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探讨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 分析48例(48只眼)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原因及治疗方法,对术后成功率进行统计。结果 48例(48只眼)人工晶状体视网膜既离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单纯视网膜复位术(环扎 外垫压术)18只眼,14只眼复位(77.8%);视网膜复位术 玻璃体切割术 注气6只眼,5只眼复位(83.3%);视网膜复位术 玻切术 取出人工晶状体 注油或注气7只眼,7只眼复位(100%);视网膜复位术 玻切术 注油17只眼,15只眼复位(88.2%)。所有末复位眼中,除2例因年龄及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外,其余均行二次玻璃体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术前检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结果。方法 对2000年3月~2003年4月初次采用玻璃体切除,并追踪观察6个月以上的49例51眼,术后解剖复位率。视力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手术后解剖学复位51眼中41眼,占80.3%,最终视力提高24眼(47%)。不变16眼(31.3%),下降者11眼(21.7%),术中医源性裂孔29眼(56.9%),术后视力0.1以上者多为黄斑脱离≤2个月,为12眼中6眼(50%),与2个月以上者(39眼中5眼,占2.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黄斑视功能低下者较多,为了提高术后视力,早期玻璃体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象: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ETROP)研究中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而发生视网膜脱离眼的结构以及功能改变。 研究方法:加入ETROP研究中的新生儿患有双眼高危阈前ROP,随即对其一眼进行早期治疗,另一眼进行传统治疗。只有单眼患病的早产儿。随机对高危阈前ROP眼进行早期治疗或传统治疗。当视网膜脱离被发现时。研究者会继续观察患者病变或对其行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如巩膜加压术以肜或者玻璃体切除术)。在矫正9月龄时,对患者视网膜状况进行评估并使用条栅视敏度(grating acuity)对患儿视力进行检测。 研究结果:401例高危阈前ROP患者加入了ETROP研究。63例患者(89只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对其中56例患者(78只眼)进行了随访。21例患者(38%)的视网膜脱离发生于双眼。其中30只眼分级为4A,14只眼为4B,16只眼为5级。余下的18只视网膜脱离眼未进行分级。对11例患者(12只眼)监控病情变化,52例患者(66只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行玻璃体切除伴或不伴有巩膜加压术的56只眼中有17只(30%)在患者9月龄时保持或达到了黄斑复位;仅行巩膜加压术的10只眼中,6只(60%)达到;未行手术的12只眼中,2只(17%)达到。78只眼中有13只(17%)达到了较好的视力水平(I〉1.85cycles/degree)。达到正常视力水平(≥3.70cycles/degree)的6只眼的视网膜脱离分级均为4A(其分别为6只未行手术眼中的1眼,6只行巩膜加压术眼中的3眼。18只行玻璃体切除术眼中的2眼)。对11只视网膜脱离达5级的患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治疗结果为6只眼无光感,3只眼仅有光感,2只眼只能看清低视力表。结论:在ETROP的研究中,ROP导致视网膜脱离的治疗结果普遍较差。因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48只眼中,有16只眼黄斑未发生脱离。手术修复4A级视网膜脱离的24只眼中,有5只(21%)在术后达到了正常视力水平。对视网膜脱离5级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使其达到结构复位,但功能恢复不佳。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割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手术时机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11例(11只眼)ARN患眼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7只眼伴严重玻璃体混浊,2只眼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视网膜全脱离、多发性裂孔。年龄12岁~55岁,平均34.2岁,手术眼距初发病时间20天至8个月,其中3个月以内者9例。术前视力:手动/10~30cm者2例,指数/20~30cm者2例,0.02~0.08者4例,0.1者3例。诊断明确后即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然后对严重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炎性渗出范围超过赤道区到达后极部.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切除混浊之玻璃体,清除增殖及大部分渗出灶,作次全视网膜光凝。11例中8例辅助巩膜外环扎术,6例作晶体切除,10只眼一次性注入硅油填充,另1只眼作气液交换后12d发生视网膜、脉络膜广泛脱离,二次手术注入硅油。结果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9.3个月。