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多发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66个椎体在C型臂X线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并注入骨水泥成形,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级。结果 66节椎体穿刺全部成功,1例1节椎体有造影剂进入相邻椎间盘,无椎管内渗漏和肺栓塞等并发症;PVP后各期疼痛缓解率均〉80%;PVP后各期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PVP后随访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与PVP前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PVP具有止痛和稳定椎体,具有微创、并发症低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改良闭合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患者俯卧于手术床,腹部悬空,升高手术床头、尾,于C型臂透视下先行手法闭合复位,再进行PVP治疗。在术前、术后3d、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计算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28例34个椎体操作成功,骨水泥向椎体前方、侧方渗漏各1例,无椎体后方(椎管内)渗漏。VAS评分由术前8.54±1.2降低至2.5±1.4,Beck值由术前31.7±5.6升高至72.6±4.6,Cobb角由术前25.4°±7.3°改善至13.4°±5.2°。结论手术床俯卧位闭合复位联合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1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术应用价值。方法骨质疏松症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11例16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行线、CT检查,术中在C臂X线机定位下,经皮穿刺至病灶部位,将骨水坭按粉剂与液体(0.8—1.2):1比例调制成糊状,注入病灶。结果16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术后达到较好的止痛效果,疼痛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术后2d下床活动,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具有强化椎体、镇痛作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改良闭合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俯卧于手术床,腹部悬空,升高手术床头、尾,于C型臂透视下先行手法闭合复位,再进行PVP治疗。在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计算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38例44个椎体操作成功,骨水泥向椎体前方、侧方渗漏各1例,无椎体后方(椎管内)渗漏。VAS评分由术前8.5±1.2降低至2.5±1.4,Beck值由术前31.7±5.6升高至72.6±4.6,Cobb角由术前25.4°±7.3°改善至13.4°±5.2°。结论手术床俯卧位闭合复位联合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注射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全面查体,加强术后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12例术后12—24小时疼痛感明显减轻,经随访患者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做好术前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7例(32椎),对病人手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年的VAS值、病变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作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死亡、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17个月至3年),疼痛症状缓解,椎体高度、Cobb角改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各项指标术后3 d和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取得满意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行压缩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胸11-腰3椎体压缩性病变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DR、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病史明确诊断18例椎体压缩性病变,共涉及20个椎体,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T导引下注入骨水泥,术中行CT扫描观察骨水泥注入量及椎体膨胀情况,临床观察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操作成功,经临床1~18个月不定期随访,16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疼痛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在术后时有神经根刺激症状,用药后症状可以改善,3个月复查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未见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对病变行CT椎体扫描,18个椎体明显饱满扩大,骨水泥涵于椎体内;2个椎体外形轻度变化,骨水泥外溢于椎旁间隙。结论:CT定位导引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路径设计合理,穿刺成功率高,避免多次重复穿刺,所以创伤小、并发症少;有效地解除了由于椎体压缩性病变而引起的多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PVP手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隙与术后疼痛恢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隙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我科共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192例,男26例,女166例;年龄60~92岁,平均73.2岁;均为首次且单个椎体的新鲜压缩骨折并接受PVP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影像学资料和疼痛评分,随访时间点为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2年.根据骨水泥在术中有无发生渗漏情况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各随访点疼痛评分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 骨水泥未渗漏组(第1组)152例(79%),渗漏至椎间隙组(第2组)40例(2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疼痛持续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患者术前VAS平均3.6±1.5,第2组平均3.7± 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第1组患者骨水泥平均注入量为(4.2±0.5)ml,第2组为(4.1±0.6)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82例(95%)在术后1周得到随访,165例(86%)在术后1个月得到随访,144例(75%)在术后6个得到随访,103例(54%)在术后1年得到随访,58例(30%)在术后2年得到随访.各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VAS评分和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渗漏至椎间隙,对PVP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与未发生渗漏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51例,术前VAS疼痛评分(7.60±1.12)分,椎体前壁高度(61.6±22.4)%,椎体后凸角(24.1±10.8)°。先采用闭合复位,然后在C形臂监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矫正率、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51例手术顺利完成。49例术后72h内腰背疼痛缓解或显著缓解,2例无效,总有效率96%,VAS评分(1.8±0.91)分(P〈0.05)。椎体前壁高度平均恢复20.9%(P〈0.05)。椎体后凸角平均矫正12.6°(P〈0.05)。椎旁骨水泥渗漏7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仅能迅速缓解疼痛,也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的原因,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2008年5月~2010年2月,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PVP和PKP共86例(104个椎体),发生并发症5例共6个椎体,对其所发生的5例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PVP与PKP治疗86例104节椎体病变,其中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共5个椎体在术中发生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渗漏;另外1例乳腺癌并多发胸椎转移患者1个椎体术中出现恶心、呕吐且出现轻度肺栓塞,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6/104)。结论:导致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骨质疏松较重,椎体皮质不完整,操作技术不成熟,骨水泥注入时机和注入量欠佳,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监测不理想,骨水泥本身的毒性等。认为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规范手术操作,准确掌握骨水泥注入时机和注入量,术中严密的X线透视监测及心电监护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9-11+2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差异性分为PVP组和PKP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缘椎体高度及Cobb角。结果 PVP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为(4.79±0.92)mL,低于PKP组的(5.78±0.89)mL,术中透视时间为(8.14±1.02)min,手术时间为(28.15±6.63)min,短于PKP组的(9.94±1.38)min和(35.84±6.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高于PKP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KP组和PVP组患者的VAS评分、伤椎前缘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KP组患者伤椎前缘椎体高度为(27.27±2.04)mm,高于PVP组的(22.45±2.47)mm;Cobb角为(10.25±1.22)°,低于PVP组的(13.42±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可有效恢复压缩性椎体高度、降低骨水泥渗漏率,PVP手术时间短,临床上对于身体状况好者可首选PKP;而对于椎体压缩程度不严重、Cobb角相对较小的患者可首选PV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96个椎体)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72 h、6周、1年疼痛VAS评分、Osw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后凸Cobb’s角变化,以及术后1年内再次骨折情况。结果随访1年,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术前、术后72 h、6周、1年VAS评分分别为7.53±1.21、3.21±1.30、3.01±1.06、2.54±1.10;ODI值分别为81±9.31、32.9±7.3、32.5±8.31、31.0±6.9,两项指标手术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X线片测量椎后突Cobb’s角略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有11例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结论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术后即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患者正常生活功能,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36例采用PVP术,30例采用PKP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椎体复位情况等。结果手术均顺利,每组术后VAS及ODI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随访12个月以上,病椎高度恢复较理想,骨水泥少量渗漏10例( PVP 8例,PKP 2例)。结论 PKP,PVP两种手术方法均在治疗疼痛方面效果明显,且PKP在减少骨水泥渗漏、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方面明显要好于PVP。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方法9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50例和PKP组48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PVP组单椎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较PKP组少(P〈0.05);PKP组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显著高于PVP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疼痛均显著缓解,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主要并发症均为骨水泥渗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止痛效果好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微创治疗手段,椎体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且稳定性较好,患者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