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Ⅰ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病变和血压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对44例偶测血压正常的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测定。结果:存在植物神经病变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其偶测收缩压、舒张压、UAE均高于无植物神经病变者,且ABPM多项指标异常。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查计分与UAE及多项ABPM指标显著相关,但与偶测血压无相关性。结论:偶测血压正常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病变、24小时血压与UAE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100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钱卫冲 《江苏医药》1995,21(4):226-227
100例高血压得的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研究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在全组、未用药和用药组中的发生率占20%左右,说明偶测血压的白大衣效应可引起高血压的过多诊断和低估了药物的降压效果。28%高血压者ABPM血压大于偶测血压。用药组中,偶测血压判断为满意控制者中有40%ABPM血压仍高于正常水平。这种由于正常活动的应激影响致使偶测血压高估了药物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临床及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凤芝  张丽辉 《天津医药》1999,27(9):523-525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患者临床及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特点及实用价值,方法:对40例IRS患者与40例原发性高血压(EH)而无糖尿病病史临床对比分析,应用AMR-4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其进行24hABPM。对两组临床资料24h最高收缩压(SBPmax)最高舒张压(DBPmax)平均收缩压(xSBP)和平均舒张压(xDBP)白天和夜间xSBP及xDBP,血压负荷,昼夜收缩压和舒张  相似文献   

4.
官兵  杨会新等 《云南医药》2001,22(3):204-205
健康人体的 2 4小时血压变化有着明显的昼夜节律性 ,部分原发性高血压 (EH)病人这种规律消失 ,且与尿白蛋白排泄有一定的关系〔1,2〕。Ⅱ型糖尿病 (NIDDM)合并EH病人通过动态血压监测(ABPM)发现晚上血压更高〔3〕,这种较高的夜间血压已经和心肾损害相关 ,值得重视。本文观察分析EH合并NIDDM病人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与ABPM夜间血压变化关系 ,探讨这两种病对肾的损害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EH合并NIDDM病人 99例 ,年龄 4 8~ 72岁 ,平均 60 4± 11 3岁。全部病例停用降压药 1周 ,如停药后发现偶测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ABPM)各项参数及其与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LVMI)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昼夜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选择Ⅰ、Ⅱ期EH患者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为58±9岁)分别行ABPM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各55例,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PM采用美国ACCVTRACKERDx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行24小时ABPM。监测频度为每30分钟充气1次。超声心动图采用HP2000型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35MHz,于胸骨…  相似文献   

6.
宋滇平  杨怡 《云南医药》1997,18(2):83-85
应用速率法检测60例糖尿病(DM)患者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结果显示DM患者尿NAG活性明显升高,且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并可先于UAER的增加而出现。提示尿NAG活性测定可作为间接反映肾小球滤过膜功能、筛查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 ,并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已有资料表明 ,动态血压 (ABPM)测定可预测靶器官的损害 ,其判断预后的意义远大于偶测血压。笔者对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旨在了解昼夜血压节律改变与老年高血压病的心脏损害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按照 1 978年WHO的诊断标准 ,选择 70例老年高血压病的住院患者。男性 36例 ,女性 34例。年龄 60~ 80岁 ,平均 (68± 3.2 )岁。病程 3~ 2 5年 ,平均 (1 3.6± 1 .7)年。经ABPM彩色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2D -UC…  相似文献   

8.
王大海  王殿彬 《天津医药》1997,25(7):403-405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质、纤维蛋白原(FBG)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检测60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及FBG等指标,发现糖尿病患者随尿AER增加,血中TG、TC、LDL-C、FBG逐渐升高,且均与尿AE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U-937细胞的磷脂酶D激活不联系前列腺素E_2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D(PC PLD)在佛波酯诱导U 937细胞的前列腺素E2(PGE2)生物合成调节中的作用。方法二甲亚砜(DMSO)分化的U 937细胞与[3H] 烷基 溶血PC一起孵育,对细胞内PC池进行同位素标记。[3H] 烷基磷脂酸(PA)、[3H] 烷基 二脂酰甘油(DAG)、[3H] 烷基 磷脂酰乙醇(PEt)采用薄层层析法分离,并以液体闪烁法测定含量。PEt的形成被认为PLD活性的可信的特异指标。培养液中PGE2含量应用酶免疫法测量。结果12 十四烷酸 13 乙酸佛波酯(PMA,1μmol·L-1)兴奋U 937细胞产生[3H] 烷基 PA与[3H] 烷基 DAG。孵育合剂中包含乙醇(25~10ml·L-1)引起浓度依赖性地减少PMA诱导的PA与DAG积聚,以及增加PEt积聚。时相研究显示PMA诱导的PA积聚先于DAG积聚。PA磷酸水解酶抑制剂普萘洛尔(200μmol·L-1)增加PA积聚的同时减少PMA诱导的DAG的生成。乙醇与普萘洛尔均不影响PMA增加U 937细胞的PGE2生成。结论PMA激活DMSO分化U 937细胞的PLD,但它不联系该细胞的PGE2生物合成。说明PMA?  相似文献   

