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动静脉畸形是胎儿期脑血管形成异常的先天性疾患。脑血管的正常发育过程受到阻碍,动静脉之间直接交通,即形成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畸形的主要症状是出血、癫痫和头痛。临床实践中,对于Spetzler-MartinⅢ患者的治疗多采用单一显微切除手术或单一血管内栓塞治疗,本研究旨在通过对AVM Spetzler-Martinm单一显微切除和单一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对比研究,以了解那种治疗疗效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2.
3.
王政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81-8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78例破裂出血的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血管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7,(5):354-358
目的:探讨1例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T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测序确定突变情况。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符合KTS诊断。基因突变分析显示,患者AGGF1基因第6号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为c.923A>G杂合突变,造成第923位氨基酸由天冬酰胺改变为丝氨酸。蛋白序列的保守性分析及突变蛋白的功能分析,均支持该突变为致病突变。结论:通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1例KTS患者,通过AGGF1基因突变分析,从分子遗传学方面证实患者KTS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从1985年1月至1994年1月间共收治头皮动静脉畸形(AVM)病人10例。本文就头皮 AVM 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10例病人中,男3例,女7例。年龄8—26岁,平均14.4岁。头皮AVM 的部位:枕部2例,单侧额颞部5例,双侧额部合并单侧颞部2例,双额合并双颞部1例。其中合并颅内 AVM1例。②症状与体征:偶发头皮搏动性疼痛2例,头皮合并颅内 AVM 的病人有癫病症状,其余病人均无明显症状。体征:病变部位头皮隆起,颜色正常。触之较软,有明显的压缩性和  相似文献   

6.
周岱  鲍耀东 《江苏医药》1992,18(3):118-120
1982年11月~1991年2月,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共97例,其中行切除术84例,人工栓塞木11例,人工栓塞术及切除术2例。术后85例恢复良好,5例症状加重,7例死亡。本文对各种部位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58例肠血管畸形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0.2008年本院58例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期选择性肠系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58例。本组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30例。随访8年,临床症状全都缓解,大便隐血阴性55例,复发者1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位于功能区的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方法。方法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用NBCA、游离弹簧圈、真丝线段栓塞后联合显微外科手术切除8例脑AVM病例。结果栓塞联合手术的8例脑AVM病例获得全切,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偏低,无神经功能缺失加重,无死亡率。结论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提高Spetzler-Martin高级别脑AVM的治愈率,降低手术风险;大型的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脑AVM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进昆  马以骝 《云南医药》1996,17(3):181-183
本文报告12例经手术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例。临床表现为颅内出血,长期发作性头痛及癫痫发作。术前经CT、脑血管造影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全部病例行手术治疗:9例行AVM全切除术,其余3例分别采用供血血管栓塞术,AVM部分切除术和/或供血动静脉夹闭术。术后7例痊愈(58.3%),改善4例(33.3%),1例无改善(8.3%)。并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高文忠  房志勤 《天津医药》1999,27(3):166-167
我院自1989年10月至1995年10月经尾路手术治疗肛门直肠畸型20例。其中获随访的有18例,随访时间2~3年,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年龄:18例中生后2天1例,4~10个月8例,1~6岁6例,7~11岁3例。女16例,其中阴道瘘7例,舟状窝瘘9例,后者有1例为瘘管移植术后直肠回缩致肛门闭锁并舟状窝瘘,另1例生后4天行结肠造瘘术,1岁半时行肛门成型术。 2.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进行常规肠道准备。(2)术前确定直肠盲端至肛隐窝的距离,用Folley氏管插入瘘管,注入 25%泛影葡胺 30~ 50 ml,透视下摄 X线正侧位片。(3)操作:气管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显微手术技巧,提高疗效.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脑AVM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Ⅰ级8例,Ⅱ级20例,Ⅲ级18例,Ⅳ级12例,V级2例.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0例,52例完全切除病灶,9例术前栓塞后手术切除,4例未完全切除者,术后行γ刀治疗.Glasgow评分(COS):恢复良好49例,中度残疾7例,严重残疾2例,死亡2例.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脑AVM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大多数巨大的AVM栓塞、γ刀及显微手术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姜炜  靳松  吕仲虹 《天津医药》2001,29(1):23-25
目的: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进行随访分析,观察其确切疗效。方法:自1995年5月至1999年10月,采用SRS技术治疗颅内AVM29例。病灶的靶体积边缘剂量为16-24Gy,平均18.7Gy.对于体积较大的病灶采用体积分次的方法进行治疗。本组病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8个月。结果:11例病人术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完全闭塞4例(36.4%),部分闭塞5例(45.5%),2例无变化(18.2%)。另外18例术后复查磁共振(MR),13例(72.2%)于12个月显示AVM体积缩小,5例(27.8%)无变化。结论:SRS是治疗AVM的有效治疗方法,并且应用“全面覆盖,集中照射”和“体积分次”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放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14.