11只眼中9只眼视网膜平伏,2只术前有视网膜脱离眼取硅油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无光感。成功9只眼视力均保持FC/30cm以上的有用视力,其中4只眼视力0.1,3只眼视力0.2。视力≥0.1者占78%。结论对ARN病情发展严重者选择适当时机,即在视网膜脱离发生前,已有严重玻璃体混浊影响眼底观察和激光治疗、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时应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防止视网膜脱离发生或发展,保持较好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治疗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ARD)和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PPRD)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以无晶状体眼及人工晶状体眼原发生视网膜脱离65例(65只眼)为研究对象,分首次单纯环扎加压组30例(30只眼)及玻璃体手术加环扎或环扎加压组35例(35只眼),进行临床治疗以及复发后进一步治疗观察。结果 30只眼单纯环扎加压组一次手术成功率86.67%(26/30)。随访3个月~1年,平均5.2个月。视网膜复位27只眼,复位率90%,其中3只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手术联合环扎或环扎加压组35只眼作为首次手术,一次手术成功率91.43%(32/35),3只眼为巩膜手术复发者.共38只眼,随访3个月~1年,平均4.9个月,视网膜复位37只眼,复位率97.37%。总手术成功率93.85%(61/65)。结论 单纯环扎加压术和玻璃体手术加环扎或环扎加压术两种手术方法在选择好手术适应证情况下治疗ARD和PPRD具有较好的效果。玻璃体手术加环扎或环扎加压术对PVR增生较重的病例效果显著。两种手术方法结合治疗ARD和PPRD能明显提高视网膜复位率。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64只眼,其中伴重度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20只眼,另有18只眼查见玻璃体黄斑部牵引。视网膜复位57只眼(89.1%),复位眼中视力增进者43只眼、未变者13只眼、下降者1只眼。影响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是重度PVR、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脱离的范围以及病程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一组光定位不准的视网膜脱离施行玻璃体手术的疗效,评价术前光定位检查对判断视网膜脱离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光定位不准的复杂视网膜脱离43例(46只眼)手术随访资料。结果43例(46只眼)中,术前视力光感10只眼,手动24只眼,指数且〈0.02(1m指数)者12只眼。视网膜脱离范围仅限于黄斑部8只眼,1—2个象限12只眼,3—4个象限26只眼。光定位不准的方位数目与视网膜脱离范围相关。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视网膜复位40只眼(86.9%)。46只眼中,10.9%最终视力≥0.3;41.3%视力〈0.3但≥0.05;43.5%仅有手动或指数视力;4.3%视力光感。术后视力改善30只眼(65.2%),不变15只眼(32.6%),下降1只眼(2.2%)。术后视力与术前光定位不准方位数目有关。结论光定位不准的复杂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手术仍然可以恢复一定的视力。术前光定位检查对视网膜脱离视力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总结后房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44只眼.12只后囊膜破损眼中有11眼(91.7%)其视网膜脱离发生于1年内,而后囊膜完整的32只眼1年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有18眼(56.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采用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或联合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复位36只眼(81.8%),其中3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术前伴有严重PVR或未发现视网膜裂孔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74-76)  相似文献   

9.
邹海东  张皙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7):531-532,J005
目的:分析Marfan综合征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发病特征与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并随访了1998年至2001年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10例12眼。结果:平均随访5.2个月,总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83.3%(10/12),其中只作巩膜外手术7眼,复位率100%,玻璃体手术5眼,复位率60%。视力提高7眼(58.3%)。结论:仔细采用多种方法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裂孔检出率。经巩膜环扎加压手术可以有效处理简单视网膜脱离眼,而毋实施玻璃体手术联合晶体摘除术。治疗中需加倍警惕对侧眼病变。  相似文献   

10.
