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开展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现状,探讨二级预防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社区更加有效地发展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2012年1-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8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对其进行访谈,将获取资料运用Colaizzi法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开展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5个主题,即政策支持缺乏、社区相关人员数量及质量有待提高、社区脑卒中二级预防开展不够深入、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缺乏认识、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信任。结论社区开展脑卒中二级预防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区护理人员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调动患者在社区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广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预防知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脑卒中预防知识问卷对在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脑卒中预防知识总分为(62.70±18.39)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较高者、女性患者的脑卒中预防知识水平较高;得分最低的项目是血压监测(43.09±25.77)分,患者在服药、运动及生活起居方面均存在认识误区。结论广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预防知识不容乐观,应引起社区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脑卒中一级预防健康教育应重点关注小学文化程度及男性高血压患者,并应关注患者在脑卒中预防中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探索综合医院、康复和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脑卒中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的真实工作开展情况, 为提升医疗系统脑卒中综合预防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 于2022年7—11月对18名综合医院医护人员、10名康复或养老机构医护人员、8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 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 运用Nvivo12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医院、机构、社区在脑卒中综合预防工作中均承担重要角色, 并积极开展合作;公众尚缺乏脑卒中综合预防意识与正确认知;专业医疗资源不足阻碍脑卒中综合预防的发展;医院、机构、社区脑卒中综合预防协同机制不甚完善。结论在目前的脑卒中综合预防中还存在公众预防意识不强、专业医疗资源不足、协同机制不甚完善等问题, 鉴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具有自身优势, 可通过明确各层次系统职责, 探寻高效可持续的协同合作机制, 从而提升医疗系统脑卒中综合预防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建立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死亡及危险因素水平的长效机制与资源管理模式。方法建立以区卫生局领衔,社区人群脑卒中防治体系,医院与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制度,2级医院医师进入社区讲解脑血管病预防知识,训练社区医生防治卒中水平,地段医院与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危险因素水平的调查与评估,提高社区居民防治脑卒中知识的知晓率及社区卫生对脑卒中的保健率。结果社区医生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合格率从培训前的21%提高到培训后的98%,社区居民防治脑卒中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社区卫生对脑卒中的保健率逐年提高,脑内血肿穿刺引流及溶栓病例显著增加,近4年长辛店地区脑卒中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下降。结论利用地段医院自愿与社区卫生整合防治脑卒中的方法是值得广泛推广的防治脑卒中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琴  王淑彬  苏璇  袁睿  高萌晞  国丽茹 《临床荟萃》2021,36(12):1073-1078
目的调查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遗留功能障碍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5-9月就诊于石家庄市桃园、裕强、东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问卷星平台形成,并由社区一线全科医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脑卒中相关资料,筛选脑卒中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2例,其中男性122例(52.6%),女性110例(47.4%);全部患者中有后遗症者99例(42.7%),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脂异常、冠心病、长期精神紧张、规律运动、脑卒中复发、血糖水平是否稳定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后遗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异常、冠心病、长期精神紧张、有过脑卒中复发为脑卒中遗留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规律运动、血糖水平稳定为保护因素,通过控制饮食、适当有氧运动以及药物干预使患者的血糖、血脂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于预防及减轻遗留功能障碍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再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对二级预防危险因素知识、控制态度的情况,为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开展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卒中危险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危险因素掌握不足,缺血性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不一致,控制力较低.结论: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二级预防的危险因素知晓率及控制率仍较低,需对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普及二级预防知识,提供规范的健康教育,开展有效脑卒中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姑息照护服务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深入了解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姑息照护服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规范发展居家姑息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非结构访谈,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晚期癌症患者开展定期随访、家庭病床、临时出诊等居家姑息服护服务,有待进一步拓展与完善;归纳影响居家姑息照护服务开展的3个主题为政策环境因素、服务供方因素、服务需方因素.结论:居家姑息照护服务的开展需要政策支持,完善杜区卫生服务和提高公众信任与理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在北京市城区基层医疗单位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宣武区、崇文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各选一家二级医院,对在这5家医院及其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的首次或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起病后3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残疾评估,定义BI<95为残疾。结果:入选并完成BI评估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71例,总残疾率为21.76%(233/1071),轻度和重度残疾分别占78.11%(182/233)和21.89%(51/233)。脑卒中残疾率随年龄增加、文化程度降低而上升(P<0.01),男性患者、脑卒中复发、伴有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抑郁患者的残疾率明显增加(P<0.05),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残疾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残疾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在社区病情稳定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20%患有残疾,年龄增加、脑卒中复发、合并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访谈社区脑卒中患者非家庭照顾者,剖析其照护情感体验,以期为更好地开展脑卒中患者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于2014年10—12月,访谈上海市杨浦区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脑卒中患者照护的15名陪护人员,了解其照护期间的情感体验,围绕访谈内容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根据访谈内容归纳出4方面的主题:照护工作加重了自身身体负担、对自身心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照护信心不足以及社会支持相对缺乏。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非家庭陪护人员的身心状况有待更多关注和提高,可通过组织体能锻炼、关注照顾者心理、提升专业知识以及增加社会支持来提升其照护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社区防跌倒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并实施,以有效规避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高危因素,降低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脑卒中患者163例,遵循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预防跌倒管理流程中各环节存在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制订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预防控制管理方案并实施。将2016年1—6月时数据设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内入户率、首次入户平均时间、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对跌倒风险因素的掌握程度、跌倒风险因素评估值及跌倒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后,护士入户率、首次入户平均时间、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率分别为88.30%、(3.02±1.51) d、14.81%,与2016年1—6月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第3、6个月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跌倒相关知识掌握度、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评分高于首次入户评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能有效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管理流程,控制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的风险因素,提高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跌倒相关知识掌握度,减少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社区护理     
李小妹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251-1251
社区及社区卫生服务1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出发点,指导卫生服务人员开展以社区为范围的群体及个体预防保健服务。需要社区有关人员,特别是卫生服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及其它人员的密切配合,以便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2.
