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文昭  潘恩潭 《华西医学》1991,6(2):176-177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44名供血者HBV标志物(RPHA检测HBsAg均为阴性),检出HBsAg阳性3例;抗-HBs阳性5例;HBeAg阳性1例;抗-HBe阳性10例;抗-HBc阳性5例。由于RPHA检测HBsAg方法灵敏较低,使部分HBV标志物阳性的供血者漏检。为了确保血液质量,降低输血后HBV感染的发生率,应该采用较灵敏的ELISA或RIA检测HBsAg,并加测抗-HBc。  相似文献   

2.
背景 通过输血途径传播病毒性感染的风险已显著降低。不过,零风险的输血一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一些学者推荐采用HBc抗体(抗-HBc)作为某些感染因子的替代筛选实验。一项为期3年的前瞻性研究在希腊Epirus地区实施,以确定几项血液携带病毒的流行率。作为其中的一项组成部分,该地区供血者中HBV感染标志物的流行率以及抗-HBc检测的潜在价值亦得  相似文献   

3.
合格献血者血浆HBV残留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合格献血者血浆残留HBV的阳性率,评估输血后HBV感染风险。方法收集945份合格献血者的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HBV核心抗体(抗-HBc);提取血浆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血浆标本以1∶5稀释后抗-HBc阳性率为19.68%,而1∶50稀释后阳性率则为2.33%。共检测出HBV DNA阳性标本3例,其中1例抗-HBc阳性,另外2例抗-HBc为阴性。合格献血者中隐匿性HBV感染率约为0.32%。结论我国合格献血者标本中仍有部分血浆有HBV残留,抗-HBc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率较抗-HBc阴性标本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对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 对经常规血液筛查合格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并对HBV DNA检测阳性标本进一步做HBV-M检测分析.结果 68 716例次常规血液筛查合格标本中,HBV DNA检测阳性率为0.12%;HBV-M各种模式中抗-HBs+、抗-HBc+模式组占22.89%;抗-HBe+、抗-HBc+模式组占19.28%;抗-HBc+模式组占18.07%;抗-HBs+、抗-HBe+、抗-HBc+模式组占13.25%;抗-HBs+模式组占10.84%;全阴模式组占15.66%.结论 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者血液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应用NAT检测血液HBV DNA能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M核心抗体(IgM抗-HBc)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急性感染早期出现,滴度高,恢复期后逐渐下降,被IgG核心抗体(IgG抗-HBc)取代。高滴度IgM抗-HBc对确定HBV的急性(或近期)感染,以及对鉴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急性非乙型肝炎,有十分重要价值。本文介绍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在正常人及各类  相似文献   

6.
HBsAg阴性血液传播乙型肝炎危险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59名HBsAg阴性的健康人抗-HBc和抗-HBs均阳性者检出率为31.31%(175/559),单项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6.83%(150/559)。随机抽取单项抗-HBc阳性,以及抗-HBs和抗-HBc均阳性血标本各150份,应用斑点分子杂交技术,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5.33%和2.0%;高滴度单项抗-HBc阳性血HBVDNA检出率(12.0%)高于低滴度单项抗-HBc阳性血的HBVDNA检出率(4.0%)。结果表明,HBsAg阴性血液仍具有传播HBV的危险性;抗-HBs和抗-HBc均阳性的血液并非绝对安全;高滴度单项抗-HBc阳性血液传播HBV的危险性更大。建议对献血者加测抗-HBc。  相似文献   

7.
发生乙型肝炎期间常出现抗-HBc,并可在HBsAg消失后还持续很长时期。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流行病学指标,可用于检测有传染性的献血员。慢性HBsAg携带者的HBsAg水平个体差异甚大,有的可能很低,但抗-HBc的滴度往往很高。因此,若HBsAg和抗-HBs均阴性而有高滴度的抗-HBc时,表明是低滴度的慢性HBV感染。也有证据提示,抗-  相似文献   

8.
评估不同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的抗体(抗-HBc)的流行情况。1998年,在12456名首次献血者中,163名(1.31%)在2次抗-HBc筛选实验中为阳性。其中男性94例((57.7%),女性69例(42.3%)。3名无抗-HBs并且抗-HBc IgM阴性。40名(24.5%)供者出生于法国以外国家,大多来自北非(25名,62.5%)。14名(8.6%)先前曾注射过HBV疫苗。8例(4.9%)在首次献血前患过肝炎。对76名供者的随访发现26名曾经去过乙肝流行区域(亚洲和非洲)。2例(2.6%)有输血史,而6例(7.9%)有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在78,033例重复献血者中,26例(0.033%)2次抗-HBc筛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献血人群中HBV DNA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 121份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者血清抗-HBc和抗-HBc阳性反应滴度;对抗-HBc阳性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采用巢式PCR三区段扩增法检测HBV DNA.结果HBsAg阴性的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10.
要作核心抗体筛查的供血者,尤其是随之而来的HBV核酸检测很重要。设计与方法 从库存标本中找出HBsAg EIA反应、抗-HBc反应(Corzyme,Abbott实验室)标本进行抗-HBe和抗-HBs复检。PRISM核心抗体反应和抗-HBs阴性或每升低于100IU的反应的标本进一步抽样进行HBV DNA检测,采用每ml少于50个拷贝能检出95%以上的PCR法。结果1,231份标本中共有395份符合血清学标准并进行了PCR试验,4份抗-HBs阴性标本PCR检测阳性,其中计算两份标本的HBV  相似文献   

