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的切口缝合与不缝合对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切口缝合组和切口不缝合组,观察术后鼻腔清理时间,出血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1)术后鼻腔清理时间,愈合时间,切口缝合组与切口不缝合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2)切口缝合组换药时出血例数较切口不逢合组少。结论:鼻中隔粘膜下切除缝合切口可缩短术后清理时间和愈合期,减少术后换药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并介绍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7-2009年间70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 对70例患者术后随访:原有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在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尤其中隔两侧对应部位)造成中隔穿孔.同时对伴有其他鼻腔或鼻窦病变者应处理.本方法适用于无内窥镜条件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中隔成形术与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诊治的12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5例患者采取鼻中隔成形术为观察组,60例患者采取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两组差异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成形术创伤小,手术效果可靠,是治疗鼻中隔偏曲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宋若会  刘钢  钟彦 《安徽医学》2007,28(5):456-456
鼻中隔偏曲是常见的鼻部疾患,其发生率为10%~30%,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矫正。我科三年来采用改良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矫正鼻中隔偏曲共200例,取得较好的矫正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当中,男125例,女75例。年龄15~57岁。单纯鼻中隔偏曲者110例,合并有鼻窦炎  相似文献   

5.
<正>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传统有效的方法是手术粘膜下矫正切除,传统手术往往采用鼻内切口。我科自1995年下半年始采用改良鼻小柱切口行粘膜下矫正切除术治疗复杂鼻中隔偏曲共2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患者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8—45岁,平均32岁。所有病例诊断均依据《耳鼻咽喉科学—头颈外科》中鼻中隔偏曲诊断标准而确诊。其  相似文献   

6.
宋纪军 《中原医刊》2003,30(8):40-41
鼻中隔偏曲常导致鼻腔、鼻窦功能障碍 ,影响鼻窦的引流、引起鼻堵 ,头痛等症状 ,而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矫正术 ,是本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传统手术视野不清 ,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 ,术后功能恢复往往不令人满意。应用鼻内镜技术 ,在killian’s手术的基础上 ,可直视下完成手术 ,操作仔细 ,准确 ,简单易行 ,并发症少 ,并可一期完成鼻窦手术 ,我科自1997年起应用鼻内镜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3 0例 ,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3 0例中 ,男性 2 3例 ,女 7例 ,年龄 185 3岁 ,合并有鼻窦炎者 10例 ,合并鼻窦炎者和鼻息肉者 7例 ,单…  相似文献   

7.
筛前神经综合征是由于鼻内筛前神经末梢受压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多因鼻中隔高位偏曲所致。以往多采用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 ,但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不断发展 ,中鼻甲的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科自 1997年以来 ,通过鼻中隔软骨粘膜下切除术来治疗鼻中隔高位偏曲所致筛前神经综合征 2 2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 2例中 ,男 10例 ,女 12例 ;年龄 2 0~ 6 0岁 ,平均 34岁 ;病程 12月~ 12年。临床表现为鼻根部及前额胀痛 ,伴两颞侧胀痛 8例 ,伴双眼胀痛及视物疲劳 11例 ;阵发性痛 9例 ,持…  相似文献   

8.
9.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手术,由于手术技巧精细和手术适应症的灵活掌握,对于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及手术技巧的评价甚为重要。在提高这一手术的教学方面,对一组住院医师进行了理论和实际手段考察,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体会,认为在教学中应抓住适应症(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概念,鼻腔检查,局部民其他症状的关系)和手术操作(切开方法、偏曲分离、防止粘膜损伤及鼻中隔穿孔)6个要点,反复实践,就能培养住院医生高质量地完成鼻中耳粘膜下切除术,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鼻中隔多切口粘膜下矫正的方法,选择性对鼻中隔多部位偏曲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应用.方法:对21例双侧或单侧鼻中隔多部位偏曲的患者,采用双侧或单侧鼻中隔多切口、在粘膜下局限于切除偏曲结构的方法对鼻中隔偏曲予以矫正,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鼻中隔得到了矫正,鼻腔通气等症状明显改善,没有鼻中隔摆动、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鼻中隔多部位的偏曲,只要偏曲部位之间有足够的间隔距离,采用多切口手术不但可以达到矫正鼻中隔的效果,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对鼻中隔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留鼻中隔的正常结构,更好地保护鼻中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24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4例未成年人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结果24例术后随访18个月,治愈率95.83%,总有效率100%。全部病例鼻中隔矫正基本平直,未发生鼻梁凹陷、偏斜、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是治疗未成年人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适应症和手术方法是未成年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偏曲病人肥大下鼻甲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病人手术后肥大下鼻甲的变化,探讨鼻中隔偏曲病人肥大下鼻甲的临床治疗原则。[方法]统计254例合并下鼻甲肥大的鼻中隔偏曲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10例单纯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术后6个月观察全部患者的下鼻甲大小和鼻腔通气情况,将两种手术方法之间比较、每种方法手术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鼻腔通气改善率无差异(P〉0.05)。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半年,87.6%肥大下鼻甲与对侧下鼻甲对称。仅有26例,12.4%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的病人再次做了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等离子射频术。[结论]单纯做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肥大下鼻甲可以自行变小。下鼻甲有很强的自身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3.
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的原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1247 例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 Ⅳ型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型、Ⅲ型肺结核( P< 0.001),发生率为5.4 % 。其中并发呼吸衰竭的病死率为47.8 % ,并发肾功能衰竭的病死率为62 .5% ;并发2 个脏器功能衰竭的病死率为38.9 % ,3 个脏器功能衰竭的病死率40 .6% ,≥4 个脏器功能衰竭的病死率为70.6% 。结论 病死率随受损脏器的增多而增高,主要原因是继发感染、缺氧和休克。  相似文献   

