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内障摘除术后的无晶体眼必然会给眼屈光系统带来屈光力减弱,同时白内障手术切口愈合后亦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散光。目前尚有一些眼科医师和验光师对它认识不足,所以在给白内障术后患者配眼镜时,只满足于用球镜所获得的矫正视力,而忽略了对散光的矫正。使患者的视力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奕志 《眼科》2013,22(2):73-76
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及其稳定性是保证良好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环节,术后屈光状态受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包括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等)、角膜屈光状态(如角膜散光、圆锥角膜及角膜屈光手术史等)、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及晶状体囊膜等因素影响。眼科医师应重视这些因素,在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过程中认真对待。这对促使我国白内障手术水平向屈光手术标准迈进具有重要意义。(眼科, 2013, 22: 73-76)  相似文献   

3.
随着白内障手术逐渐发展成屈光手术,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的适时出现和不断改进满足了大多白内障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期望,成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重要部分.但至今为止,临床上所应用的功能性人工晶状体仍远未达到完美,各种局限性值得眼科医师重视.本文以临床上常用的矫正散光的人工晶状体、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矫正老视的人工晶状体为代表,对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的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复明已不是手术的唯一目标,医师和患者对视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手术前后散光会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因此如何将白内障术后的角膜散光减小到最小程度,引起了眼科医师的广泛重视.本文就白内障相关的角膜散光的影响因素及其矫正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类型与其屈光状态关系.方法对102例(204眼)老年性白内障以裂隙灯检查散瞳后晶状体混浊状况,应用自动验光仪对小瞳孔及散瞳眼行电脑验光,并对矫正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白内障类型与屈光不正种类有着显著的关系(P<0.001),皮质性和混合性多为远视及远视散光,核性以近视及近视散光为主,初中期白内障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其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屈光状态改变是导致初中期自内障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患者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反眉状隧道式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及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已在我国广泛应用,但手术切口(10~12mm)所引起的较高度数的角膜散光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已被眼科医师们所认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将手术切口缩小到5.5~6.5mm或更小,术后散光减少,视力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7.
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步入屈光性手术时代, 白内障患者对术后优质视觉质量的追求日益突显。如何为既往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设计合适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方案是困扰眼科医师的难点。本文重点介绍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眼部生物学测量、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要点, 以期为最大程度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白内障手术不同时期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散光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01/2020-01在我院眼科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6例116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wk,1、3mo进行随访行Pentacam检查,获取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总屈光力的平坦子午线屈光力、陡峭子午线屈光力、平均屈光力、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总散光等参数值。Spearman秩相关对各眼前节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wk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平坦值、陡峭值、平均值)均较术前变小,在术后1、3mo逐渐趋于术前水平;术后1wk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总屈光力(平坦值、陡峭值、平均值)较术前增大,均在术后3mo趋于稳定。术后1wk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总散光较术前增大,后逐渐降低至术后3mo稳定。角膜前表面屈光力与角膜总屈光力呈显著正相关,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总屈光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其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角膜总散光术前,术后1wk,3mo与角膜前表面散光相对应时期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角膜后表面散光相关性较小。结论:白内障手术导致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散光变化发生在术后3mo内,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可准确评估术前及术后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及散光的动态变化,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眼的屈光检查中,散光的检查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散光表为主观检查有无散光存在和有散光时判定其轴向位置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器具。目前国内尚无理想的散光表,也未见成品出售,以致大多数眼科医生和验光技术人员,不能利用散光表进行主观的散光检查,而只凭检影或镜片矫正视力的结果决定眼镜处方。这样配出的眼镜往往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不适感。有鉴及此,我们根据广大眼科同道的建议,设计本散光表,并介绍本表的使用方法,请同道们指正。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摘除术后可因手术切口导致术源性散光(SIA)的出现, 特别是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的术式, 多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角膜散光, 影响术后视觉质量。如何控制SIA并提高对SIA计算的精确性, 对指导手术前规划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白内障摘除手术所导致的SIA的成因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华眼科杂志》2022,(7):481-486
伴随着眼精准生物测量技术以及白内障摘除手术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散光矫正和各类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进步,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近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屈光性人工晶状体自身固有的缺陷也不容小觑, 目前检查设备并不完美, 作为白内障摘除手术少见或者轻微的并发症, 如后发性白内障、干眼等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眼科医师必须正确理解和践行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这条道路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散光矫正已成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重要内容,白内障手术同时矫正散光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角膜切口、松解性角膜切开、植入散光型人工晶状体和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散光矫正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术后残余散光将会不断减小,白内障术后获得更为完美的屈光状态必将成为现实.本文就以上内容对白内障手术同时矫正术前散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术后散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白内障手术由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的转变,白内障术后屈光不正,特别是散光,成为了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何控制和矫正白内障术后散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白内障术后散光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龙琴  褚仁远 《眼视光学杂志》2004,6(4):233-234,237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向选择不同位置切口对角膜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伴有角膜高度散光的34例(34眼)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向选择白内障切口位置,同时保护原有滤过泡。观察术后1W、4W、12W和24W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W、4W、12W、24W角膜散光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3,0.010,0.(109,0.011);术后1W、4W、12W和24W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121)。结论: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选择不同位置切口所产生的手术性散光使切口方向上的屈光力减少,而使与其垂直轴向上屈光力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术前角膜高度散光。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存在术后残余散光的问题,影响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减少术后残余散光已成为目前眼科医师追求的目标.术后残余散光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与术前即存在的角膜散光和手术源性散光有关.散光型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其特殊原因,了解残余散光的形成原因可为减少其形成提供方法.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的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任鹏晓  周洋  梁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52-1854
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提高,尤其是微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推广及在飞秒激光辅助下的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兴起,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逐渐从复明手术走向了屈光手术时代,人们对术后的视觉体验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然而手术前后存在的角膜散光一直是影响术后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近年来, IOL的设计及材料的发展,为散光型人工晶状体( Toric IOL)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 Toric IOL的特点主要是有效地矫正了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角膜散光,从而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视觉功能。本文就Toric IOL的设计、分类、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复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OL)可以有效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脱镜率,术后散光矫正效果稳定.近年来,Toric IOL除了用于单纯合并角膜规则散光≥0.75 D的成年白内障患者,还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合并高度近视眼、角膜屈光术后、角膜边缘变性、不规则角膜散光及未成年白内障患者.其拓展运用为患者提...  相似文献   

18.
赵海亮  张健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217-2220
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术后散光。术后散光是术前散光和手术源性散光( 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的矢量和。手术源性散光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对手术源性散光进行计算分析,是进行白内障、屈光手术之前的必要步骤。本文就手术源性散光的计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Li Y  Zhou F  Zhao GQ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9):541-544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矫治白内障摘除术后屈光参差的疗效。方法 对 2 4例 (31只眼 )白内障摘除术后屈光参差患者行PRK ,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屈光参差度数 ,以及手术并发症的情况。随访时间 12 2个月。结果 PRK术后术眼的视力明显提高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PRK术后术眼的球镜屈光度数为 (1 12± 0 5 5 )D ,散光度数为 (0 4 9± 0 38)D ,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PRK术后患者双眼的屈光参差度数由术前的 (3 4 4± 1 0 7)D降至 (0 5 8± 0 31)D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1)。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临床尚无法进一步提高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计算结果准确性时 ,PRK可有效矫治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屈光参差 ,且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PRK治疗白内障术后散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PRK治疗白内障术后散光的疗效。方法 :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散光 17例 2 1眼 ,随访时间 1年以上。结果 :术后 1年病人的视力均明显提高 ,散光度有较大下降。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散光的预测性好 ,疗效确定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