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们于1995年1月~1998年6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变腹水患者6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4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诊断均符合1993年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第5届学术交流会制定的肝硬变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腹部B超检查,部分病例经腹部CT检查证实。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男47例,女17例,年龄25~72岁,平均45.5岁;病程3月~14年,平均4.8年;初次腹水者28例,2次以上腹水者36例;属肝炎后肝硬变者55例,酒精性肝硬变者5例,血吸虫性肝硬变者4例。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22~70岁,平均44岁;病程3月~13年,平均4.5年;初次腹水者23例,2次以上腹水者27例;属肝炎后肝硬变者42例,酒精性肝硬变者4例,血吸虫性肝硬变者4例。两组资料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1 资料及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0例中慢性肝炎轻度30例,中度40例,肝硬变40例及肝癌10例,临床诊断均参照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进行分型。肝硬变及肝癌者尚有食道钡餐、胃镜、B超或CT检查为诊断佐证。其中男性84例,女性36例,年龄19~67岁,平均34.6岁。病程2~25年。治疗前病人血清蛋白电泳α<0.54,γ>0.22,ALT>120U/L者80例,SB>80μmol/L者50例。 1.2 治疗分组 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慢性肝炎轻度各15例,中度各20例;肝硬变各20例及肝癌各5例。两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肝硬变患者肠肌电活动情况,我们对25例肝硬变患者做了体表肠电图描记,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肝硬变患者25例,均系1996年8月~1997年10月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48岁(30~68岁)。均以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经临床、血液生化检查及B超、CT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青海地区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断治疗水平,现将我院1990年以来确诊的128例肝炎肝硬变患者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食道吞钡检查、B超检查,认断为肝炎肝硬变患者128例,男85例,女43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19~73岁,平均43.1±12.5岁。确诊前有明确肝炎病史者92例(71.9%),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者11例(8.5%),25例既往无明确肝炎病史。由乙型肝炎引起者88例(68.8%),从确诊肝炎到发展为肝硬变<10年者70例(76.0%),从确诊肝硬变到死亡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九十年代初起不加选择收集肝硬变死亡者肝、脑组织,对照临床表现和血液检查,探讨肝性脑病(HE)的病理基础,共观察7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7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肝硬变诊断,肝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均可见典型肝硬变的病理特点。男51例,女19例,年龄7岁~71岁,平均48.7岁。临床显示HE,死于肝衰者41例,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0年~1997年运用益气健脾、活血软肝法治疗肝硬变22例,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7例,女5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60岁,21~30岁4例,31~40岁12例,41~60岁6例,其中10例有腹水,8例有血吸虫病史,14例有肝炎病史,经肝功能检查ALT偏高12人。22例均蛋白倒置,经B超等检查均诊断为肝硬变。  相似文献   

7.
肝硬变是一种很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在我国,肝硬变多继发于肝炎。笔者对我院105例肝炎肝硬变CT图像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是1991年8月~1997年8月间我院肝病病房的住院患者。根据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变86例,丙型肝炎肝硬变14例,乙型丙型同时感染肝炎肝硬变5例。共计105例,其中男79例,女26例。年龄31~68岁,平均45岁。 CT检查采用Picker IQ 2000全身CT扫描机。层厚10mm,扫描时间4.2秒。全部病例平扫后作增强扫描。 2 结果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均系1993年6月~1998年6月我院传染料门诊及病房收治病人。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9岁,以45~65岁最多(占80%);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6年。第1次腹水10例,第2次腹水7例,第3次腹水6例;全部病人均有明显乏力、纳差、腹胀、尿少等症状。腹壁静脉怒张者12例,伴黄疸者8例,合并腹水感染者2例。乙型肝炎病原学检查,HBsAg阳性19例,HBeAg阳性12例,抗-HBe阳性18例,抗-HBc阳性20例,临床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变21例,酒精性肝硬变2例。1.2 诊断依据 全部病例均经B超检查提示腹水;肝肿大或缩小,质硬。部分病例有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或见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5年1月~1999年6月收治肝硬变患者781例,其中合并胸水104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4例中男79例,女25例,年龄20~80岁,平均47.9岁。40岁以上44例,占42.31%。第1次诊断肝硬变并出现胸水者32例,占30.77%,其余病例胸水发生于肝硬变后平均3.1年,最长为17年。104例中100例为肝炎后肝硬变,4例为酒精性肝硬变,均符合肝硬变失代偿期诊断,并经X线胸部摄片或/及B超证实有胸水并排除其他产生胸水的疾病。1.2 胸水部位、量与腹水的关系 104例中胸水位于右侧57例(54.81%),双侧28例(26.92%),左侧19例(18.27%),胸部摄片及B超确定大量胸水24例(23.08%),中量33例  相似文献   

10.
酒精、病毒、代谢紊乱及营养缺乏等致病因素,在损害肝脏的同时,对胰腺也具有损害作用。我们将94例活动性肝硬变患者的胰腺B超检查结果及其意义作一总结。 1 一般资料 94例病人系我们1998年1~6月收治的活动性肝硬变患者,其中男76例,女18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9岁,平均47.42岁。按1995年第5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乙型肝炎92例,丙型肝炎2例。慢性肝炎合并肝硬变72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肝硬变22例。正常对照组125例,男90例,女35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7岁,平均44.3岁。  相似文献   