魏文斌  何守志 《眼科》2004,13(1):21-23,I00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黄斑裂孔手术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4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平均7.4个月的随访,黄斑裂孔闭合消失者14例,裂孔缩小晕轮消失者16例,裂孔大小未变而晕轮消失者9例,此39例(88.6%)孔缘神经上皮层间小囊腔消失、晕轮消失,属于解剖学愈合;27例手术中用自体血清封闭裂孔,17例未用,裂孔解剖学愈合的前者为21例(77.8%),后者为15例(88.2%);术后视物变形症状明显改善者38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18例(40.9%);术后短暂高眼压7只眼,晶状体混浊加重16只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黄斑前膜3只眼。经玻璃体手术治疗成功者OCT图像表现为裂孔周围神经上皮脱离的晕轮消失,裂孔边缘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神经上皮内小囊泡消失,裂孔明显变小甚至消失。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安全有效方法,OCT是客观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疗效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XLRS)及其并发视网膜脱离和(或)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XLRS并发视网膜脱离和(或)玻璃体积血患者21例27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眼底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微囊样劈裂病变合并周边部视网膜劈裂.平均视力0.11±0.09,黄斑劈裂平均面积为(1.09±0.56) mm2.12只眼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只眼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并发玻璃体积血,4只眼同时合并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积血.均行经扁平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根据情况行内界膜剥离,眼内激光光凝,C3 F8或硅油填充.手术后随访9~1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1个月.观察视力以及视网膜解剖结构改善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视力提高者20只眼,占74.1%;维持不变者7只眼,占25.9%.平均视力提高至0.26±0.15.与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0,P=0.000).27只眼视网膜解剖结构复位良好,视网膜平伏.OCT检查显示,黄斑劈裂平均面积(0.29±0.21) mm2,较治疗前黄斑劈裂平均面积显著缩小(t=10.358,P=0.000);黄斑微囊样病变得到明显的改善.随访期间4只眼出现并发症,占14.8%.其中,2只眼分别在手术后6、8个月并发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在手术后4个月出现并发性白内障;1只眼在手术后15个月因新发视网膜裂孔而发生玻璃体积血.给予再次手术治疗后,4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有效提高XLRS患者视力,恢复视网膜解剖结构,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可能的原因,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15例(121只眼)经巩膜外手术6周后视网膜脱离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再次手术观察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大小及其比邻关系,结合前次手术的有关资料,推测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结果单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进展51只眼(占42.1%),单纯原裂孔封闭不良29只眼(占24.O%),单纯新裂孔形成(包括裂孔遗漏)18只眼(占14.9%);原裂孔封闭不良和PVR进展并存5只眼(占4.1%),PVR进展和新的裂孔并存3只眼(占2.5%),原裂孔封闭不良和新的裂孔并存9只眼(占7.4%);三者并存6只眼(占5.O%)。结论PVR进展、原视网膜裂孔封闭不良及新裂孔形成是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准确定位且封闭所有裂孔、选择适当的促粘连方式、防止术后PVR进展是巩膜外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损伤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方法 对1995年至2005年间经玻璃体手术治疗1075只外伤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合并浆液性脉络膜脱离、出血性脉络膜脱离(含外伤性脉络膜分离)或视网膜下出血在内的不同类型脉络膜损伤共41例41只眼(3.8%),采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进行治疗,统计比较手术预后。 结果 视网膜复位38只眼(92.7%),最终视力大于0.1者10只眼(24.4%);手术后视力提高者共29只眼(70.7%),其中合并视网膜下出血组14只眼(87.5%,14/16),合并浆液性脉络膜脱离组12只眼(75.0%, 12/16),合并出血型脉络膜脱离组3只眼(33.3%,3/9),三组患眼的视力提高率χ2=8.394,P=0.015,P<0.05。最终黑朦6只眼,均为出血型脉络膜脱离者。17只低眼压眼中8只眼(47.1%)需持续硅油填充,出血型脉络膜脱离5只眼(55.6 %,5/9)。 结论 合并脉络膜损伤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处理得当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其中合并视网膜下出血者手术预后较好;合并出血型脉络膜脱离眼预后较浆液型明显差,但也并非眼球摘除适应证。严重外伤性脉络膜分离眼预后较差常 为低眼压需长期硅油填充。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295-298)  相似文献   

14.