10.
氯沙坦,卡托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尿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沙坦、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18例和卡托普利组18例,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氯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卡托普利组。结论:氯沙坦与卡托普利疗效相似,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TUEVA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TUEVAP与32例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电切综合征(TURS)、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等方面TUEVAP组优于TURP组。结论:对BPH患者TUEVAP优于TUR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DM)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易患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2型DM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同时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血β2微球蛋白,糖基化血红蛋白,并记录血压及病程等。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血压和血脂升高,尿UAER增加而明显增加。血糖控制不良促进其发生。结论 2型DM患者DR与病程,血压、血脂,UAER呈正相关,定期进行UAER和眼底检查,对DR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鲁一兵  缪珩 《天津医药》1999,27(7):399-400
采用单抗ELISA法测定了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OX-LDA、ApoE水平。结果显示:(1)DM组较对照组OX-LDL、ApoE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DM伴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前者血浆OX-LDL、ApoE水平显著增高(P〈0.05)。(2)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经力平脂治疗后血浆OX-LDL、ApoE水平显著下降。(3)血浆OX-LDL与血ch、  相似文献   

14.
给22例高血压病Ⅱ期患者服用悦宁定3周~4周后,观察其用药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尿IgG排泄率和血与尿β_2微球蛋白尿、A/E改变及UAE与A/E的关系。结果示:仅UAE于服药后明显减少外,余指标均无明显改变。UAE与A/E无相关。悦宁定除降压作用外,可以减少微量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心脏超声指标A/E值预测血管合并症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王进红  王大海 《江苏医药》2000,26(9):693-69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血清脂蛋白(a)「Lp(a)」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检测60例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不同的糖尿病患血清Lp(a)等指标,并以正常人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随着尿AER的增加,血清Lp(a)浓度逐渐增高,血清Lp(a)与尿AER呈明显正相关,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载脂蛋白Al(ApoA1)、载脂蛋白B(ApoB)无相关性。结论糖尿病肾患随着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术玉琳  王愉 《河北医药》2000,22(10):754-754
对大多数医院而言 ,随测血压 (CBP)目前仍然是临床上观察高血压病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观察 4 1例病人CBP和动态血压 (ABPM) ,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作者随机抽取 1998年 6月以来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病人 4 1例 ,男 2 7例 ,女 14例 ;年龄为 36~ 74岁 ,平均 (55.6± 16 .5)岁。在行ABPM检查的当天 ,分别于上午 8:0 0、下午 4 :0 0和晚间 12 :0 0随测血压 3次。CBP监测采用标准水银柱袖带血压计 ,测量右臂坐位 ,ABPM采用美国QuietTrak 510 0 0 1型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白昼设立每 15mi…  相似文献   

17.
刘萍 《中国实用医药》2009,4(5):167-168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d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8例老年高血压伴DM患者,停服其他降压疗效不达标的降压药物,应用美托洛尔25-50mg,2次/d,口服,诊疗4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动态血压、心率监测1次,疗程中每周偶测血压、心律,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无论偶测血压及动态血压,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美托洛尔对老年人高血压伴DM降压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电生理检测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志怀  陈晓燕 《河北医药》2002,24(4):262-263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对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正常人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远端潜伏期(ML)进行检测。结果 Ⅰ组病人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研度、感觉传导速度及远端潜伏期与Ⅱ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Ⅱ组与Ⅲ组比较: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所测其它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显著性。Ⅰ组与Ⅱ组之间比较:仅腓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1)神经电生理检查,特别是SCV测定可以发现亚临床期的周围神经病变。(2)下肢的MCV改变重于上肢,SCV损害较MCV明显。(3)潜伏期的改变可能是周围神经最早期改变。(4)糖尿病病程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呈正相相关。  相似文献   

19.
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志安  张晓光 《河北医药》2000,22(8):572-573
目的 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 对91例轻中度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血压节律正常组(A组)35例,异常组(B组)56例,将这两组患者ABPM和左室肥厚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B组比A组有较高的24hSBP、nSBP、nDBP、收缩压负荷以及明显的LVMI(P〈0.05,P〈0.01)。结论 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其异常血  相似文献   

20.
拉西地平与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拉西地平和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高血压病Ⅰ期或Ⅱ期患者分拉西地平组(A)、赖诺普利组(B),实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二药均能显著降压,且降低偶测血压的幅度无显著差异。拉西地平降低24h平均压和白天平均压的幅度大于赖诺普利。结论:对轻、中度高血压拉西地平与赖诺普利均为安全且易耐受的药物,每日1次能维持24h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