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基层医院医源性胆管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以利预防。方法对2002年10月-2008年7月,我院医源性胆管损伤9例,作前瞻性分析。结果9例胆管损伤均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发生于开展腹腔镜手术早期),开腹胆囊切除术7例,1例为化脓性胆囊炎粘连致密,其余发生于"容易开的"胆囊切除术;施术者均有10年以上医龄,胆囊离体时间6例在30min内,胆囊三角大多数有变异。结论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三角变异,施术者过分自信,过分追求手术速度,是造成基层医院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胆瘘是胆道术后常见并发症。我院1983~1987年共收治44例早期胆瘘病人,约占同期胆道手术的4%。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21例,女23例,年龄27~84岁。44例中,27例发生于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10例发生于胆肠吻合术后,5例发生于单纯胆囊切除术后,1例发生于肝叶切除术后,1例发生于肝脓肿引流术后。胆痿发生于术后当天至5  相似文献   

3.
焦德行  孙胜 《农垦医学》2003,25(1):24-25
我院普外科于 1999年 9月~ 2 0 0 2年 7月应用腹腔镜开展胆囊切除术 (Lc)治疗胆囊疾病 110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就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综合分析体会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0例Lc病人 ,其中男 4 5例 ,女 65例。年龄 2 3~ 70岁 ,平均年龄 4 2岁 ,病程1~ 15年 ,单纯性胆囊炎伴结石 87例 ,急性胆囊炎伴结石 6例 ,(胆囊增大 10cm× 5cm× 4cm 4例 ,胆囊壁水肿厚度大于 0 .5cm 2例 ,萎缩性胆囊炎伴胆结石 4例 (胆囊小于 4cm× 2cm ,白胆汁 3例 ,胆囊皱缩无胆汁 1例 ) ,胆结石伴有其它疾病 (糖尿病、心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胆囊切除术后引起胆汁反沆性胃炎的病因和治疗效果经验。方法:对50例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做胃镜检查观察肠胃反流胆汁及胃粘液湖有无胆法染色,部分病人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50例中45例有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率高,其中内镜下观察45例,病理学证实5例。治疗:内科治疗方法注意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应用办动力药、抗酸剂和藻酸剂、胃粘膜保护剂、消炎利胆等。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4~1988年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9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40~60岁。发生于胆囊切除术8例,胃切除术1例。1例有上腹部手  相似文献   

6.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我院近三年来收治5例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87岁。5例术后均经病理诊断为坏疽性胆囊炎。1例87岁患者术中见肝脏呈结节性硬化,胆囊增大,坏疽,内无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第14天时突发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4例术中见胆囊壁坏疽、胆囊无结石、腹腔内有胆汁渗出,行胆囊切除术,经综合治疗,加强临床护理等均获痊愈,随访2~3年,生活质量良好。 2.讨论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不明,但多发生于男性老年人,特别是伴有高血压史的病人,本组5  相似文献   

7.
胆汁瘘是胆道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如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我科自 1 992年— 1 998年因收治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汁瘘共 3 1例 ,保守治疗 1 3例 ,手术治疗 1 8例 ,无死亡病例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男性 1 8例 ,女性 1 3例 ,年龄为 2 6岁~ 82岁 ,平均年龄 5 5 .2岁 ,距前次胆道手术时间平均为 1 3天。胆汁瘘发生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 1 5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后 3例 ,PTC术后 2例 ,胆肠吻合术后 3例 ,T管滑脱或拔除后 4例 (见表 1 )。全组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胀 ;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典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评估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方法:我们利用胃镜确诊胆囊切除术后患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人,病人随机分入4个不同4周治疗组,观察未治疗组(A组);单用铝碳酸镁组(B组);单用泮托拉唑组(C组);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组(D组)。治疗结束后,所有病人复查胃镜。治疗前后评估腹痛、腹胀、烧心、口苦等消化不良症状、胃镜结果、组织病理结果。结果:在服药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在B组、C组和D组均有缓解,D组病人临床症状缓解程度有显著差异。各组间的胃镜充血程度和组织学炎症无显著差异。然而。结论:泮托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是胆囊切除术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效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自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 tectomy ,LC)在外科广泛普及以来 ,其微创的优点备受业界推崇。我院自 1995年 10月~ 2 0 0 3年 3月对 10 5例急诊胆石症病人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 cholecystectomy ,MC)、胆总管探查术和胆囊造瘘术 ,效果满意 ,病人均安全成功地实施了预计手术术式 ,无 1例并发症发生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0 5例 ,男 4 4例 ,女 6 1例。年龄 2 3~ 6 9岁 ,平均 4 6 .5岁。 10 5例中包括急性结石性胆囊炎94例 (其中合并胆总管结石 6例 )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9例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10.
郑兴芬 《吉林医学》2009,30(14):1415-1415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护理体会。方法:7例老年胆囊切除术后肺血栓栓塞(PTE)患者,其中发生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3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4例,均给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结果:治愈5例,自行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老年胆囊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腹胀的原因 ,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 0 0 2年单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胀的 2 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轻度腹胀 19例 ,中度腹胀 7例 ,重度腹胀 3例。中重度腹胀的原因为困难复杂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超过 3 0分钟 14例 ;腹腔内积气 4例 ;术前未插胃管 4例 ;术后疼、下地活动迟 10例 ;术中见腹腔内炎症渗出 4例 ;分破胆囊、胆汁漏出 3例 ;术后胆囊床渗胆汁 1例 ;脏器浆肌层损伤 1例 ;低钾血症 1例。结论 轻度腹胀较常见 ,中重度腹胀提示可能有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迷走胆管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迷走胆管是胆囊肝床与胆囊间的交通小胆管 ,尸检发现率为 2 5 %~ 30 % ,但极少数直接进入胆囊。我院于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1年 9月共进行了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135例 ,发现迷走胆管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中 ,女 4例 ,男 1例 ,年龄35~ 6 8岁 ,均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收入院 ,5例均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 1例见一条索状物经胆囊颈部入肝 ,直径 3mm ,中转开腹行胆道造影确认为迷走胆管后缝扎。另 4例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后 ,见胆囊三角区有胆漏 ,漏胆汁小胆管直径 1~ 2mm ,其中 2例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3.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胆囊切除术中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对于胆囊术后发现的医源性胆道损伤多数学者认为应及早地手术治疗[1] 。本院在 1994年 10月~1999年 6年间 ,有选择地对 3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的病人用中心静脉留置管经皮穿刺腹腔引流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例。男性 1例 ,35岁 ,女性 2例 ,分别为 55岁、65岁。 2例术后 1~ 4天腹腔引流管每日引出胆汁 2 0 0ml至 30 0ml,因引流管堵塞在术后 1周拔除。术后 9天CT扫描见膈下大量积液。 1例因胆囊切除术后上腹痛 7天伴发热 ,CT检…  相似文献   