外因性眼内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外因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6例26眼由眼球穿孔伤及白内障手术所致外因性眼内炎的治疗结果。治疗方法有玻璃体腔注药及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随访4—32月,平均7月,26眼中25眼(96.2%)炎症得到控制,22眼(84.6%)视网膜在位。视力提高20眼(76.9%),不变3眼(11.5%),下降3眼(11.5%)。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7眼,4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 玻璃体腔注药和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外因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根据病情变化的需要,及时行玻璃体切除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眼球钝挫伤所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预后。方法对本院1999年1月~2002年1月收治的36例36只眼钝挫伤所致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巨大裂孔(≥90°)3只眼(8.3%),其中2只眼裂孔位于颞侧偏上方,1只眼仅有鼻下方视网膜相连;锯齿缘离断4只眼(11.1%);黄斑裂孔4只眼(11.1%);未发现裂孔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脱离3只眼(8.3%);其他部位的裂孔(<90°)22只眼(61.2%),其中颞侧近周边部裂孔9只眼(25.O%),鼻侧近周边部裂孔5只眼(14.O%),近后极部裂孔8只眼(22.2%)。36只眼均有不同程度的 PVR,PVRC1以下14只眼(38.8%),PVRC1或以上22只眼(61.2%),其中c1~c3 11只眼(30.6%), D1~D2 27只眼(19.5%),D3者4只眼(11.1%)。从外伤到视网膜脱离的间隔时间最短为1 d,最长为22个月,以1~8周为常见(69.4%)。32只眼(88.8%),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手术前后视力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27.174,P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切开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视网膜切开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4年7月至1995年12月在我科做视网膜切开手术的连续病例45例46只眼,其中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35例35只眼、外伤性PVRS例8只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例3只眼。结果平均追踪7个月,内排液组40只眼一次手术成功24只眼占60%,有12只眼再发视网膜脱离做了第二次同样手术,其中同时取视网膜下膜2眼;取视网膜下膜5只眼和视网膜切开减张3只眼中,有6只眼视网膜复位,失败2只眼。视力改善37只眼占80%。结论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中,合理选用视网膜切开、眼内排出视网膜下液、取除视网膜下膜和松解缩短、僵硬的视网膜,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VR术治疗306例312眼(视网膜脱离282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近期视网膜复位259眼(91.8%);282眼(术前有视网膜脱离257眼)随访3-38月,平均12.7月,最终视网膜复位201眼(78.2%)。术后最终视力提高208眼(73.8%);0.05以上视力181眼(64.2%)。术中主要并发症是医源性裂孔(5.8%);术后主要并发症分别是白内障(34.4%)、视网膜脱离(21.8%)、继发性青光眼(9.9%)和角膜病变(9.2%)。结论VR术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56例(56只眼)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27只眼),女29例(29只眼)。年龄7-77岁,平均47.5岁。病史2 d-6个月。所有视网膜脱离患者均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前视力:光感-指数者34只眼,0.02-<0.1者10只眼,0.1-<0.2者6只眼,0.2-<1.0者6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分级:PVRB级37只眼,PVRC1-C3级16只眼,PVRD级3只眼。术前26只眼发现明确视网膜裂孔(其中黄斑裂孔或黄斑裂孔合并有周边孔的5只眼,其余21只眼)。33只眼后囊膜完整,23只眼后囊膜不完整或悬韧带离断(4只眼伴有人工晶状体偏移)。行巩膜外垫压(或联合环扎)9只眼,占16.1%。单纯玻璃体内注气1只眼,占1.8%。玻璃体切割手术46只眼,占82.1%,其中硅油填充38只眼(67.9%),长效气体C3 F8填充8只眼(14.3%)。玻璃体手术中5只眼术中人工晶状体取出。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最终矫正视力:光感-指数者25只眼,0.02-<0.1者16只眼,0.1-<0.2者8只眼,0.2-<1.0者7只眼。行巩膜外垫压(或联合环扎)的9只眼中8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1只眼视网膜复位不良再次行玻璃体手术并硅油填充后复位。单纯玻璃体内注气的1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玻璃体手术并硅油填充的38只眼中3只眼术后2周内硅油进入前房,行前房穿刺部分硅油取出后前房仍有硅油滴,3个月后硅油完全取出。最终12只眼取出硅油,其中11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硅油注入后视网膜仍复位不良硅油维持。26只未取出硅油者4只眼视网膜复位不良,其余患者硅油未见明显乳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玻璃体手术并C3 F8填充的8只眼中,7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1只眼视网膜复位不良再次硅油填充复位。一次手术后50只眼(89.2%)视网膜复位良好(34只眼为硅油填充状态)。最终51只眼(91.1%)视网膜复位良好(24只眼为硅油填充状态)。结论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由于术前裂孔发现率较低,机化囊膜及人工晶状体的影响,手术方案选择受到一定限制,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个体化方案,选择巩膜外垫压(或环扎)或玻璃体手术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玻璃体切割手术应用于临床以来,显著改善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预后~([1,2]).传统的20G玻璃体切割手术存在较多并发症,特别是伤口渗漏、裂开、出血、视网膜和(或)玻璃体嵌顿于切口,视网膜脱离等直接与巩膜切口密切相关~([3,4]).23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不剪开球结膜、免缝合、手术创伤小、手术后炎症反应轻,避免了一些与切口相关的并发症~([5]).我中心应用该手术系统对2006年至2007年在我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84只眼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手术,以期观察其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实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原因分析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2月~2002年12月间采用外路手术80眼和内路手术4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眼中出院时视网膜复位118眼(96.72%),失败4眼(3.28%)。结论裂孔未闭、术式选择不当、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形成等是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应立足外路,对巨大裂孔、后极部裂孔、PVRC3级以上等复发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