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神经病学症状、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入院第一天、第3天、第7天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测定,并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RP水平(18.80±27.79mg/L)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病、梗死面积、神经缺损有正相关性。结论CRP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作为预测脑梗死的梗死灶面积和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林群  马晓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44-174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的血CRP进行测定,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后24 h血CRP浓度即开始升高,CRP在脑栓死患者、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两者较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CRP增高(P<0.01)。病情越重血浆CRP水平越高。结论:血浆CRP是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和预后的特异性指标,适时终止或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以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及并发多脏器衰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刘志通 《河北医药》2012,34(1):104-104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 stroke),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而急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发病最多且危险性最高的一类.急性脑梗死多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其中缺血后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导致进一步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1].本文报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发病3d内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24h内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并与同期11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血清CRP比较,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CRP异常率及含量依次增加(均为P<0.01)。治疗4周后,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正常组的好转率80.77%,明显高于CRP异常组的57.35%(χ2=7.3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RP水平增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早期测定CRP有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4、30、60、180、360d等时间段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CRP浓度,统计两组患者1年内脑梗死复发的例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阿托伐他汀钙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并把血清CRP水平维持在较低位置,降低了脑梗死的复发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明显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具有抗炎作用,能将CRP水平维持在较低的位置,降低了脑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献丹  郑阿迈 《江西医药》2004,39(5):329-33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在脑梗死中意义。方法 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大面积、小面积及腔隙性梗死组,并设健康对照组,观察上述组别CR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较健康对照组CRP值显著升高,而且在不同组别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RP值随梗死面积增大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CRP水平升高。CRP升高,可损伤脑组织。血CRP水平,可作为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转归、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8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7、14、21、28d的血清中CRP水平,并与8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血清中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起病第3d脑梗死组CRP浓度为(12.5±4.3)mg/L,又明显高于对照组[(3.5±1.1)mg/L]。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4例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测定,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清hs-CRP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不仅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性反应且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将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hs-CRP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期间无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郭丽萍  王红珍  高良 《河北医药》2010,32(19):2653-2654
目的研究老年稳定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相关因素,为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32例处于临床稳定期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15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hs-CRP与血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N)和空腹血糖(FPG)的水平,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hs-CRP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组hs-CRP、UA、FN和收缩压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脑梗死组hs-CRP与FN、UA、FPG有相关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354、0.234、0.214,P〈0.01)。结论稳定期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较高水平的hs-CRP,FN、UA、FPG是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30例为腔隙性脑梗死(A组,梗死灶直径≤15mm),另30例为非腔隙性脑梗死(B组,梗死灶直径>20mm),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检测其Hcy、hs-CRP的含量.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述指标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Hcy、hs-CRP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亦明显低于B组[(18.6±5.7)μmol/L vs.(23.5±6.5)μmol/L、(4.2±1.3)mg/L vs.(5.7±1.8)mg/L](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血清内Hcy、hs-CRP的浓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0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含量。结果阿托伐他汀钙片组治疗后血清CRP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CI患者82例(ACI组)及健康对照者3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ACI组又分为轻型亚组30例,中型亚组27例,重型亚组25例。分别对ACI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脑梗死轻、中、重型亚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7.63±1.26)、(11.76±1.52)、(16.49±2.38)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8±2.3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亚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的(1.18±0.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I组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判断病情及评价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确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96例.按发病时间分成四组,在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利用全自动特种蛋白仪.对Hs-CRP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利用同样方法进行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血浆Hs-CRP异常率77%,数值为(16.44±10.27)mg/L,与对照组(3.66±1.3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4,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血浆Hs-CRP水平明显增高,说明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建军  李继  石小强 《河北医药》2010,32(19):2700-2701
目的探讨抗抑郁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病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进行评定,对伴有抑郁障碍者和评定总分≥17分者确定为抑郁障碍,共6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心理干预组,每组30例,28例无抑郁障碍者作为对照组,药物组采用常规治疗+氟西汀,心理干预组常规治疗+心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CRP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药物组的CRP水平下降较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氟西汀抗抑郁治疗的同时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喇俊荣 《河北医药》2011,33(10):1520-1521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均高。近年来,随着对脑梗死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疾病早期过程的炎性反应及其损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炎性介质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其中轻度患者21例,作为病情轻度组;病情中度患者36例,作为病情中度组;病情重度组患者共23例,作为病情重度组。同时选择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者共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上述对象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天、第3天、第14天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发病第3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发病后第1天和发病后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重度组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病情中度组和病情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监测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含量,并根据梗死灶面积大小分组,分析各组与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CRP浓度为(11.2&#177;2.38)mg/L,而对照组为(2.32&#177;0.84)m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4.70&#177;1.52)mg/L,中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9.21&#177;2.23)mg/L,与小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17.46&#177;3.68)mg/L,与小梗死灶组及中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孙会秀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57-105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UA和hsCRP水平,脑梗死组按病灶大小和病情轻重分三组(大病灶组、中病灶组、小病灶组),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组UA、hsCRP水平的不同。结果脑梗死组UA(357.46±69.42)μmol/L、hsCRP(16.48±2.87)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35.24±71.56)μmol/L、(1.39±1.07)mg/L](t=6.271、5.923,均P〈0.01);脑梗死组中大、中病灶组UA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小病灶组(t=3.242、2.965、3.531、4.351,均P〈0.05),大病灶组UA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病灶组(t=3.682、3.54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A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且对预测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受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03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根据多普勒彩超有无检出颈动脉斑块分为有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组(n=64)和无颈动脉斑块的对照组(n=39),对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P、脂蛋白A1以及B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和血糖水平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其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受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