因型分布在伴和不伴肝转移的两组CRC人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72P增加CRC肝转移的发生风险:与PP基因型相比,RP基因型、RR基因型和R等位基因携带者(RP或RR基因型)的肝转移风险分别增加至2.21倍(95%CI:1.13~4.33)、2.26倍(95%CI:1.03~4.94)和2.22倍(95%CI:1.16~4.26).CRC组织中P53表达状态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对于P53表达阳性者,72R携带者的肝转移风险与PP基因型相比进一步增加至3.28倍(95%CI:1.21~8.88);而对于P53表达阴性者,PP基因型与72R携带者的肝转移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为1.37,95%CI:0.52~3.62).结论 TP53增加CRC,特别是P53表达阳性CRC的肝转移风险,可作为CRC肝转移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C-8343G和C-1863T可能均与CRC肝转移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9.
脆弱拟杆菌耐药谱分析及耐药基因的检测王海意吴洪范单志英脆弱拟杆菌是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国外报道对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是由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为了解国内临床分离的脆弱拟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对克林霉素的耐药基因进行了分析。采用...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国外一些大宗研究显示,在结直肠镜密切监测下,CRC发病率仍有显著增加,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缺乏对锯齿状病变(一类代表CRC癌变新途径病变)的认识~([1,2]).锯齿状腺癌~([3])被认为是CRC的一个独特亚型,占所有类型CRC 的7.2%.近端CRC的17.15%,约有10%~15%的孤立性CRC来源于锯齿状病变~([2]).  相似文献   

11.
黄晓胜  文春丽  张吉芝 《医学信息》2009,22(8):1527-1529
目的 研究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致病菌的药敏与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耳鼻喉科、肿瘤科、神经外科监护室2003年5月-2009年4月间,43例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药敏资料及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 43例121次痰培养阳性114次,阳性率94.2%,其中细菌96株,占84%,共19个菌种;霉菌18株,占16%,均为真菌,9例怀疑厌氧菌感染,送检阳性3例,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12例,二重感染率达27.9%.革兰阴性(G-)杆菌主要是绿脓杆菌(34%)、不动杆菌(16%)、大肠杆菌(5.6%),三者共占55.6%;革兰阳性(G+)菌球主要是表皮样葡萄球菌(15%)、金黄色葡萄球菌(7.2%)、粪链球菌(3.2%),三者共占25.496.药敏试验结果为:对青霉素类、三代头孢、喹诺酮、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G-杆菌分别为20%~30%、40%~65%、90%、90%和93%.G+杆菌分别为80%、30%~50%、85%、85%、95%.结论 危重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获得性感染率较高,病原菌的耐药与交叉耐药日趋严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导致霉菌感染,时刻危及病人生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泌体circRPPH1在结直肠癌(CR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对GEO数据库GSE126094进行分析,筛选并验证CRC组织差异表达circRNA。SW620和SW480细胞转染circRPPH1 shRNA(sh-circRPPH1)后,MTT、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将转染Oe-circRPPH1质粒和sh-circRPPH1的SW620和SW480细胞(供体细胞)分别与未经处理的SW620和SW480细胞(受体细胞)共培养,qRT-PCR检测供体细胞、细胞外泌体及受体细胞circRPPH1表达。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并验证circRPPH1的靶miRNA及其下游靶基因。结果:circRPPH1在CRC肿瘤组织和癌细胞中高表达;敲除circRPPH1可抑制SW620和SW480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SW620和SW480细胞可通过外泌体将circRPPH1传递给周围癌细胞。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circRPPH1在CRC细胞中起miR-330-5p海绵作用,miR-330-5p在CRC肿瘤组织和癌细胞中均呈低表达;NRAS是miR-330-5p的下游靶基因,在CRC肿瘤组织和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结论:circRPPH1在CRC细胞增殖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海绵miRNA发挥调控作用,提示外泌体circRPPH1在CRC中起致癌作用,可能是CR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人类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分子标志物不同可将其分为DNA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缺失型(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 MR)和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正常型(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 MR) CRC。目前,绝大多数CRC患者采用传统外科治疗、放化疗或靶向药物治疗,而PD-1/PD-L1抗体作为重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dM MR/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型mC RC患者中疗效更优。此外,联合放化疗、免疫疗法或其他潜在治疗手段可进一步提高CRC疗效。该文总结了目前临床上治疗CRC的抗PD-1/PD-L1药物及其疗效和采用联合疗法增强抗PD-1/PD-L1疗效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叉头框L2旁基因(FOXL2NB)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FOXL2NB对CRC细胞的作用。方法 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CRC组织和细胞中FOXL2NB的表达;Transwell和CCK-8实验探讨FOXL2NB在SW620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FOXL2NB对CRC预后的影响;基因集富集分析比较高、低风险组间分子信号通路差异,CIBERSORT R包计算CRC组织中FOXL2NB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limma R包计算与FOXL2NB表达显著相关的分子。结果 FOXL2NB在CR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敲低FOXL2NB可抑制CRC细胞的迁移及增殖;高水平的FOXL2NB与CR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可作为CRC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HR=2.27,95%CI=1.78~2.9,P<0.001);FOXL2NB高表达的CRC中细胞黏附分子和肿瘤免疫相关通路被显著富集,CD8+ T细胞和活化树突状细胞显著增多,M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miR-199a在结直肠癌(CRC)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用miR-199a模拟物转染至CRC细胞系。通过MTT和Transwell实验鉴定CR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法报告实验鉴定miR-199a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作用关系。结果 miR-199a在CRC细胞系中下调表达,过表达miR-199a可以显著抑制CRC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血管生成。CTGF是miR-199a的直接靶点。过表达CTGF可抵消miR-199a对EMT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199a通过直接靶向CTGF抑制CRC细胞的EMT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6.
