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性粒细胞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 ,在机体起消灭病原体和组织损伤双重作用。呼吸爆发是中性粒细胞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现就麻醉药物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和丙泊酚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氯胺酮、丙泊酚在体外对佛波酯(PMA)刺激后人中性粒细胞(PMN)呼吸爆发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健康人静脉血(n=5),分为对照组(C组),氟胺酮1、2、3组(K1、K2、K3组),丙泊酚1、2、3组(P1、P2、P3组),氯胺酮、丙泊酚终浓度分别为0、3、30、300μg/ml和5、50、500μg/ml,以全血法测定PMN呼吸爆发强度(DHR标记,流式细胞法)。结果:氯胺酮、丙泊酚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MA刺激后PMN的呼吸爆发强度,P2、K3、P3组呼吸爆发强度均非常显著地低于C组(P<0.01),丙泊酚的抑制效应又强于对应浓度的的氯胺酮(P2 vs K2,P<0.05;P3 vs K3,P<0.01)。结论:氯胺酮、丙泊酚抑制PMN呼吸爆发的作用,可能会影响到围术期病人的免疫状态,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在机体起消灭病原体和组织损伤双重作用。呼吸爆发是中性粒细胞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现就麻醉药物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对肺癌根治术患者中性粒细胞(PMNs)呼吸爆发的影响。方法32例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16):对照组(C组)和保温组(W组)。C组术中仅以毛毯等常规保温措施保温;W组还使用加温毯和输液加温器保温,以维持术中核心体温不低于基础值。静脉注射芬太尼、咪达唑仑、异丙酚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吸入异氟醚和氧化亚氮维持麻醉。于术前(基础值)、术中(关胸前冲洗胸腔后即刻)和术毕(缝皮结束)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常规、PMNs活化率及其活性氧(ROS)产量。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术中和术毕时WBC计数及PMNs百分比均升高(P〈0.05),2组间WBC计数和PMNs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刺激状态下(加入佛波酯):与术前相比,2组术中、术毕时PMNs活化率均升高,W组术毕时ROS产量升高(P〈0.05),W组术毕时ROS产量高于C组(P〈0.05);在静态下(加入磷酸盐缓冲液):与术前相比,C组术中PMNs活化率和术中、术毕时ROS产量均降低(P〈0.05),W组术中PMNs活化率、术中及术毕ROS产量均高于C组(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中保温可保持静态下活化PMNs的数量和ROS产量,并增强刺激状态下PMNs的ROS产量,但对活化的PMNs数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中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氟醚、七氟醚与吸入一氧化氮(NO)联合应用对机体的呼吸功能、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活性以及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6头幼猪随机分为六组,I组为机械通气组(对照组),11组为NO吸入组.Ⅲ组为异氟醚吸入组.Ⅳ组为异氟醚 NO吸入组,V组为七氟醚吸入组.Ⅵ组为七氟醚 NO吸入组。记录各时点呼吸功能参数和循环指标变化,并对肺泡灌洗液作生化测定。结果Ⅲ、Ⅳ、Ⅴ与Ⅵ组的PS活性较Ⅰ组下降.上述四组通气结束时点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较同组基础时点下降,而Ⅱ组PS活性较Ⅰ组无显著变化,通气结束时呼吸功能较基础时点无显著变化。结论吸入麻醉药对呼吸功能和PS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吸入NO本身对其无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并未加重吸入麻醉药对呼吸功能和PS影响。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计数及释放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影响。方法:20例CPB患者分别于转流前、转流30分、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分及术后2、12和24小时进行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β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E4)及5-羟色胺(5-HT)的测定,并统计术后显著出血的例数。结果:BPC在转流期间显著下降,但仍高于50×10^9/L。G  相似文献   

9.
10.
用单次呼吸CO2曲线的方法研究了心脏手术中和CPB停机早期呼吸功能的经时变化。结果显示:PaCO2虽经调节通气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a-etDCO2和A-aDO2在CPB后明显增大。CO2产生量在CPB后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使分钟通气量相应增加,平均气道压增高。总顺应性在CPB后有降低倾向。生理死腔率和肺泡死腔率在CPB后增加。结论认为,体外循环后早期呼吸功能降低的原因,主要是肺低灌注导致的通气/血  相似文献   

