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输液量、复苏开始时间、胶体液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复苏开始时间、平均输液量、胶体液量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RDS发生率、ARF发生率、DIC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可明显降低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ARDS、ARF、DIC及脓毒血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骏 《中外医疗》2016,(18):105-107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98例严重腹部创伤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人。观察组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法治疗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体液复苏救治方法来进行救治。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情况,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输液量是(2226±325)mL,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为10.20%,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为10.20%,脓毒血症发生率为18.1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为14.29%,病死率为4.08%,对照组平均输液量为(3498±592)mL,ARDS发生率为18.37%,,ARF发生率为10.20%,脓毒血症发生率为16.33%,DIC发生率为22.4%,病死率为10.20%。两组对比,除ARF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限制性体液复苏救治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能够降低一般休克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死亡率也较传统体液复苏方法明显提高,预后改善情况良好,其综合复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彭艳  彭雪刚  文刚  王俊英 《四川医学》2011,32(8):1263-1264
目的观察积极液体复苏(AFR)与限制性液体复苏(LFR)抢救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62例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积极液体复苏组(n=31)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31)两种方法中治愈率、病死率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的结果。结果 AFR组输液量(2790±536)ml,治愈率71.0%,病死率29.0%。LFR组输液量(1802±313)ml,治愈率83.9%,病死率16.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ARDS、MODS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中限制性液体复苏法优于积极液体复苏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创伤性休克术前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作用及临界血压的界定.方法 98例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B组48例.通过液体复苏使收缩压分别维持在80 mmHg(A组)或90 mmHg以上(B组).比较两组液体治疗情况、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ARDS、ARF、SIR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损伤及休克程度,复苏及手术开始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总输液量、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PMNs)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pH、碱剩余(BE)差异均无显著性;而血浆渗透压、国际标准化比例(INR)、纤维蛋白原及电解质差异均有显著性.住院期间两组ARF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ARDS、SIR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减少出血量,节约血源;同时减少了再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了ARDS、SIRS及MODS等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休克救治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创伤性休克患者76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40例和积极液体复苏组(B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输液量、PT、MODS、ARDS、DIC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液体输入量为(1 950±320) mL,积极液体复苏组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指导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2例,接受传统监测技术下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62例,接受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指导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R)、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V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2/FiO2)、术前输液量、复苏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HR、CI、MVP、CVP、PaO2/FiO2等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两组上述生命体征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复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RF、DIC、ARDS、MODS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监测技术指导限...  相似文献   

7.
陈睦虎  钟武  胡迎春  杨帆  李绍兰 《四川医学》2013,(10):1512-1514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就诊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9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充分液体复苏组,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患者病死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89例患者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低于充分液体复苏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充分液体复苏组短;两组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没有差异.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法可以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勇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04-106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在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病死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MODS发生率、AR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MODS及ARDS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按方便抽样原则选取68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限制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建立深静脉导管进行液体复苏并加强过程监护,常规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限制组则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术前HCT、PT、BE、MAP值进行记录评价,同时对两组急性窘迫综合症(ARDS),急性肾损伤(AKI)等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限制组在损伤控制前的MAP、HCT、PT及BE等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限制组在病死率及急性呼吸窘迫梂合征(ARDS)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机体组织的灌注、供氧、凝血功能等,从而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胸部创伤失血性休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患者48例,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开通2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输注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1000ml,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500ml(晶/胶比例为2—3:1),当血压回升至70mmHg(1mmHg:0.133kPa)时,即减慢输液速度,限制晶体液输入量,每日平均输液量为(2050±350)ml。结果治愈46例,死亡2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MODS1例。结论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降低ARDS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论述慢性心功能不全(CHF)药物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HF药物治疗的试验,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对心衰发生与发展机制的认识经历了心-肾机制、心脏-周围循环机制及神经-体液机制3个阶段.CHF的药物治疗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及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结论CHF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已取得显著进步,降低了CHF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13.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常见,严重损伤后易遗留伤残。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尽管大量学者为改善治疗效果做了大量工作,但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故治疗困难,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近10余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内固定技术及微创治疗的发展,使我们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认识不断加深,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像其他部位的关节内骨折一样,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是达到理想功能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砚池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42-544,546
目的:论述慢性心功能不全(CHF)药物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HF药物治疗的试验,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对心衰发生与发展机制的认识经历了心-肾机制、心脏-周围循环机制及神经-体液机制3个阶段。CHF的药物治疗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及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结论:CHF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已取得显著进步,降低了CHF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总结和分析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探查取活检术21例(20.6%),平均生存72d;外引流术18例(17.6%),平均生存8.3个月;手术切除加吻合术63例(61.8%),平均生存25.7个月。手术方式包括肝外胆管癌切除、肝方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左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加肝外胆管癌切除、肝内胆管一空肠Roux-Y吻合术等。结论 术中胆道切断端应行冰冻病理检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性切除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效果比单纯外引流好,对不能切除病例应设法减轻黄疸。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以腹腔镜和宫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治疗的应用中逐渐普及,如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官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以及新近提出的子宫动脉栓塞术等。上述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适应症、手术方法、并发症又各不相同,作者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Update on treatments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update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and to give helpful guidel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based on available evidence to date.
Data sources A literature search of all English articles was performed on the online electronic PubMed database dated 1984 to 2009. The keywords searched included: macular edema, therapy, laser coagulation,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 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 and Pars plana vitrectomy. After finding relevant articles within these search limits, a manual search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references from these articles.
Study selection Original articles and critical reviews were reviewed and selected to address the stated purpose.
Results To date, demonstrated means to reduce the risk of vision loss from diabetic macular edema include focal/grid laser photocoagulation and improved metabolic control. Emerging pharmacologic therapies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s and protein kinase C beta-isoform inhibitors) and Pars plana vitrectomy have shown early promis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Conclusions As there has been extensive development in multiple treatments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choice of the most suitable treatment for specific patients becomes important.
Combination therapy of laser, pharmacological and surq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mav offer an alternative to treatment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