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围生儿及产妇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大庆油田总医院4年822例产妇剖宫产指征和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53.00%,与剖宫产有关的产妇死亡1例,死亡率约为1.22‰;与剖宫产有关的围生儿死亡10例,死亡率约为12.17‰,同期围生儿死亡18例,死亡率约为11.61‰,两者无显著差异;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母婴死亡率为0,而行阴道分娩者死亡分别为1例和3例,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可以大大降低某些高危妊娠的母婴死亡率,但盲目提高剖宫产率并不能降低围生儿及产妇死亡率,只有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处理产程,才能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致使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以及剖宫产率增高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产科质量情况调查表中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2010年的剖宫产率逐年升高,而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降低。结论:做好孕期保健,提高产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及责任心,严格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同时在社会上进行宣传,提倡自然分娩,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是个病理过程,是有创伤分娩,是阴道分娩困难的补救措施,应严格掌握指征。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确实为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发挥了重作用。但剖宫产并非是降低两率的唯一手段,不必要的剖宫产不仅增加母儿的危险性,而且也侵犯了妇女身体的完整性[1]。因此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近年来剖宫产呈上升趋势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 ,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 ,剖宫产产妇病死率是阴道分娩的 2~ 4倍或更高 [1 ] 。因此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降低剖宫产率对提高产科质量关系重大。现将我院 16 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 ,以期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确保母婴完全。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 1~ 12月我院分娩总数 6 5 6例 ,剖宫产 16 2例 ,剖宫产率为 2 4.6 9% ,16 2例剖宫产指征 ,见表 1。表 1  16 2例剖宫产指征指  征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及阴道分娩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妇2162例,其中剖宫产1007例,阴道分娩 1155例.结果:剖宫产率的升高,并不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努力控制并降低剖宫产率,再次成为当前产科工作的主要任务,并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选择分析10年间在平罗县妇幼保健所行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10年间我所产科分娩总数8281例,剖宫产2822例,平均剖宫产率34.08%;围生儿死亡98例,围生儿死亡率11.83‰。1997—2002年难产占首位;2003年以后稍有下降,据第2位,胎儿窘位居第1位;2002年以后社会因素逐渐上升,至2003年位居第3位。显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明显上升,围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选择分析10年间在平罗县妇幼保健所行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10年间我所产科分娩总数8281例,剖宫产2822例,平均剖宫产率34.08%;围生儿死亡98例,围生儿死亡率11.83‰。1997-2002年难产占首位;2003年以后稍有下降,据第2位,胎儿窘位居第1位;2002年以后社会因素逐渐上升,至2003年位居第3位。显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明显上升,围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提高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和效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江西省宜黄县人民医院1246例剖宫产及76例围产儿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 (1)4年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4年间剖宫产指征一直以难产为第一位,社会因素为最后一位.结论 只要提高阴道分娩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的,围产儿死亡率也可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李富琴 《中原医刊》2009,(17):51-52
目的分析我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围生儿死亡率,指导临床合理掌握剖宫产。方法对1998牟至2007年6024例剖宫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结果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后5年显著高于前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指征顺位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因素”由前5年的第四位上升至后5年第二位;剖宫产产后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机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围生儿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剖宫产率的进一步上升以后,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由于手术均存在意外及风险,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率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迅速上升。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逐步升高。剖宫产率的上升虽然对解决一些妊娠并发症、降低围生期母婴死亡率起到良好积极作用,但剖宫产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当盲目提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反而会使其增加,  相似文献   

10.