11.
答:当体内感染HBV 后很快出现抗-HBc,它包括抗-HBcrgM 及扰-HBelgG 两处免疲球旦白,疾病的急性期首先出现的是抗-HBcIgM,但滴度较低.抗-HBcIgG 是即往感染的标志,急性肝炎GPT 升高时所测得的抗-HBc,90%为抗-HBcIgM,持续至HBsAg 阴性时才可消失,凡变成慢性者抗-HBcIg M 可维持一定的水平。所以认为抗-HBcIgM 是代表了HBV 在体内持续复制,总之抗-HBc 及扰-HBcIM 出现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业已证明,HBsAg 阳性与阴性的血液对乙肝的传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HBeAg 与乙肝病毒复制相关,HBV DNA 与 HBeAg 相关。然而少数HBeAg 阳性的血清中 HBV DNA 阴性,抗-HBe 阳性者 HBV DNA 阳性。为探讨其内在关系和 HBVDNA 作为感染力的意义,本文对26名 HBsAg 阳性供血者和10名受血者作了血清学检查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26名 HBsAg 阳性供血者中,有3人(12%)HBV DNA、HBeAg、IgM 抗-HBc 均阳性,2人(8%)HBV DNA 阳性、抗-HBe 阳性,  相似文献   

13.
《HBsAg阴性供血者需检测抗-HBc》一文,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要不要把测定抗-HBc做为一项指标来检测献血者.目前,输血引起传染病,特别是肝炎日趋被人们重视.为防止输血传播肝炎,除了减少用血、用血液制品,应用肝炎疫苗及特异性乙肝免疫球蛋白之外,还要普及公民义务献血,并加强对献血者血液的检测.现时输血界都把HBsAg的检查做为乙肝传染的标志.但是,HBsAg在血中消失之后,抗-HBs出现之前,抗-HBc是唯一能测得的一个标志.而对抗-HBc测定的意义,在国际上或国内仍有争议.权衡诸方面因素,大多数国家的学者不主张把测抗-HBc做为检测献血者的一个独立的方法或辅助方法.本刊发表这篇著作意在引起同行关注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感染者不同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榆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430例血清中,有232例HBVDNA阳性,占54,0%。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94.8%,≥106copies/ml占65.9%;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占29.4%,≥106copies/ml占17,5%。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4.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15.
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病毒核酸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是否存在输血传播HBV、HCV和HIV的残余风险。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样本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的同时,应用NAT技术检测HBV、HCV和HIV。NAT检测阳性ELISA HBsAg阴性或NAT检测阴性ELISA HBsAg阳性的样本,进一步跟踪确认。结果12 00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未发现ELISA法检测抗-HCV和抗-HIV阴性,NAT检测HCV和HIV阳性的情况,发现2例HBV DNA阳性HBsAg阴性。1例HBV DNA阳性,乙肝免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均为阴性,跟踪11周后采血检测HBV DNA阳性,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另1例HBV DNA阳性,乙肝免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均为阴性,抗-HBc为阳性,跟踪3周后采血检测,2次检测结果相同,HBV DNA定量检测均为1000IU/ml左右的低含量。结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存在输血传播HBV风险,原因可能为HBV的免疫"窗口期"、隐匿性HBV感染等,建议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下,为了阻断HBV的输血传播,增加HBV的病毒核酸检测和抗-HBc检测。  相似文献   

