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针刺伤现况并分析原因,以探讨有效的针刺伤防护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的针刺伤案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164例针刺伤,其中医生71名(43.29%),护士81名(49.39%),其他医务人员12名(7.32%)。2013年发生针刺伤事件47例(28.66%),2014年54例(32.93%),2015年63例(38.41%)。医疗器械为受污染器械的有152例(92.68%),医疗器械污染情况未知的有9例(5.49%),而未受污染的器械仅为3例(1.83%)。164例针刺伤发生地点以手术室最多(67例,占40.85%);针刺伤发生部位以手指的发生率最高(141例,占85.98%);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粗心、工作繁忙或者未按规范操作为主(115例,占70.12%),医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工作经验不足者最多,占52.11%,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以粗心、工作繁忙或者未按规范操作者最多,占93.83%。结论医务人员针刺伤案例逐年增多,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设,改善医疗环境等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淑梅 《中国校医》2011,25(12):916-917
<正>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损伤,约有20%的疾病能经此途径传播。急诊科就诊的病人多、病种多、病情急、流动量大,且诊断不明确,因此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处理病人时,受到职业伤害的危险性就明显增加。而急诊科又是临床实习护生必须  相似文献   

3.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工作时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马来西亚的Tan将职业损伤分为: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损伤。为了解医护人员职业损伤情况,对山东省潍坊市33所医院的9 168名职工进行问卷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制定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76名锐器伤的医务人员职业分布、工龄以及追踪观察锐器伤后处理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6名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中,临床护士15人占19.74%,实习护士23人占30.26%,护工7人占9.21%,技师3人占3.95%,临床医师11人占14.47%,实习医师17人占22.37%;按工龄分段,工龄<5年的38人占50.00%,工龄6~15年的25人占32.89%,工龄>16年的13人占17.11%;通过追踪观察发生锐器伤后1~6月,2人<6个月未到复查时间,其余74人已结束追踪观察,无血源性传播疾病发生.结论 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的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将有助于减少医务人员的锐器伤.  相似文献   

5.
黄建平  朱柳宾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098-1099
目的了解皮肤性病科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特点及分布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防止职业损伤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健康水平。方法对柳州市不同等级医院548名从事皮肤性病工作的医护人员和221名行政后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1.5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医生和护士的职业损伤率分别为61.13%和65.37%,医护人员损伤率显著高于行政后勤人员(14.93%);三级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率高于一、二级医院(χ2=6.44,P0.05);心理损伤和物理损伤居职业损伤的前2位;护理人员为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结论柳州市皮肤性病科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率很高。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加强高危人群防护,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雪娇 《中国校医》2015,29(3):186-187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探讨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因素,以便针对性的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南京某医院实习的护生共计113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4.4%的临床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过针刺伤。其中66.1%的护生在整理用物及处理废弃物的时候发生针刺伤。43.1%的护生违规操作,回套针头发生针刺伤。仅9.2%的护生能正确对伤口进行处理。27.5%的护生对针刺伤可能引起的严重的感染不了解。57.8%的护生进入临床前没有进行体检和预防接种。结论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淡薄。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系统的岗前职业安全教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职业防护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市、区、乡镇及村级医疗卫生单位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职业防护现状,为开展医护人员艾滋病诊疗技术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全市不同医疗卫生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医务人员艾滋病的一般防治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但对一些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存在认识误区;不同级别、不同专业人员对艾滋病防治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职业防护情况存在差异。[结论]在开展全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应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诊疗、流行病学、消毒和职业防护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针刺伤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针剌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为针刺伤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相关资料.方法根据发生针刺伤人员的工龄、类别、发生地点、操作环节、工作量及暴露源分布等设计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报告登记的155例次针刺伤(125名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伤的高危因素是工作年资低、对针刺伤危害认识不足、针头回套、针头裸露和工作忙乱.结论加强全员培训、及时处置使用后的针头、避免针头裸露、禁止针头回套、合理调配人员等措施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贾继红 《现代保健》2009,(20):131-131
1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1.1防护意识薄弱 针刺伤后易发生感染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m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目前,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依然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较弱。护理人员在成长的过程中,专业能力逐步成熟,角色逐步完善,工作内容增多,将注意力放在重点工作上,对于治疗后的拔针只是习惯的机械性地去做。长期以来只强调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而忽略了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阶段的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导致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利用防护具来保护自己,未形成良好的习惯,主要见于接触乙肝患者及其血液的工作人员,有31.68%的人未注射乙肝疫苗,戴手套穿刺输液者仅占31.93%。调查表明大多数护理人员需要避免针刺伤的知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23.15%的护理人员在使用注射器后,习惯性将针帽再套上。总的看来,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相关知识缺乏。  相似文献   

10.
