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Li M  Zhou J  Bao YQ  Lu W  Jia WP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2):2962-2966
目的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CSⅡ)治疗期间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发生的关系.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257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156例,女101例,糖化血红蛋白(10.97±2.11)%,糖化血清白蛋白(31.88±7.51)%,入院后予胰岛素泵治疗同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根据CGMS监测结果中是否出现夜间低血糖事件分为低血糖组和无低血糖组,分析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发生的关系.结果 (1)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全天平均血糖(9.66±2.00)mmol/L,血糖标准差(2.98±1.03)mmol/L,血糖水平最高出现在早餐后(11.62±3.07)mmol/L,最低出现在夜间(8.06±2.43)mmol/L.(2)CGMS监测显示胰岛素泵治疗初期有118例患者共发生了243次低血糖事件,其中128次发生于夜间.(3)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睡前血糖预测夜间低血糖,当睡前血糖为5.9 mmol/L时约登指数最大,其敏感度为54.8%,特异度为77.8%.阳性预测值为44.3%,阴性预测值为84.2%.结论 (1)CGMS监测显示胰岛素泵治疗初期血糖波动仍较大,约1/2患者检出发生一次以上低血糖事件.(2)睡前血糖<5.9 mmol/L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方法采用CGMS(Mini Med)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获得51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低血糖时间百分率(DBLL)、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51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参数如下:MBG为(9.39±2.13)mmol/L,DBLL为(1.92±2.92)%,MAGE为(5.42±2.61)mmol/L,SDBG为(2.35±0.86)mmol/L,LAGE为(10.98±3.41)mmol/L,MODD为(2.03±0.76)mmol/L。结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波动增大,SDBG和MAGE均增加,而LAGE明显大于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胰岛素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血糖谱的特点,探讨CGMS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CGMS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组)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分析CGMS的平均血糖水平(MBG)、M-value of Schlichtkrull(M-value)、血糖分布频率及低血糖事件,监测结果与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糖尿病组)及6例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①胰岛素瘤组M-valu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BG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M-value及MBG均高于胰岛素瘤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②6例胰岛素瘤患者CGMS监测期间共发生36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3.6 h/d,其中21次(58.3%)发生于夜间;5例糖尿病患者共发生7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0.17h/d,其中4次(57.1%)发生于夜间.③对照组99.2%的血糖波动于3.9~7.8 mmol/L;胰岛素瘤组血糖2.8~3.9 mmol/L及≤2.8 mmoL/L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而7.8~11.1 mmoL/L及≥11.1 mmol/L的分布频率则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P<0.01).结论 CGMS可进一步分析低血糖的时间分布、类型及原因,结合M-value等血糖参数,有助于胰岛素瘤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1型糖尿病(T1DM)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控制的有效性。方法将30例T1DM患者随机分为3C组和CSII组,每组15例。3C组接受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T-CGMS)和Care Link软件治疗;CSII组接受CSII和指尖血糖监测治疗。两组均佩戴CGMS 3 d,比较3 d平均血糖(MBG)、血糖的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小于3.9 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3.9)变化情况。结果第1天两组MBG、SDBG、MAGE、AUC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3天3C组MBG、SDBG、MAGE、AUC3.9显著低于C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C治疗可以更好地降低T1DM平均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兔低血糖模型,并评估皮下持续糖监测系统(CGMS)在低血糖监测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法选用雌性新西兰大耳白兔1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对照组为持续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动物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根据剂量不同分为胰岛素0.1 U/(kg·h)组(RI=0.1 U组)、胰岛素0.2 U/(kg·h)组(RI=0.2 U组)和胰岛素0.4 U/(kg·h)组(RI=0.4 U组)。试验期间实施监测CGMS 240 min,间隔30 min采集耳缘静脉血,由手持血糖测定仪监测血糖(BG监测值)。结果研究期间共获得CGMS监测数据1296个,与CGMS时间匹配的BG监测数据136个。应用胰岛素后BG和CGMS均明显降低,RI=0.1U组BG和CGMS降低速度分别为每分钟0.016和0.017 mmol/L;RI=0.2U组分别为每分钟0.04和0.027 mmol/L;RI=0.4 U组分别为每分钟0.049和0.032 mmol/L。按照BG监测值是否低于4.4 mmol/L将BG-CGMS配对数据分为低血糖和正常血糖两类。低血糖时BG-CGMS的平均偏差为0.55 mmol/L(上下限:-0.98~2.08 mmol/L),绝对差值百分率(RAD)为40.2%±45.2%;正常血糖时的BG-CGMS平均偏差为-0.19 mmol/L(上下限:-1.38~1.00 mmol/L),RAD为5.8%±5.3%。误差栅格分析(EGA)显示A区占比为93.4%,B区为0.7%,D区为5.9%,且D区均分布于BG低CGMS高的区域。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当血糖降低速度增快时,CGMS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当血糖降低至4.4mmol/L以下时,CGMS存在高估血糖的危险。CGMS临床应用时应充分考虑这种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60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治疗的降糖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CGMS组和对照组(各50例),CGMS组佩戴3d CGMS同时使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根据CGMS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对照组行手指法测血糖(SMBG),同时使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根据SMBG每日8次连续3d的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均用CGMS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24h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小于对照组[(6.6±2.3)mmol/L与(7.5±2.1)mmol/L,(3.9±0.9)mmol/L与(5.1±0.6)mmol/L,均P〈0.05];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0.64±0.21)U/kg与(0.82±0.41)U/kg,P〈0.05];低血糖发生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0±3)min与(40±9)min,P〈0.05]。