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惟一治愈方式即终止妊娠。文章从孕周、母体并发症和胎儿情况等方面,讨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的指征。在近足月的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宫颈和胎儿条件允许时,可以通过引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病情的发展与衍变,寻求减少疾病发生、延缓病情发展及避免严重并发症和不良结局的临床要点。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并终止妊娠、在出院时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的396例患者资料,按入院情况进行分组,包括入院时为单纯sPE不伴有严重并发症(I-sPE)组330例;sPE伴有严重并发症(C-sPE)组33例;轻度子痫前期(mild preeclampsia)后发展为sPE(M-sPE)组23例;入院时无子痫前期诊断但住院后发展成为sPE(N-sPE)组10例。分析指标包括一般临床资料、产前检查情况及病情衍变分析。结果 (1)M-sPE组规律产检率最高(87%),C-sPE组规律产检率最低(50%)。重症首诊患者中,C-sPE组比例(63.6%)高于I-sPE组(44.2%)(P0.05)。(2)C-sPE组首发征象出现最早,入院孕周较晚;M-sPE组诊断sPE孕周较晚,分娩孕周均值大于34孕周,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N-sPE组10例均存在≥1个的预警信息;8例接受了常规性的规律产前检查;7例临床首发征象出现在入院前;入院至sPE诊断中位时间8.0(5.0,16.0)d;sPE诊断至分娩中位时间2.5(0.8,8.5)d。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可以经不同发病情形衍变而来,注重临床预警信息是早期识别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存在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尤其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应早期识别、注意防范重度子痫前期发生;产前检查和管理质量是影响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产科领域多发病,本病母婴死亡率及并发症虽逐年下降,但仍严重威胁着母婴健康。因而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婴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关键。本文就选择何种方式、何时终止妊娠及其指征探讨如下.一、终止妊娠的时机恰当地选择终止妊娠的时机,密切观察母婴情况。应根据胎龄大小、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反应及各种监护指标(胎盘功能、胎儿成熟度)全面权衡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才能作出比较恰当的决定。终止妊娠指征:①重症患者经48~72小时积极治疗,病情不能有效控制,孕龄≥36周者。②对子痫患者孕龄≥36周,控制抽(?)后24小时内。③对先兆子痫、子痫患者治疗24~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足月经产妇剖宫产终止妊娠的高危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前次阴道分娩单胎足月经产妇793例,其中剖宫产分娩115例(剖宫产组),经阴道分娩678例(阴道分娩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经产妇剖宫产的高危因素。结果:经产妇剖宫产率为14.5%,剖宫产第一指征顺位分别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巨大胎儿、臀位、社会因素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臀位、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是经产妇剖宫产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年龄40岁、巨大儿、臀位是经产妇剖宫产终止妊娠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年龄40岁、巨大儿、臀位是经产妇剖宫产的高危因素,加强孕前孕期产时个性化管理,以进一步降低经产妇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Hb Bart’s水肿胎(即α-地中海贫血1纯合子)是否并发镜像综合征和分娩孕周对母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Hb Bart’s水肿胎并发镜像综合征13例(A组)、Hb Bart’s水肿胎未并发镜像综合征61例(B组)和排除Bart’s水肿胎和血红蛋白H病(HbH)、无产科合并症的孕妇74例(C组)临床资料,对3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母体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另外,将74例Hb Bart’s水肿胎按照分娩孕周是否大于28周分成两个亚组,比较两亚组母体的发病情况。结果:①A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血清白蛋白均明显低于B、C组(P<0.05),尿酸明显高于B、C组(P<0.05);而B组和C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母体严重并发症(包括弥漫性凝血功能障碍、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和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和胎盘粘连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67)。B组与C组比较,上述并发症发生率除产后出血和胎盘粘连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74例Hb Bart’s水肿胎患者中,≥孕28周者,其有镜像综合征、母体有严重并发症、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和胎盘粘连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孕28周组(P<0.05)。结论:Hb Bart’s水肿胎增加母体并发症的发生,其对母体的危害程度除了与是否并发镜像综合征有关,分娩孕周也是重要因素,临床上应重视Hb Bart’s水肿胎的早期产前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终止妊娠,尽可能降低母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651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植入孕产妇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39.6%(258/65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产前阴道出血次数、终止妊娠孕周、胎盘植入类型、未规律产前检查、合并内科疾病和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OR=2.248,95%CI:1.590~3.177,P=0.000)、合并内科疾病(OR=1.604,95%CI:1.080~2.384,P=0.019)和合并前置胎盘(OR=1.877,95%CI:1.204~2.925,P=0.005)是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次数、合并内科疾病及前置胎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弧形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结术在治疗前壁胎盘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2011年3月1日至10月31日进行的4例前壁胎盘TTTS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分析. 