综合医院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报告在非洲1例被针剌伤而传播感染HIV开始,人们就意识到医务人员有职业暴露被HIV感染的风险[1].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随时可能有与HIV/AIDS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HIV职业暴露随时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1.
医护人员职业接触的调查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和分析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职业接触情况,以便制定新的方案和措施来减少医护人员感染.方法 调查统计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发生的223例职业接触个案.结果 223例职业接触中医生发生60例(26.91%),护士发生154例(69.06%),护工发生9例(4.04%),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接触概率最高(P<0.001);术科病区发生率均高于非术科病区,其中手术室发生64例(28.70%),骨科病房发生49例(21.97%),内科病房发生36例(16.14%),急诊室发生23例(10.31%);职业接触原因:经皮拔针时发生61例(27.35%),手术中发生57例(25.56%);职业接触后服药率较低.结论 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接触概率很高,应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接触知识教育,增强职业接触防护意识,严格按各项操作要求,预防锐器伤和黏膜暴露,阻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内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某教学医院100名内科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针刺伤多发生在护理人员操作中(47.0%),工作量大、紧张繁忙是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工作年限越长,发生针刺伤的概率越小,工作年限与针刺伤的发生有很大关系(x2=14.790,P<0.01).结论 需加强对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硬件建设,减少护理人员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针刺伤现状与预防意识,增强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手术室人员进行有关针刺伤情况和防护知识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4.29%,手术医师针刺伤发生率为44.35%。多数医护人员针刺伤后,应急措施选择盲目,仅有38%的人刺伤后检查,且有18.67%的人对其置之不理。对针刺伤产生的原因认识不足,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率高,其原因主要为工作繁忙,患者多。32%对针刺伤危害的认识不足,7.33%操作不熟,违反流程,而26.67%因缺乏防护器具产生针刺伤。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相关保护意识淡薄,知识匮乏,刺伤率发生高,且此现象在不同科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医护人员对于针刺伤的预防、危害、处理措施等相关知识不足,应加强相关职业安全知识的教育及针刺伤的护理,建立完善的刺伤防护系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和环节,探讨有效的锐器伤预防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并对2011年8月医院所有可能接触锐器的医务人员进行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与同时段上报上海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内部监测网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两年内网上上报锐器伤26例,以针刺、外科器械损伤为主;锐器伤人员以年龄<25岁、护士、消化内科及普外科为主,分别占61.5%、50.0%、26.9%、19.2%;锐器伤发生率网上上报明显低于问卷调查方式(X2 =4.894,P=0.034).结论 年轻护士、外科医务人员的针刺伤最多见;行政部 门需加强器械规范操作、职业安全及自我防护意识、网上准确上报锐器伤等方面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执行情况,探讨预防对策,为建立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石家庄市1所口腔专科医院及6所综合医院口腔科的临床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医师149名、护士137名,1年内医师与护士皮肤锐器伤发生率分别为87.92%与85.40%,医师与护士黏膜暴露发生率分别为85.23%与68.61%;医师锐器伤种类占前3位的是注射器针头、钻针、扩大针和锉,分别占18.94%、16.71%、16.16%,护士锐器伤种类占前3位的是注射器针头、扩大针和锉、探针,分别占22.52%、13.74%、12.21%;乙型肝炎疫苗平均注射率为92.72%,注射后确定抗体阳性的占50.00%;临床上正确的防护措施执行率较低.结论 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较高,职业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措施执行不到位,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技术,建立职业安全管理机制,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Medical students face the threat of needle stick injury with the consequent risk of acquiring blood-borne infection by pathogens such as HIV, Hepatitis B and Hepatitis C while performing their clinical activities in the hospital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417 final year medical students from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UKM), University Malaya (UM) and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UPM).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cases and episode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among them in the past year. This study was also done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this problem. The factors were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duration of exposure, level of knowledge of blood-borne diseases and Universal Precaution, perception of risk of blood-borne diseases and level of practice of Universal Precaution. The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among medical students was 14.1% (59 cases). The total number of episode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was 87 and the incidence of episodes among respondents was high i.e. 20.9%.