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原位肝移植术(OLT)中的抗凝与纤溶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14例肝病患者施行肝移植手术中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 发现在OLT术中,抗凝系统活性经历从升高到降低,随后重新升高的过程.纤溶系统随手术进行而加强,并且在重新灌注5min和灌注1h时达到最高点.结论 准确及时地监测肝移植过程中止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是进行有效调控出凝血平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位肝移植术(OLT)中的抗凝与纤溶功能的改变。方法对14例肝病患者施行肝移植手术中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发现在OLT术中,抗凝系统活性经历从升高到降低,随后重新升高的过程。纤溶系统随手术进行而加强,并且在重新灌注5min和灌注1h时达到最高点。结论准确及时地监测肝移植过程中止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是进行有效调控出凝血平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术前肝功能与肝移植术后并发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移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肝移植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将直接影响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存活率。文献[1]报道,肝移植术后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死率为42%,努力提高肝移植患者术后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是肝移植面临的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肝功能对肝移植术后并发MODS患者预后的影响,强调肝移植术前患者的高危因素的纠正。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凝血与纤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肝移植病人移植手术前和手术后1天、2天、1周、2周、1月、2月的血小板、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测定,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终末期肝病病人PT、APTT、TT明显延长,Pit计数、Fg、FIX:C、AT-Ⅲ及PLG明显降低,D-Dimer明显升高,行肝移植术后,上述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肝移植病人作Plt、PT、APTT、TT、Fg、FIX:C、AT-Ⅲ、PLG及D-Dimer有助于肝移植手术病人止、凝血功能的监测。也是判断手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脑出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确诊为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患者12例作为脑出血组,按1∶4比例选择48例同期施行肝移植术但术后无并发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脑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前入住ICU、Child分级、血红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APTT和血小板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脑出血之间存在关联;术前Child分级(P值=0.022)和术中出血量(P值=0.025)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Child分级和术中出血量是影响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这一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肝移植病人移植手术前和手术后1天、2天、1周、2周、1月、2月的血小板、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测定,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 终末期肝病病人PT、APTT、TT明显延长,Plt计数、Fg、FⅨ:C、AT-Ⅲ及PLG明显降低,D-Dimer明显升高,行肝移植术后,上述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肝移植病人作Plt、PT、APTT、TT、Fg、FⅨ:C、AT-Ⅲ、PLG及D-Dimer有助于肝移植手术病人止、凝血功能的监测,也是判断手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脑出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确诊为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患者12例作为脑出血组,按1:4比例选择48例同期施行肝移植术但术后无并发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脑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前入住ICU、Child分级、血红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APTT和血小板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脑出血之间存在关联;术前Child分级(P值:0.022)和术中出血量(P值=0.025)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Child分级和术中出血量是影响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这一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r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m,DIC)中的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6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1)APL-初诊组PLT、Fb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D-Dime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APL-CR组各项纤溶及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3)动态监测APL并DIC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发现,APL-CR组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早于获得CR的时间,而且凝血指标的恢复早于纤溶指标的恢复。结论: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监测,对APL患者早期DIC的诊断、指导临床积极进行纠正治疗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的重型肝炎患者55例,分别于术前、手术1 h、无肝10 min、新肝5 min、新肝期3 h,抽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采用Sonoclot凝血分析仪测定床边活化凝血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 rate)及血小板功能(PF)的变化,记录凝血物质用量、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与术前值相比:应用凝血物质后,PT在手术1 h及无肝10 min缩短,纤溶酶活性在手术1 h下降(P<0.05),ACT、TT在无肝10 min进一步改善(P<0.05);关腹前凝血速率明显低于术前值(P<0.05或0.01),PF增高.结论:重型肝炎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差而复杂,护士应密切观察术中出血的情况,及时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使用凝血物质,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何丽仪  高明榕  王越秀 《全科护理》2014,(12):1115-1117
[目的]加强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病人的监测与护理,及时发现肝移植术后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158例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肝移植术后并发腹腔大出血病人的抢救护理措施:首先了解病人术中出血量及凝血功能,术后24h~48h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腹腔引流液以及尿量的改变、液体的复苏等。[结果]术后本组病人28例并发腹腔大出血,经积极抢救护理,其中6例需行止血手术,能好转并转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21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加强对病人术后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引流液的监护与观察,及时发现腹腔内出血,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肝移植术后腹腔大出血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肝移植围术期的出血是一个棘手问题,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有完善的实验室监测及合理的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凝血系统、纤溶系统会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本研究对2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止血和凝血功能参数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2.