结果 3例弧形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结术成功,1例患者行减胎术.母体均能耐受手术过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孕周为22+3周(18+1~26周);平均手术时间41.3 min(30~50 min).孕周较大的病例手术操作时间较长;4例术中均未发现血管再通.1例于术后2周放弃治疗,选择终止妊娠;其余3例分别于妊娠33、34、34周出现早产征兆,在知情选择的前提下采取剖官产分娩.结论 弧形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凝结术治疗前壁胎盘TTTS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的临床界定及保守治疗探讨   总被引:137,自引:1,他引:136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的临床界定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988年9月至2004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55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重度先兆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重度先兆子痫发病孕周分为4组:A组<28周, 24例; B组28~31周, 50例;C组32~33周, 34例;D组≥34周, 147例。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孕周延长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和小于孕龄儿发生率。结果 (1)A组保守治疗时间平均为(9 ±8)d,B组为(11±8)d,C组为(8±6)d,D组为(5±4)d,D组保守治疗时间与前3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而A、B、C各组间的保守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B、C各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但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A、B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胎死宫内发生率与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而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先兆子痫发病孕周,是影响孕妇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因素,而与保守治疗时间无相关性。终止妊娠孕周是影响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发病孕周。(3)以32孕周为界值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终止妊娠孕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终止妊娠时机及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8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终止妊娠孕周、产后24 h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伴随终止妊娠孕周的增加,相对应患者的出血量亦呈增加趋势;新生儿总窒息率为45.3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具较大出血风险,不利于母儿预后情况。但此类患者能通过有效调整妊娠终止时机,从而达到改善母儿预后情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单胎妊娠早产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IVF-ET并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助孕且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563例为研究组,其中女性因素不孕组(单纯女性因素或合并双方因素)369例、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150例,44例不明原因不孕;按年龄、孕产次配对同一时间段自然单胎妊娠的1126例孕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科结局。结果研究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90%vs.6.93%,P<0.05),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孕周显著低于对照组[(38.64±2.16)周vs.(39.12±1.73)周,P<0.0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4%vs.4.35%,P<0.05)。女性因素不孕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及对照组(12.74%vs.6.67%vs.6.93%,P<0.05);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28.7%vs.11.33%,14.63%vs.6.67%,P<0.05),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破、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女性因素不孕组新生儿出生孕周显著低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及对照组[(38.51±2.15)周vs.(38.97±1.85)周vs.(38.64±2.16)周,P<0.0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4%vs.4.35%,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单胎妊娠早产发生率增加,可能与引起女性不孕因素相关疾病及女性因素不孕妇女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34周的HELLP综合征患者终止妊娠时机。方法:选取51例<34周产前HELLP 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至终止妊娠时间分为期待≥48 h组(确诊后≥48 h终止妊娠)22例、期待<48 h组(确诊后<48 h终止妊娠)29例;每组再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2个亚组:完全性-期待≥48 h组9例,部分性-期待≥48 h组13例,完全性-期待<48 h组21例,部分性-期待<48 h组8例。比较各组一般情况、母儿情况、激素及血制品使用情况、疾病高峰期及恢复期主要实验室指标。结果:各组及亚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激素及血制品使用、产后住院时间、最低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产后出血情况、母体损害累计数、出院前疾病恢复期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期待≥48 h组低于期待<48 h组,部分性-期待≥48 h组低于部分性-期待<48 h组(均P<0.05);而在完全性-期待≥48 h组和完全性-期待<48 h组间相似(P>0.05)。