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episode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occurred in Obstetric & Gynaecology postings, followed by Medicine and Surgery. For clinical procedures, venepuncture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followed by setting up drips and giving parenteral injec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students who had needle stick injury (cases) had lower scores in the practice of Universal Precautions than non-cases (p<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practice of Universal Precautions and the number of episode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i.e. the higher the score for the practice of Universal Precautions, the lower the number of episodes (beta=-2.03 x 10(-2), p<0.05). This study showed that medical students are at risk of needle stick injury and blood-borne infections during their clinical activities while performing procedures on patients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were poor at practising Universal Precautions. Therefore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y the management of the universities and medical students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水平,为制定精神科的结核病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调查问卷(问卷问题分别对应2016版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对319名精神科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结果】319名精神科医护人员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5条的总知晓率为61.3%(977/1 595)。56名男性精神科医护人员对5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57.5%)低于263名女性精神科医护人员(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P0.05)。93名精神科医师对5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68.2%)明显高于226名精神科护士/师(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4,P0.01)。75名有精神科肺结核病区培训经历的医护人员对5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75.7%)明显高于244名无精神科肺结核病区培训经历的医护人员(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1,P0.01)。【结论】应加强精神科医护人员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普及教育,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合并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林  白玉杰  徐馈  訾雪梅 《职业与健康》2014,(10):1358-1360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防治工作人员丙肝防治知识、病例诊断和疫情报告标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丙肝疫情报告质量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周口市辖区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606名医务人员进行一对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6%的调查对象能完全正确回答如何预防丙肝,市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回答正确率高于乡级医院(χ^2=13.9,P〈0.01),调查对象所在业务部门回答正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检验部门(52.0%)高于诊治部门(37.0%),诊治部门高于防保部门(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P〈0.01);35.8%的人能够正确回答丙肝的诊断标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市级医院医务人员回答正确率高于县级医院,县级高于乡级,检验部门人员回答正确率高于防保部门,防保部门高于诊治部门,回答正确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高;17.7%能完全正确回答丙肝疫情报告标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级别越高,回答正确率越低,防保部门业务人员回答正确率高于诊治部门,诊治部门高于检验部门,回答正确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增高。结论该市医务人员丙肝防治知识、丙肝诊断与报告标准掌握情况均较差,并受到所在医院级别、所在业务部门及工作年限的影响。提示应提高医务人员丙肝防治业务技术水平,通过医务人员这一平台,向广大患者传播正确的丙肝防治知识,提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从而遏制丙肝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及医疗纠纷认知.方法:抽取广东省6家乡镇卫生院407名医务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2%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65.9%认为发生失误时应寻找理由辩解,62.6%认为应自我宣传、展示业绩,50.4%认为应主动讨好患者.对医患纠纷,39.1%医务人员认为是与患者沟通不良,23.8%是服务态度不好;药价过高是“看病贵难”的首因(占19.7%).其次是医院制度缺陷、检查费过高,分别为16.6%、16.0%.对过度医疗,50.4%认为是医生自保,26.7%认为是医院奖励制度所致.患者抱怨最多的是药价贵(占30.7%),其次为排队时间长(占24.8%),再次是医生态度差(占16.6%).结论:绝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对防范医疗纠纷缺乏信心,有半数以上的人把寻找理由辩解、自我宣传、主动讨好患作为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