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诊断方法 限于条件,对疾病的诊断,主要通过感观直接观察来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其方法有望、问、听、摸和药诊。 (1)望(看)诊:医者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情况。眼看过去,就能观察到病人全身的一般状态,如年龄、发育、营养、面容、体位,步态、姿势,意识等大量资料。局部望诊,可了解各部位的改变,如皮肤颜色,皮疹情况,舌苔情况,肿瘤大小,伤口的长宽、头、颈、胸、腹等部位的情况。拉祜医对望诊十分注意,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从神、色、形态多方面进行细致、认真观察,以找出重要诊断依据。望诊要在充足的自然光下进行,望诊重点如: ①全身基本情况:患者体质结实,肌肤  相似文献   

2.
拉祜族医药概论(连载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拉祜族传统医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针对拉祜族传统医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侗医药验方是侗族人民千百年来赖以抗衡疾病、强身健体而逐渐积累起来的济世良方。这种独具特色的侗族医药经验方、家传秘方,经过日积月累,临床实践,反复验证,疗效较好,且无毒副作用,因而侗乡人民乐于接受,代代相传至今。作者侗乡行医半个世纪,通过长期艰难的挖掘、收集、整理、查阅大量的侗族医药民间古籍藏书,如《草药诸种交流录》俞光春、《药要须知》粟云享、《济世良方》(杨时权)、《儿科药方》龚良松、《草药通书》吴庆阶、《药性歌括》等侗族医药手抄本;长期走访侗乡各地名老侗医药人员,如吴未喜、龙儒恩、吴转兴、杨再高、吴大华、…  相似文献   

5.
中国回族医药是中华传统医药不可分割的一支,是人类历史上东西方异质医药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既有本民族的医药特色,又受着本民族以外医药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一元多体的医药文化.回族医药文化以独特的卫生保健医疗经验和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千百年来由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而散居全国各地的回回民间医生集体传承下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回族医药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回族医药是中华传统医药不可分割的一支,是人类历史上东西方异质医药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既有本民族的医药特色,又受着本民族以外医药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一元多体的医药文化。回族医药文化以独特的卫生保健医疗经验和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千百年来由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而散居全国各地的回回民间医生集体传承下来。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十八、疮痈肠痈浸淫病篇本篇所论,是属于外科范围。第一节是指出发生疮痈的征兆及辨别痈肿有脓、无脓的方法。这是属于概论性质。从肠痈治疗方面来看,大黄牡丹汤用于脓未成;薏苡附子败酱散用于脓已成,其中界限不容假借。两者症候区别,在于肿痛处之痞鞕与濡软;寒热与无热和脉之迟紧与数。此外,关于肠痈的症候,宜参考巢氏病源以及其他医书有关本病的记载。浸淫疮虽属于皮肤疾患,但也与脏府有关。故指出从口流向四肢为病势向外为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为病势向内为不可治。  相似文献   

8.
五儿科治法一般的儿科疾病,古人不主张经于服药,第一所谓无情草木,气味不纯,不是幼婴的娇嫩体质所相宜;第二由于儿科问切二诊的困难,辨证时很难确切,所以幼幼集成说:“凡有微疾,不用仓忙,但令乳母,严戒油腻葷酒,能得乳汁清和,一二日间,不药自愈。”这是说明小儿患病时不能轻于服药,若护理得当,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正由于小儿体质柔弱,像芽苗初茁,易虚易实,因此在用药时,应当谨慎小心,药品药量,均宜权衡适当,所谓中病即止,不要过剂,以伤正气,这是治疗时应该注  相似文献   

9.
七、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篇本篇所论肺瘘肺痈以及咳嗽上气都属于肺部的病变,但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和病人体质强弱的差异,因而在证候的表现上也就有了显著的不同。本论对于肺瘘的原因,认为发汗太过或攻下大伤,或由某种疾病的转归,凡是可以造成“重亡津液”、“热在上焦”咳久不愈的,皆可以促使肺瘘的形成。至于肺痈初起是由于“风中于卫”,其病较浅,如再进一步,则“热过于营”,其病较深。在两者的主证方面,肺瘘是咳吐浊涶涎沫,肺痈是咳吐脓血腥臭。在脉象方面:前者是数虚,后者是数实。  相似文献   