16.
抗-HBc阳性HBsAg阴性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尽管我国血站严格按照卫生部规定筛查HBsAg,但输注HBsAg阴性血液后仍难免输血后乙型肝炎(PTHB)发生[1]。为探讨PTHB发生的原因,确保血液质量,预防PTHB,笔者采用免疫-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抗-HBc单阳性、抗-HBc/抗-HBs双阳性的HBsAg阴性血液的HBV DNA,以便为血站是否有必要在献血者中加作抗-HBc筛查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及试剂来源共收集自1998年10月~1999年9月合格的玉林市公民献血者血样1008份(重复者剔除),均为经过献血前初筛和献血后复检合格的血液。初筛和复检项目有HBsAg、抗-HCV、抗-HIV、梅毒、ALT,使用试剂产自华美、厦门新创、中山、上海荣盛,初复检均使用不同厂家,其中检测HBsAg试剂盒由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和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出品,灵敏度≤lng/ml。血样离心后将血浆分装两组试管,其中一组用于检测抗-HBc滴度和抗-HBs,另一组于-20℃保存以便供PCR检测。 1.2 抗-HBc及抗-HBs检测应用ELISA法(华美生物工程公司试剂盒,用芬兰MULTISKANMS型酶标仪判读),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检验,血浆用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至1∶128以测定抗-HBc滴度。 1.3 HBV DNA检测应用PCR法(PCR仪为美国PerKin-Elmer公司的9600型DNA扩增仪,免疫-套式HBV PCR试剂盒由北京燕宇分子生物研究所出品),操作按说明书进行,扩增产物EB染色后于260nm波长观察结果;每次PCR检测均设正常人血清及HBV DNA阳性血清各1份作对照,首次PCR检测阳性标本均复检2次,2次复检至少有1次阳性者方判PCR阳性,2次复检均为阴性者判为阴性。 1.4 数据处理用χ2检验分析两组标本中HBV DNA检出率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核心抗体阳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情况,分析血清学和分子生物性特征。方法对HBs Ag(-)、NAT检测无反应性的合格献血者血浆,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anti-HBs定量检测,对核心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BCP/PC区及S区巢式PCR扩增,对扩增结果阳性产物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同时进行QPCR定量检测。对HBV DNA阳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和分析。结果在1 033名合格献血者中,抗-HBc(+)占47.4%,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01),30岁以下年龄组为32.6%而到50岁以上年龄组为为69.8%。777/1033为抗-HBs(+),占75.2%。在抗-HBc(+)人群中共检出14例HBV DNA(+),其中7例抗-HBs滴度在100 IU/L以上,在抗-HBc(+)合格献血者中OBI阳性率为2.86%。8/14例OBI为B型,1例为C型。7/14能追踪的标本中,1例发现抗-HBe血清转换为阳性。所有追踪标本的病毒均变成检不出。5例BCP/PC区序列发生突变,3例S区氨基酸变异。结论经HBs Ag及NAT检测合格的抗-HBc(+)献血者,其血液中仍有一定几率含有HBV DNA,存在经输血传播病毒的威胁,提示在乙肝高流行地区需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必要时可增加抗-HBc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的献血者标本是否存在低浓度HBVDNA。方法检测并比较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与正常标本、HBVDNA拆分(+)/HBVDNA定量(-)三种标本的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的电化学发光检测结果;对HBV拆分阴性者增加1遍拆分。结果①693例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中:单独抗-HBs239例,抗-HBs/抗-HBc134例,抗-HBs/抗-HBe/抗-HBc111例,单独抗-HBc25例,抗-HBe/抗-HBc9例,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74.75%(518/693),虽与正常标本阳性率(71.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抗-HBs和抗-HBs/抗-HBc模式的占比与正常标本存在差异。②275例HBVDNA拆分(+)标本中有119例HBVDNA定量检测为(-),其中抗-HBe/抗-HBc38例,抗-HBs/抗-HBc30例,抗-HBs/抗-HBe/抗-HBc22例,单独抗-HBc18例,单独抗-HBs3例,HBsAg/抗-HBe/抗-HBc4例,其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为96.64%(115/119),与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抗-HBs/抗-HBc和抗-HBs/抗-HBe/抗-HBc模式的占比与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29次2次拆分中有6次可以检出HBVDNA。结论当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存在抗HBs伴抗HBc时,可能有HB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时HBsAg阳性的产妇146例,其中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大三阳组;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为小三阳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乳汁中乙型肝炎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大三阳组乳汁中HBsAg、HBeAg、抗-HBc、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1.2%(37/52)、75%(39/52)、32.6%(17/52)、90.4%(47/52);小三阳组乳汁中HBsAg、HBeAg、抗-HBc、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0.2%(19/94)、0.0%、19.1%(18/94)、21.3%(20/94)。结论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不提倡哺乳;乳汁中单纯HBsAg阳性或单纯抗-HBc阳性,而HBV—DNA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相似文献   

20.
作者调查了泰国的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频率与G型肝炎病毒(HGV)RNA流行的关系和志愿供血者HGV-RNA阳性率。而且还以随机的方法调查了多次输血的地中海贫血患儿和志愿供血者中HGV与HBV和/或HCV共同感染的频率,以及HGV与ALT状态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在32.6%的多次输血的地中海贫血患儿和5%的志愿供血者中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