社区护理     
李小妹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867-868
社区及社区卫生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工业化、城市化及人口老化速度的加快,与生态环境及人类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为适应公众的健康需求,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其重点是提高服务的有效性,保障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降低医疗费用,要求将服务的重心从医院扩展到以社区为基础的保健服务.但什么是社区?什么是社区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公众所需要的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是社区护士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规范化干预管理,让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提高自我治疗管理技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在我院社康中心注册管理的120例慢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社区干预管理,研究组实行规范化综合干预管理,干预管理时间为1年。干预管理前、后对两组患者在自我治疗药品的不良反应知晓情况、治疗期间遵医行为的依从性、日常自我规范管理情况进行问卷式调查,统计三项指标的优良率,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在干预管理时间内的平均复诊次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自我治疗药品的不良反应知晓、长期治疗期间遵医行为的依从性、日常自我规范管理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复诊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干预管理,是实现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全程、终身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高慢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解文静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709-1710
社区卫生服务是融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和康复为一体的、具有综合性和连续性、经济方便的卫生服务体系。我院为一个二级医院,位于市中心,管辖人口17031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2504人,占总人数的14.71%。患有慢性病1052人,其中高血压554人,糖尿病145人,冠心病284人,脑卒中69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在全国很多社区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规范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责权分明是提高高血压防治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社区护士在高血压综合防治中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社区护士职责任务不明确,防治措施不具体,健康指导不科学,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缺乏有效的评价措施来进行监督和促进等.因此,制定一个能够方便社区护士使用的高血压社区护理实用规范,对我国高血压防治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2011年2月我们针对目前社区高血压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借鉴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我国社区护理的实际情况,应用Delphi法,建立了一套适合社区护士采用的《高血压社区护理实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相似文献   

16.
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健康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55-1556
社区健康护理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会学、管理学、预防医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等知识为基础,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社区人群的健康进行管理的过程。社区健康护理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社区健康护理模式为安德逊的“社区作为服务对象”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社区护士心理现况的研究,提出有效维护社区护士心理健康的相关对策。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测试和调查吉林省卫生厅第二期社区护士骨干培训班68名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社区护士SCL-90中有8个因子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社区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区护士具备普通人和职业人双重角色特征,子女教育及人际关系等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知识匮乏及心理调节能力不足是导致社区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影响其生活及工作质量的最重要原因。结论社区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刻不容缓,并提出改善社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在编护理人员流失的相关因素与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中心2006年6月~2008年5月非在编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找出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针对原因,通过对非在编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2008年6月~2010年5月非在编护理人员的流失数比2006年6月~2008年5月减少了31%。结论非在编护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使非在编护理人员流失明显减少,稳定了护理人员队伍,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素钠生理盐水浸泡导管预防 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拟置入PICC的住院患者共计78例,按置管时间分为实验组39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按PICC操作规程置入导管。在置管前,对照组常规先采用生理盐水20 ml预冲导管,然后将PICC导管浸泡其中5~10 min后置入导管;而实验组先采用肝素钠生理盐水20 ml预冲导管,然后将PICC导管浸泡其中5~10 min后置入导管。结果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3.2%,实验组为5.2%,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肝素钠生理盐水浸泡导管,对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压疮(pressure ulcer)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一直是护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而其发生机制却并不完全明确,笔者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总结和探讨压疮形成的相关机制,为研究压疮的形成机制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