分娩前疾病高峰期,各组及亚组血红蛋白最低值、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最高值无明显差异。分娩前最低血小板值,期待<48 h组低于期待≥48 h组,完全性-期待<48 h组低于完全性-期待≥48 h组(均P<0.05);而部分性-期待<48 h组和部分性-期待≥48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脱氢酶(LDH)最高值,期待<48 h组高于期待≥48 h组,完全性-期待<48 h组高于完全性-期待≥48 h组(均P<0.05);部分性-期待<48 h组和部分性-期待≥48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34周病情平稳的HELLP综合征患者尤其是部分性HELLP,密切监护母儿情况下,适当期待治疗超过48 h,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胎儿预后且不增加母体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及不良分娩结局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59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经产妇665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分娩后母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型胎盘植入(穿透型、植入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输血、子宫切除、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增加了再次妊娠时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分娩情况的发生率,并且可能是导致重型胎盘植入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控制首次剖宫产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3.
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的适宜方法.方法 选择2002年9月-200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医疗指征于孕中晚期引产的瘢痕子宫孕妇共90例,引产指征为胎儿畸形、严重妊娠并发症、胎死宫内.其中,孕中期72例,孕晚期18例;距离前次子宫手术的间隔时间<2年20例,≥2年70例.肝功能正常者服用米非司酮,并行利凡诺过敏试验,阴性者首选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法;试验阳性、羊水过少、孕周过小、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困难或注射失败者采用卡前列甲酯(卡孕栓)引产法.共有54例孕妇采用利凡诺引产(利凡诺组),36例孕妇采用卡孕栓引产(卡孕栓组).(1)记录两组孕妇入院时情况,包括年龄、孕周、孕次、产次;(2)前次导致子宫瘢痕的手术种类、手术方法、有无并发症、前次手术间隔时间;(3)此次妊娠的引产方法,并记录孕妇用药至宫缩发动的时间,用药至胎儿娩出的时间;(4)产后出血量,胎盘滞留率,引产成功率,有无子宫破裂及行全子宫切除术等情况.结果 (1)利凡诺组与卡孕栓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距前次子宫手术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孕妇的引产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孕妇引产的成功率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卡孕栓组孕妇引产用药后宫缩发动的时间及分娩时间明显短于利凡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孕栓组孕妇24 h内分娩率达到94%(34/36),明显高于利凡诺组的13%(7/5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卡孕栓组孕妇胎盘滞留率(31%,11/35)明显高于利凡诺组(10%,5/52);而利凡诺组胎盘胎膜残留率(54%,28/52)明显高于卡孕栓组(34%,12/3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孕妇总的产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与前次子宫手术间隔时间的关系分析显示,<2年的孕妇在胎盘滞留、胎盘胎膜残留、胎盘早剥、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与≥2年的孕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卡孕栓组孕妇中有1例发生子宫破裂,利凡诺组孕妇中有1例宫缩发动1 h后发生胎盘早剥.结论 对瘢痕子宫孕妇于孕中晚期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和卡孕栓阴道用药引产均是可行的,但需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监护下进行,以警惕子宫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子痫前期是指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妊娠相关疾病,目前仍是威胁全球母婴结局的主要原因。若该疾病不加以控制可导致母体HELLP综合征、子痫、胎盘早剥等并发症,部分可致胎儿生长受限,甚至引起胎死宫内等严重不良妊娠结局,但当前尚无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子痫前期进行早期预测。多数学者认为,子痫前期是以胎盘受损为主要原因的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考虑胎盘蛋白13(placental protein 13,PP13)作为胎盘特异性蛋白之一,在胎盘滋养细胞中高度表达,故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通过对PP13及其在母体妊娠生理和子痫前期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PP13作为子痫前期早期预测的潜在标志物及其在靶向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Fetal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large placental chorioangioma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large placental chorioangioma is a relatively rare condition, which in 50% of all cases will lead to maternal and fetal complications. Since chorioangioma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arterio-venous shunting within the placenta, several fetal hemodynamic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are initiated. Ultrasound and color Doppler flow mapping are important for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chorioangiomas, as an early prenatal diagnosis is crucial to minimize the risks for fetal well-being. Close surveillance of pregnancy and pregnancy termination by cesarean section at the earliest signs of fetal cardiac decompensation are indicated to reduce fetal and neonatal complications. Novel intrauterine treatment options include intravascular transfusion, fetoscopic devascularization, microcoil embolization, and intravascular injection of absolute alcohol.  相似文献   