11.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肠缺血/再灌注(I/R)时中性粒细胞(PMN)呼吸爆发活性的变化.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缺血45 min,缺血45 min再灌注60min、120min、360min等5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45min后复流,复制I/R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同样的手术操作但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在各时间点分别取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并分离PMN进行化学发光(CL)测定.结果:肠I/R损伤过程中,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MN的CL峰值无明显差异(P>0.05),再灌注组PMN的CL峰值均明显升高(P<0.01).肠缺血组白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降低,再灌注后开始回升,再灌注360 min时白细胞计数最高.PMN化学发光峰值变化和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r=0.748,P<0.05).结论:肠I/R损伤可激活循环中的PMN,使血中的PMN数量增加,PMN的呼吸爆发化学发光活性明显升高,可能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和器官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两种中性粒细胞(PMNL)分离制备方法下观察异丙酚对PMNL呼吸爆发活性的作用,以探讨不同PMNL制备方法对其呼吸爆发作用测量的影响。方法 将治疗剂量和10倍治疗剂量的异丙酚(6μg·mL-1,60μg·mL-1)与PMNL进行孵育,分别以大肠杆菌(E.coli),12-肉豆蔻酰-13-乙酰佛波酸(PMA)或N-甲酞甲硫酰亮氨酚苯丙氨酸(FMLP)诱导产生呼吸爆发作用。所有标本均分为两份,分别经Ficoll分离法制备后使用,或以全血法直接测定。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生呼吸爆发作用而产生过氧化物的PMNL百分数。结果 在Ficoll分离组中,与对照组比较,6μg·mL-1和60μg·mL-1异丙酚显著抑制FMLP诱导的PMNL呼吸爆发作用(P<0.01),60μg·mL-1异丙酚显著抑制PMA诱导的PMNL呼吸爆发作用(P<0.01);全血法组中60μg·mL-1异丙酚对FMLP和 E.coli诱导的 PMNL呼吸爆发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采用Ficoll法与全血法制备的PMNL比较,测定的异丙酚对呼吸爆发(以PMA和FMLP诱导)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治疗剂量和10倍治疗剂量的异丙酚对于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活性有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法测定PMN的呼吸爆发作用与PMN的分离制备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于建华李守先张哲宋惠民宋洁杨雪梅体外循环(CPB)手术对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损害作用,使患者术后处于易感染状态,免疫清除能力减弱,导致术后感染率和肺、肾、凝血功能不全发生率增高[1~3]。我们通过测定围术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主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病儿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2例;用药组于术前和主动脉开放前经气管插管注入天然猪肺PS(总量150mg/kg),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围CPB期肺动态顺应性和呼吸指数,气管插管维持时间。动物实验用小型猪20头,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0头;对动物左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健康志愿者体外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MNs)呼吸爆发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12名,年龄20~40岁,体重55~65kg,取肘静脉血5 ml抗凝.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立实验因素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实验水平数为5水平,即瑞芬太尼空白对照、溶媒(甘氨酸)对照、瑞芬太尼5、50、500 ng/ml和异丙酚空白对照、溶媒(脂肪乳)对照、异丙酚5、50、500μg/ml,用正交表L25(56),观察药物对静息状态和脂多糖(LPS)激活状态下PMNs呼吸爆发的影响,静息状态的PMNs不用LPS进行刺激,按实验设计方案加入相应药物孵育3 h;激活状态的PMNs根据用药时机分为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加入相应药物孵育1 h,再加入LPS(终浓度1μg/ml)孵育2 h;治疗性用药首先加入LPS(终浓度1 μg/ml)孵育1 h,再加入相应药物孵育2 h.结果 瑞芬太尼50 ng/ml可增强静息状态下PMNs的呼吸爆发;各剂量瑞芬太尼治疗性用药均可增强LPS激活状态下PMNs的呼吸爆发(P<0.05),预防性用药对PMNs的呼吸爆发无影响(P>0.05).各剂量异丙酚及脂肪乳可降低静息和LPS激活状态下PMNs的呼吸爆发(P<0.05),但各剂量异丙酚与脂肪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静息状态下和激活状态下PMNs呼吸爆发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结论 瑞芬太尼对PMNs呼吸爆发的影响可能与PMNs所处的状态、用药剂量及用药时机有关;异丙酚的溶媒可抑制PMNs的呼吸爆发,而异丙酚本身无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与PMNs所处的状态及用药时机无关;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PMNs呼吸爆发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病儿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2例;用药组于术前和主动脉开放前经气管插管注入天然猪肺PS(总量150mg/kg),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围CPB期肺动态顺应性和呼吸指数,气管插管维持时间。动物实验用小型猪20头,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0头;对实验动物左右心房血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和MDA的含量,肺组织含水量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体外循环术后各时点用药组肺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呼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病儿对照组气管插管维持时间为13.75小时,而用药组为8.87小时(P<0.01)。动物实验与对照组相比较,外源性PS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肺内隔离,抑制肺内趋化因子TNFα的释放,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终产物MDA的产生,且病理形态学证实肺损伤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预防性应用外源性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肽酶是否减轻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方法28例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抑肽酶组,各14例。于CPB前(T1)、主动脉开放后10min(T2)、CPB结束后10min(T3)、60min(T4)监测胸肺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同步监测吸入气氧浓度(FiO  相似文献   

18.
吸入麻醉药对离体鼠肝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离体鼠肝线粒体在体外研究了七氟醚、安氟醚、异氟醚、氟烷对其呼吸功能的影响。这四种吸入麻醉药在高剂量(〉80μl/2.5ml)时均可对以琥珀酸为底物的ADP刺激的Ⅲ态线粒体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氟烷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而且在高于临床剂量时,氟烷明显降低磷氧比(P/O)和氧化磷酸化效率(OPR),其它三种药物无类似作用。结果提示这四种药物均可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均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并以氟烷为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31例OPCAB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62±11)岁。术前临床诊断:稳定型心绞痛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16例,Ⅳ级2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3例。术后24 h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2例,48 h内9例,72 h内15例,72 h后5例。术后48 h因低氧血症不能脱离呼吸机的患者主要采用高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的方法,拔除气管内插管6 h后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利尿剂、呼吸机辅助呼吸,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酌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和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结果 31例患者中29例痊愈,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随访29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随访率100%。1例术后1年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2年死于食管癌;3例患者有哮喘发作,1例患者NYHAⅢ~Ⅳ级,2例轻度活动后有气促症状,其余患者NYHAⅠ~Ⅱ级,无心绞痛发作,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OPCAB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积极改善心功能,消除肺间质性水肿,恰当使用呼吸机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术后镇痛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随着对疼痛机制和方法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提但积极早期治疗术后疼痛,但不同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对术后呼吸功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