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任晓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2):165-166,169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地榆升白片改善妇科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化疗期间在检测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范围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地榆升白片。结果 2组患者均在化疗过程中发生白细胞减少,需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白细胞上升,但是实验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需要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药物的用量也明显减少。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地榆升白片对子宫颈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最佳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方法.方法 分离、纯化6周龄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以含10 %胎牛血清、20 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10 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IL-4)的RPM I-1640培养基培养7 d,然后将细胞分成对照未刺激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组和TNF-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组.继续培养48 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检测IL-12、IL-6浓度及细胞表面标志CD11c、CD80、CD86 和MHC Ⅱ.结果 培养9 d后,两刺激组培养的细胞经相差显微镜观察有DC生长.TNF-α刺激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1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TNF-α+LPS刺激组(P<0.05).3组均高表达CD11c,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而CD80、CD86和MHCⅡ表达阳性率TNF-α刺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NF-α+LPS刺激组显著高于单纯TNF-α刺激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TNF-α与LPS刺激可使DC成熟度提高,分泌IL-6、IL-12增加.  相似文献   

3.
背景: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骨性关节炎炎症环境下具有促进骨性关节炎发展的作用。目的:观察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行膝关节置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2例,取其软骨组织样本作为骨性关节炎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样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改良Mankin评分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膝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对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和改良Mankin评分做相关分析。选取10例同时期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骨性关节炎组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60岁的骨性关节炎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α的mRNA和蛋白水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基因水平均显著高于≤60岁的骨性关节炎患者(P0.05)。继发性的骨性关节炎患者2种因子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患者(P0.05)。不同改良Mankin病理评分分级之间,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程度越重,其表达水平越高。骨性关节炎组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m RNA相对表达量与改良Mankin评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83,P0.05;r=0.80,P0.05)。结果提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水平上调,且在多种病理参数分布上存在差异,其在膝骨性关节炎的致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霉素体外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s)的表面分子Ⅱ类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IL-4)联合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分化成未成熟DCs后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红霉素干预组(B),2组均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红霉素干预组同时按100μg/ml的终质量浓度加入红霉素干预,2组再培养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DCs的MHCⅡ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结果红霉素干预组的DCs表面分子MHCⅡ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霉素可下调小鼠骨髓来源DCs的MHCⅡ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应激障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应激障碍人体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69例应激障碍人及31例正常人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淋巴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结果:应激障碍组IL-2,TNFα。GM-CSF水平低于对照组,各因子间呈正组关,正常组无相关性。结论:应激障碍患者的免疫功能被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50例,烧伤面积为10%~30%总体表面积(TBSA)。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创面行常规清创后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并包扎;试验组创面在常规清创基础上局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及莫匹罗星软膏后包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7、14、21、28 d时的创面愈合率,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对两组患者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19.6±2.5)d低于对照组(27.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07,P<0.05),伤后7、14、21、28 d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9.8±4.6)%、(74.0±7.1)%、(98.2±2.6)%、(10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0.6±4.5)%、(52.0±8.2)%、(79.6±5.0)%、(97.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90、-10.050、-16.289、-4.993,P值均小于0.05)。且用药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应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可加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养正合剂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后骨髓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以环磷酰胺(CTX)致骨髓功能抑制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rhG-CSF组、养正合剂1组、养正合剂2组,10只/组,连续5 d分别给予生理盐水0.2 ml、生理盐水0.2 m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8.
背景:将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应用于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报道不多,采用自身对照分不同厚度的研究目前尚未检索到。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促进中厚皮供皮区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选择需自体中厚皮片移植的烧伤及瘢痕增生患者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供皮区为大腿部位,根据供皮区创面深度分为0.40 mm组和0.55 mm组,每组各30例,采用自身对照,选择两处面积相等、深度一致,部位对称的创面,或同一深度创面一分为二,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对照组外用凡士林敷料。术后3,7,10,14 d换药,观察创面外观、愈合时间、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术后14 d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相对光滑,色素沉着轻;治疗组不同时间点换药时创面疼痛刺激轻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术后10,14 d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P < 0.05);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未发现全身不适及过敏现象,也未见局部组织过度增生。表明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凝胶能缩短中厚皮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方案对烧伤早期创面修复基质金属蛋白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州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VSD+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观察组给予改良VSD+含rh-bFGF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进行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不同阶段深Ⅱ度烧伤创面肉芽组织中MMP-2、MMP-9、TIMP-1、TGF-β1、VEGF、TNF-α和IL-6的含量变化,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MMP-2、MMP-9、TIMP-1、TGF-β1、VEGF、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3天,2组患者MMP-2、MMP-9表达水平均上升;而第7、14天后,2组患者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在各时间点,观察组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第3、7、14天,2组患者TIMP-1、TGF-β1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深Ⅱ度烧伤患者,改良VSD方案能显著影响早期MMPs、TIMP、TGF-β1和VEGF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的产生,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粉防己碱(Tet)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原代人关节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人关节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二甲氧基雌二醇(2-ME2)]组、Tet低、中、高浓度组,每组设置6个重复。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中炎性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的水平以及抗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的凋亡率、TNF-α、MMP-3、iNOS、COX-2的水平以及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升高,细胞存活率、SOD和GPx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L-1β组相比,2-ME2组和Tet低、中、高浓度组细胞的凋亡率、TNF-α、MMP-3、iNOS、COX-2的水平以及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降低,细胞存活率、S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