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2例,术前妥善准备,术后积极处理。结果:本组12例患者食管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2周内发生移位,取出后,经食管钡餐造影显示贲门通畅。置入食管支架后所有患者的吞咽困难、进食困难、反食等症状消失。食管钡餐造影显示贲门通畅。患者术后进食好,体重增加。结论: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2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全部接受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经过手术治疗,该2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显效17例,好转10例,较差1例,临床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6.43%。经过手术治疗,该2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的呕吐、反流等不良反应。结论: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非常突出,而且不良反应比较少,非常有利于加速患者恢复,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回顾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表现,研究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手术是目前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获得长期疗效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亚型患者食管动力学特点的差异.方法 纳入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食管测压检查并分型,观察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特点,同时对不同亚型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①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有吞咽困难不适,伴有反流症状13例(13/24,54. 17%),I型患者伴发反流不适症状更为常见(P=0. 015);②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测压结果均为食管同步蠕动,而且均存在食管下括约肌残余压升高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不完全,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升高的患者有5例(5/24,20. 83%), Ⅱ型患者的食管体部近端蠕动压力和食管体部远端蠕动压力均高于I型患者(P<0.05).结论 贲门失弛缓症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食管动力学特点,对于怀疑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建议进行食管测压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进行分型,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5.
陈保银  马竹芳 《吉林医学》2011,(35):7493-7494
目的:探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贲门失弛缓症行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结果:治疗后症状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食管下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好,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6.
食管测压对贲门失弛缓症药物治疗效果的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食管测压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监测作用 ,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食管测压技术观察了硝苯吡啶和硝酸山梨醇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硝苯吡啶和硝酸山梨醇酯都可降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 (LESP)、食管下段括约肌 (LES)残余压和食管体压力 (EBP) ,但硝酸山梨醇酯对LESP的降低作用显著强于硝苯吡啶 (P <0 .0 1~ 0 .0 0 1) ,对LES残余压和食管体压力的影响两药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钙离子拮抗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 ,通过食管测压 ,有针对性地用药 ,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减少副反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淑芳  毛成银 《中原医刊》2005,32(13):12-13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16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内科保守治疗16例,痊愈3例,治愈率18.8%;行球囊扩张术13例,痊愈8例,治愈率62%;手术治疗3例,痊愈3例,痊愈率100%。结论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内科保守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食管扩张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治疗远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食管狭窄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贲门失弛缓症18例,术前护理、术中内镜下采用冠状动脉球囊(OTW球囊)扩张,术后护理。结果:18例患者均扩张成功,所有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食管狭窄扩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有效地术前、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缓解吞咽困难的症状。由于该病具有症状反复的特点,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疗效最优的治疗方法。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新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改善其吞咽困难的症状,但是,对于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本文就目前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适应证、使用器械、操作技术要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方法:5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比较分析扩张前后临床症状和食管钡餐、胃镜、食管测压检查结果。结果:本组55例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症状迅速消失。53例1次扩张成功,成功率为96.36%,2例需第2次扩张,13例接受食管测压者扩张4周后LES-P较扩张前有明显下降(P<0.01),1例出现纵隔气肿,经禁食、补液、抗感染好转。未出现心肺意外、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气囊加压扩张术已成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贲门失弛缓症的经腹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名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疫立10名正常人和8名贲门癌患者作对照,对3组受试者进行经腹超声饮水试验,比较三者的超声表现;并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药物治疗、球囊扩张或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前后的超声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正常人饮水试验前食管腔及贲门口闭合,饮水时贲门迅速开放,水流快速通过。(2)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饮水试验前食管下段已经扩张;饮水时连续观察10min,贲门始终不弛张、水流不能通过者5例,贲门间断性张开、水流间继通过者3例;饮水试验后30min再检查时见全部患者的食管中仍滞留有水。(3)贲门癌患者饮水前表现为贲门环增大、贲门壁增厚,食管未扩张;饮水时水流通过贲门较缓慢。结论:经超声检查因只需饮水量水而易为患者接受;而且它通过显示贲门环的大小、贲门壁厚度以及饮水时水流通过贲门的状态,而达到迅捷、可靠地诊断贲门失弛缓症,故也是合适的治疗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2.
白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3,(8):1079-1080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7月—12月在院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LingⅠ型患者50例,行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结果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7 d患者进流食均无吞咽梗阻,总有效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食管测压下段食管括约肌压力均回到正常范围。结论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新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开始于19世纪末,食管贲门黏膜外肌层切开术目前仍是贲门失弛缓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8月应用电视胸腔镜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周斌  张潍  李少民  乔哲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142-1144
目的:重建贲门功能,防止贲门失弛缓症术后并发症。方法:对7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食管下段胃贲门部切除,贲门成形术。术后对68例患者进行了1~8年随访,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镜及食管内测压检查,并与正常人测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手术组的食管上、下括约肌静止压和压力区范围与正常人食管上下端括约肌静止压和压力区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贲门成形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胃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8例贲门失弛缓症,采用胃镜球囊治疗的方法.结果:临床症状和食管测压同步改善.随访中6个月、1年、2年、3年各有1例、2例、3例、3例复发,再次扩张症状消失.结论:胃镜下气囊扩张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2年16例行腹腔镜下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前180°胃底折叠缝合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2例因食管黏膜穿孔行一期缝合修复,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无明显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改良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12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收支的 1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 1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钡剂顺利通过贲门 ,宽度 1~ 2cm ,食管宽度小于 5cm ,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 改良Heller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方法 ,手术要点是切口部位粘膜的充分彭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放置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介入下放置食管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Savary-Gilliard探条扩张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3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和痊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放置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效果肯定,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Heller-Do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腹腔镜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并随访。结果2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显示恢复正常;术后回访有2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症状,余无复发。结论腹腔镜Heller-Do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术后胃食管反流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气囊导管狭窄扩张器,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法 对8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病人,经胃镜引导插入气囊导管狭窄扩张器至狭窄部位,缓慢向气囊注气,压力达250~300kPa,气囊直径扩至3.2cm。结论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