14.
1995~ 2 0 0 0年 ,我院对高血糖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术前空腹血糖大于 6 3mmol/L胆囊结石病人共38例 ,女性 31例 ,男性 7例 ,年龄 2 8~ 72岁 ,平均 4 6岁 ,术前明确诊断糖尿病者为 2 9例 ,均为Ⅱ型糖尿病。2 治疗效果38例均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血糖基本控制在 6 7~1 1 1mmol/L之间 ,心电监护正常 ,术后发生并发症 2例 ,出血 1例 ,胆汁漏 1例 ,无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 ,术后平均 7d出院 ,无手术死亡。3 讨 论3 1 术前准备由于糖尿病病人的代…  相似文献   

15.
一、一般情况:本组残余胆囊27例,男性8例,女性19例,年龄33-76岁,平均48岁,所有病例均为单纯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开腹胆囊切除术((3(2)23例,其中急诊手术5例,有2例为胆囊大部切除术,另有一例术后10年时行胆总管空肠R—Y吻合术。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例,其中一例一年后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990年后手术的有17例,1989年前手术的有10例。  相似文献   

16.
胆汁细菌性感染时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胆汁在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时血浆内毒素含量的变化。方法:胆囊切除术中取胆汁作细菌培养和涂片染色镜检。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40例)、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者(40例)和菌检阴性者(对照组40例)共120例,均在胆囊切除术前后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遇困难时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6例多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由于炎症重、张力高、胆囊壁水肿增厚,腹腔镜顺行或顺逆行相结合次全切除胆囊;萎缩性胆囊结石29例及充填性胆囊9例腹腔镜逆行或顺逆行相结合次全切除胆囊;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硬化7例和横位胆囊1例均腹腔镜顺逆行相结合次全切除胆囊.结果 92例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病例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60 min;住院天数3~10 d,平均5 d;术后无胆汁漏、出血、黄疸等并发症.随访2~5年患者无不适感觉.结论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疗效相似,均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痛苦少、并发症低等优点,故在复杂情况下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减少中转开腹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于因胆道狭窄术后并发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人。患者女性,68岁,因黄疸、胃肠道出血于1982年9月进院。患者绝不饮酒,未曾服用过对肝细胞有毒性的药物。40岁时曾因胆囊结石作过胆囊切除术。术后3年内因近侧胆总管发生良性狭窄做过两次修补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我院收治的胆道术后胆瘘7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男4例,女3例。年龄45~78岁,平均61岁。7例均为首次胆道手术。3例胆囊炎、胆总管结石(1例并存有左肝内胆管结石),1例胆囊结石伴胰腺癌肝转移,1例右肝管巨大结石,2例单纯胆囊结石;4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并“T”管引流术,3例仅作胆囊切除术。胆瘘除1例外,均发生于术后12小时~5天,胆瘘量每日400~700ml,本组无1例发生胆汁性腹膜炎。3例经再手术治愈,3例经引流自愈,1例未愈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探讨胆囊胆汁和胆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2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②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方法分别测定了 56例胆囊胆固醇结石及 1 6例非胆囊结石病人胆囊组织和胆汁中白细胞介素 2的含量。③结果 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胆囊组织和胆囊胆汁中白细胞介素 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 =6 .0 4、3 .84,q =3 .1 4~ 4 .78,P <0 .0 5、0 .0 1 ) ,且胆囊胆固醇结石组胆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2含量与胆囊胆汁中的白细胞介素 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66 ,P <0 .0 0 1 )。多发结石组胆囊胆汁及胆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2含量与单发结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q =0 .74、0 .1 6 ,P >0 .0 5)。④结论 胆囊组织及胆囊胆汁中白细胞介素 2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 ,并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