14.
麻宁  陈付华  郭欣 《四川医学》2011,32(5):717-718
目的探讨保留鼻中隔粘膜瓣切除鼻中隔粘膜结节微创手术的优点。方法通过对31例鼻中隔偏曲同时合并鼻中隔粘膜结节,其中11例伴有前组鼻窦炎的患者,在行鼻中隔成形术、鼻窦开放术的同时行鼻中隔结节粘膜下剥离,美敦力动力系统吸切粘膜下组织,保护粘膜结节表面的正常粘膜,保证中隔粘膜的完整性,避免中隔粘膜表面创面出现。结果 31例患者术后7d中隔粘膜面见手术切痕,粘膜结节消失,中隔粘膜表面平整,中鼻甲、中鼻道暴露。随访6~12个月鼻中隔与中甲及鼻腔外侧壁无粘连,鼻中隔粘膜结节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粘膜瓣的微创手术治疗鼻中隔粘膜结节的方法,能有效防止鼻腔术后粘连,促进鼻窦术后的引流与恢复。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同期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治疗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174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外伤后4~10 d内同期行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加鼻骨骨折整复术,通过统计学分析鼻外形及鼻腔通气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总结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患者鼻腔外形及通气情况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重大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鼻骨骨折整复术适用于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鼻内镜下视野清晰,手术便于操作,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手术方法、术后疗效以及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327例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患者一并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32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鼻通气、嗅觉功能明显改善,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均未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治愈266例(81.3%),好转61例(18.7%);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一并同时手术后半年内无复发,窦口开放良好。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不仅可以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同时还可以完成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手术治疗,无需二次手术。患者痛苦少,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鼻甲外移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5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大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鼻中隔矫正组。联合治疗组33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外移术;鼻中隔矫正组22例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联合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8例,治愈率75.8%,好转率100.0%;鼻中隔矫正组痊愈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治愈率31.8%,好转率8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针对性行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外移术治疗,组织损伤小,效果好,安全,符合功能性治疗,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汉霞 《四川医学》2013,(11):1698-1700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鼻内镜联合手术疗效.方法 39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窦炎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鼻内镜鼻窦开放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所有患者鼻中隔矫正居中,无1例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或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 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的鼻内镜联合手术方式有效,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03~2004年83例(166侧)鼻中隔偏曲男性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者38例,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者45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Eccovision型声反射鼻测量计对以上患者进行测试,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发现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做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鼻腔总容积明显大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患者,而单纯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患者的疗效欠佳且不稳定.因此,笔者推荐对于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应施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加做单或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为简化命名并规范此类手术,建议将此手术命名为"鼻腔矫正术",并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此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即时修复鼻中隔术中黏骨膜破损的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8年-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14例鼻中隔偏曲及部分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的病人,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术中出现鼻中隔黏骨膜对穿性破损,立即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破损修补术,术中根据不同情况取自体鼻中隔软骨封闭穿孔,转移黏骨膜瓣或取生物膜补片进行了修复。结果 14例进行及时修复的病人,随访6个月,术后均没有出现鼻中隔穿孔。结论鼻内镜下及时修复鼻中隔手术中出现的对穿性破损,视野清晰,修补可靠;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的使用减少了患者的二次创伤与痛苦,易成活,是很好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