我院自1985~1995年采用腘绳肌腱交叉紧缩与胫骨平台垫高两种术式矫治47例51膝,经1~10年随访,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静  叶琨  余康敏  朱化刚 《安徽医药》2013,17(5):818-819
正血管畸形是一类临床较为常见疾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临床上常见的小范围体表血管畸形治疗并无困难,但对于体腔内或深部组织的动静脉血管畸形在诊断和处理上都十分棘手,有时还存在较大的危险性。我科近期收治1例盆腔、臀部大范围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一期手术联合硬化剂栓塞治疗获得成功,经短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樊清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38-239
目的研究术前出血对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至2011年来我院就诊的7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术前有颅内出血作为观察组,27例术前无颅内出血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障碍改变和精神状态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畸形清除率83.7%,术后新神经功能缺损18.4%,预后良好59.2%,存活率95.9%;对照组畸形清除率88.9%,术后新神经功能缺损44.4%,预后良好率66.7%,存活率100%,观察组术后新神经功能缺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术前出血对手术清除率及预后情况可无明显影响,但其可能会掩盖手术操作中对脑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18.
枕叶内侧面动静脉畸形(AVM)并非少见,其距穹窿面较深,但距枕叶内侧面很近,常有推动脉及颈动脉双重供血,临床表现及处理有其特殊之处。现将我院1986~1997年间治疗的23例病例作一报道。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ZO例,女3例。年龄10~6O岁,平均年龄33岁。二、临床表现:以出血为首发症状ZI例,其中枕叶脑内血肿15例,1例破入脑室,6例后纵裂积血。大脑镰血7例,视野缺损13例。其中病变对侧同向偏盲9例,1/4象限盲4例。8例阵发性头痛,3例癫痛大发作。三、辅助检查:23例头颅CT为后纵裂积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内血肿15例…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中长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植骨跟骨钛质解剖钢板治疗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32例共40足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行跟骨外侧入路,用可塑型跟骨钛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所有病例均采用植骨术,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19~47岁,平均(28±11.34)岁,病程2h~1周,术前经X线及CT检查确诊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足部功能评分系统,从疼痛、功能、力线三方面评价疗效。结果截止2010年1月,30例38足获得20~78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根据AOFAS足部评分系统,SandersⅡ、Ⅲ型骨折中,治疗前评分均在50分以下,治疗后分别有13足、10足患者评分在90~100分,6足、5足患者评分在75~89分,评分在50~74分之间的患者均为2足,AOFAS评分术前为(12.27±9.98),术后为(84.46±10.62),其治疗前后总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t=2.38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跟骨解剖钛钢板内固定坚强稳定,植骨块可维持复位的压缩跟骨关节面的高度,本术式治疗跟骨关节内骨的中长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俊峰  陈艺新 《贵州医药》1996,20(2):100-101
本文介绍我院自1984年12月至1994年12月对髓灰质后遗跟行足畸形手术治疗82例,访4年6月共70例,获优良率达85.7%,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