臀位是常见的异常胎位之一 ,约占分娩总数的 4 %。围生儿死亡率及窒息率增多高于头位 ,尤以初产妇为甚。剖宫产已成为降低臀位围生儿两率的主要手段。臀位已成为剖宫产的一个重要指征 ,仅次于胎儿宫内窘迫和相对头盆不称。由于放宽臀位剖宫指征 ,我们取得了臀位围生儿死亡率降至零的好成绩。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4年 1月~ 1999年 11月 6年间单胎足月臀位围生儿死亡原因 ,探讨臀位剖宫产率的提高与臀位围生儿死亡率降低的相关性。1 临床资料1 1 单胎足月臀位发生率 :1994年 1月~ 1999年 11月间 ,我院分娩总数 10 4 84例 ,单胎足月臀位 …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关系。方法 对我院近10年产科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1993-1997年(A组)剖宫产率25.77%,而1998-2002年(B组)剖宫产率48.62%,B组明显高于A组(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剖宫产从A组第6位升到B组第2位,从5.83%上升到26.30%,而难产、胎儿窘迫及疤痕子宫指征相对下降。两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原因;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上升,围生儿的病死率并未相应降低;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普及产科知识,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瘢痕子宫再次分娩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放松,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未明显下降,而产妇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反复剖宫产率增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一个原因.首次剖宫产后经阴道分娩(VBAC)已成为妇产科学界试图降低剖宫产率的焦点问题.本文对我院近5年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分娩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指征与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34例产妇剖宫产指征及结局。结果: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平均剖宫产率为27.3%,部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31.3%)高于其它3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指征前5位分别是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胎膜早破、社会因素、子痫前期等为主。1134例剖宫产中,9例围产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7.9‰。产妇无1例产妇死亡,产妇并发症中产后出血26例(2.3%),产褥感染及产褥病率23例(2.0%),腹部切口愈合不良8例(0.7%),晚期产后出血5例(0.4%)。其中7例(0.6%)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患者行2次手术。结论: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基层医院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平安的前提下,尽量鼓励产妇选择阴道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4.
吴娟 《吉林医学》2012,33(13):2748-2749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迁对围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3年间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剖宫产率最低为39.22%,显著低于2008年及2010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生儿死亡率并不随剖宫产率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在剖宫产指征中,疤痕子宫及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显著上升。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的死亡率,但剖宫产率的升高并不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唯一手段。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产妇分娩方式的变化与新生儿转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立红 《当代医学》2010,16(12):49-50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变化及其与新生儿死亡率、重度窒息率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新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阶段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重度窒息率间的差异。结果产妇的分娩方式呈现剖宫产率逐年增高、经阴分娩率逐年降低的趋势,而新生儿死亡率及重度窒息率未出现明显下降。剖宫产指征变化以社会因素所占比例逐年增高为主。结论提高剖宫产率不能显著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重度窒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2 16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等及两组产妇并发症的情况,同时分析剖宫产的指征,比较有指征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剖宫产1291例,剖宫产率59.63%;其中以社会因素为剖宫产的占剖宫产总数的35.9%,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至孕足月后大多选择剖宫产,占剖宫产总数的14.7%。社会因素剖宫产与有指征剖宫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新生儿体质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Apgar评分<7分、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较阴道分娩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剖宫产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围产儿并发症及新生儿病率并未见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较阴道分娩为高,故降低剖宫产率是完全必要的;通过社会宣传及转变产科医生行医观念,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认识剖宫产的利弊,提倡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以保障母婴健康. 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我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1月1日间住院分娩产妇总数940例,剖宫产数520例,对位于前3位剖宫产指征进行总结、分析,采取措施进行探讨.结论 只要通过深入开展"健康分娩"教育活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鼓励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及围生医疗水平完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韦献琼  杨向新 《广西医学》2008,30(11):1695-1696
目的 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剖宫产的1 437例及围生儿死亡1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11.1%、13.4%、15.08%、16.62%、18.04%,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31.21/万、141.36/万、166.38/万、140.39/万、151.44/万,5年间剖宫产指征一直以难产为第一位,社会因素为最后一位.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的,围生儿死亡率也可以稳定在可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2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且符合阴道试产指征行阴道分娩的产妇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2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且符合阴道试产指征行剖宫产的产妇为对照组1,选择同期收治的首次妊娠且符合阴道分娩指征行阴道分娩的产妇250例为对照组2。比较三组产妇妊娠结局,并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会阴裂伤率、阴道分娩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率、住院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率、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1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率、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1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不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对符合阴道试产指征的产妇给予经阴道分娩,促进剂自然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也可减少产妇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分娩结局,提升母婴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从 1997~ 1999年 3年间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者通过对 12 0 5例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来探讨如何掌握剖宫产的合理性及时机 ,避免剖宫产指征盲目扩大 ,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使有阴道分娩可能的产妇安全顺利地分娩。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3年间我院分娩总数为 2 85 0例 ,其中剖宫产 12 0 5例 ,占4 2 7%。其中初产妇占 90 93% ,经产妇 9 0 7%。平均孕周 38周 ,平均年龄 33岁。1 2 方法 对所有剖宫产的指征、新生儿发病率、围生儿死亡率、剖宫产手术指征及诊断符合率、剖宫产手术的并发症等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