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以降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血糖谱的特点,探讨CGMS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CGMS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组)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分析CGMS的平均血糖水平(MBG)、M-valueof Schlichtkrull(M-value)、血糖分布频率及低血糖事件,监测结果与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糖尿病组)及6例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胰岛素瘤组M-valu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BG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M-value及MBG均高于胰岛素瘤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②6例胰岛素瘤患者CGMS监测期间共发生36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3.6 h/d,其中21次(58.3%)发生于夜间;5例糖尿病患者共发生7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0.17 h/d,其中4次(57.1%)发生于夜间。③对照组99.2%的血糖波动于3.9~7.8 mmol/L;胰岛素瘤组血糖2.8~3.9mmol/L及≤2.8 mmol/L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而7.8~11.1 mmol/L及≥11.1 mmol/L的分布频率则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P<0.01)。结论CGMS可进一步分析低血糖的时间分布、类型及原因,结合M-value等血糖参数,有助于胰岛素瘤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个体血糖稳定性的特征。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53例受试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其中正常糖调节(NGR)组48名,糖耐量受损(IGT)组3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组(N-T2DM组)69例;IGT组包括单纯IGT(I-IGT)亚组16例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IGT/IFG)亚组20例。比较CGMS监测中连续48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其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①IGT/IFG亚组的MBG为(6.55±0.70)mmol/L,显著高于I-IGT组的(6.02±0.50)mmol/L(P<0.05),而两组间MAGE、MO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IGT组的MBG为(6.31±0.67)mmol/L,显著高于NGR组的(5.37±0.55)mmol/L(P<0.05);MAGE为(3.12±1.09)mmol/L,显著高于NGR组的(2.00±0.69)mmol/L(P<0.01);MODD为(0.89±0.29)mmol/L,与NGR组(0.81±0.29)m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T2DM组的MBG、MAGE及MODD均显著高于NGR、IGT组(P值均<0.01)。④N-T2DM组中,MAGE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MBG均不相关(P值均>0.05),与SDBG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1);SDBG与MBG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结论①IGT伴或不伴IFG患者已存在日内血糖波动显著增大,至糖尿病阶段,日内血糖波动进一步加大,同时伴有日间血糖波动的明显增大。②HbA_1c不能反映血糖稳定性的特征,MAGE和MODD有助于准确反映日内及日间血糖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 将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II)结合治疗模式(双C组,16例),组2采用单纯胰岛素泵治疗(CSII组,17例),组3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MSII组,17例),后两组采用指端毛细血糖监测法,治疗7d后比较三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及血糖漂移情况.结果 治疗7天后双C组和CSII组患者的全日血糖、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明显优于MSII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亦较MSII组明显减少(p<0.05).其中双C组MBG、MAGE、低血糖次数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动态系统监测系统能监测血糖连续的变化曲线,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更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吴伟华  王明丽  邓巍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41-1843
目的 在WinGlucofacts Professional糖尿病管理软件配合下,比较输液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VII)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及四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治疗初发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CVII组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超短效胰岛素,餐前追加大剂量治疗;CSII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餐前追加大剂量治疗;MSII组患者采用四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应用WinGlucofacts Professional软件管理3组患者的血糖.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使用量及安全性.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得到较好的控制.CVII组、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5.5±0.7)d和(6.0±0.8)d]、胰岛素总量[(0.68±0.16)U·kg-1·d-1和(0.63±0.23)U·kg-1·d-1]、低血糖发生频率[(0.50±0.46)次/人和(0.55±0.51)次/人]及空腹C肽[(2.18±0.58)μg/L和(2.23±0.67)μg/L]、餐后2 h C肽水平[(8.02±0.79)μg/L和(7.86±0.68)μg/L]与MSII组[分别为(10.3±0.4)d、(0.89±0.25)U·kg-1·d-1、(0.85±0.37)次/人、(1.56±0.94)μg/L和(6.01±0.92)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II组血糖达标时间与CSII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II与CSII一样能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较MSII能更快、更安全、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并能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口服葡萄糖耐量正常人群及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的血糖稳定性.方法 用CGMS对50例受试者进行48~72 h的血糖监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FDR)22名,尤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糖调节人群(对照组)28名,比较CGMS监测中连续48 h的平均血糖水平(MBG)及其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等指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性(HOMA-IR),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修正的β细胞功能指数(MBCI)等指标.