11.
肝硬变门脉高压性胃病 ( PHG)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相关疾病之一 ,为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我们对 1 5 5例肝硬变门脉高压患者和 1 5 5例对照者进行胃镜下观察对比及组织学和幽门螺杆菌( Hp)检查 ,旨在进一步研究分析 PHG胃粘膜病变特点。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997年 1月~ 2 0 0 2年 7月参照Bayraktar等[1] 标准诊断为肝硬变门脉高压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1 5 5例 ,其中男 1 0 8例 ,女 47例 ;年龄 2 3~ 71岁 ,平均 5 8.8岁。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与之相仿的非肝硬变门脉高压的门诊患者 1 5 5例。1 .2 检查方法 :所有受…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为1995年~1999年住院患者,其中,男13例,女3例。发病年龄28~64岁。单纯右侧胸水4例,右侧胸水伴腹水12例。并发感染7例。 1.2 诊断标准 ①肝硬变患者,尤其是肝硬变腹水患者伴有胸腔积液。②胸水为漏出液,偶为血性,胸水检查与腹水相近,蛋白含量可略高于腹水。③排除肝硬变并发的结核性胸膜炎或自发性细菌性胸膜炎。④排除多发性浆膜炎,Meigs综合征、肺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1986~1998年间收住院肝炎后肝硬变患者1080例,在院内死亡者158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34例,年龄10~74岁,平均50.5岁。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会议诊断标准,其中活动性肝硬变118例,静止性肝硬变40例。患者的肝炎病史1~31年,肝炎后肝硬变病史最长20年,最短半年。2 结果2.1 158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 出现肝昏迷126例次,腹腔感染62例次,消化道出血66例次,肝肾综合征58例次,肺部感染14例次。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本科1993~1996年慢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变各258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肝炎肝硬变258例,其中男性197例,女性61例,年龄30~80岁,平均53岁。按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221例、C级22例。同期住院慢性乙型肝炎258例。在性别、年龄方面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  相似文献   

15.
肝硬变患者血中sIL-2R,TNF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肝硬变患者周围血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并探讨它们在肝硬变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经病史、体检、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活动性肝硬变18例,静止性肝硬变22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平均年龄46.3岁,正常对照20例为献血员,平均年龄40.2岁。  相似文献   

16.
49例肝硬变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回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硬变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下称MOF),因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而日益受到重视,现将笔者1995年11月~1997年收治的肝硬变并MOF 49例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7例病人中,合并MOF 49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变44例,酒精性肝硬变3例,血吸虫性肝硬变1例,胆汁性肝硬变1例。男34例,女15例,年龄28~69岁,平均43.4岁。 1.2 诊断标准 肝硬变的诊断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MOF的诊断依据Fry、Eissman及日本医科大学结合实践提出的诊断标准。 1.3 并发MOF的情况 4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消化道出血40例,占81.6%;肝性脑病19例,占38.8%;肾功能衰竭18例,占36.7%;皮下及其他部位出血16例,占32.7%;糖尿病11例,占22.4%;心脏骤停1例,占2%。  相似文献   

17.
肝硬变与无肝病胆囊结石发病率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硬变是临床常见病,且容易合并胆道系统病变,本文经回顾性调查,发现肝硬变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肝病者,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作者复习了近两年来我院超声室检查的5 933例病例资料,其中无肝病5 700例;肝硬变233例。男性2 741例,女性3 192例,年龄在17—84岁之间。肝硬变均经临床诊断及B超证实,主要标准为:1.肝回声弥漫增强或粗糙紊乱,肝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14年来在日本随访观察的原先诊断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变,以后经肝脏活检或尸检确诊为肝细胞癌的31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57.3岁。男性27例,女性4例。其中27例曾作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查。HBsAg10例阳性,9例阴性,但抗HBs及/或抗HBc阳性。4例HBsAg、抗HBs和抗HBc均阴性。4例HBsAg阴性,但其他资料不全。 31例中的25例初诊为肝硬变,6例诊断为慢性肝炎,但在发现肝细胞癌前其中5例的诊断也已改为肝硬变。在发现肝细胞癌前已追踪观察了8个月至14年,平均58.9个月。HBsAg阳性组平均是48.4±7.0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肝硬变的舌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临床意义,我们对本院1983年~1990年收治的130例肝硬变患者的舌象变化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0例肝硬变患者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肝硬变12例,中期肝硬变10例,其余108例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B超、同位素或CT等结果综合诊断。男112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5.6/1;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69岁,平均年龄46.5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变71例,血吸虫肝硬变19例,肝炎并血  相似文献   

20.
肝硬变是内科的常见病,其并发症多,治疗棘手。本文对我院168例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68例肝硬变患者均系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的住院患者。临床诊断参照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男145例,女23例,年龄21~83岁。168例中肝炎肝硬变138例,占82.14%,酒精性肝硬变15例,占8.93%,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