1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型肾病综合征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妊高征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市 5所医院 4年 79例妊高征型肾病综合征 (肾病组 )和 160例重度妊高征 (对照组 )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高征型肾病综合征占分娩总数的 0 .19% ,占重度妊高征的14.0 1% ,肾病组发病孕周早。 2 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腹水、肾功能受损、早产、小于胎龄儿、新生儿并发症 2组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2组之间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病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肾病组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妊高征型肾病综合征发病孕周早 ,母婴预后差 ,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的母婴结局及其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181例,PPP患者72例(PPP组,其中发生产后出血34例,非产后出血38例),无剖宫产史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109例(非PPP组)。比较PPP组和非PPP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产后出血率、输血率、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与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PP组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PPP妊娠总占比0.44%;PPP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前壁胎盘率、中央型前置胎盘率、胎盘粘连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输血率、早产率均明显高于非PPP组(P0.05),PPP组分娩孕周与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非PPP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PP患者产后出血组胎盘粘连率、胎盘植入率、中央型前置胎盘率、二级及以下医院剖宫产史占比、非产程中剖宫产史占比、前置胎盘史占比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粘连与中央型前置胎盘是PPP患者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出血与早产是PPP主要的不良妊娠结局;对于前次剖宫产史此次妊娠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或胎盘粘连患者,应警惕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剖宫产率是防止PPP发生与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早发型子痫前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止妊娠,再次妊娠后在本院定期产检并终止妊娠的患者共9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57例,B组:未应用低分子肝素42例,两组均为单胎妊娠,比较两组再次妊娠结局。结果:A组延长妊娠时间、新生儿存活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多于B组,A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早发型子痫前期、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本次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存活率均大于前次妊娠,严重并发症、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小于前次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本次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大于前次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次妊娠严重并发症、新生儿存活、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再次妊娠时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子痫前期的复发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围生儿结局,不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量,初步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量与正常对照组有无统计学差异;母血中胎儿DNA定量能否预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方法:收集35例孕28~34周且胎儿为男性,经我院B超诊断为前置胎盘的单胎孕妇作为研究组,其中合并胎盘粘连8例经手术确诊,称为前置胎盘粘连组,未合并胎盘粘连27例称为前置胎盘未粘连组。收集30例孕28~34周,且胎儿为男性,正常单胎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3组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量,比较3组结果的异同。结果:前置胎盘粘连组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胎盘未粘连组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胎盘粘连组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量高于未合并胎盘粘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量与前置胎盘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量与胎盘粘连与否有关,即与胎盘组织的功能状态有关。因此测定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量可能有助于预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  相似文献   

20.
全球死胎发生率差异较大的原因与死胎定义不一以及各地社会发展不均衡相关;以往研究发现,28周的死胎多与胎儿畸形、妊娠合并症相关;≥28周的死胎多与妊娠并发症有关,尤其胎儿生长受限;分娩过程的死胎,主要与临床监护、处置不当有关。针对不同死胎原因的管理,有望降低死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