结果 FDR组的MAGE明显高于对照组[(2.3±0.5)mmol/L比(2.0±0.6)mmol/L,P<0.05)],MBCI在FD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7.6(16.9~50.0)比36.0(15.7~59.6),P<0.05],其余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GMS监测剑2型糖尿病患者的FDR的血糖波动性较大,主要表现为MAGE增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86例T2DM患者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并对第1日及第3日评估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24 h平均血糖水平(24 h MBG)由胰岛素剂量调整前的(10.7±2.7)mmol/L降至(7.9±1.6)mmol/L(P〈0.05);调整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由(5.5±1.6)mmol/L降至(2.3±1.0)mmol/L(P〈0.05);胰岛素剂量调整前后血糖的时间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T1(≤3.9 mmol/L)由0.8%降至0.3%,PT3(≥7.8mmol/L)由(32.7±7.5)%降至(14.7±3.1)%(P〈0.05);血糖低于5 mmol/L的平均发生次数由1.6次降至0.7次(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幅度和趋势,辅助临床医师制定更为针对性的降糖方案,有效控制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sugar monitoring system,CGMS)监测指导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与每日8次指血监测方式指导胰岛素泵治疗(指血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CGMS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优于指血组,且CGMS组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少于指血组?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且安全,优于指血指导胰岛素泵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II)结合治疗模式(双C组,16例),组2采用单纯胰岛素泵治疗(CSII组,17例),组3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MSII组,17例),后两组采用指端毛细血糖监测法,治疗7d后比较三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及血糖漂移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双C组和CSII组患者的全日血糖、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明显优于MSII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亦较MSII组明显减少(p〈0.05)。其中双C组MBG、MAGE、低血糖次数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动态系统监测系统能监测血糖连续的变化曲线,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更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刘朝晖  杨阳  朱杰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31-3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病及胰岛素分泌功能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T2DM患者188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9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对照组)92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2组72h血糖变化,计算平均血糖的标准差(SDBG),比较2组的血糖波动。采用HOMA-β评价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 (1)DN组SDB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HOMA-β明显降低(P〈0.01)。(2)HOMA-β与病程、SDBG、FINS、24hUAER呈正相关(P〈0.01或P〈0.05);DN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DBG、病程、UAER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对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较持续性的高血糖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Currently,there are no uniform standards and methods for perioperative glycemic control in bone fractur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effica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ICU收治的62例由于自身血糖出现异常,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干预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指尖法进行血糖测定,同时使用微量泵将胰岛素持续注入静脉中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血糖进行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相关研究,无剔除和脱落患者.在达到目标血糖水平的时间、治疗总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3天时的日内平均血糖(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及血糖漂移时间百分比(TBG≥7.8 mmol/L及TBG≤3.9 mmol/L)均较第1天显著下降(P<0.05);两种监测方法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97,P=0.006).结论 ICU患者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并分别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与血糖漂移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30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30例糖调节正常(NGR)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参数,包括日内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及标准差(SDBG)、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水平、日内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漂移次数(NGE)、不同血糖水平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PT)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①T1DM组和T2DM组的24 h MBG及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明显高于NGR组(P<0.05).②在昼夜24 h中,T1DM组处于理想血糖控制水平(>4.4且<8.0 mmol/L)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为(27.03±15.71)%,T2DM组为(37.77±25.40)%,均明显少于NGR组(89.20±10.34)%,P<0.05.③与NGR组相比,T1DM组及T2DM组日内血糖漂移参数(SDBG、LAGE、MAGE、晚餐PPGE)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MODD)显著升高(P<0.05),且多数指标T1DM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5).④T1DM组及T2DM组的HbAlc与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无明显相关,而其空腹C肽、餐后1h及2hC肽均与LAGE、SDBG、MODD呈负相关(P<0.05),且T1DM组相关程度多高于T2DM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及血糖漂移增加,在血糖漂移方面,T1DM较T2DM更显著.胰岛功能与血糖漂移密切相关.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是全面而精细反映血糖全方位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