影响肝移植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肝移植术后MODS患者的术前及术后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明确使其病死率上升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 5 4例肝移植术后并发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 ,将 2组的APACHEⅢ评分、术前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和生化指标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之间APACHEⅢ评分、术前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血液和生化指标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浓度、尿素氮、肌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及转氨酶、胆红素浓度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影响肝移植术后MODS患者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手术以外的多因素应得到重视 ,以期提高术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受体移植前后6项凝血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移植受体移植前后6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Cou lter公司ACL-200型血凝仪及MAXM血液分析仪测定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血小板及出凝血系列指标,并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肝硬化患者组,肝移植术前血小板计数(PLT)和纤维蛋白原(F ib)偏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肝移植术后全部凝血指标都有改变。肝癌患者组,肝移植术前各项凝血指标总体水平大致正常,肝移植术后PLT和F ib降低,PT、APTT、TT延长,INR升高在新肝期最显著。结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凝血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 lastography,TEG)监测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43例PHT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TEG监测,比较其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结果:凝血参数方面:术前术后R值没有明显变化,K值显著降低;α角、MA、CI及TPI显著升高。纤溶方面:EPL、CL30、LY60等观测值术前术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凝血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术后纤溶系统处于正常范围,较术前没有明显变化。脾切除断流术围手术期TEG监测对判断PHT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状态有重要意义,可为术后止血及抗凝治疗时机的掌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心房纤颤(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状态。方法:所有受试对象均在入院时抽取静脉血送检凝血、纤溶功能指标。结果:慢性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Fb、D-dimer及VWF:Ag明显增高,与单纯房颤组(对照组)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5);而APTT、PT虽短于对照组,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发病时Fb、D-dimer及VWF:Ag明显增高,反映了这些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的紊乱,同时也间接预示凝血、纤溶指标增高的慢性房颤患者有可能出现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黎昌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5700-5701
对进行肝移植术的患者应用不同的人工胶体,观察其对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将进行肝移植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聚明胶肽,观察组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对比观察两组术前及术毕的APTT、PT、TT、FIB及PLT等凝血功能。与手术前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PT、APTT、TT延长,FIB和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凝血指标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对肝移植术患者应用聚明胶肽与6%羟乙基淀粉130/0.4进行血液稀释,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凝血功能,安全可靠,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方法:19例行原位肝移植术晚期肝病患者,观察在术前(T0)、手术60 min(T1)、无肝10 min(T2)、新肝5 min(T3)和新肝120 min(T4)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PL),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 rate)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分析Sonoclot监测结果与常规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与T0比较,T3时ACT、APTT明显延长,PL明显升高,PLT及PF均降低(P<0.05).(2)ACT与APTT,凝血速率与FIB浓度在T0~T4明显相关(P<0.05);PF与PLT计数在T0和T4明显相关(P<0.05),而在T1~T3无明显相关性(P>0.05).(3)Soncolot能够及时反映机体纤溶亢进及低凝状态.结论: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能对肝移植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作出较为快速、准确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凝血、抗凝活性,探讨手术方式本身对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规律,为评估人工关节置换后的血栓性疾病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3 d检测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指标(抗凝血酶Ⅲ、抗Ⅱ因子活性),纤溶指标(D-二聚体),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术后即刻减低(P<0.05),术后24 h,3 d增高(P<0.05);术后抗凝血酶Ⅲ、抗Ⅱ因子活性较术前降低(P>0.05);D-二聚体术后即刻、术后24 h增高(P<0.05),术后3 d恢复正常(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存在凝血活性增强,抗凝活性变化不明显、纤溶活性增强的失动态平衡状态,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倾向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方法:19例行原位肝移植术晚期肝病患者,观察在术前(T0)、手术60min(T1)、无肝10min(T2)、新肝5min(T3)和新肝120min(T4)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PL),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rate)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分析Sonoclot监测结果与常规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与T0比较,T3时ACT、APTT明显延长,PL明显升高,PLT及PF均降低(P<0.05)。(2)ACT与APTT,凝血速率与FIB浓度在T0~T4明显相关(P<0.05);PF与PLT计数在T0和T4明显相关(P<0.05),而在T1~T3无明显相关性(P>0.05)。(3)Soncolot能够及时反映机体纤溶亢进及低凝状态。结论: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能对肝移植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作出较为快速、准确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m,DIC)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45例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1.AL治疗前Fb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lt;0.01),D-Dime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lt;0.01)。2.AL治疗后各项凝血及纤溶指标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PT、APTT、Fbg及D-Dimer是急性白血病合并DIC的重要观察指标,对AL患者早期DIC的诊断、指导临床进行纠正治疗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