感染与自身免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免疫应答的识别机理的最新观点出发,引证了大量实验资料,说明感染因子可以模拟抗原;感染因子抗体的独特型(id)与抗独特型(anti-id)也可模拟自身抗原;感染诱导的干扰素可使MHC 表达上调等。当抗原递呈细胞上特异肽(自身特异肽)与MHCⅡ类抗原所形成的复合物的密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就能活化自身反应性细胞,加剧自身抗体的形成及大量自身反应性细胞活化,最终造成自身免疫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诱导型氮氧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NOS)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中的表达,为研究炎症与CRC发生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SP法免疫组化检测100例CRC及11例癌旁正常黏膜中COX-2和iNOS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COX-2在CRC中表达阳性率为76.00%,而正常黏膜中只有9.10%,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表达阳性率在CRC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87.50%(42/48)、65.38%(34/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FCM检测发现,高、中、低分化组平均FI值分别为2.47±1.41、2.70±1.08、3.01±1.26,各组COX-2的表达均高于正常黏膜组(1.00±0.28)(P<0.01);CRC淋巴结转移组(2.45±1.4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1±1.27)(P<0.05).CRC中iNOS表达阳性率(81.00%)高于正常黏膜(27.27%,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91.6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1.15%,P<0.05).COX-2与iNOS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CRC中COX-2和iNOS表达异常增高,在CRC中COX-2和iNOS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CRC的进展及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错配修复缺陷(dM MR)的结直肠癌(CRC)在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方面与无错配修复缺陷(pM MR)的CRC存在区别,其好发于右半结肠,具有低分化、多黏液成分、大量肿瘤细胞浸润淋巴组织及克罗恩样的宿主反应等特征。已有研究显示dM MR CRC预后比pM MR CRC好。dM MR CRC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LNM)及同期肝脏转移。dM MR CRC虽具有高  相似文献   

19.
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多态与人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因第87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G870A)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45例CRC与670名对照的G870A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CRC和对照两组人群的Cyclin D1 G870A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基因型相比,G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携带者(GA及AA基因型)的CRC风险分别为1.08倍(95%CI=0.75~1.54)、1.01倍(95%CI=0.68~1.51)及1.06倍(95%CI=0.75~1.49)。经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组织学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等因素分层分析,结果均显示G870A与CRC发病风险无显著性相关。结论Cyclin D1 G870A多态与宁波地区人群的CRC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溴莫普林(Brodimoprimun,BDP)为甲氧苄氨嘧啶的衍生物,具有类同TMP的结构及抗菌谱和抗菌增效作用。溴莫普林与庆大霉素以1:4的配比浓度联合应用,对所实验的20种502株临床致病菌均呈协同抗菌作用。除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协同率为15.38%,厌氧脆弱拟杆菌(16.67%)粘质沙雷氏菌(46.43%)外,对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奈瑟氏淋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伤寒杆菌、阴沟肠杆菌、硝酸盐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及厌氧消化链球菌的协同抗菌作用率均达60~100%。抗菌增效作用可达数倍及数十倍。对高度耐药菌的抗菌作用仍可增高4倍。 BDP和庆大大霉素联合(1:4)应用可降低实验菌MIC_(50)值比单独用庆大霉素强4倍以上,可降低MIC_(90)值较单用庆大霉素小8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