10.
<正> (六)病历书写:病历是病人在中医院中进行诊断、治疗经过情况的记录;是教学、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因此,必须重视病历的书写和保管工作,提高病历质量。 1.病历书写要求:(1)书写病历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准确及时。住院病历要求在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门诊病历要求当时完成。(2)症状描述要详细。一般要求使用中医名词术语,体现整体观点和辨证论治的理论。(3)病历内容要求完整、精炼,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注意前后病情演变的连贯性和系统性。(4)文字要通顺简洁,不能涂改、剪贴、挖补。病历一律用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应按国家规定使用的简化字,不要自造字。(5)病历中所有记录,每页均应有病人姓名、住院号和页序号。日期一律按“年、月、日”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填写。(6)住院病历、入院志、首次病程志,会诊记录、转科记录、出院总结、死亡记录等,应另起一行,标记于上方中央。(7)病历结束时要签全名(正楷);主治医师红笔批阅后,亦应签全名(正楷),以示负责。(8)要按照中医的望、闻、问、切进行系统检查,并附以必要的西医检查及诊断(老中医及无条件者可不要求),但不要割裂中医辨证施治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正> 第三讲语序(三) (二)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作宾语前置古医书中的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孰”、“何”、“安”,“恶”、“胡”、“焉”、“奚”、“曷”等,这些词中的任何一个在疑问句小作宾语,一般都前置。这种提前的句式是:“主语——疑问代词(宾语)——动词(谓语)”。例如: (1)“苟或血病写气,气病写血……咎将谁归。”(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或问》)  相似文献   

12.
13.
<正> 第二讲词汇(一) 一、单音调和复音调 (一)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如药、草、方、肝等。复音词是指由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其中,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又叫双音词,如方剂、中药等;由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又叫多音词,如白虎汤、大青龙汤等。古代汉语词汇和现代汉语词汇在音节上各有自己的特点。试比较下面的一段古文和它的译文; 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闹(bì同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灵枢·九针十二原》) [语译]擅长运用针术的人,治疗疾病,好象拔刺、好象洗刷污垢、好象解开绳扣、好象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样。疾病虽然时间长久,还是可以治愈的。说不能够治疗的人,是没有掌握治疗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 第三讲语序(一) 一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语序是指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排列次序。句子成分有六大类: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其中主、谓、宾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定、状、补是主、谓、宾的修饰成分。要掌握古汉语的特殊语序,首先要对这六大成分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5.
<正> (三)怎样辨析词义 1.要注意同义词的差异所谓同义词,是指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大多数的同义词在意义上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因此不可不辨。“疾”、“病”二字都表病义,但古时二字对用时,“疾”指一般的病,“病”则指重病。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左传》中的一段文字:“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起初,魏武子有一个爱妾,没有儿子。武子  相似文献   

16.
<正> 第五讲几种句式(一) 一被动句式被动句是和主动句相对而言的。如果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便是主动句。例如:“我吃饭了”。句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吃”的动作是由主语“我”发出的,“饭”则是动词“吃”所涉及的对象。如果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涉及的对象,这便是被动句。例如:“饭被我吃了”。句中“饭”是主语,“吃”是谓语,“被我”是状语。主语“饭”不是谓语“吃”  相似文献   

17.
<正> 第三讲语序(五) 五、介宾结构的位置介词不能单独使用,一定要和其它的词语在一起,组成介宾结构(又叫介宾词组),才能充当句子成分。同介词相结合的词语被称为这个介词的宾语。如《仓公传》:“以酒饮之,旋乳”(用酒服了药,很快就生产了)。“以”是介词,“酒”是“以”的宾语。“以酒”合在一起,称为介宾结构。在句中作谓语  相似文献   

18.
<正> 二、几种不同形体的汉字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形体,不需要有两种以上的写法.但是,由于汉字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字,使用汉字的人又非常多,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字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写法.除了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在书写上的不同外,不同形体的字可分为三大类.即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古今字  相似文献   

19.
运气学说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研讨气象变化规律及其对生物界的影响,特别是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以便采取各种适应措施为内容的一门科学。运气学说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许多学者和医家,对其进行过研究和讨论。但由于它本身涉及学科较多,论述的问题也比较复杂,所以直至目前,仍是我们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下面仅就与运气学说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六)失时反候,所谓失时反候,就是气候不是应时而至的反常现象。前面主要谈到运气篇中有关气候变化的规律性情况,如果不去注意另一种情况,容易被误以为运气变化都是很有规律性,其实不然。气候变化这一野马是最难驾驭的。它虽然有一些规律,但是变化也很大,古人早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就是所谓“失时反候”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